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红色十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红色十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红色十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红色十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红色十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红色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拥挤不堪的马路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rix分析了这些手机保存的大量出行记录,认为仅在美国,每年司机浪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就造成了超过3050亿美元的损失,或者说这给每位司机造成了近1500美元的损失。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是:由软件引导的汽车刹车反应更快,能安全地让更多的汽车以高速公路的正常速度更加紧密地在一起行驶。同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给驾驶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自动驾驶汽车的司机可以在汽车行驶时工作或休闲,眼睛不必一直盯着马路,可以在车上解决更多生活、工作事务,于是花较长时间驾驶到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不再是件麻烦事。人们也会更愿意在更遥远、更辽阔的地区建立居民点,就可以减少一些堵塞。但就像大多数人质疑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有效确保驾驶的安全性?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无人驾驶班车因为树叶而感到困惑。事实证明,“在预先设计的路线绘制时,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其他枝叶一旦出现,就会干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这么看来,安东尼·当斯先生破除交通拥堵“别的方式”亟待解决最大的难点是——确保驾驶安全。1903年1月12日,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汽车展览之一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开幕,一个世纪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莱昂哈特写道:“在乘坐半自动驾驶汽车的第四天,我准备好跃入未来了。”很多人的观点和戴维·莱昂哈特的一致,无人驾驶汽车引发了人们对新技术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哪些效益的大胆猜测。但直到今天,自动驾驶汽车仍是一种新鲜事物。在21世纪20年代初,即使最大胆的预测已经实现,真正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公路和街道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也不会超过100万辆。但在接下来的1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数量注定会迅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的智能汽车、货车和公共汽车可能达到数千万辆。它们将与大约20亿(误差不超过几亿)辆由人类驾驶的轿车和货车一起在道路上行驶。即使在那时,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汽车总数中依然只占少数。但是这场革命将像外科手术般精准,带着压倒性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就像赛博朋克小说家威廉·吉布森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我们注意到,变化首先发生在出租车行业。大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从机场、度假村出发,蜂拥着经过我们最喜欢的市中心,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每年让数十亿名乘客逐渐依赖上无人驾驶的移动性。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到来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如果你只需要点击和滑动屏幕就能控制计算机化的司机,搭乘机器人出租车出行非常便宜,人们或许会选择不再拥有汽车。如果我们能一起做出改变,那么在运输同样数量的人出行时,未来所需的汽车数量将远低于当前私家车的数量。不过,这一线希望可能无法实现。自动化也会让私家车变得更有用,软件将极大地减少车主的困难。仔细想想,自动化汽车不仅为你开车,还可以自动停车,自行开到车库进行加油和维修,支付车辆的保险费(当然是用你的钱)。我们完全有可能将愚蠢的汽车换成智能汽车,继续四处游走。长远看来,我们将目睹两种世界的混合。到2040年,即使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主导地位,新车销售额降低50%(这的确是一个巨大转变),每年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也会快速地生产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最终一半车辆在中国投入使用,1/4车辆在美国使用,其余分散在欧盟、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尽管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汽车以及货车、滑板车等车辆的业务仍在拓展。目前全球汽车制造业价值2万亿美元,其仅剩的业务将被归入“个人交通服务”这一规模更大的市场,预计到21世纪中期每年产值将达到7万亿~10万亿美元,约等于当前整个欧盟的经济规模。所以,无人驾驶的革命浪潮一开始是涓涓细流,不久后计算机的“接管”正促使传统汽车向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转型。我们的汽车已经能够自动驾驶、刹车和停车,技能水平令人惊讶,但这种半自动化只是将驾驶责任委托给机器的开始。随着自动驾驶装置开始投入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一开始是数千辆、数百万辆,到21世纪中期将可能达到数十亿辆。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熟睡时,自动驾驶汽车将运输垃圾、巡逻街道,或从事其他无趣、危险和肮脏的日常维护工作。当我们醒来时,它们会送来以往我们需要出门去商店购买的物品。当我们外出时,我们就像魔法师,只要低声念着“咒语”就能召唤坐骑。不管怎样,自动驾驶的精灵已经逃出瓶子,不会轻易回去了。(摘编自安东尼·汤森《无人驾驶:从想象到现安》,沈瑜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rix的分析,拥挤不堪的马路使得每年每位美国司机产生近1500美元的经济损失。B.“安东尼·当斯先生破除交通拥堵‘别的方式’”中的“别的方式”,指的是通过自动驾驶汽车缓解交通拥堵问题。C.计算机促使传统汽车向自动驾驶汽车转型,而自动驾驶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最终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D.作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是能够从想象走到现实,它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而由人类驾驶的汽车将消失殆尽。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测试,我们发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有时会受到规划外事物的影响。B.无人驾驶出租车将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看法,因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在不久的未来实现自动化。C.自动化会让私家车更有用,人们也许会继续拥有私家车,那么靠无人驾驶出租车减少汽车数量的希望可能会落空。D.未来全球汽车制造业的经济规模不容小觑,即使其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车辆的相关业务仍在不断拓展。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自动驾驶汽车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确保车辆在繁忙的车流中能游刃有余地应对车辆插队、变道等各种情况。B.2023年8月25日上午,江苏徐州交控集团冠盛公司开展无人驾驶集群道路养护作业,在公路智能施工领域迈出扎实一步。C.自动驾驶技术要解决数据和地图问题,地图需要高清晰、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数据,包括道路的弯度、坡度、高度,数据量非常惊人。D.预计至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全球总销量将由2025年的23万辆上升至1180万辆,而无人驾驶的全自动化汽车将于2030年左右面世。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一句所指的具体内容。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景?请根据文本概括。【答案】1.D2.B3.A4.①“未来已来”指的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使用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②“分布不均”指的是目前自动驾驶汽车主要运用于出租车行业,私家车等领域使用相对较少。5.①借助名家观点加以分析,如文章引用戴维·莱昂哈特的话,说明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带领自己驶向美好未来的期待。②借助具体数据加以分析,如到2040年,除大量共享无人驾驶汽车外,全世界每年还会生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说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十分巨大。③借助想象加以分析,如文章结尾想象自动驾驶汽车的多重使用场景,证明自动驾驶汽车前景广阔,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便利。【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而由人类驾驶的汽车将消失殆尽”错误,纵观全文,作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但“由人类驾驶的汽车”是否会消失殆尽,原文并无相关信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因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在不久的未来实现自动化”错误,原文为“大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这只是大多数市场分析师的看法,并非一定会发生。选项强加因果关系表达绝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第二段围绕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来论述,A项谈及自动驾驶汽车能安全应对行驶中的各种情况,可作为论据支撑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支持。B.点明开展无人驾驶集群道路养护作业情况,不能支撑第二段观点。C.介绍自动驾驶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支撑第二段观点。D.指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全球总销量和面世时间,不能支撑第二段观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结合“这场革命将像外科手术般精准,带着压倒性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可知,“未来已来”指的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使用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结合“我们注意到,变化首先发生在出租车行业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每年让数十亿名乘客逐渐依赖上无人驾驶的移动性……自动化也会让私家车变得更有用”可知,“分布不均”指的是目前自动驾驶汽车主要运用于出租车行业,私家车等领域使用相对较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一个世纪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莱昂哈特写道:‘在乘坐半自动驾驶汽车的第四天,我准备好跃入未来了。’”可概括出,借助名家观点加以分析,如文章引用戴维·莱昂哈特的话,说明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带领自己驶向美好未来的期待。结合“到2040年,即使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主导地位,新车销售额降低50%(这的确是一个巨大转变),每年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也会快速地生产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最终一半车辆在中国投入使用,1/4车辆在美国使用”可概括出,借助具体数据加以分析,如到2040年,除大量共享无人驾驶汽车外,全世界每年还会生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说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十分巨大。结合“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熟睡时,自动驾驶汽车将运输垃圾、巡逻街道,或从事其他无趣、危险和肮脏的日常维护工作。当我们醒来时,它们会送来以往我们需要出门去商店购买的物品。当我们外出时……”可概括出,借助想象加以分析,如文章结尾想象自动驾驶汽车的多重使用场景,证明自动驾驶汽车前景广阔,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便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碾压甲骨的车轮(节选)迟子建丈夫近年去龙王塘赏樱归来,总要找茬儿和我大吵一架。平素进店都是推门而入的他,这天却强盗似的踹门进来,也不管这门店是我们租的,对它并无话语权。他一身樱花香、满脸戾气地穿过一楼餐厅时,海鲜小厨的主人瞥见他,会大声吆喝一声“贵哥回来了”。与其说是与他招呼,莫如说是给在阁楼上的我通风报信。通常我正给顾客拍着照片,他怒气冲冲地上来后,也不管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的,不是嫌我一脸褶子还穿樱花似的银粉衣裳扮嫩,就是讥讽我这水桶腰与樱花树的小蛮腰没得比,再不就嘟囔我洒了香水,吐出的气也没樱花清香。总之他与樱花幽会完,这灿烂的花朵不知怎的成了第三者,如定时炸弹埋在他心间,见我就爆炸。一般顾客在旁,我不好发作,由他撒泼。我敛声屏气调整焦距,对准顾客,相当于对准钱袋子,快门声就是点钞声,我们的生计靠它维持着。丈夫是土生土长的旅顺人,我是苏州人,我们结婚十四年,儿子十二岁了。十年前,公公因贪腐双规,一年后被判了十五年有期徒刑,违法违纪所得悉数没收,包括他为我们在旅顺购置的海景别墅,那曾是我们的婚房,儿子的出生地。①一夜间我们一无所有,真是应了父亲说的,不该你享受的千万别沾,会遭灾的。我家境一般,父亲是苏州某区供排水公司的管道维修工,母亲在我高考那年病故。父亲很快娶了个比他小一旬的在汤圆店打工的河南姑娘。婚后他们生下儿子,父亲为此乐开了花,他在污水横流的地下管网作业时,常哼着歌。别人调侃他时,②他说别以为好声音都在天上,地下的老鼠也有金嗓子。我当年考上的是河北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后考研和考公务员均不中,吃饭立马成了问题,因为家里在我大学毕业后,不再给我一分钱。我先是应聘到石家庄一家行业报纸当记者,之后入职天津一家待遇不错的海运企业做宣传工作。薪资加奖金,支付房租和日常开销,绰绰有余。我就是在天津认识丈夫的,他来我们企业洽谈合作,我负责接待。他大我两岁,黑瘦黑瘦的;心形脸,尖下巴,小眼睛,胡子拉碴,衣着朴素,说话平卷舌不分,烟不离手,但滴酒不沾。他食量很大,也不挑食,亲切随和。因为事先知道他的家世,我对他的低调谦逊颇有好感。他与我们签订完合作协议,回旅顺的前夜,老总在豪华酒楼宴请他,但他对金盘银盏里的食物很漠然,没怎么动筷子。我送他回酒店时,他说没吃饱,要不一起去海河边吃大排档海鲜?我说当然好了,我请你。那天晚上,他对我说,你一个人在天津怪不容易的,要是你不嫌弃我这狗模样,就跟我去旅顺,做我老婆吧!我那时为着可怜的自尊心,还故作矜持地说我考虑一下,没有即刻答应他。他离津后,我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子,心想万一他遇见一个比我做饭还好的女孩,这个名叫李贵的男人的主权,就不属于我了。③我有领土受到威胁的危机感,赶紧打点行装飞过去。李贵来机场接我时,把家门钥匙交我手上,说公司还有点急事要处理,先不陪我了,晚上回家一起吃饭。李贵带给我的见面礼虽也姹紫嫣红的,但不是鲜花,而是满满一后备厢的食材。我和他在一起的第一天就进入角色,扎起围裙进了厨房,自甘做起了全职太太。公公和婆婆对李贵的选择并不满意,嫌我模样中等,家境一般,不是名校毕业,还没个正式工作,不明白他看上我啥了。双方家长中唯一肯定我婚姻的是继母,她和父亲来旅顺参加我婚礼,一见着海景别墅的婚房,就“啧啧”叫着,说这是神仙住的地方呐,④这下德宝可有指靠了,你阔了,不能不管你弟,你和他可是一个爹!当主婚人宣布婚礼开始,我挽着父亲的胳膊步向富丽堂皇的典礼现场时,父亲的胳膊在剧烈颤抖,而当他把我交给贵哥的那刻,更是泪如雨下。参加婚礼的人都说他这是舍不得女儿出嫁,只有我知道,他是因悲哀。父亲一到旅顺,看见我的奢华婚房和我那镶嵌着珍珠的婚纱,就一直皱眉头,婚礼前夜,他把我叫到一旁,说这个婚能不能不结?我说那怎么行,我和贵哥交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感情基础,他是个忠诚可靠的人。父亲忧心忡忡地说他觉得我们拥有的这一切,来路不干净;一旦他家出事儿,我会跟着遭殃。父亲没给我送上祝福,反倒是诅咒,我气急败坏地说,要说钱的来路不干净,你挣的那几吊才是呢。哪个地下管网见得着光、哪个不是臭烘烘的?亏你还能唱得出歌!生活在地狱,却觉在天堂,真是不知好日子是什么滋味!父亲怔怔地看了我半晌,凄凉地叫了一声“桂枝”,那是我生母的名字,不再说什么。在互联网时代,当年公公出事,父亲第一时间就知晓了。正式消息发布的次日凌晨,彻夜无眠的我正给儿子换裤子,有人按门铃,打开门一看,竟是父亲。他坐了一夜火车,蓝布工装满是污渍,蓬头垢面,满眼是泪。他颤着声说孩子别怕,有爸在呢,我一头扑到他怀里哭起来。父亲的怀抱就像地下管网的入口,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那是混合着汗味、臭脚丫子和劣质烟草的气味,但那个瞬间我明白,它们是洁净的味道。父亲让我跟他回苏州,说那里气候好,商路广,随便干点啥都饿不着。当时李贵也被带走配合案子调查。我最终没跟父亲回苏州,三个月后李贵出来,我们搬完家,依然在一块,过起平凡的生活。(选自《收获》2023年第4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写丈夫近年去龙王塘赏樱归来后总要找茬儿和“我”大吵一架,由此切入“我”和丈夫的故事。B.“我”一般看顾客在旁,会任由丈夫撒泼,丈夫抓住“我”这一心理,每次故意趁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C.“我”毕业后考研和考公务员均不中,面临着生存问题,直到入职天津一家海运企业后,生活状况才渐渐好转。D.公公和婆婆注重儿媳妇的相貌、出身、学历、工作,对“我”并不满意,但这也没能阻挡“我”进入他们家的脚步。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B.句子②是父亲面对别人调侃时的回应,表现出他二婚后获得儿子的愉悦心情。C.句子③中的“危机感”,来源于出现了一个更会做饭的女孩,“我”担心李贵娶她。D.句子④中的“指靠”,是继母认为“我”嫁人高门,住海景别墅,能帮助娘家弟弟。8.父亲来旅顺参加“我”的婚礼,期间他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9.迟子建曾说:“我的作品中,总有一缕星光(温暖)跳荡,只是它的底色还是苍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B7.C8.①父亲看见“我”的奢华婚房和镶嵌珍珠的婚纱,怕丈夫家的钱来路不正,“我”会跟着遭殃,他忧心忡忡。②父亲在劝说“我”别结婚,反被“我”怼后,只凄凉地叫了一声“桂枝”,他内心很无助。③“我”挽着父亲步向典礼现场时,父亲剧烈颤抖,泪如雨下,知道事情已不可挽回,他内心很悲哀。9.①跳荡的星光:海鲜小厨的主人看到满脸戾气的丈夫时,会大声打招呼来给“我”通风报信,这让“我”感到一丝温暖;父亲在得知公公出事之后,连夜坐火车来“我”家,给了“我”依靠,父亲的怀抱使“我”倍感温暖。②苍凉的底色:“我”出嫁时看似美满幸福的背后,有着婆家的不满和父亲的担忧;“我”拒绝父亲的好意,坚持与丈夫患难与共,但丈夫还是会因琐事对“我”各种嫌弃,我们的婚姻并不幸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B.“丈夫抓住‘我’这一心理,每次故意趁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错误,原文只提及丈夫“也不管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的”,“他与樱花幽会……见我就爆炸”,并不能确定丈夫每次故意趁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选项于文无据。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C.“来源于出现了一个更会做饭的女孩”错误,从原文“我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子,心想万一他遇见一个比我做饭还好的女孩,这个名叫李贵的男人的主权,就不属于我了”可知,是“我”担心会出现一个更会做饭的女孩,而非已经出现。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父亲一到旅顺,看见我的奢华婚房和我那镶嵌着珍珠的婚纱,就一直皱眉头,婚礼前夜,他把我叫到一旁,说这个婚能不能不结……父亲忧心忡忡地说他觉得我们拥有的这一切,来路不于净;一旦他家出事儿,我会跟着遭殃”,父亲看见“我”的奢华婚房和镶嵌珍珠的婚纱,怕丈夫家的钱来路不正,“我”会跟着遭殃,他忧心忡忡。“父亲没给我送上祝福,反倒是诅咒,我气急败坏地说,要说钱的来路不干净,你挣的那几吊才是呢。哪个地下管网见得着光、哪个不是臭烘烘的?亏你还能唱得出歌!生活在地狱,却觉在天堂,真是不知好日子是什么滋味!父亲怔怔地看了我半晌,凄凉地叫了一声‘桂枝’,那是我生母的名字,不再说什么”,父亲在劝说“我”别结婚,反被“我”怼后,只凄凉地叫了一声“桂枝”,而母亲已不在,他没得商量……他内心很无助。“我挽着父亲的胳膊步向富丽堂皇的典礼现场时,父亲的胳膊在剧烈颤抖,而当他把我交给贵哥的那刻,更是泪如雨下。参加婚礼的人都说他这是舍不得女儿出嫁,只有我知道,他是因悲哀”,父亲劝说无果,“我”挽着父亲步向典礼现场时,父亲剧烈颤抖,泪如雨下,知道事情已不可挽回,他内心很悲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意蕴的能力。跳荡的星光。“他一身樱花香、满脸戾气地穿过一楼餐厅时,海鲜小厨的主人瞥见他,会大声吆喝一声‘贵哥回来了’。与其说是与他招呼,莫如说是给在阁楼上的我通风报信”,海鲜小厨的主人看到满脸戾气的丈夫时,会大声打招呼来给“我”通风报信,这让“我”感到一丝温暖;“当年公公出事,父亲第一时间就知晓了……彻夜无眠的我正给儿子换裙子,有人按门铃,打开门一看,竟是父亲。他坐了一夜火车,蓝布工装满是污渍,蓬头垢面,满眼是泪。他颤着声说孩子别怕,有爸在呢,我一头扑到他怀里哭起来。父亲的怀抱就像”,父亲在得知公公出事之后,连夜坐火车来“我”家,给了“我”依靠,父亲的怀抱使“我”倍感温暖。苍凉的底色。“公公和婆婆对李贵的选择并不满意,嫌我模样中等,家境一般,不是名校毕业,还没个正式工作,不明白他看上我啥了”“父亲忧心忡忡地说他觉得我们拥有的这一切,来路不于净;一旦他家出事儿,我会跟着遭殃”,“我”出嫁时看似美满幸福的背后,有着婆家的不满和父亲的担忧;“通常我正给顾客拍着照片,他怒气冲冲地上来后,也不管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的,不是嫌我一脸褶子还穿樱花似的银粉衣裳扮嫩,就是讥讽我这水桶腰与樱花树的小蛮腰没得比,再不就嘟囔我洒了香水,吐出的气也没樱花清香。总之他与樱花幽会完,这灿烂的花朵不知怎的成了第三者,如定时炸弹埋在他心间,见我就爆炸……”“我最终没跟父亲回苏州,三个月后李贵出来,我们搬完家,依然在一块,过起平凡的生活”,“我”拒绝父亲的好意,坚持与丈夫患难与共,但丈夫还是会因琐事对“我”各种嫌弃,我们的婚姻并不幸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临武君与孙卿子①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孙卿子曰:“不然。臣之所道,仁者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涣然有离德者也。”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节选自《荀子·议兵》)材料二:太宗曰:“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靖②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能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惟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太宗曰:“吴术若何?”靖曰:“臣请略言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吴术大率多此类,非孙武所谓以正合也。”太宗曰:“卿舅韩擒虎尝言,卿可与论孙、吴,亦奇正之谓乎?”靖曰:“擒虎安知奇正之极,但以奇为奇,以正为正尔。曾未知奇正相变,循环无穷者也。”(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①孙卿子:即荀子,名况,字卿。②靖:即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使贱A而勇者B前C击D锋E始F交而北G北而勿罚H观I敌进取。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父,相传他为助周穆王平乱,驭马载周穆王自西王母处返回,日行千里。B.路,通假字,同“露”,《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一句中也有通假字。C.非,违背,与《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非”意思相同。D.言,谈论,议论,与《过秦论》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言”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用兵之道,临武君认为除了要得到天时地科,用兵还要善于观察敌方的动向。B.荀子不认同临武君的观点,他认为用兵的要领在于善于依附百姓,正如后羿射中微小目标需要借助协调的弓箭。C.面对唐太宗用兵的奇正表现在哪里的询问,李靖回答说善于用兵的八,处处将正兵与奇兵相结合,令敌方无法判断。D.韩擒虎认为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但李靖并不认同,他觉得舅舅从来不懂得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2)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14.对孙、吴的用兵之道,临武君和李靖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0.DGH11.C12.D13.(1)您所崇尚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攻取掠夺、诡变巧诈;这些都是诸侯干的事。

(2)如果敌人全军追击败兵,士兵行动毫无秩序,那么这说明敌人没有才能,立即攻击他们,不要迟疑。14.①临武君认为,孙、吴的用兵之道是变化极快,神秘莫测,使敌人摸不清他们的行动。②李靖认为,孙武的用兵之道高于吴起,前者能通过分合军队而产生奇正的变化,后者则通过计谋(佯装战败逃跑)来观察敌方,再定下攻退计划。【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让勇敢的下级士兵向前攻击,刚一交锋就败退,败退了也不要处罚,趁机观察敌军进攻的动作。“贱而勇者”为“使”的宾语,“前击”的主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处D断开;“锋始交而北”,“锋始交”作状语修饰“北”,句意完整,处G断开;“北而勿罚”,“勿罚”针对“败北”而言,以“而”连接,单独成句,H处断开。故DGH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通假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刑于寡妻”中的“刑”同“型”,做榜样。句意:是羸弱疲惫的军队。/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C.错误。不,不是。/违背。句意:如果不是把奇正变化灵活运用到了极点。/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说。D.正确。说明,谈论。/著作。句意:请让我简略说明一下。/烧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使百姓们变成愚昧无知的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韩擒虎认为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但李靖并不认同”错误,原文“卿舅韩擒虎尝言,卿可与论孙、吴”,意思是你的舅舅韩擒虎曾说,你可以和他谈论孙、吴兵法,并非说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贵”,崇尚;“势利”,形势有利;“所行”,所实行的。(2)“追北”,追击败兵;“纵横”,无秩序;“才”;才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可知,临武君认为,孙、吴的用兵之道是变化极快,神秘莫测,使敌人摸不清他们的行动。结合“分合所出,惟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可知,李靖认为,孙武的用兵之道高于吴起,前者能通过分合军队而产生奇正的变化,后者则通过计谋(佯装战败逃跑)来观察敌方,再定下攻退计划。参考译文:材料一: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如何用兵的问题。赵孝成王说:“请问用兵的要领。”临武君回答说:“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动向,虽然后发兵,却能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要领。”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所听到的古代用兵的道理,凡是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人民。弓与箭不能协调,那么后羿也不能射中微小的目标;驾车的六匹马不和谐,那么造父也不能使车到达很远的地方;百姓不亲近依附,那么商汤、周武也不能一定取胜。所以善于依附百姓的人,就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就在善于依附百姓而已。”临武君说:“不是这样的。用兵所崇尚的,是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诡变巧诈。善于用兵的人,变化极快,神秘莫测,敌人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出动,孙武、吴起运用这种方法,在天下没有对手,难道一定要等待依附百姓吗!”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仁德之人的军队,是称王天下之人的意志。您所崇尚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攻取掠夺、诡变巧诈;这些都是诸侯干的事。仁德之人的军队,是不可能被欺诈的;那可以被欺诈的,只是一些怠惰荒疏的军队,羸弱疲惫的军队,君臣上下之间涣散且离心离德的军队。”赵孝成王、临武君说:“说得好!”材料二:唐太宗问:“军队在进行分合变化的时候,奇正表现在哪里?”李靖说:“善于用兵的人,无处不用正兵,无处不用奇兵,使敌人无法判断,所以正也能胜,奇也能胜。全军官兵,只知道胜利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如果不是把奇正变化灵活运用到了极点,怎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呢。由分合而产生奇正的变化,只有孙武才能做到,从吴起往下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唐太宗问:“吴起用兵的方法怎么样?”李靖说:“请让我简略说明一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对垒的情况。吴起说:‘让勇敢的下级士兵向前攻击,刚一交锋就败退,败退了也不要处罚,趁机观察敌军进攻的动作。如果敌人停止、前进都有秩序,见到我军败退也不追击,那么这说明敌人有智谋。如果敌人全军追击败兵,士兵行动毫无秩序,那么这说明敌人没有才能,立即攻击他们,不要迟疑。’我认为吴起的方法大都是这一类,不是像孙武所说的“用正兵交战’。”唐太宗问:“你的舅舅韩擒虎曾说,你可以和他谈论孙、吴兵法,也是说的奇正吗?”李靖说:“韩擒虎怎能知道奇正变化的奥妙,他仅仅知道以奇为奇,以正为正罢了。从来不知道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①待制晁补之华鬓春风,长歌罢、伤今感昨。春正好、瑶墀②已叹,侍臣冥寞③。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弦索。记往岁、龙坂④误曾登,今飘泊。贤人命,从来薄。流水意,知谁托。绕南枝身似,未眠飞鹊。射虎⑤山边寻旧迹,骑鲸海上⑥追前约。便江湖、与世永相忘,还堪乐。【注】①李诚之:李师中,字诚之,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西夏事起,改任秦州知州。②瑶墀:玉阶,借指朝廷。③冥寞:死亡。④龙坂:龙首山,位于西安旧城北。暗指汴京。⑤射虎:汉代李将军曾出猎射虎,箭中石没镞。⑥骑鲸海上:喻指遁迹山林,徜徉江湖。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起首两句,写词人两鬓已满是白发,抚今追昔,感伤不已,为全词奠定深沉的感情基调。B.“春正好”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春光正好,可好友却已不在,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凭吊之意。C.“记往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词人通过对曾经“误落尘网中”的悔恨,以表达对官场的厌弃。D.下片中“流水意,知谁托”两句化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典故,以此来表达对好友的怀念。16.许顗《彦周诗话》评价“射虎山边……还堪乐”四句:“不独用事(用典)的确其指意高古深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C16.①用事的确:“射虎”句运用李广射虎的典故,将李诚之与李广并提,两人不仅同姓,且都是抗击异族入侵的将领,这就凸显了李诚之的军事才干,表达了词人对李诚之的缅怀、悲悼之情。②指意高古深悲:“骑鲸”句和“便江湖”两句大有庄子“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意味,词人想通过庄子忘却一切、自由自在的思想劝慰自己,忘却好友去世的事实,忘却那些伤痛的往事,这看似超脱的表达恰恰流露出无法忘却的悲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以表达对官场的厌弃”错误,“记往岁”两句照应“伤今感昨”,主要是词人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伤。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用事的确:“用事”即用典,“的确”指真实。“射虎”句出自《史记·李将军传》,汉代李将军曾出猎射虎,箭中石没镞。运用李广射虎的典故,将李诚之与李广并提凸显了李诚之的军事才干,表达了词人对李诚之的缅怀、悲悼之情。②指意高古深悲:“指意”指旨意,“高古”指高雅古朴,“深悲”,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结合注释“骑鲸海上:喻指遁迹山林,徜徉江湖”可知,“骑鲸”句和“便江湖”两句都是表达徜徉江湖,忘却好友去世这一沉痛事实之意,词人想通过庄子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的思想劝慰自己,忘却那些伤痛的往事,看似超脱,实则恰恰流露出无法忘却的深沉悲痛的心情,进而表达了词人对李诚之的缅怀、悲悼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石钟山记》中记载,李渤亲访遗踪,自认为已知晓石钟山得名由来,但苏轼却发出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何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2)黄庭坚《登快阁》中既描绘出诗人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又写出诗人胸襟怀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刚离开西安前往新疆,一进入塞外,大西北的壮阔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石之铿然有声者②.所在皆是也③.落木千山天远大④.澄江一道月分明⑤.大漠孤烟直⑥.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铿、皆、澄、道、仞、塞鸿、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有人劝朋友:“你朋友圈里朋友几千个,应该把那些互动不多、老在潜水的清理出去,使朋友圈更像个朋友的圈。”他断然拒绝:“这样的话,我在朋友圈里发的东西给谁看呢?”我很佩服朋友的明智,也正是秉持了这一理念,我至今A。即使面对诸多“形散神不散”的推销信息,我还是表现出了最大限度的容忍。在我看来,那些东西虽然烦人,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倒并非毫无关联;况且,它们还是我了解这个缤纷世界的窗口之一呢。①我认为朋友圈里只有一种理念、一种声音、一种格式,②仿佛要求一众人的心律保持一致,③是正常的、合适的。④如果有人不接受朋友圈里认知存在差异的事实,⑤或者朋友圈里的朋友必须“三观”一致,⑥那么结果总是会令人沮丧。⑦能够使自己不再生气的最佳路线,⑧恐怕就是选择退出了。人们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朋友圈让人们感到须臾不能离开并且越来越成为一种“病”的关键,不是“求同”而是“存异”。结论大概是这样的:朋友圈,是圈朋友而B。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没有清理过一个朋友B不是拆朋友的地方19.序号①,修改:我不认为朋友圈里只有一种理念、一种声音、一种格式。序号⑤,修改:或者以为朋友圈里的朋友必须“三观”一致。序号⑦,修改:能够使自己不再生气的最佳途径。【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综合前文“应该把那些互动不多、老在潜水的清理出去……他断然拒绝……也正是秉持了这一理念”,可知此处理念是不清理朋友,应填“没有清理过一个朋友”。B此处和“是圈朋友”形成对比转折,说朋友圈不是怎么样的,应填“不是拆朋友的地方”。【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处,“我认为……”逻辑不当,根据语境应是“不认为”,“我认为”可改为“我不认为”,或将③处改为“是不正常的、不合适的”;⑤处,“或者朋友圈里的朋友……”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可在“或者”后加“以为”;⑦处,“路线……是选择退出”主宾搭配不当,“路线”可改为“途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江南,到处可以看到很多人家的屋顶都是小青瓦。建造一座房子,到了屋顶覆瓦的环节,一般是先把屋脊做好,然后从屋脊开始,由上而下覆瓦。覆瓦一般将底部的小青瓦凹槽朝上,每一块小青瓦上从中间等分,覆以两块凹槽朝下的小青瓦,这种环环相扣的方式做出来,让雨水顺着瓦楞下的小水沟直溜溜地流淌到房檐的滴水处,倾泻而下。江南的雨,尤其是春夏之交的雨,多下得不大,淋在建筑的屋顶上,或成为断了线的珠子,或汇聚成一条条水渠,淋漓在江南的屋檐上,浪漫而雅致。江南的雨太细密了,有一种说法,江南的水田里有多少米,天上就会落多少雨滴。江南的烟雨像梳子一样细细打理着季节的天地,若要论滴来数,恐是数不胜数。我倒是觉得另一种说法更合适,那就是江南有多少片鱼鳞瓦,天上就会落多少雨滴。绵延开来的江南古镇,一座紧挨着一座,一场又一场的雨,如玉琳琅,落在青石板上,落在稻田里,落在屋檐上,落在乌篷船上,落在小桥流水中,落在每一顶油纸伞上,也落在星星点点的蛙鸣声里。20.文中三处加点的“小青瓦”,若改成“瓦片”则表达效果减弱,说说“小青瓦”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2.下面句子和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倒是……”,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她比我葛朗台还葛朗台。你起码不会把金子白扔吧。你倒是说呀!【答案】20.“小青瓦”相较于“瓦片”,语意更加明确;且三处连用“小青瓦”,强调江南的屋顶大多是由小青瓦盖成,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1.六个逗号将“青石板”“稻田”“屋檐”“乌篷船”“小桥流水”“油纸伞”“蛙鸣声”等不同雨落之处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地点之后进行停顿,突出了一场又一场江南细雨“落”下所涉及对象之多。22.①“我倒是觉得另一种说法更合适”表示“我”的内心更赞同另一种说法,“倒是”在这里表示与一般情理相反。

②“你倒是说呀”是说话人让“你”赶快说话,“倒是”在这里表示追问、催促。【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小青瓦”,小小的青色的瓦片。相较于“瓦片”,语意更加明确,更具形象性;“覆瓦一般将底部的小青瓦凹槽朝上,每一块小青瓦上从中间等分,覆以两块凹槽朝下的小青瓦”,三处连用“小青瓦”,强调江南的屋顶大多是由小青瓦盖成的,而“小小的青色的瓦片”的形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表达符号的能力。六个逗号连接六个相同句式“落在……上”连接起来,将雨落的地点“青石板”“稻田”“屋檐”“乌篷船”“小桥流水”“油纸伞”“蛙鸣声”等不同雨落之处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地点之后进行停顿,一个一个地呈现出不同位置或地点,突出了一场又一场江南细雨“落”下所涉及对象之多。【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我倒是觉得另一种说法更合适”表示“我”的内心的想法和别人的不一样,“我”更赞同另一种说法,即江南的瓦很多,比地里的米还多。“倒是”在这里表示与一般情理相反。“你倒是说呀”是说话人让“你”赶快说话,“倒是”显示出说话人的着急心理,在这里表示追问、催促。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成就举世瞩目。2023年5月10日,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圆满成功;5月30日,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圆满成功;6月15日,我国一箭发射41颗卫星,刷新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够不断刷新纪录,靠的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志气,离不开“突破卡脖子问题”的骨气,也在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底气。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做新时代“三气”青年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一代代航天人一直保有“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志气,“突破卡脖子问题”的骨气,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底气。而今,我辈新时代中国青年,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青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