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精选15篇)
数据的收集篇1
(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让同学会实行合理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加工、整理。进一步了解、把握抽样调查的优缺点。2)力量目标:初步经受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进展同学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力量。通过调查过程,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力量。3)情感目标:通过对真实的素材的调查培育同学的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同学的沟通与合作,培育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二)重点、难点:重点是怎样实行合理的方法调查收集数据。难点是抽样调查的时候如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使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三)教具预备:自制课件备用。(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同学观赏音乐《发如雪》问:你能写出歌名吗?让同学在同学和听课老师中分别开展调查,把调查数据在课件上展现。同学调查表老师调查表
回答状况
人数
百分比
答对
答错
回答状况
人数
百分比
答对
答错2。在全班同学中开展调查,每个同学每年去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次数。并把调查结果和老师在课前在郊区中学的同班级的同学中的调查结果做对比。同学调查表某郊区中学八班级某班同学调查表一年中消费的次数人数从来不去1—6次6次以上一年中消费的次数人数从来不去371—6次116次以上2问题:1)同样的调查,为什么有不同的统计结果?答:调查的对象不同,也就是我们抽取的样本不同,他们的状况就有所不同。2)上面两个调查结果能否反映在全体师生中调查同样问题的状况?答:不能,由于他们不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3)下面的表格能反映全国全部的八班级同学进入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状况吗?4)简洁分析一下以上两个问题的缘由。二.新课: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预备怎样收集数据?同学答:抽样调查.下面分别是小明和小颖的调查结果:小明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提问:比较一下两个人的数据的差别,是什么缘由造成的?下面是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在下表:
你同意他的做法吗?同学:他调查的人数太少,不能用来推断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对他们三个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让同学争论沟通,给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赐予鼓舞.)结论:上面三个同学的做法都没有留意到抽样是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那么我们在抽样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你怎么理解?(让同学连续争论沟通,老师引导)议一议: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该怎样收集数据?(分组争论,合作完成,老师引导同学从调查目的,总体,个体,样本几个方面来思索,让同学自己想出抽样的方法.)假如没有争论出类似的方案,就提问: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即调查了该地区的10%的老年人,发觉他们一年中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想一想:(同学边争论边让他们小结)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时候应当采纳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吗?(让同学能说出抽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就你举的例子说说抽样时应当留意什么?做一做:在你们举的例子中选一个例子,设计一个方案来调查它.在上面的过程中,假如有人提出抽样只要样本的数量大就能保证结果的精确 这种观点,就给出下面的阅读材料:(或者作为观赏)
大样本肯定能保证调查结论的精确 吗?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依据1000万户电话用户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看法,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选举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缘由和在呢?原来,1936年能装上电话或订阅文学文摘的人,在经济上都相对富有,而收入不太高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文学文摘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作业:1.为了完成任务,你认为采纳什么样的调查方式更合适?(1)了解你们班的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支配的;(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3)了解我过八班级同学的视力状况.2.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同学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的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所做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数据的收集篇2
教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数据的收集(2)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让同学经受调查与收集数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数据在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中是有用的,学会收集数据,把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利用数据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
组织同学开展调查,收集自己感爱好的数据,课堂上集体争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猎取学问,感受学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爱好于探究活动,情愿和他人沟通,学会表达,学会质疑,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数据的重要性,把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难点:如何收集数据,利用数据来解决问题。
教
学
策
略
教法选择
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开展课堂活动,引导同学独立思索、合作探究、参加沟通,发表看法。
学法引导
通过具体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亲身实践、自主探究,了解收集数据的过程、方法和用途并收集数据。
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活动课:老师引导,同学分组争论,代表发言同学参加辩论,课堂绽开调查,师生共同小结。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导入
寓言小故事:通过寓言小故事引入教学,使同学的留意力进入到课堂的活动中,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乐观性,熟悉到数据的收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二、分组争论
分小组争论:把同学分成六个争论小组,每位同学把自己经受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和小组同学一起争论,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想法,介绍收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修改认证。
三、集体共享
选派代表发言:每一个争论小组派一至三位代表把本组有代表性的数据收集公布,阐述调查的问题,数据收集的对象、方法和过程,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数据的作用,共享调查的成果。同学或老师提出质疑,共同评价,达成共识。
四、课堂调查
课堂开展调查讨论:在共享同学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沟通,通过课堂调查,用唱票的方法,了解同学对老师的评价,用数据说话。
五、反思提高
活动过程小结:对整个数据收集的过程做一个小结,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数据收集的方法,了解到试验次数增多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明白数据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是有用的这个道理。
六、课后作业
1、把收集的数据加以整理,写出一份报告。
2、课本第188页习题5.1第1、2题,可以到其它班级收集数据。
3、阅读课本第189~192页
备注:
数据的收集篇3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洁的整理。
(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熟悉,提高同学看条形统计图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关心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老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老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同学争论、汇报后,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投影片或电脑图)
同学口答填表后,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同学口答填图,老师用活动投影或电脑图演示填出直条。
(二)学习新课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老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
假如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这个方法吗?
老师用抽拉投影片或电脑动画录像演示(各种车通过路口,然后消逝)各车辆数同例1。
老师: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老师:收集数据时,依据详细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日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老师:请同学们作好预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老师用电脑图演示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老师:请说出你收集的数据?(同学汇报)
老师: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同学争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老师确定用画“正”字的方法较好。请同学作好预备。老师再次演示,同学作记录,然后汇报。(如统计结果,统计数不准的同学还较多,可以再演示一次。)
同学汇报后老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2.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老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请同学口答填表,老师在投影片上填出。)
出示条形统计图(表格。)
老师: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转变?
同学口答后老师再说明:
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依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同学口述填图,老师用电脑图或活动投影片填出。
老师要求同学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老师行间巡察,并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
(2)练习:
投影出题:(同课本第5页练习一,1)
掌握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老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投影出表:
请一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用同学的投影片订正。
(三)巩固反馈
1.课本第5页练习一,2,填书上。
2.请同学们看电脑动画图,作好记录,再完成统计表。
森林里开迎春联欢晚会。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负责各项服务的小动物都间续来了,有小兔、小松鼠、小猫、小狗、小熊、小猴。请你在大门口作好记录,这些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出1,2,3。)
2.作业:课本第5页练习一,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同学已学过简洁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关心同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熟悉到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中每格代表的数是多少,都要依据详细的条件来确定。
新课教学在提出问题后,设计电脑动画图或活动投影图给同学创设了一个问题的现实情景,激发同学寻求合适的收集记录方法的乐观性。画“正”字的方法,让同学在实践、思索、争论,再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觉和把握这个方法。同时也让同学熟悉到实践的重要,要敬重实践、留意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能。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其次部分学习整理数据,分为两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后填统计表和填条形统计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数据分类与统计表的分栏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篇4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并把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依据统计表进行简洁的分析。
(二)培育同学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提高同学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电脑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①老师: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②出示四张统计表,请同学说一说依据每张表格,你能观看出哪些内容?(表1)
(二)学习新课
1.老师:这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状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状况,你有什么方法吗?(分组争论。)
启发同学: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状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同学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提问: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争论,回答。)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状况,并用电脑出示下表。(表2)
2.老师:
①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②假如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当怎么办?
③假如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当怎么设计?
分组争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先介绍表头中各项内容,再介绍合计和总计栏。(电脑逐项出示。)在同学思索的基础上,出示表头,启发同学想,这样的表能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引导同学看表头,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状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
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
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
分成三部分。(表3)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
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复式统计表的各项预备好后,同学独立把数据填好,老师巡察指导。(表4)
重点强调:①先填整理好的数据;②再填合计、总计,依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③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3.出示填空题:
从合编以后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①这四个小组共有同学________人,其中男生有________人,女生有________人;
②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③男生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④女生人数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
同学独立完成并讲评。
提问:从表中还能观看出什么内容?
4.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状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表5)
老师留意巡察,检查①栏目设计;②各项数据是否正确。
5.老师: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先争论,再回答。)
老师明确:
①先依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当画几个格;②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知同学,为了查表便利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③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⑤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1.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1)调查本校各班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表6)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哪个班级人数最多?哪个班级人数最少?
②全校同学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③三班级一共有多少人?
④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状况?
(2)调查本班各小组同学家长的职业状况,填入下表。(表7)
填完表后,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状况?
2.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表8)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老师:制作复式统计表应留意哪些问题?
制作复式统计表的5个步骤。
作业:课本P10练习二: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式统计表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以后六班级学习统计图表作预备。重点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关键是表头和各栏的设计的教学。运用电脑逐项出示各栏目,使同学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分组争论表头和各栏的设计,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和主体意识。
本节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个单式统计表引出要讨论的问题。
其次部分:重点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共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设计表头和各栏目内容;
其次层:填写数据。第三部分:依据统计表可以观看出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把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依据统计表进行简洁的分析.
2、培育同学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同学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老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同学说一说依据每张表格,你能观看出哪些内容?
兴农学校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老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状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状况,你有什么方法吗?(分组争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状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同学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争论,回答.)
老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状况.
兴农学校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假如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当怎么办?
6、假如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当怎么设计?
(分组争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老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状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同学独立填表
(三)兴农学校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老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依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状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老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老师明确:
1、先依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当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知同学,为了查表便利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5、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班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班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班级人数最多?哪个班级人数最少?
2、全校同学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班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状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同学家长的职业状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同学家长职业状况统计表
老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状况?
(三)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留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2000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8年: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99年: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依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同学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学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并能对调查的大事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活动预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老师播放儿童喜爱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你喜爱看什么节目?【《大风车》、《东方儿童》、《东芝动物乐园》、《小神龙俱乐部》……】
二、绽开.
1.师:假如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爱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预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争论收集数据的方案(包括对象、方法、内容),说明自己组的方案及其优点,别的组进行质疑.
(1)可能消失的几种状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便地找同学,遇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爱看电视吗?”“你喜爱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2:主要采纳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同学.状况比较精确 ,同学们填问卷时也比较便利.
小组3:主要采纳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一点补充,在问卷下面增加了备注栏,让同学们选择后还可以写一写问卷中没有引出的但自己喜爱看的电视栏目,如《新闻》等.
小组4:采纳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爱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状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爱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爱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性别喜爱看的电视栏目缘由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爱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爱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亲密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数据的收集篇6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并把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依据统计表进行简洁的分析。
(二)培育同学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提高同学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电脑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①老师: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②出示四张统计表,请同学说一说依据每张表格,你能观看出哪些内容?(表1)
(二)学习新课
1.老师:这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状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状况,你有什么方法吗?(分组争论。)
启发同学: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状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同学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提问: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争论,回答。)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状况,并用电脑出示下表。(表2)
2.老师:
①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②假如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当怎么办?
③假如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当怎么设计?
分组争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先介绍表头中各项内容,再介绍合计和总计栏。(电脑逐项出示。)在同学思索的基础上,出示表头,启发同学想,这样的表能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引导同学看表头,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状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
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
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
分成三部分。(表3)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
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复式统计表的各项预备好后,同学独立把数据填好,老师巡察指导。(表4)
重点强调:①先填整理好的数据;②再填合计、总计,依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③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3.出示填空题:
从合编以后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①这四个小组共有同学________人,其中男生有________人,女生有________人;
②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③男生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④女生人数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
同学独立完成并讲评。
提问:从表中还能观看出什么内容?
4.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状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表5)
老师留意巡察,检查①栏目设计;②各项数据是否正确。
5.老师: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先争论,再回答。)
老师明确:
①先依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当画几个格;②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知同学,为了查表便利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③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⑤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1.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1)调查本校各班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表6)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哪个班级人数最多?哪个班级人数最少?
②全校同学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③三班级一共有多少人?
④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状况?
(2)调查本班各小组同学家长的职业状况,填入下表。(表7)
填完表后,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状况?
2.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表8)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老师:制作复式统计表应留意哪些问题?
制作复式统计表的5个步骤。
作业:课本P10练习二: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式统计表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以后六班级学习统计图表作预备。重点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关键是表头和各栏的设计的教学。运用电脑逐项出示各栏目,使同学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分组争论表头和各栏的设计,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和主体意识。
本节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个单式统计表引出要讨论的问题。
其次部分:重点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共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设计表头和各栏目内容;
其次层:填写数据。第三部分:依据统计表可以观看出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洁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熟悉,提高同学看条形统计图的力量.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关心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老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老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老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老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假如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老师:收集数据时,依据详细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日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老师:请同学们作好预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同学汇报收集的数据
老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同学争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同学汇报后老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老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计
摩托车
小汽车
大客车
载重车
老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转变?
老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依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同学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掌握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老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状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洁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熟悉,提高同学看条形统计图的力量.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关心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老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老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老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老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假如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老师:收集数据时,依据详细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日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老师:请同学们作好预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同学汇报收集的数据
老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同学争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同学汇报后老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老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计
摩托车
小汽车
大客车
载重车
老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转变?
老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依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同学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掌握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老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状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篇9
课型:分析研讨课
教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数据的收集(2)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
教
学
策
略
教法选择
学法引导
课堂组织形式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导入
二、分组争论
三、集体共享
四、课堂调查
五、反思提高
六、课后作业
备注:
数据的收集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洁的统计表.
2.培育同学仔细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育同学观看、整理、归纳的力量.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课前要求同学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同学报数据,老师填到表格上.
五班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华
140
秦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阳
134
张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莉
144
陆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彦
143
夏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老师提问:
1、依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状况,应当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同学分组争论并试分类.
(二)在同学争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全部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依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根据从小到大的挨次填入“身高”一栏内;最终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根据原始数据记录单上挨次,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终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班级一班女同学身高状况统计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老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索题,同学分组争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看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老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假如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当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依据哪个表计算?(通过争论使同学熟悉到统计中原始数据特别重要,不能任凭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果
学号
成果
学号
成果
学号
成果
1
优
9
达标
17
优
25
优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优
3
达标
11
良
19
优
27
优
4
良
12
良
20
优
28
待达标
5
优
13
优
21
达标
29
优
6
优
14
优
22
良
30
优☆
7
达标
15
优
23
达标
31
达标
8
优
16
达标
24
良
32
良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果按分数凹凸整理填入下表.
成果
优☆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要求同学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索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班级二班的音乐成果,请同学们关心音乐老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班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果记录单
学号
成果
学号
成果
学号
成果
学号
成果
学号
成果
学号
成果
1
良
7
达标
13
待达标
19
优
25
良
31
待达标
2
优
8
优
14
良
20
达标
26
达标
32
良
3
优
9
优
15
达标
21
良
27
良
33
达标
4
优
10
良
16
优
22
良
28
优
34
优
5
良
11
良
17
优
23
优
29
良
35
良
6
达标
12
优
18
良
24
优
30
优
36
优
依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五班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果统计表
1997年7月
成果
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人数
(三)下面是五班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依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30以下30~3435~39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依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详细状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根据肯定的挨次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1325162817261819911727
3023629191611182117332917
917285151914221651514
依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嬉戏:石头剪子布
嬉戏目的
使同学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洁的统计图表.
嬉戏人数
多于三人.
嬉戏规章
1.让两位小伴侣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伴侣都知道竞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伴侣登记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终究竟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终的结果.
数据的收集篇1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把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依据统计表进行简洁的分析.
2、培育同学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同学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老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同学说一说依据每张表格,你能观看出哪些内容?
兴农学校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老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状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状况,你有什么方法吗?(分组争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状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同学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争论,回答.)
老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状况.
兴农学校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假如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当怎么办?
6、假如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当怎么设计?
(分组争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老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状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二)同学独立填表
(三)兴农学校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老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依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状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老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老师明确:
1、先依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当画几个格;
2、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知同学,为了查表便利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5、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班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班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班级人数最多?哪个班级人数最少?
2、全校同学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班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状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同学家长的职业状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同学家长职业状况统计表
老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状况?
(三)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留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2000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8年: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99年: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依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同学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2.学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并能对调查的大事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建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活动预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老师播放儿童喜爱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你喜爱看什么节目?【《大风车》、《东方儿童》、《东芝动物乐园》、《小神龙俱乐部》……】
二、绽开.
1.师:假如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爱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预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争论收集数据的方案(包括对象、方法、内容),说明自己组的方案及其优点,别的组进行质疑.
(1)可能消失的几种状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便地找同学,遇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爱看电视吗?”“你喜爱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2:主要采纳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同学.状况比较精确 ,同学们填问卷时也比较便利.
小组3:主要采纳问卷调查的形式,还有一点补充,在问卷下面增加了备注栏,让同学们选择后还可以写一写问卷中没有引出的但自己喜爱看的电视栏目,如《新闻》等.
小组4:采纳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爱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状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爱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爱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性别喜爱看的电视栏目缘由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爱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爱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亲密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数据的收集篇12
课题一:(一)——方法
教学要求(1)通过观看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同学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2)通过有劝说力的数据使同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同学每人预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同学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同学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状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纳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日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
二、探究讨论
1、探究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同学看。
(1)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①各种车辆的消失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状况下,怎样才能精确 无误地登记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争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现,统一方法。
(2)同学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晰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假如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同学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同学拿出预备好的硬币,根据刚学的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根据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课后反思:同学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累的阅历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详细体现。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深化讨论的课题。
数据的收集篇1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把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依据统计表进行简洁的分析.
2、培育同学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同学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老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同学说一说依据每张表格,你能观看出哪些内容?
兴农学校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老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状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状况,你有什么方法吗?(分组争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状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同学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争论,回答.)
老师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状况.
兴农学校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年月日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假如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当怎么办?
6、假如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当怎么设计?
(分组争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老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一等奖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 公开课课件
- 老年人才专业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实验题力(五)-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项突破(原卷版)
- 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练: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解析版)
- 红烧排骨要煮多久
- 高中二年级英语《Unit 5 Working the Land Reading and Thinking》
- 老年人养生食谱知识培训课件
-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老年人健康生活知识培训课件
- 酸奶商品知识培训课件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课程机器人技术课程大作业
-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5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202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三套考试题
- (施工方案)二期混凝土施工方案
- 钢结构简支梁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习题集
- 课堂因“融错·容错·溶措”而精彩
- 《简爱》课本剧剧本
- 阳光晾衣房钢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 肿瘤科实习生入科培训课件
- 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