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采用某种分类法可将P2O5、SO3、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A.COB.NO2C.N2O5D.Na2O2、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容量瓶D.蒸发皿3、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1NaOH的溶液4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OH的质量分别是()A.450mL,36g B.500mL,36g C.500mL,40g D.450mL,40g4、1911年,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A.近代原子论 B.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C.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D.核外电子排布规则5、现在NaOH、Na2CO3、Ba(OH)2三种无色溶液,选用一种试剂把它们鉴别出来,可选用()A.稀盐酸 B.稀硫酸 C.BaCl2溶液 D.Na2SO4溶液6、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A.分离沸点相差较大液体混合物B.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D.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7、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D2O和H2OB.O2和O3C.1840Ar和20408、A图是课本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A图中用I~IV阴影部分表示反应所属的区域正确的是A.粗硅提纯:Si(粗)+3HClSiHCl3+H2所属区域可能是I或II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所属的区域一定是IIIC.实验室制取氯气:4HCl(浓)+MnO2MnCl2+Cl2↑+2H2O所属的区域可能是IIID.土法制碱:Na2CO3+Ca(OH)2=2NaOH+CaCO3↓所属的区域一定是IV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B.1mol·L-1的硫酸钠溶液与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同C.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10、24mL浓度为0.05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元素Cr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3,则Na2SO3反应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变为

()。A.+2B.0C.+4D.+611、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12、下列四幅图中,小白球代表的是氢原子,大灰球代表的是氦原子。最适合表示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的图示是A. B. C. D.13、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她们在青蒿素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提取青蒿素通常可以用乙醚浸取,这与下列哪种方法的原理相同()A.分液法B.萃取法C.结晶法D.过滤法14、下列溶液中Cl-与50mL1mol·L-1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00mL1mol·L-1的NaCl溶液 B.50mL1mol·L-1NH4Cl溶液C.150mL2mol·L-1的KCl溶液 D.75mL1mol·L-1的FeCl3溶液15、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表示物质多少的单位 B.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C.是以克为单位的质量单位 D.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16、某温度下,VmL不饱和NaNO3溶液ag,蒸发掉bg水或加入bgNaNO3固体(恢复到原温度)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则下列量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100gB.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质量分数为%C.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D.原不饱和溶液的密度为g·mL-1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目前,世界上多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生产金属钠:2NaCl(熔融)2Na+Cl2↑。已知A、B、C、D、E有如下转化关系:(1)写出A、B生成NaC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化学式: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3)工业生产中常利用B与Ca(OH)2反应来制备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4)若把A投入盛有D的溶液中,溶液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填沉淀颜色)沉淀,该过程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有一瓶无色透明溶液,只含Cl-、CO32-、SO42-、Na+、K+、Mg2+、Cu2+离子中的某几种.经实验: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取少量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③取少量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2)有的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我国著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资料摘要:①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②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1)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再接上装置C和D。(2)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装置B,将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装置D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2)若利用装置I制取蒸馏水,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冷却水从____________口进。(填g或f)(3)现需配制250mL0.2mol·L—1NaCl溶液,其中装置II是某同学配制此溶液时转移操作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一处是未用玻璃棒引流,另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NaCl溶液的浓度偏低有______。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B.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题分析】

通过观察P2O5、SO3、Cl2O7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题目详解】A.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B.N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C.N2O5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而且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C正确;D.Na2O属于金属氧化物,而且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C。2、C【解题分析】

需要记住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题目详解】A.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A错误。B.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B错误。C.容量瓶是计量仪器,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加热,故C正确。D.蒸发皿用来蒸发液体、浓缩溶液或干燥固体,可以直接加热,故D错误。本题选C。【题目点拨】烧杯、烧瓶、锥形瓶和蒸馏烧瓶底部面积大,容易受热不均匀而发生炸裂,所以不能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3、C【解题分析】

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用5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n(NaCl)=0.5L×2mol/L=1mol,m(NaOH)=1mol×40g/mol=40g,故选C。4、C【解题分析】

A.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故A错误;B.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又称“枣糕模型”,也称“葡萄干面包”,1904年汤姆逊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故B错误;C.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故C正确;D.核外电子排布规则是指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主要有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定则,不是由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故D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认识原子结构发展过程中,道尔顿的原子论,汤姆逊发现电子,并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内容。使学生明白人们认识世界时是通过猜想,建立模型,进行试验等,需要学生多了解科学史,多关注最前沿的科技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5、B【解题分析】

A.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另外两种物质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B.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Ba(OH)2,没有明显现象的是NaOH,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另外两种物质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D.取样品,加入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Ba(OH)2,另外两种物质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B。6、A【解题分析】A.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采用蒸馏的方法,但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A错误;B.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可以采用NaOH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CO2,故B正确;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下端位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下方,故C正确;D.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故D正确;故答案选A。7、D【解题分析】A.D2O和H2O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不同水分子,属于化合物,不是原子,故A错误;B.O2与O3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1840Ar和2040Ca质子数分别为:18、20,质子数不相同,故C错误;D.1735Cl和17点睛:明确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原子具有以下特征:①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②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③研究对象为原子。

8、D【解题分析】A.粗硅提纯:Si(粗)+3HClSiHCl3+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应该属于Ⅲ,故A错误;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属于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所属的区域一定不是III,应该属于I或II,故B错误;C.实验室制取氯气:4HCl(浓)+MnO2MnCl2+Cl2↑+2H2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不可能属于III,故C错误;D.土法制碱:Na2CO3+Ca(OH)2=2NaOH+CaCO3↓属于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属的区域一定是IV,故D正确;故选D。点睛: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9、B【解题分析】

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说明一水合氨是电解质,但是氨气是非电解质,故错误;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二者比较。硫酸钠溶液中钠离子浓度较大,且硫酸根离子带的电荷多,所以硫酸钠溶液导电能力强,故正确;C.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错误;D.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导电性不一定强,故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或混合物不能是电解质,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是电解质就可以导电。10、D【解题分析】

根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结合电子得失守恒解答。【题目详解】在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产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说明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设从+4价升高到+n价,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0.02L×0.02mol/L×2×(6-3)=0.024L×0.05mol/L×(n-4),解得n=6,答案选D。11、C【解题分析】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等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目相等,可根据n=mM=VVm=N【题目详解】A.根据PV=nRT可知,如果压强不相等,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的物质的量不等,则分子数不等,故A错误;

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的质量不相等,根据n=mM=VVm=NNA可知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CO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根据n=mM=VVm=NNA可知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

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特别是气体存在的条件,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使气体,其适用条件是三个“同”,即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条件下,才有分子数相等这一结论。12、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氦气的摩尔质量为4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设质量为4g,则氦气的物质的量为:4g4g/mol=1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4g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相关知识。13、B【解题分析】

青蒿素提取过程是先用冷水浸泡青蒿,将青蒿绞汁

,再用乙醚低温溶解提取,利用了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的性质。【题目详解】A.分液法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乙醚浸取提取青蒿素不是分液法,故A错误;

B.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可用乙醚萃取,然后分液分离,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结晶法使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用乙醚浸取提取青蒿素不是结晶法,故C错误;

D.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用乙醚浸取提取青蒿素不是过滤法,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14、C【解题分析】

根据同一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个数,50mL1mol·L-1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题目详解】A、100mL1mol·L-1的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1mol/L,故不选A;B、50mL1mol·L-1NH4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1mol/L,故不选B;C、150mL2mol·L-1的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2mol/L,故选C;D、75mL1mol·L-1的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Cl-)=3mol/L,故不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15、D【解题分析】

A.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集合体数目多少的物理量,A不正确;B.物质的量是物理量,不是单位,B不正确;C.物质的量不是质量单位,C不正确;D.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D正确;故选D。16、A【解题分析】

A、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蒸发掉bg水或加入bgNaNO3固体(恢复到原温度)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说明一定温度下bgNaNO3固体溶于b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因此如果设溶解度为S,则S==100g,故该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100g,故A正确;B、设不饱和溶液中溶质为xg,蒸发水bg后为饱和溶液,溶解度为100g,则,解得x=(a-b)/2,所以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质量分数为,B错误;C、根据B中分析可知原不饱和溶液中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因此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物质的量浓度为,C错误;D、溶液的密度为,D错误。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2Na+Cl22NaClNaOHFeCl3CaCl2和Ca(ClO)2红褐色2Na+2H2O=2NaOH+H2↑FeCl3+3NaOH=Fe(OH)3↓+3NaCl【解题分析】

由流程可知,A与水反应生成C,且C与二氧化碳反应,则A为Na,C为NaOH、E为Na2CO3,B为Cl2,D为FeCl3,F为CaCl2,结合元素化合价知识及化学用语解析。【题目详解】(1)A为Na,B为Cl2,生成NaCl的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2)由分析可知各物质的化学式:C为NaOH,D为FeCl3;(3)工业上制取漂白粉,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4)若把A为Na投入盛有D为FeCl3的溶液中,A与水反应生成NaOH,2Na+2H2O=2NaOH+H2↑,再发生3NaOH+FeCl3═Fe(OH)3↓+3NaCl,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18、Mg2+、Cl-CO32-、SO42-、Cu2+Na+、K+是溶液呈电中性,必须同时含有阴、阳离子Mg2++2OH-=Mg(OH)2↓【解题分析】

无色透明溶液,则一定没有Cu2+,Cl-、CO32-、SO42-、Na+、K+、Mg2+六种离子中只有Mg2+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说明一定含有Mg2+;Mg2+和CO32-反应生成沉淀,二者不能共存,则无CO32-;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不含SO42-;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含Cl-;【题目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Cl-、Mg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O32-、SO42-、Cu2+,可能含有Na+、K+;(2)实验③可以省略,因溶液显电中性,故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CO32-、SO42-不存在,则必须含有Cl-;(3)反应①中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OH-=Mg(OH)2↓。19、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l2+2Br-===Br2+2Cl-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保证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解题分析】

A中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生成的氯气通入B和C中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溶液变为棕红色,说明氯气置换出了溴;要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只需要将C中的溴放入D中观察现象即可,据此解答。【题目详解】(1)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也说明氯气氧化性强于单质碘,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2)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将氯气通入NaBr溶液中会有单质溴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故答案为Cl2+2Br-═Br2+2Cl-;(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应将分液漏斗C中生成的溴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故答案为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至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故答案为保证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题目点拨】本题探究了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氯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