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生与死胡塞尔1933年5月4、5日致迪特里希·曼科的信_第1页
哲学的生与死胡塞尔1933年5月4、5日致迪特里希·曼科的信_第2页
哲学的生与死胡塞尔1933年5月4、5日致迪特里希·曼科的信_第3页
哲学的生与死胡塞尔1933年5月4、5日致迪特里希·曼科的信_第4页
哲学的生与死胡塞尔1933年5月4、5日致迪特里希·曼科的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的生与死胡塞尔1933年5月4、5日致迪特里希·曼科的信

我的老朋友:。您会理解我为何这么迟才回复您在发来祝贺我的(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庆的贺电后又写来的如此亲切的信函!自去年秋天以来我就已经在走向我原先曾有过的一种忧郁状态的途中,而政治的发展必定会越来越多地对我的情感造成压抑。我在年迈时还不得不经历一些我从未认作可能的事情:一种精神上的犹太区的建立,据说我与我的那些真正值得敬重的、真正有崇高志向的孩子们(而且连同他们的所有后代)都会被推入到这样的犹太区中。根据一个今后生效并且始终有效的国家法律,我们应当不再有权利将自己称作德意志人,我们的精神事业应当不再被归入德意志精神史。我们只能够带着“犹太人”的烙印——因为据说它按新国家意志的所有宣示就是可鄙的烙印——作为德意志精神必须防范的、必须被灭绝的一种毒药而继续生活。我在我漫长的、也许过于漫长的生活中需要克服许多艰难!还在青年时代便已如此;但那时的艰难在于我的哲学发展,它对我来说是在我的无把握的、不明晰的状态下为了精神的生与死而进行的搏斗:一种完全个人的、尽管与哲学精神性的存在相关的搏斗。从中产生出一种对我所信赖的、但无限地超出我的微弱力量的哲学使命的意识——因而有此直到年迈时都与这样一种使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傲慢的悲剧,与此合而为一的是一种巨大责任负担的持续压力,这种压力在前进的过程中会减轻,但随即又会加倍。而后便是那种在这两者之间的悲哀张力:一方面是绝对的确然性:发现了并启动了一个无限的研究方法域(Arbeitsmethodik)与研究问题域(Arbeitsproblematik)的真正的方法、真正的体系;另一方面则是我的学生们、可爱的年青朋友们以及同事们的态度——他们恰恰没有在意向阐释的意向活动-意向相关项的全面性与直观的无限性中理解最为本质的东西、这种方法的新精神、超越论还原的意义,并且现在多方面地通过对相对明见性的绝对化、对一种新的本体主义(Ontologismus)的建立来亵渎一门新哲学的真正变革性的意义,并因此而使这个意义完全被贬值。由此出发来进行所有那些所谓的改善、补充、深化的尝试,而这些尝试的水平从一开始就已经永远地被我的真正的现象学所跨越。然而我与这些学生中的一批人还保持着私人的友谊,尽管我并不能赞同他们的哲学思考,同样也不能赞同那些他们所以为的、然而在其理解中从未达到的东西。(大部分是由于我的罪过,由于一种在生成过程中尚未完全表达出来的哲学的罪过。)而在另一些人那里,我却已经不得不拥有了最阴暗的个人经历——最后的和对我最沉重的打击是在海德格尔那里的经历:之所以最沉重,是因为我不仅对他的才华、而且对他的品格曾寄予了一种(现在连我自己也已经不再能够理解的)信任。[这段被误认为是哲学的心灵友谊的最美结局就是(完全戏剧性地)在5月1日公然加入国社党。在此之前他已完全断绝了与我的来往(而且是在他被任命1之后不久),而后是近年来他的越来越强烈地表露出来的反犹主义——在他那一组热情的犹太青年面前以及在系里也是如此。]要想克服这些难度很大。而且在这里还要克服海德格尔与其他“生存”哲学——大部分出自对我在著述与讲座以及个人教诲中所阐释的思想的漫画——的那种做法:将我毕生工作的彻底的、科学的基本意义完全颠倒过来,并且用大量的赞誉将这个工作贬低为已被克服的东西,贬低为现在还去学习已经纯属多余的东西。要想克服这些也不容易。但所有这些我都克服了,而在退休后的这些年里,我在我的与世隔绝状态(splendidisolation)中实际上感觉很好,因为我有了巨大的进步——直至出现新的障碍,主要是年龄以及相应的忧郁症的障碍,或许只是过度工作的不良结果,不言而喻,我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战胜它们。但最近几个月和几个星期发生的事情却袭击到了我的此在的最深根基。原先我就曾被政治推入到一个危险的个人危机之中。战争,以及那些使我的过于博爱的乐观主义发生动摇的经历,即对理想主义与宗教如何会以最卑鄙的方式被利用为战争手段、被利用为对最可恶的有意诽谤的幌子——所有这些都将我在健康上和哲学上回掷到多年以前。我确实花费了许多年才理解了我的方法的完整意义和普全视域,并且能够继续卓有成效地前行。而现在,我所能支配的年头已经不多,我必须不是假以几年,而是假以几周,或至多假以几个月来了结此事:在这个以其绝对多数而将我开除并抛掷出去的德意志民族面前满足于这样一种最终的孤独。当然,在老一代的睿智者中还有许多人并非如此,可是年青人呢?!那些应当继承我的年青人呢!我现在是孤独的,在我对世界与人的神圣意义的坚定信仰中是孤独的,在这个世界中,德意志民族只是一个分支,它只能作为在其他分支中的一个分支而拥有其健康,拥有其民族真理与真诚,而其他的民族则拥有他们的自为的真诚与真理,拥有他们的本己的、处处为上帝所主宰的自由。我在这样一个坚定信仰中也是孤独的,即我的哲学思考连同其他的东西都属于普全目的论的积极特征,尤其属于那些通过我而托付给德意志民族的东西,即从它自己的历史传统中进行构造。未来会做出判决:什么是1933年的真正的德意志的当下,谁是真正的德意志人,究竟是那些带有或多或少物本主义-神秘主义的种族偏见的德意志人,还是那些在满怀敬意的效法中继承了德意志伟人之纯粹志向的德意志人。我是一个孤独者,肯定不是唯一的孤独者,而是在人数不少的孤独者中的一个,但多数人在这里尚未创造出那种共同性,即构成了在亲密可爱的民族整体中的自然的、人所必须的共同生活的那种共同性。首先,在这里产生的、也许是新型的孤独中的共同性恰恰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个巨大的宿命,它必须通过一种个人的自身提升以及由此开始的一种对更高的人的作用和人的成就的自身接受与修习来克服——如果上帝给予慈悲。我不会变得软弱;我甚至曾已拥有过那种内心确信的慈悲,即确信揭示了人类自身领会与世界认识的最深层的、绝对的源泉,并由此出发而开辟并平整出一些首先为历史人类在这信仰崩溃、根基全失的几十年里所亟须的系统道路,即便这要在多年之后才会完全发挥效用。我对自己这样说:现在它赋予了我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完全不同于在战争时期面对心灵困苦时的力量。因此我确信,确实很快就能够重新在永恒的精神原野中克服这种一时的个人威胁。眼下我可以说是从德国逃出来了,我应邀2在这个壮美的风景区住两周,在这里(家中只有瑞士客人),我重又可以让人将我看作德意志人而不是“犹太的理智论者”。接下来我会试图在提洛尔地区(Tyrol)找一个夏季住房,我在柏林的孩子们也可以将这里当作庇护所和心灵的慰籍地。我的女婿还在职,3但一旦博物馆“被一体化”4,他也就会被开除——尽管按照法律5,他作为前线战士和伤员必须始终受到善待。(我至今尚未发现政府会坚持其法律。)6我本来是不会做如此详细的叙述的,若不是我在读完您最后一封信的第二部分之后知道自己与您完全一致(也许我在自己内心的不安与徒然状态中重复了某些在以前的信中曾写过的东西)。这对我来说也就愈发珍贵,因为我了解您的内在的和纯粹的、在您的生命中得到如此伟大地证明的民族志向,并且作为一个具有完全相同志向的人始终为此感到高兴。但现在也应当回答您的来函中与科学和您的学院活动相关的部分。首先,一般说来,我很高兴,您在多年的阻碍之后(此前是几十年的中学工作和对在后期展开的构造问题的现象学合作的坚持)能够最终一起同行,而且您能够比其他那些自认为是哲学时尚引领者的人更深入和更清楚地看到真正现象学的深处。我这个信心不足者未曾再抱有过这样的希望。您是第一个理解了我关于超越论的交互主体性、关于真正的、超越论的“移情”理论之研究的重大含义并认识到这个法文小册子《笛卡尔式的沉思》的整个严肃性的人,也可以将它称之为一个新的《方法谈》。您的所有问题都进入到了核心。关于在我之中、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反思的本我(Ego)之中的诸单子、即所有单子的相互“蕴含”的意义问题,我对此所做的少许概述可以回溯到多年的研究上,究竟如何在方法上启动意向的世界构造的问题,但不是现实地、亦即不是明确地实施它——恰恰只是对“沉思”的开启,只是对一种关于方法的彻底思义(Besinnung)之进程的开启。应当完全认真地、完全从字面上理解这种蕴含——意向的蕴含,它不是并列地拥有一种“实在的蕴含”。只要达到了现象学的观点,亦即只要实施了一种绝对普全的意向化(或者说,世界完全被当作它之所是、当作被意指的、由意向有效性的一致性所组成的意向世界),“彼此交融”与“彼此分离”的整个析取对立便都不复存在了。在世界中外部与内部相互排斥,在自然观点中便是如此。在现象学的观点中,它们是相容的,而且不止于此,它们作为必然的相关项还是相互需要的。回忆与移情的对峙和以某种方式的平行是根本,是关键性的昭示;或者说,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对峙与平行:一方面是我与我自己的“共同体”、我的流动的现在自我与我的所有的过去自我的“共同体”、那些意向地蕴含在现在中以及在彼此交融中的自我的“共同体”,另一方面是我的原真(primordial)自我(具体地根据那个自身共同体而在其原真的全时性中)与其他那些作为在我之中直接或间接地被蕴含的(现在不是以回忆的方式,而是以移情的当下化的方式)原真自我的“共同体”。在这里,在每个原真性中都随着它的流动的意向体验而各有一个原真被还原的世界被构造出来,而且是作为所属自我在其诸回忆[现实的和可能的回忆,更确切地说:权能的(vermöglich)回忆,此外还有这里一同被考虑到的回忆的变更,它们在这里叫做“可能经验”]中的自身共同体化的相关项。而后在更高阶段上通过对所有自我(具体地说:对所有相互并存的单子)的共同体化而构造起具体现实的世界;而在每个单子的具体性中都包含着在它之中作为意向性的相关项而构造起来的、对它而言原真的“世界”,但这个世界在共同体化中接受了这一个客观世界的主观显现方式的意义,这个开放的、无限的交互主体性的世界的意义。只要方法的道路尚未真实地被指明,而且只要构造成就的各个阶段尚未通过意向阐释而被穿透,亦即构造性的观念主义尚未通过行动7而被证明,那么所有这些便都还是空洞的“理论”。构造性的现象学是现实工作的过程,构造与构造的形成物在此工作中现实地得到指明,亦即存在意义之构成物的各个阶段获得了揭示性的阐明,这些阶段都隐含在它之中,在流动着的关于世界、关于这同一个始终存在确然的世界的意识生活中。世界是一个直至无限的历史构成物,而且它就是它在持续的视域性中之所是的世界,作为已经生成的和始终还在生成的、接受着新意义的世界。“存在意义”:在存在确然性、一种持续的确然性的有效性样式中的意义内涵,这种确然性连续地以交互主体的方式形成,而且是在杂多的“变样(Modalisierung)”中形成,即是说,通过不断更新的纠正、通过对不确定性的排斥(“删除”)、通过对怀疑、对对立的可能性的决断等等而形成。本质分析、即对意向蕴含之展开的本质分析,揭示着整个普全历史的本质结构,并且揭示出:那些构成了这个普全历史的普全必然性的东西,就是一门普全目的论的普全必然性。不会以过去哲学的方式对此在的历史性、即最终作为超越论主体性(大全主体性、单子宇宙)的历史性做形而上学的谈论,而会从实际材料出发、而且是从作为范例的实际材料出发来一步一步地指明这种历史性。这当然是一种无限性,一如现象学是无限的科学,是关于在全一性中的存在之无限性的科学,它只能被设想为明晰可把握的各种意向的无限性,这些意向随其无限性而贯穿在无限的意向蕴含之始终。这也并不是说,世界的结构系统是一个有限封闭的系统,而且世界本身在一种有效的存在论中或在一种有限封闭的管理系统中根据传统存在论的方式而具有一个无限的意义,可以在一个有限的外衣中被把握。构造的无限性的结构本身是一种在运动中的无限性,连同一个发展可能性和发展现实性的视域,它虽然具有一个包罗万象的标记,但并不具有一种在有限公理系统中可完结的存在论结构和理论。世界的无限性、目的论的无限性在单子的无限性中以支配的方式使世界得以生成,并且继续生成,并且日新月异地生成,但却是作为同一的世界而生成——这不是一个单线程的或多线程的无限性,这是一个无限的无限性放射系统,我借用级次的无限性来思考,这些级次中的每一个级次都具有其公理系统。然而这里所说的恰恰只是泛泛而谈——只有根据一种自下而上的、从一个结构向新的结构、从一个相对封闭的构造向不断更新的、已被标记为视域的构造持续前进的现象学,我们才能获得意义充实的、丰富而切实的话语和理论。在所有这些之前,按照笛卡尔沉思的方法进行彻底的自身思义(Selbstbesinnung),这会使一种基本工作和进一步工作成为可能——普全的方法思义(Methodenbesinnung),回问那个自在的最初开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有意义地先于这个开端了。而一旦现象学严肃地开展了工作、开展了系统有序的工作,那么在内容上就会产生出特定的问题领域以及对这些领域的科学预期(在科学上做出预想)。巨大的困难从一开始就是自我的存在意义的双重性;我们作为主体性一方面是对世界而言的主体性,世界在这个主体性的作用下获得意义(因为世界所具有的意义只是对主体而言的存在意义),另一方面这个主体性本身是属于世界的。但本质上这两者是互属的,它们在自我主体中在空间时间性上和在意向被构造状态上相互分离。主体性如何、为何、以何种形式、在何种可能性和必然性中虽然创造着世界,却又必须将自己客体化为人的世界和动物的世界——对这些进行明确的阐释,乃是一个重大而无限的课题;但已经有人发现并且踏上这条特定的前行之路。——现在这封信要变得无休无止了。老人家爱唠叨。而我又太乐意与您尽兴一叙了。感谢您所写的关于自己的一切。马堡可以为在这个时代拥有一个如此无私、如此实际认真的系主任而祝福自己。我希望您自己能够通过您的教育学讲座在这个时代和这些大学生中发挥影响!致以诸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也许我的哲学辨析过于急促、不完善,但我现在的状态不好。您读过去年或前年在《德意志文学报》上关于我的“后记”的相当好的评论(A.古尔维奇)吗?8类似的还有A.舒茨在同一报刊上对我的《沉思》的评论,9还有英加尔登在《康德研究》上关于我的《形式逻辑与超越论逻辑》的评论,以及其他等等?10您的忠实的老友E.胡塞尔关于您在我的博士学业方面的询问:我(在莱比锡学习了三个学期之后)于18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