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十二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90课时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十二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90课时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十二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90课时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十二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90课时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十二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90课时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0课时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必备知识梳理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表现:森林破坏、____侵蚀、土地荒漠化、_____灭绝等。(2)影响土壤物种调节自然灾害供给可再生资源(3)危害(4)应对措施:设定不同的____________、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____________等措施。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生态功能自然保护区2.实施生态修复(1)概念: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________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________或趋向良性循环。(2)类型(3)我国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____还林(草)、退____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人工恢复自然休渔封育人工生物耕牧3.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________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______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保护要求破坏情况保护要求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_______状态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________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代表性特殊自然稳定(3)功能区划分功能区保护要求________区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________区严禁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________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核心缓冲试验【填图】在下图中填注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名称,并与右侧景观图连线。(4)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①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_____等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护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_____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③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____________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④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__________、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湿地原生种苗繁育生态文明观【思维拓展】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更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相对于一般的生态修复措施,自然保护区具有明确的保护对象、区域范围和管理要求,以禁止或减少人为干扰为核心,主要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平衡能力,主要目标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关键能力突破技

拨1.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角度意义调节服务功能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给服务功能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科学研究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科普教育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角度内容生态系统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动植物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特殊价值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自然遗迹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特殊区域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3)离体保护,建基因库。(4)法律保护,国家颁布相关的法规、法律。(5)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6)加强国际合作。(7)加强公众参与,如不食用野生动物,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加入宣传、监督的行列。典

研[典例]

[全国高考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审题解题][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是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结合该地区1976年、1987年和2000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示意图,从区域的视角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和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人地协调观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知能转化演练[2023·湖北省宜城市模拟]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该地区改种橡胶林后(

)A.蒸发量减小B.下渗量减小C.径流总量增大D.气候更加湿润2.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使(

)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土壤肥力下降C.生物多样性增多D.自然灾害减少BB解析:第1题,据图判断橡胶林的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会使下渗水量减小;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考虑径流总量不一定增大;由于橡胶林降水量减小,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旱,B项正确。第2题,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地表径流量增大,会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使旱涝灾害频发,B项正确。[2023·北京西城区模拟]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大熊猫国家公园(

)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4.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D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公园没有集中连片,A错误。这些地区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B说法太绝对,错误。公园分布区主要以山地为主,C错误。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差较大,受人类影响较小,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D正确。故选D。第4题,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因此应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A正确。岷江上游退耕还草,是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不是为了防风固沙,B错误。岷江上游人口较少,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源优化,C错误。岷江上游水质较好,不需要清淤治污、提升水质,D错误。故选A。5.[2021·全国甲卷]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下图)。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10分)答案: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