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孝义市)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不宜采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A.昆虫卵的密度 B.鲫鱼的密度 C.蚜虫的密度 D.跳蝻的密度2.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B.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C.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D.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3.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7只。根据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次捕获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计算出该鼠的种群密度是每公顷A.78只 B.88只 C.98只 D.108只4.丹顶鹤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科学家研究了江苏北部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B.2000年后,栖息地数量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D.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5.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植物决定了乔木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分布C.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6.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醛固酮分泌增加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可以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D.水盐平衡主要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来实现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叙述不合理的是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C.除吲哚乙酸外,吲哚丁酸、苯乙酸、2,4-D等植物激素也具有促进生长的效应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8.(10分)下图是某同学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图中方框内应该是()A.内环境 B.大脑 C.脊髓 D.肌肉二、非选择题9.(10分)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机体能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和_________。(2)人体进行细胞呼吸会产生大量的,若的排出受阻,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___。(3)由于患急性肠胃炎导致人体中度脱水,则患者的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垂体释放的______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_______,以维持内环境中水的平衡。(4)腺体分泌的激素起作用后就会被______________,因此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各个种群通过______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这些变异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A、B两湖内鳉鱼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______多样性;来自C、D两湖的鳉鱼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多样性。这些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____的结果。(3)C湖泊中的鳉鱼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图2为某段时间内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假设无基因突变,则该种群在________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___。经历了图示变化之后,鳉鱼是否产生了新物种?______________(填“是”、“否”或“不确定”)。11.(14分)红掌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喜多湿的半阴环境。如图表示夏季时其在不同遮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问题:(1)本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未明显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b点时叶肉细胞内能够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3)M点的含义是红掌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理论上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线粒体消耗O2的速率。12.红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其地上部分的支柱根和气生根非常发达。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帶固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温室效应问题中起重要作用。(1)红树林中的红树和其他植物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可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构成植被碳库。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颗粒沉降进一步将有机碳储存在土壤当中,构成土壤碳库。我国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2)补种红树是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原产于马来西亚的无瓣海桑具有速生、耐浸淹、抗逆性强等特性,可作为红树林的造林先锋树种引入,引种前应进行综合评估。①盐度是影响红树植物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盐浓度对无瓣海桑和本土红树品种秋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更适合种植在高盐生境中。②为评估比较无瓣海桑林与本土红树林的固碳效率。科研人员查阅我国某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的考案报告,收集不同红树林群落基础数据并计算出多样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红树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标,结果如下表。林型平均树高/m丰富度指数/S每株生物量(kg·株-1)植株密度/(株·hm-2)植被碳密度/(t·hm-2)1.白骨壤灌木林2.331.379.001173346.482.桐花树灌木林2.412.234.652385548.833.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4.402.909.821796077.614.无瓣海桑乔木林6.291.5619.76422536.74结合考虑植被类型和表格数据,分析林型3植被碳密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确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哪些措施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样方法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的取样调查,主要用于移动能力较低,种群密度均匀的种群。标志重捕法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的调查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详解】昆虫卵的密度、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常用样方法进行调查;鲫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故选B。2、C【解析】分析题图:肾上腺激素和肝细胞表面的β受体结合,导致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从肝细胞释放出来,提升血糖浓度;肾上腺激素和骨骼肌血管细胞表面的β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中血管舒张;肾上腺激素和小肠壁血管细胞表面的α受体结合,导致小肠壁中血管收缩。【详解】A、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骨骼肌中血管舒张,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A正确;B、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属于神经调节,B正确;C、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内的多种生理活动,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D、分析图可知:图a是肝细胞,图b是骨骼肌中血管,两者受体相同(均为β受体),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b和图c结果不同主要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分别是α受体和β受体),D正确。故选C。3、A【解析】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故该种鼠的总数=39×34÷17=78(只),由于调查范围是1公顷,故密度为78只/公顷,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标志重捕法的过程,根据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例和样方总数中的标记比例相等,确定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4、D【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据图分析,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半,A正确;B、2000年后,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小或增加,导致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随之发生变化,B正确;C、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正确;D、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大,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通过分析曲线图,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一般规律。5、D【解析】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环境有关。(二)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解】A、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A正确;B、植物可以为鸟类提供巢穴和食物,所以植物决定了乔木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分布,B正确;C、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故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D、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是由于不同海拔产生的,不能体现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D。6、B【解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A正确;B、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食物过咸时血钠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B错误;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C正确;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共同完成的,D正确。故选B。7、C【解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A正确;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等幼嫩部位,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就是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吲哚乙酸外,还有苯乙酸,吲哚丁酸等,2,4-D不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不是植物激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C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受到多种激素的相互调节,D正确;故选C。8、A【解析】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这些液体环境称为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人体细胞并不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需要媒介,这个媒介就是细胞外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详解】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运输氧气、养料和二氧化碳、代谢废物等,A正确;B、大脑是高级中枢,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错误;C、脊髓是低级中枢,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错误;D、肌肉中含有肌细胞,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组织液(3).淋巴(4).下降(5).升高(6).抗利尿激素)(7).减少(8).灭活(9).体内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相对稳定)【解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强调:①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的动态变化;②不同个体有差异;③稳态包括成分的稳态和理化性质的稳态;④稳态直接原因是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根本原因是调节机制的调节。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实质: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详解】(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构成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为了和我们生活的环境相区分,取名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若CO2的排出受阻,会在内环境中形成碳酸,造成细胞外液pH降低。(3)急性肠胃炎导致人体中度脱水,则失水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4)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体内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识记内环境组成,激素作用的特点和水平衡等知识。10、(1)①.地理隔离②.突变和基因重组③.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2)①.物种②.基因③.共同进化(3)①.Y1-Y3②.48%③.不确定【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小问1详解】溪流消失后,不同湖泊之间产生了地理隔离,各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小问2详解】A、B两湖的鳉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2个物种,因此A、B两湖内鳉鱼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D两湖的鳉鱼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小问3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据图2可知,Y1-Y3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则a基因频率为0.6,故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6×0.4=48%。图示过程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生物进化了,但不能确定是否形成了新物种。11、(1).遮光情况、光照强度(2).30%遮光条件起降温增湿作用,气孔一般不关闭(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4).增加(5).大于【解析】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分离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用纸层析法。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图分析:本题研究了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由于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光照过强反而会抑制它的生长,所以出现图中不遮光条件的曲线Ⅱ在中午下降的趋势,这是气孔关闭的结果。【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遮光情况和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无关变量主要有CO2浓度、温度、湿度等;遮光30%情况下(起降温增湿作用),植物气孔一般不关闭,因此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未明显出现“午休”现象。(2)曲线ab段叶肉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图中b点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c~d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大于0,故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增加。(3)M点时,净光合速率=0,即所有细胞的呼吸速率(可用线粒体消耗O2的的速率表示)=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可用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表示),故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大于线粒体(单指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消耗O2的速率。【点睛】本题考查光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并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2、(1)①.生产者②.全球性(2)①.使用等量清水培养无瓣海桑和秋茄②.秋茄③.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较高,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碳密度最(3)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农业上适度减少化肥等【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固定为含碳有机物,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功通过2025年乐理考试的关键点试题及答案
- 施工安全免责条款解读试题及答案
- 流畅表达的技巧的试题及答案
- 黄埔社工面试真题及答案
- 黄科院面试真题及答案
- 深度解读:2025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医药市场医药行业市场风险的影响报告
- 绿色建筑材料市场推广与政策支持下的绿色建材产业政策实施路径报告
- 2025房地产工程管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热传导与绝热过程研究试题及答案
- 生态保护2025: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与环境风险评估
- 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英语试卷
- 耳穴诊断与治疗
- 2024年04月南昌市2024年第二次招考120名市级专职留置看护队员笔试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研判与答案解析
- 2024年中考语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梳理与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 基于忆阻器的类脑计算
- GP-Pro EX普洛菲斯连接密钥(Connection key)取消方法
- 产品保修卡模板
- 2024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历年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50套
- 2021年-中考广东专用生物题型一读图理解题-课件
-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NB-T 10079-2018)
- 低钙血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