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6m行走试验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慢性心力衰竭6m行走试验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慢性心力衰竭6m行走试验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慢性心力衰竭6m行走试验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心力衰竭6m行走试验的研究进展

6分钟步行测试主要是一个指标。它是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p)心跳的常用指标。因此,理解6分钟步行测试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意义对临床医生非常重要。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总结了6分钟的步行试验。一、6min步行试验早在1968年Cooper观察到美国男性军人在运动平板试验中的最大耗氧量与12min跑的距离高度相关,由此提出应用12min跑评价肺功能的建议。1976年McGavin又提出12min步行试验可以替代12min跑。1982年Butland对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进行了2、6、12min的步行试验,发现6min步行试验对肺功能的评价可达到12min步行的效果。而1985年Guyatt的研究发现6min步行试验在评价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时稳定性好、重复性好,此后多项有关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均采用6min步行试验评价心功能。2002年和2005年由ACC/AHA颁布的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均明确将6min步行试验作为心功能评定的一项指标。二、6运动峰耗氧量与心功能分级评价慢性心衰患者最客观的指标是运动峰耗氧量(MVO2),运动峰耗氧量是慢性心衰患者长期无事件生存最好的预测因子。运动峰耗氧量在肺功能正常、无贫血、周围组织摄氧能力正常情况下,与患者的运动耐量、心输出量呈良好的线性相关。但检测运动峰耗氧量的心肺功能监测仪费用昂贵、方法复杂,临床应用有局限性,目前很多临床试验证实6min步行试验与运动峰耗氧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而众多学者认为6min步行试验可以间接反映心功能的变化。三、6试验注意事项Bittner等提出的方法是在平坦的地面划一100英尺(30.5m)直线,两端各置一座椅,受试者沿直线尽可能快速行走,直到6min停止,测量步行距离(图1)。目前全世界基本按照这一方法进行6min步行试验。在试验时需注意如下事项:(1)正式行走前可先试走2次,并休息1h后,再行走2次,如果4次行走距离的差距小于10%,则以4次结果的平均值为准,否则再增加1次;(2)行走时沿直线尽可能快速行走,避免快速转身和走环形路线;(3)试验中医生可以不干扰患者,不使用鼓励性语言;也可定时使用固定、平稳的鼓励性语言,在同一患者或同一研究中,应采用一致的方法,目前国外多采用鼓励性方法;(4)在6min内如果患者出现疲乏、头晕、心绞痛、呼吸困难、出冷汗、颜面苍白则停止试验;(5)试验前后研究者应记录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及呼吸次数,有条件时也可同步检测血氧饱和度;(6)试验中应备用硝酸甘油等抢救药品;(7)环境安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四、6m的步行距离6min步行距离越长提示运动耐量越大,心功能越好。当步行距离为150~425m时,6min步行距离与最大通气氧耗量的相关性最好。1993年Bittner根据病情将6min步行试验的结果分为4级(表1),这种分级与纽约心功能分级正好相反,即级别越低,心功能越差。五、6病例对照试验根据1993年《6分钟步行试验指南》的建议,6min步行试验主要适用于:(1)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价;(2)心肌缺血患者运动耐量的评价;(3)慢性肺部疾患患者肺功能的评价。6min步行试验绝对禁忌证:1个月内发生过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其相对禁忌证:(1)静息心率>120次/min;(2)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0mmHg;(3)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年老体弱,极度肥胖患者;(5)严重瓣膜病患者;(6)有关节和精神、神经疾病患者。六、6试验结果的分析6min步行试验的结果受到许多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医生应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尽可能避免。性别:目前多项临床研究均显示,在6min步行试验中女性比男性行走的距离短。这可能与女性身材矮小、腿相对短、缺乏锻炼、耐力差有一定的关系。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6min步行的距离缩短。这一情况在正常人群中已得到证实。鼓励性语言:6min步行试验时使用鼓励性语言可以增加行走的距离,试验表明给予鼓励比不给予鼓励相比,行走距离可提高6%。其他:情绪亢奋或熟悉6min步行试验者,步行距离延长;而情绪低落或未做过6min步行试验者,以及设置行走距离过短反复转身时,都可使步行距离缩短。基于上述因素,当应用6min步行试验评价心功能变化的情况时,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可比性,应保持研究过程6min步行试验方法的一致性。七、6最小步行试验与其他评估功能的试验差异心功能的评定除了左心室射血分数、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还有运动耐量的评估,主要应用的方法包括平板运动试验和6min步行试验。1.运动能力较低测定患者在运动到极量时的氧耗量是评价心功能的一项可靠指标。但该项检查设备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再则运动峰耗氧量的测定需要患者运动到极限,而多数心衰患者的运动能力低,达不到极量运动试验的运动峰耗氧量的稳定平台,而且不安全。但作为评价亚极量运动能力的检测方法,6min步行试验能反映心衰患者日常活动中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大多数的临床试验证明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心功能分级的科学性和资是传统的评价心功能的指标,方法简便,但NYHA分级主要是依据于患者日常生活受限的程度分级,而医生的判断受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分级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差异。在左心室收缩功能相似的情况下因情绪和个人敏感性等不同,患者对生活能力的描述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另外,NYHA的Ⅰ和Ⅳ级较易区别,但Ⅱ、Ⅲ级却难以区分。因此NYHA分级评价心功能时客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均存在一定的缺陷。6min步行试验作为一项简便的心功能评价方法,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均优于NYHA分级。6min步行试验的分级与NYHA分级刚好相反,即6min步行试验行走的距离越远,级别越高,而相对应的NYHA分级则越低。八、6最小步行测试的临床意义1.min步行试验6min步行试验作为评估心功能的一种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在健康人和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对照研究中健康人6min步行距离远大于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555.2±114.5)mvs.(374.3±117.1)m,P<0.001];Peeters等研究显示NYHAⅡ、Ⅲ级的老年患者相比,6min步行距离有显著性差异。血浆脑利钠肽(BNP)已被国内外心衰治疗指南举荐为评价心功能和心衰预后的可靠指标,有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BNP的水平与6min步行试验的分级呈负相关,即6min步行的距离越短,BNP的水平越高。这些结果说明6min步行试验是一项较为敏感的评价心功能的指标。2.min步行试验预后信息与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多项研究证实6min步行试验是严重心衰患者病死率和住院率的独立预测指标。Zugck等研究发现在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中,6min步行试验提供的预后信息与运动峰值耗氧量一致。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6min步行距离是独立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血浆肾上腺素水平的预测因素。200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衰治疗指南中指出:6min步行试验在心衰治疗评价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6min步行距离小于300m可提供有用的预后信息。3.治疗双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试验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因而需要一项简便、重复性好、较为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