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1页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2页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3页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4页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u前言 11、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22.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32.1恬静自然的田园风光 32.2躬耕生活的感受 42.4赞美劳动和在劳动中建立的友谊 42.5叙写归隐后的艰难生活 42.6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 52.7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村民生活的贫困 53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73.1恬淡自然,质朴无华 73.2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73.3平淡中见朴素,朴素中有平淡 83.4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意境 93.5质朴自然、不着雕饰的语言 9总结 11-.前言陶渊明归隐后的田园诗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些田园诗集情、景、理为一体,把玄言诗的平淡冲远与现实生活的朴实淳厚相结合。他的作品内容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咏怀都平淡朴实,丝毫没有矫情的刻意雕凿,但却又在魏晋玄学和汉代以后崇尚神似的审美观支配下,呈现出一种渊源朴茂的奇趣和深意,为时人和后代作家所难以企及。本文结合前人的观点针对陶渊明的田园诗作进一步的分析。-.1、陶渊明的生平简介\o"分享到新浪微博"\o"分享到腾讯微博"\o"分享到QQ空间"\o"分享到人人网"\o"分享到百度贴吧"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詒靖节,人称靖节先生,故又名陶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从小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有很多书籍,正好陶渊明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陶渊明不仅阅读《老子》、《庄子》的作品,还阅读了儒家的《六经》和诗书、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曾胸怀“大济苍生”的理想出仕,几近波折,受不了官场的约束,最后决定辞官归隐,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安贫乐贱,通过劳动,维持生计。也正因为这样,陶渊明从出仕到下定决心归隐,才成就了他的田园诗,让世人永远记住他。2.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创始人,在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生活中与下层劳动人民有较多的交往,接近自然,接近生活,写出了大量赞美田园风光和农村纯朴劳动生活的美丽诗篇。同时他也尝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他的田园诗题材广泛,是后来的田园诗所不能及的。陶渊明是第一个写田园诗的的人,他的田园诗内容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恬静自然的田园风光

陶渊明的作品有咏怀诗、哲理诗、田园诗、辞赋、散文,而陶渊明的田园诗成就最高,田园诗以田园风光为内容,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憎恶。如:《和郭主簿》[1]是作者写田园诗最早的一首,大约是在归隐之前写的。“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描写了夏日田园之乐,诗中描述炎热的夏天,堂前有茂密的树林,遮挡烈日纳凉消暑,一阵凉风吹过,风掀起作者的衣襟,正搔到作者的痒处,作者拒绝外出郊游,选择在家看书弹琴。描写了诗人淳朴、悠闲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自得其乐的隐士心态,以及一种轻松自得、安于现状、不羡慕荣华富贵,追求自然自由的生活。而《归园田居》,是一首田园生活的颂歌,兼具着诗人的爱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把黑暗的现实比做“尘网”、“樊笼”,把自己曾经出仕比做“落入尘网”的“池鱼”和“久在樊笼”的“羁鸟”,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反感和鄙视。“方宅十余亩”八句,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歌颂了田园生活的幽美、宁谧、淳朴,与黑暗、污浊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得含蓄而幽默,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无比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2.2躬耕生活的感受

陶渊明的田园诗着重于躬耕生活的体验,这是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先秦时出现了《诗经》,《诗经》中的农事诗描写的是农夫一边劳动一边歌唱,而没有描写士大夫亲自参加农耕,用想象写出农耕的体验,而陶渊明是第一位亲自参与劳动后,根据劳动后体验写出田园诗的诗人。以种豆南山下为开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一天平凡的劳动生活及感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南山下种豆,因为疏于耕作,豆苗的长势并不好,还没有草长得茂盛,包含有诗人的无奈,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的豁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很辛苦,但是诗人感到心满意足。“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出带月荷锄归的细节,诗人走在田间小道上,因草木茂盛,已有露水,沾湿了诗人的衣衫,描写的极其形象,让我们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初始耕作虽然辛苦,劳作成绩也不算好,但仍然迫切盼望看到自己的劳动收获,这种感觉是耕种者与不会耕作之间的差距。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深处如愿以偿的快乐,这首诗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那就是“但使愿无为”的思想。2.3抒写诗人的理想生活

陶渊明的代表作是《桃花源记》。在这篇传奇性的作品里,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社会的真挚追求。诗人身处于制度混乱的黑暗时代,向往着有一个与内心相契合的社会,哪怕贫困那也是快乐的,而这个相契合的社会就是桃花源,在那里,没有赋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之声相闻,不与外人相往还的理想生活,与世外的生活相比,诗人非常盼望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出现。于是,他根据自己的理想和长期住在农村的生活感受,描写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君主,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很显然这是作者的幻想,带有神秘的色彩。当然这只是一种空想,但这一理想是对当时现实社会制度的否定,表现了对时代的愤慨、对社会的反省和对人民的同情,这是当时的士大夫绝对没有的思想境界,也是这首诗一千多年来深得广大人民喜爱和经久不衰的原因。2.4赞美劳动和在劳动中建立的友谊

在陶渊明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诗中表达了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深挚友谊。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隔绝世外的隐居生活的格调,表明隐者潇洒旷达的心态。“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隐者的生活很单纯,有时候在雨天农闲的时去邻家串门。“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穷居郊野,弃绝了世俗之念,“披草共来往”的是村野的农民,所谈论的话题也是桑麻一类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说明他通过躬耕,在思想感情上和劳动人民有共同之处。又如《移居二首》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农务各自忙,闲暇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写了作者与乡邻们朝夕相处,一起劳动,一起耕作,共同分享收获,表现了诗人与农民的地位平等,没有受门阀制度的影响。2.5叙写归隐后的艰难生活

陶渊明的自传性散文《五柳先生传》中写道“环赌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2]。此时的陶渊明生活已经很困苦,茅草房破漏,衣服破旧,食不裹腹,时常接受朋友的接济,却依然能安然自在,而且还写文章抒怀述志,自得其乐。“躬耕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杂诗》)作者亲自耕种,却常常受冻挨饿,连粗粮大布都得不到,诗中充满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愤愤不平的感情。“饥者欢初饱,束待候鸡鸣。”(《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获》)诗人说他这个经常挨饿的人刚刚很高兴地吃了顿饱饭,又要束紧腰带起来等候鸡啼。“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呼啸的北风在破烂不堪的房屋中穿行,庭院已没满荒草,忍着饥饿和寒冷,披衣坐着直等天明,漫漫长夜使他彻夜难眠,以至于怨鸡不肯打鸣,由此可见他的生活已困苦到了极点。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尽管他的生活极其贫困,但他从事耕种的志愿却十分坚定,他情愿劳动终生,一直贫穷下去,也不愿再在污浊的官场上阿谀逢迎。这些诗描写了诗人在屡受饥寒的情况下还是坚守自己的高尚情操,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民悲惨的生活情景。2.6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

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过“大济苍生”的壮志,出仕官场,希望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在官场十年余,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对官场失望,离开官场。陶渊明晚年回忆少年的生活时还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杂诗》其五),显示出他青年时代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后来他虽然归隐了,但他对自己的功业未就并不甘心,“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风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杂诗》其一)透露出诗人感叹岁月流失的沉痛、悲怆,道出了有志难酬的苦闷。“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读山海经》)这首诗歌颂了夸父的远大志向和非凡的毅力,诗中更多的是寄托自己的抱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体现了他高尚的的情操,暗示了官场的黑暗以及社会制度的涣散,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毅然决定隐退,回归田园。2.7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村民生活的贫困

陶渊明回归田园后,躬耕生活,自给自足,与平常劳动人民一起生活,劳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知道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得不容易,生活得艰苦。从“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并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归园田居》其四)作者在坟堆前徘徊,隐约可以辨认出前人在这里居住的情景,水井、炉灶还留有遗迹,桑树、竹子只剩下枯干的朽株。这个村子的毁灭,也许是天灾,也许是人祸,但诗中对这一残败景象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统治。“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农民早出晚归,冒着风霜雨雪,无法摆脱辛苦的劳作。作者归隐之后,越来越多地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真切地体会到了农家的辛苦,揭露了当时残暴的黑暗统治。

此外,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有一些与朋友一起结伴旅游的诗歌,如《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以清新、明快、通俗的语言记叙了和众人一起野外郊游的快乐。由此看来,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仅只是描写田园风光,而且涉及到他在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及感受。他的这些田园诗,用一个隐士特有的眼光和表现手法,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讴歌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快乐,反映了陶渊明在农村归隐后的生活并不完全都是快乐的,社会现实的黑暗使他愤愤不平,壮志未酬的苦闷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生活的贫困和潦倒也曾让他懊恼不已,但是这都没有影响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因此,我们不能局限地把陶渊明的田园诗定格在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和欢悦中,而要把它看作成陶渊明归隐后他的诗歌作品的一部分。3田园诗的艺术风格3.1恬淡自然,质朴无华陶渊明的田园诗恬淡自然,质朴无华。陶诗的自然,是生活的自然,是生命的自然。题材和内容一般都来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最贴近田园、贴近自然生活。他的诗所描写的对象都是生活中大家都司空见惯的,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中的草盛、豆苗、耕种、夕露、带月、沾襟等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通过白描的手法,于平淡中蕴含丰富的联想,于联想中有诗的“平淡”意境。在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中只字未提“人”,我们却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人的存在,读起来很有闲趣,很优美如身临其境之感,想像画面就在自己的眼前;如《和郭主簿》“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描写夏天乡居的悠闲生活和怀古的幽情。用的是白描手法和本色无华的语言,全诗未用典故,不施藻绘,既无比兴对偶,亦无渲染铺张,只用疏淡自然的笔调精炼地勾勒,形象却十分生动鲜明。“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一个“贮”字,情和景互相交融,平生绮丽,仿佛身临其境,看到所描述的景象般。3.2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常常取材于“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加工润滑的组合富于出生机,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平淡中见醇美,醇美中有平淡。《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却又透着一种超然洒脱的姿态。在陶渊明之前很少有诗人把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写入诗中,但陶渊明的诗篇中和他的生活、志趣融合起来,却无不充满奇趣盎然诗意。读过陶渊明诗的人,都会对他描写的农村景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癸卯岁始春怀田舍二首》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同样是写春风,但都写得这样简单、内容丰富、不相重复。再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浩已洁。”诗人似乎是毫不经意地就写出了人们在冬雪时候的一切细微感觉。这种感觉所体现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这些景物和诗人所描写的感情很微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成功的塑造了诗人胸怀大志。陶渊明的诗中平淡之美的境界是陶诗最主要的艺术成就。另外,陶渊明的诗也有磊落不平的悲愤之句,“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悲凄,终晓不能静。”有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在躬耕自资,淡泊自持的田园生活中,既深刻地感悟着达生贵我、知足常乐的人生之理,又获得心灵的喜悦和心愿的满足,同时也坚持了一个不屈己、不媚俗的“真我”品格和“固穷”气节。将退出官场,隐居田园真实平淡的生活注入到诗中,让诗富有生活的气息,富有平淡,醇美的韵味,更贴接自然。3.3平淡中见朴素,朴素中有平淡许多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渊明诗的风格,然而陶渊明的诗不仅仅是平淡,还在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渊明的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平常的事物,如《归园田居》,没有什么奇特之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然后一经陶渊明的笔触刻画,往往出现警策。陶渊明的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用白描,朴朴素素的事物,富于一种生机就让我们觉得很有内涵。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中语句都让我们感觉到明白如白话。初归园田时,描写的景物极为平淡自然,又于平淡自然之中透漏出欢乐,写景极有层次,有意境,由远及近,有静及动,伴随诗人脚步一步步渐渐入深。在平淡之中又可见绮丽,正如朱光潜所云,陶渊明的诗的特点在平、淡、枯、质,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美。这是他的诗平淡之中有无限的丰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这是针对他的田园诗的语言风格而言的。《归田园居》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之外,几乎看不见什么形容词,但是谁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明。钟嵘说陶渊明的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这一点都不为过,准确指出了陶渊明诗的这一特点。陶渊明的诗没有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没有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但诗人有吸引人的眼球的语言魅力。陶渊明的诗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抒发自己内在的感情。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是因为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心地,而不是矫饰的感情世界。陶诗的语言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陶诗的语言是没有加工锤炼、粗糙平俗的民间口头语言。陶渊明的诗描写生活,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没有一处修饰之词,却让我们体会到无穷妙味,这是陶渊明诗歌的真面目。3.4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意境陶渊明的诗有绮丽多姿之面,还有高远拔俗的一面,陶诗中不会使用华美的辞藻。他的诗文创作中洗尽铅华,以质朴的语言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美的艺术境界。写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3]”不用“撒盐”、“飘絮”之类的精妙比喻,平平常常的十个字,就写出了雪落无声的轻柔意态。写风,“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不用“青萍”、“惠风”之类的典故,只用一个“翼”字,便将南风微拂新苗摇曳之态写得和煦暖人。陶诗的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是诗歌大师语言功力炉火纯青的极致境界,非寻常之辈可比拟,整首诗浑然天成,看不出任何瑕疵。3.5质朴自然、不着雕饰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清新自然,以不着雕饰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笔法刻画景物。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的诗刻画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就有了无尽的神韵。陶渊明的诗之所以真实质朴,还在于诗人具有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手段,而这就突出地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诗人善于挑选最恰当的字表达出最完美的意境,使人感到亲切自然,韵味无穷。例如我们众所周知诗句《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诗人从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让读者自己去领悟人生,不应该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黑暗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