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图中,表示2A(g)+B(g)⇌2C(g)ΔH<0可逆反应的图像为A. B.C. D.2、已知:pAg=-lg{c(Ag+)},Ksp(AgCl)=1.56×10-10。如图是向10mLAgN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mol·L-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单位mL)变化的图像(实线)。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示:Ksp(AgCl)>Ksp(AgI)]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B.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C.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恰好完全沉淀D.把0.1mol·L-1的NaCl换成0.1mol·L-1NaI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3、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N>O>C B.非金属性:F>N>OC.最高正价:F>S>Si D.原子半径:P>N>C4、对室温下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c(H+)均减小B.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c(H+)均不变C.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c(H+)均增大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Fe3+)的溶液中:K+、ClO-、SO42-、SCN-B.=1×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C.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3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3-D.pH=1的溶液中:Fe2+、NO3-、SO42-、Na+6、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A.①③④⑤ B.①④ C.②③ D.③④⑤7、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通过排空气法收集CO气体C.图③所示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相同时,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也相同8、以下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的是:()A.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B.增大压强,有利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C.合成氨工业选择高温(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D.在Fe3++3SCN-Fe(SCN)3反应达平衡时,增加KSCN的浓度,体系颜色变深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sp(ZnS)>Ksp(CuS),ZnS的溶解度大于CuS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sp越小的电解质,其溶解度一定越小10、升温,平衡向()移动A.正反应方向B.逆反应方向C.吸热反应方向D.放热反应方向11、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ΔH<0,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此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2.1倍,则m+n<p+q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C.若m+n=p+q,则往含有a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amol的B,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2amolD.若温度不变时,在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该反应速率加快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4gP4含有的P-P键的个数为6NAB.12g石墨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为2NAC.12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为1.5NAD.60gSiO2中含Si-O键的个数为2NA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和漂白粉都具有漂白作用,它们都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它们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作用,它们都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再褪色D.盐酸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所以盐酸也有漂白性14、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B.通入Cl2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C.用酚酞试液检验酸性溶液 D.加入Fe粉除去Al3+溶液中的杂质Cu2+1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B.500℃、30MPa下,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kJ·mol-1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D.已知2C(s)+2O2(g)=2CO2(g)ΔH=a,2C(s)+O2(g)=2CO(g)ΔH=b,则a<b16、下列反应一定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铁的缓慢氧化 B.全部分解反应C.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钡晶体混合搅拌 D.Ba(OH)2溶液和HCl溶液混合17、利用双离子交换膜电解法可以从含硝酸铵的工业废水中生产硝酸和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室中硝酸溶液浓度a%<b%B.a、c为阳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C.M、N室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D.产品室发生的反应为+OH-=NH3↑+H2O18、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D.反应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20、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N、P B.O、F C.H、Mg D.Na、Cl21、把下列四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盛有10mL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并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和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20mL2mol·L-1B.10mL5mol·L-1C.20mL3mol·L-1D.10mL3mol·L-122、下列各组混合物,适合用分液方法分离的是A.食盐和泥沙 B.食盐和水 C.汽油和水 D.酒精和水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下表中①~⑦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IAIIAIIIAIVAVAVIAVIIA12①②③3④⑤⑥⑦(1)②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______个,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⑦元素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由①③④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此物质的水溶液显_____性。(3)⑥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于⑤元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近来有报道,碘代化合物E与化合物H在Cr-Ni催化下可以发生偶联反应,合成一种多官能团的化合物Y,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RCHO+CH3CHORCH=CHCHO+H2O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E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2)由A生成B、G生成H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Y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5)E与F在Cr-Ni催化下也可以发生偶联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25、(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量筒、0.5mol/L盐酸、0.55mol/L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___(填“能”或“否”),其原因是________。(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用品溶液温度t1t2①50mL0.55mol/LNaOH溶液50mL0.5mol/LHCl溶液20℃23.3℃②50mL0.55mol/LNaOH溶液50mL0.5mol/LHCl溶液20℃23.5℃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kJ/(℃·kg),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①根据上表数据计算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盐酸或硫酸和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NaOH溶液与盐酸或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出发,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1)方案一:如图装好实验装置,图中小试管用细线吊着,细线的上端拴在细铁丝上。开始时使右端U形管两端红墨水相平。实验开始,向下插细铁丝,使小试管内盐酸和广口瓶内NaOH溶液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案二:该小组借助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有温度的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小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盐酸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则x=______。假设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依据该小组的实验数据计算,写出表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H+(aq)+OH-(aq)===H2O(l)ΔH=-57.3kJ·mol-1;现有:①稀H2SO4与Ba(OH)2(aq)②浓H2SO4与Ba(OH)2(aq)③稀HNO3与Ba(OH)2(aq)反应生成1molH2O(l)的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三者由小到大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④待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預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3)C中烧瓶的容积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5.3,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mL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试回答:①乳酸分子中含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官能团写名称.②乳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8、(14分)毒重石的主要成分BaCO3(含Ca2+、Mg2+、Fe3+等杂质),实验室利用毒重石制备BaCl2•2H2O的流程如下:(1)写出“浸取”环节发生的主要离子方程式______。实验室用37%的盐酸配置15%的盐酸,除量筒外还需使用下列仪器中的______。(双选,填选项字母)a.烧杯

b.容量瓶

c.滴定管

d.玻璃棒(2)下图是一些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沉淀一溶解图已知:Ksp(BaC2O4)=1.6×10-7,Ksp(CaC2O4)=2.3×10-9,①滤渣I中含

_____(填化学式)。再加入NaOH调节pH=12.5可除去______(填离子符号)②加入H2C2O4应避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3)25℃,

H2C2O4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H2C2O4Ka1=5.36×10-2Ka2=5.35×10-5①HC2O4-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Ka2=__________②NaHC2O4溶液呈_______(酸性、碱性、中性)29、(10分)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2(s)+6C(s)+2N2(g)Si3N4(s)+6CO(g)(1)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其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之比为_____________。(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升高温度CO的浓度增大,则其焓变△H_____________0(填“>”、“<”或“=”);若降低温度,其平衡常数值将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CO生成速率为υ(CO)=9mol•L-1•min-1,则N2消耗速率为υ(N2)=_____________。(4)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CO的量),反应速率υ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图中t6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图中表示平衡时N2转化率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分析】由该反应2A(g)+B(g)2C(g)△H<0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题目详解】A、500℃时,反应先达到平衡;500℃降低到100℃,平衡正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加;A正确;B、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是因为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更大,B错误;C、有催化剂的反应先达到平衡,但是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无论有没有催化剂,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相同,C错误;D、同一压强下,100℃降到10℃,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升高,D错误;故选A。2、B【解题分析】当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0时,pAg=0,所以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是1.0mol/L的,选项A不正确;pAg=6时,二者恰好反应,所以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00ml,选项B正确;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L时即可以认为沉淀达到完全,而X点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是1.0×10-6mol/L,所以选项C不正确;由于碘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的,所以如果换成0.1mol·L-1NaI,则图象在终点后变为应该再实线的左侧,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B。3、A【题目详解】A.一般情况下,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所以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虽然弱于氧元素的,但第一电离能却大于氧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N>O>C,故A正确;B.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大,所以非金属性:F>O>N,故B错误;C.F没有正价,故C错误;D.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P>C>N,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4、A【分析】醋酸钠晶体抑制醋酸电离,CH3COO-在盐酸中结合H+生成醋酸;升温对盐酸而言H+浓度不变,对醋酸来说,升温促进醋酸电离;加水稀释,c(H+)都减小;醋酸部分电离,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说明两者的H+浓度相同,但醋酸中还有CH3COOH分子,所以醋酸浓度大于盐酸。【题目详解】醋酸中存在CH3COOHCH3COO-+H+。加入醋酸钠后,CH3COO-抑制了醋酸电离,H+浓度减小,而CH3COO-在盐酸中结合H+,H+浓度减小,所以pH均增大,A项正确;升温对盐酸而言H+浓度不变,对醋酸来说,升温促进醋酸电离,使H+浓度增大,B项不正确;加水稀释,c(H+)都减小,故C项错误;醋酸部分电离,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说明两者的H+浓度相同,但醋酸中还有CH3COOH分子,所以醋酸浓度大于盐酸,体积相同,所以醋酸物质的量大于盐酸,与足量锌反应,醋酸产生的H2比盐酸多,故D错误。【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注意对于盐酸和醋酸溶液,升高温度,盐酸的pH不变,由于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电离,醋酸溶液中pH减小,为易错点。5、B【题目详解】A.Fe3+、SCN-会发生络合反应产生Fe(SCN)3,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1×1012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含有大量的H+,H+与NH4+、Al3+、NO3-、Cl-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C.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3mol/L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HCO3-与H+或OH-都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pH=1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含有大量的H+,H+与Fe2+、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6、D【题目详解】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发生两个化学反应: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产生的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时,过量的氢氧根离子与铝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和水,无沉淀产生;③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产生白色沉淀;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发生的反应是NaAlO2+H2O+HCl=NaCl+Al(OH)3↓,产生白色沉淀;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产生NaHCO3,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条件的有③④⑤。答案选D。7、D【题目详解】A.比较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应该通过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故应使用高氯酸,而不是盐酸,故A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密度和空气相近,用排空气法不能收集到纯净的一氧化碳,一般用排水法收集,故B说法错误;C.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保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中其他条件(催化剂)不同,因此,不能比较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说法错误;D.正极反应都为2H++2e-=H2↑,则两个装置中提供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也相同,故D说法正确;故选D。8、C【解题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根据温度、压强、浓度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来分析,若温度、压强、浓度改变会导致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可以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题目详解】A项、氯气与水反应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减小氯气溶解度,故A错误;B项、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即N2和H2反应向着生成NH3的方向进行,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故B错误;C项、合成NH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高温的目的是选择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能够加快反应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故C错误;D项、增加KSCN的浓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e(SCN)3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故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要求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要注意深化理解,注意平衡移动原理适用范围,明确平衡移动原理内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D【题目详解】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外界温度有关,故A、C项正确;由于Ksp(ZnS)>Ksp(CuS),所以ZnS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B项正确;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AgI),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而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2SO4和AgI),Ksp小的溶解度不一定小,需要进行换算,D项错误,答案选D。10、C【解题分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就要向着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即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11、D【解题分析】A.由于c=n/V,若V减半则c增大为原来的2倍,A的浓度为原来的2.1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左移,逆反应是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所以m+n<p+q,故A正确;B.设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二者的转化率都是z,则二者的△n分别为xzmol、yzmol,根据系数比规律,二者之比等于系数比,则(xz)/(yz)=m/n,所以x/y=m/n,故B正确;C.若m+n=p+q,即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起始时气体总量为amol+amol=2amol,则达到新平衡时气体总量仍为2amol,故C正确;D.若温度不变时,在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故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故选D。12、A【解题分析】A.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1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P-P键,124g白磷的物质的量是124g÷124g/mol=1mol,124gP4中含P—P键为6NA,A正确;B.12g石墨中n(C)=1mol,石墨中n(C):n(C—C)=2:3,12g石墨中含C—C键为1.5NA,B不正确;C.12g金刚石中n(C)=1mol,金刚石中n(C):n(C—C)=1:2,12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2NA,C不正确;D.60gSiO2物质的量为1mol,二氧化硅中平均每个硅原子形成的Si-O键的个数为4,则60gSiO2中含Si-O键的个数为4NA,D不正确;答案选A。【题目点拨】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晶体结构的熟悉掌握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的想象能力。13、B【解题分析】A、二氧化硫与溴水、KMnO4溶液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Na2O2具有强氧化性;C.两种气体同时通入生成硫酸和盐酸;D.盐酸不具有漂白性。【题目详解】A项、二氧化硫与溴水、KMnO4溶液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体现其还原性,只有使品红褪色体现其漂白性,故A错误;B项、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准确;C项、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但不会褪色,故C错误;D项、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中性、酸性条件下酚酞为无色,盐酸不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漂白性,把握漂白原理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关键。14、B【解题分析】A、浓硫酸显酸性,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A错误;B、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因此可以通入Cl2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B正确;C、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酸性溶液中加入酚酞呈无色,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酸性溶液,C错误;D、应加入铝粉除杂,否则引入新杂质,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实验的操作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注意除杂的原则。15、D【题目详解】A.由甲烷的燃烧热H=−890.3

kJ⋅mol−1,燃烧热表示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产物水为液体水,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A项错误;B.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合成氨为可逆反应,0.5

mol

N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则1molN2(g)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大于38.6kJ,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则N2(g)+3H2(g)⇌2NH3(g)△H<−38.6

kJ⋅mol−1,B项错误;C.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生成硫酸钙放热,由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可知,H2SO4和Ca(OH)2反应的△H<2×(−57.3)kJ⋅mol−1,C项错误;D.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反应的焓变为负值,由2C(s)+2O2(g)=2CO2(g)△H=a,2C(s)+O2(g)=2CO(g)△H=b,可知a<b,D项正确;答案选D。【题目点拨】燃烧热是指完全燃烧1mol物质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来的热量,A项要特别注意气态水不稳定,应该对应的是液体水。16、C【题目详解】A.铁的缓慢氧化是铁和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绝大数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全是,如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故C符合题意;D.Ba(OH)2溶液和HCl溶液混合为中和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B【分析】由图可知,电解时M室中石墨电极为阴极,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H2和OH-,原料室中的铵根离子通过b膜进入产品室,M室OH-通过a膜进入产品室,产品室中OH-和反应生成NH3和H2O。N室中石墨为阳极,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O2和H+,原料室中的硝酸根离子通过c膜进入N室,N室中H+和反应生成HNO3。【题目详解】A.N室中石墨为阳极,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O2和H+,电极反应式为:,生成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加,因此N室中硝酸溶液浓度a%<b%,A正确;B.由分析可知a、c为阴离子交换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B错误;C.由分析可知M、N室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C正确;D.由分析可知,产品室发生的反应为+OH-=NH3↑+H2O,D正确;18、B【题目详解】

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2="0.3"mol·L-1·s-1,正确;B、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2=0.15mol·L-1·s-1,错误;C、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0.6/2)×100%=30%,错误;D、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正确;选AD。19、C【解题分析】A.W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项错误;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项错误;C.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C项正确;D.反应热Δ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无关,故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C。20、A【题目详解】A.N、P元素都是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都是5,所以都是同一主族元素,选项A正确;B.O、F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O与F不属于同一主族元素,选项B错误;C.H、Mg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不相同,所以不属于同一主族元素,选项C错误;D.Na、Cl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其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所以属于同一周期但不属于同一主族元素,选项D错误;答案选A。21、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先计算出稀释后X溶液的中X的物质的量,最后溶液的体积都为50mL,则物质的量越大,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A、20mL2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L×2mol/L=0.04mol;B、10mL5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5mol/L=0.05mol;C、20mL3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L×3mol/L=0.06mol;D、10mL3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3mol/L==0.03mol,所以四种情况下C中浓度最大,所以反应速率是最大。答案选C。考点:化学反应速率22、C【题目详解】A.食盐和泥沙应先溶解后用过滤分离,故A错误;B.食盐和水是互溶的,可以利用蒸发来分离,故B错误;C.汽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可以用分液分离故C正确;D.酒精和水是互溶的,可以利用蒸馏来分离,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3NNa2CO3碱性③⑥处于同一主族中,它们的原子半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子层数,⑥原子的电子层数大于③原子的电子层数,所以⑥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③元素的原子NaOH+Al(OH)3=NaAlO2+2H2O【题目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以推知①是C,②是N,③是O,④是Na,⑤是Al,⑥是S,⑦是Cl。(1)②是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5,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该元素的符号是N;⑦是Cl元素,其氢化物氯化氢的电子式为;(2)由①③④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3)③⑥分别为O、S元素,③⑥处于同一主族中,它们的原子半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子层数,⑥原子的电子层数大于③原子的电子层数,所以⑥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③元素的原子;(4)④是钠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⑤铝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铝,可用化学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来证明。24、丙炔C6H9O2I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羟基、酯基【分析】丙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水解为,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由RCHO+CH3CHORCH=CHCHO+H2O反应可知F是苯甲醛,G是。据此解答。【题目详解】(1)A是,化学名称是丙炔,E的键线式是,分子式是C6H9O2I;(2)A生成B是丙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G生成H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3)根据以上分析,D的结构简式为;(4)Y是,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酯基;(5)根据E和H反应生成Y,E与苯甲醛在Cr-Ni催化下发生偶联反应生成。【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有机推断,根据反应条件和流程图正确推断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逆推法”是进行有机推断的方法之一。25、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否金属易导热,热量散失多,导致误差偏大-56.8kJ/mol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6.8kJ/mol【解题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2)铜丝搅拌棒是热的良导体,热量损失大,即可判断出答案;(3)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再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H=-Q/n计算出反应热,根据中和热的概念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题目详解】(1)中和热的测定过程中,需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为了使酸和碱充分接触,还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所以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和温度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

(2)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因为铜丝搅拌棒是热的良导体,热量损失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否、金属易导热,热量散失多,导致误差偏大;(3)50mL0.5mol/LHCl溶液和50mL0.55mol/LNaOH溶液质量和m=100mL×1g/mL=100g,c=4.18kJ/(kg·℃),2次温度差分别为:3.3℃、3.5℃。2组数据都有效,温度差平均值△t=3.4℃,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kJ/(kg·℃)×100g×3.4℃=1421.2J=1.4212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4212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4212kJ×1mol/0.025mol=56.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kJ/mol,。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2O(l)△H=−56.8kJ/mol,故答案为①−56.8kJ/mol;②HCl(aq)+NaOH(aq)=NaCl(aq)+H2O(l)△H=−56.8kJ/mol;26、U形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升高盐酸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7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8.52kJ·mol-1ΔH2<ΔH1<ΔH3【解题分析】(1)由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2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实验1中的2倍,实验溶液升高的温度也应该是2倍;Q=cmΔt,根据实验2,生成0.001mol水,放出热量Q=4.18J·g-1·℃-1×20g×7℃,则生成1mol水放热58.52kJ;(3)稀H2SO4与Ba(OH)2(aq)生成硫酸钡沉淀放热;浓H2SO4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题目详解】(1)由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U形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升高。(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2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实验1中的2倍,实验溶液升高的温度也应该是2倍,所以x=7;Q=cmΔt,根据实验2,放出热量Q=4.18J·g-1·℃-1×20g×7℃,则生成1mol水放热58.52kJ,所以表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8.52kJ·mol-1;(3)稀H2SO4与Ba(OH)2(aq)生成硫酸钡沉淀放热;浓H2SO4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H2SO4与Ba(OH)2(aq)反应放热最多、稀HNO3与Ba(OH)2(aq)反应放热最少,ΔH2<ΔH1<ΔH3。27、.;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400羟基羧基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解题分析】(1)苯与溴在溴化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代替,

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所以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所以凯库勒观点错误,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C中产生“喷泉”现象;(2)因为反应放热,苯和液溴均易挥发,苯和溴极易溶于四氯化碳,用四氯化碳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和苯,以防干扰检验HBr;

(3)烧瓶中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5.3,故烧瓶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35.3×2=70.6,

设HBr的体积为x,空气的体积为y,则:81×x/500+1×y/500=70.6;x+y=500,计算得出:x=400mL,y=100mL,所以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400mL;(4)①乳酸分子中含羟基(-OH)和羧基(-COOH);②羧基与氢氧根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28、BaCO3+2H+==Ba2++CO2↑+H2OADFe(OH)3Mg2+、Ca2+H2C2O4过量会导致生成BaC2O4沉淀,产品产量减少Ka2=酸性【分析】(1)制备BaCl2•2H2O的流程:毒重石的主要成分BaCO3(含Ca2+、Mg2+、Fe3+等杂质),加盐酸溶解,碳酸钡和盐酸反应:BaC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