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12章第13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_第1页
西方经济学第12章第13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_第2页
西方经济学第12章第13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_第3页
西方经济学第12章第13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_第4页
西方经济学第12章第13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

反应第五节本章评析本章逻辑图凯恩斯交叉图流动性偏好理论IS

曲线LM

曲线IS-LM

模型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解释短期经济波动凯恩斯理论涉及的经济对象是经济萧条,而在经济萧条时价格一般不会变动,所以凯恩斯的理论尽管分析的重点是需求,但是却不涉及价格变动。本章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后来的发展,即将凯恩斯理论运用于非萧条但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就是相对正常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体中的供给会发生作用,价格也会发生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IS▬LM模型进行分析,其局限性就十分明显了。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导论20世纪30年代,许多国家都经历了经济的大萧条时代。在这期间,出现了大量的失业和收入大幅下降现象。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要素供给和技术水平,而在1929-1933年间,这些条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动。在大萧条爆发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质疑古典理论对国民收入的解释能力,并试图用新的模型来解释现象。1936年,凯恩斯在其《通论》中批评古典理论的假设只有总供给(资本、劳动、技术)决定国民收入。他提出总需求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后来的经济学家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把这两种传统的观点统一了起来。在长期中,价格能自动调整的,总供给决定收入。但是在短期中,价格是不便调整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动也会影响收入。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和相关效应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三、总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影响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和相关效应(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二)价格变动的效应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AggregateDemand,AD)是产出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AD曲线描述了在任何一种给定的物价水平上,人们想购买的产品与服务量。物价水平P总收入/总产出Y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AD)曲线Q: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在第九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实际GDP由四个因素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实际GPD即经济中的总产出Y:Y=C+I+G+NXAD曲线之所以会向下倾斜是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会带来实际GPD需求的增加。下面我们就来考察价格水平的变化怎么影响到GDP的以上四个组成因素。注:政府购买水平(G)由政策制定者决定,并不受到价格水平的影响。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引起利率上升,总需求和收入水平下降。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是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叫做利率效应。(后面会详解: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支出下降)(价格上升引起利率同向、投资、国民收入反向变动的效应即利率效应)价格变动导致人们持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或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效应,叫做财富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该效应也叫做“庇古效应”)财富效应实际上与微观经济学部分所讲的价格变动会导致收入效应相对应。而利率效应却是宏观经济学谈到的特有效应,与微观不同。(二)价格变动的效应

利率效应接着我们来看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如何通过利率效应来影响投资的。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家庭和企业需要更多的钱来进行买卖活动。因此物价水平的上升使得增加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而这将导致利率水平上升(这一过程发生在实际货币越市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同时利率又是投资的借贷成本,所以更高的利率将减少人们的投资需求。也就是说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会带来投资的减少。反之,当物价水平下降时,会带来投资的增加。(二)价格变动的效应

财富效应首先我们来看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如何通过财富效应来影响消费的。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变量除了当期收入外,还有家庭的财富存量(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差额)。一些家庭财富是以现金的形式或者其他名义资产的形式存在,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这些家庭财富的实际价值就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当物价价格水平上升时,名义资产贬值,家庭实际财富减少,消费也就会减少。反之,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名义资产升值,家庭财富增加,消费就会增加。(二)价格变动的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意味着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会使人们的税负增加,从而使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二)价格变动的效应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以IS▬LM曲线推导我们通过之前学习过的IS-LM模型来推导出向右下方倾斜的AD曲线。我们考虑当物价水平变化时,IS-LM模型会发生什么变动。如下图12-1所示,对于任意给定的货币供给M,较高的物价水平P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M/P)。这将使得LM曲线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均衡利率上升,同时使得均衡收入水平下降。如果把这一过程中,物价水平的变动和相应均衡收入水平的变动结合在一起,我们就得到了向右下方倾斜的AD曲线。图12-1用IS-LM模型推导出AD曲线Y

rY

PISLM(P1)LM(P2)ADP1P2Y2Y2Y1Y1r2r1总需求的移动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告诉我们价格水平和实际GPD需求之间的关系。当影响家庭、企业和政府消费意愿的其他变量发生变化时,总需求本身将发生移动。能够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变量可以分成以下三类:政府政策的变化家庭和企业预期的变化外贸变量的变化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总需求的移动:政府政策的变化政府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利率)和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和税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低利率或者增加货币供给都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更低的利率使得企业和家庭的借贷成本降低,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这将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如下图12-2所示。政府购买增加或者减少税收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将使得IS曲线向右上移,也就是在任意给定的物价水平上,增加了均衡收入水平。如下图12-3所示。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图12-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AD向外移动Y

PISLM(M2/P1)LM(M1/P1)AD1P1Y1Y1Y2Y2r1r2AD2Y

r图12-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得AD向外移动Y

PISLM(M/P1)AD1P1Y1Y1Y2Y2

r2r1AD2Y

rIS'总需求的移动:家庭和企业预期的变化如果家庭对将来收入的预期乐观,他们就会增加当前的消费,从而使得AD曲线右移。如果企业对将来投资收益率的预期乐观,他们会增加投资支出,从而使得AD曲线右移。物价水平P总收入/总产出YAD1AD2乐观的预期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总需求的移动:外贸变量的变化我们知道净出口(NX)是实际GDP组成的一部分,当净出口减少时,将会使得AD曲线向左移动。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将会影响净出口的变动:本国GDP相对于外国GDP的增长速度。当实际GDP增加时,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所以当本国GDP增加快于其他国家时,本国的进口增加将大于出口增加,净出口减少。汇率(本国货币相对于国外货币的价值)。当本国货币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下降时,以国外货币计价的本国出口品将变便宜,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外国进口品将会贵,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AD曲线向右移动。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总结:财政政策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在价格水平不变时货币政策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在价格水平不变时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扩张性财政政策:总需求曲线右移紧缩性财政政策:总需求曲线左移扩张性货币政策:总需求曲线右移紧缩性货币政策:总需求曲线左移实际上,影响需求的任何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比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税收额、税率、名义货币供给量、实际货币需求等因素的自发变动。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名义货币供给量的自发变动,引起总需求曲线同方向变动。进口、税收额、税率、实际货币需求等因素的自发变动,引起总需求曲线反方向变动。总需求曲线可以较为直观地表明经济冲击和经济政策的效应。但总需求曲线不能决定价格水平和均衡的总需求水平。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总供给曲线的含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特殊的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总供给(AggregateSupply,AS)是产品与服务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AS)曲线用来描述价格水平变化对于企业能够和愿意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量的影响。由于供给产品与服务的企业的价格在长期中有伸缩性,但在短期中是粘性的。所以总供给(AS)曲线的关系取决于时间范围。我们下面将讨论两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来自于古典模型对经济长期行为的描述,即生产的产出取决于固定的资本与劳动量,以及可以获得的技术。于是经济总产出可以写成:根据古典模型,产出并不取决于物价水平。所以我们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的垂直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LRAS(LongRunAggregateSupply)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

长期总需求的移动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AD1AD2①总需求减少②长期中物价水平下降③但是产出不变LRAS当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时候,总需求的变动将仅影响物价水平,而不影响产出,如图所示。当货币供给减少导致AD曲线向内移动时,总产出水平并没有改变,只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满足古典二分法,因为它意味着产出水平不取决于货币供给。这个长期产出水平,称为产出的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或者自然(natural)水平。自然水平的(或者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使得经济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此时所有想工作的人都处于就业状态,也就是说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产出水平。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在短期中,一些物价是黏性的,因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做出调整。由于这种物价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在一种极端情况下,如一天的时间内,企业无法及时调整物价,劳动者的名义工资也无法调整。于是企业将面对一个固定的物价水平,在这个物价水平下,企业会根据需求情况调整自己的产量。如下图12-6所示,在这个极端的例子中,SRAS是水平的。当SRAS为水平时,总需求的变动将改变均衡产出水平,如图12-7所示。图12-6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SRAS(ShortRunAggregateSupply)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短期中所有价格都是固定的图12-7短期中总需求的移动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SRASAD1AD2②总需求减少①在短期中当价格为黏性时③产出水平下降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在长期价格是有伸缩性的,AS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变动仅影响物价水平;在短期价格是黏性的,AS曲线是水平的,总需求变动仅影响产出水平。那么经济是如何从短期转向长期的呢?下面我们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总需求减少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假设经济处于图12-8所示的长期均衡中,接着假设央行减少货币供给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内移动如图12-9所示。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图12-8经济的长期均衡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SRASLRASAD长期均衡在长期中,经济处于LRAS和AD的交点。由于价格调整到这个水平,SRAS也交于这一点图12-9总需求的减少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SRASLRASAD1AAD2B①总需求减少②在短期减少了产出C③但在长期中只影响物价图12-9总需求减少进一步的说明经济开始时在长期均衡的A点。如果此时货币供给减少,这将引起总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总需求的减少使得经济从A点移动到B点,这时产出水平低于其自然水平。这意味着经济处于衰退中。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将对低需求做出反应,工资与物价下降。经济逐渐从衰退中复苏,从B点移动到C点。在新的长期均衡点(C点)上,产出和就业又回到自然水平,但是物价比原先的长期均衡(A点)时降低了。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教材127-131页)

(一)推导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依据微观经济学的方法推导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一般形式

2.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特殊形式:水平线(二)推导古典总供给曲线:垂直线对于总供给曲线的几种类型要注意加以区分。向右上方倾向的总供给曲线短期水平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简化处理,表示所有价格都固定的极端情况。如果我们放松所有价格都固定的假设,就会得到更一般向右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因此,经济中存在的某种市场不完善性(有些价格不能灵活地对冲击做出反应)使得经济的产出背离其古典基准。结果,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不是垂直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引起产出水平暂时背离其自然率。这些暂时的背离代表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向右上方倾斜AS曲线的推导这个表达式说明,当物价背离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参数a表示,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多大,1/a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有三种思路可以推导出上述AS曲线的代数表达式:黏性价格模型黏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LRAS的代数表达式为: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图12-10短期总供给曲线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短期总供给长期总供给在不完全信息模型我们从理性预期的角度来做出解释,即便在两个市场中物价和工资都有能力灵活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存在信息不完全的问题时,理性厂商会对物价水平变动如作出的短期反应改变自己的产量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水平。教材给出了黏性工资模型的推导,同学可以参考P126-P129。向右上方倾斜AS曲线的推导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AS曲线的推导逻辑三个模型都遵循如下基本思路:市场的某种不完全性影响了微观主体厂商和工人面对物价水平变动时生产或提供劳动的决定,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行动加总起来带来了经济总产量的同方向变动。在黏性价格模型我们讨论如果在产品市场中某些价格不能灵活调整,那么面对物价水平变动时企业对产品定价会如何影响各自的产出,进而影响经济的总供给量。在黏性工资模型我们讨论如果在劳动力市场中工资不能及时对物价水平作出反应,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厂商的产量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水平。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三、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函数(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劳动就业量(劳动需求、劳动供给)生产函数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劳动需求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劳动供给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生产函数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

YI45°线NY0Y1Y0

YIY1=F(N1)Y0=F(N0)

Y0PONdW/PNsY0OOOENN0Y

YP0AS0AS1Y1YYW0/P0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N0劳动需求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

YI45°线NY0Y1Y0

YIY1=F(N1)Y0=F(N0)

Y0PONdW/PNsY0OOOENN0Y

YP0AS0AS1Y1YYW0/P0W1/P0N‘dE'N0平均劳动生产率和边际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导的移动致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劳动供给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Y0Y1

YI45°线

Y0PY0

YIY=F(N)ONsY1OONN0Y

YP0AS1AS0Y0YYW0/P0W1/P0劳动供给减少所导致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N1N'sNNdW/POEN0E'N1供给冲击引起的总供给曲线移动POP1AS1AS0P0Y0Y供给冲击引起的总供给曲线移动四、特殊的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凯恩斯的和古典的凯恩斯的水平总供给曲线:只有总需求有极大增长才会发生变化,一般在短期内不会变化古典的垂直总供给曲线:生产力有大的提高或破坏,劳动力有大的变化时才会移动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OYPP0ASOPYfYAS五、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价格不变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价格可变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OYP价格不变时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价格可变动时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充分就业,潜在产出水平,价格可变

经济萧条时的状态未达充分就业,但不处于经济萧条的状态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类型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表示的是总供求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总需求,AD总供给,ASLRASSRAS一般情况古典情况凯恩斯情况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类型一般情况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凯恩斯情况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古典情况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OP*PEADADY*YOYP*PASADY*OYP*PASY*AS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对总需求方面扰动和冲击的反应对总供给方面扰动和冲击的反应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整体经济的波动来自总供给或者总需求的变动。经济学家把这些曲线的外生变动称为对经济的冲击(shocks)。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称为需求冲击,而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称为供给供给。这些冲击通过使产出与就业背离其自然率水平而破坏了经济福利。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一个目的就是说明这些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对外来冲击的反应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对外来冲击的反应一、对总需求方面扰动和冲击的反应凯恩斯极端模型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古典的极端模型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凯恩斯极端模型对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古典的极端模型对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凯恩斯极端模型

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

OY'P*PASYfAD'ADEE'Y财政扩张:凯恩斯的极端状况

古典的极端模型

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

财政扩张:

古典的极端状况YfYOP0PAD'ASADE'EP1E''凯恩斯极端模型

对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

Y0OP0PASADEY货币扩张:凯恩斯极端状况古典的极端模型

对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

货币扩张:古典的极端状况OY0P0PAD'ASYEE''E'ADP'

二、对总供给方面扰动和冲击的反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生产能力变动的反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一般价格冲击的反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资源供给变动的反应凯恩斯极端模型对供给冲击的反应古典极端模型对供给冲击的反应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对外来冲击的反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对生产能力变动的反应

生产能力增加的效应OY2P1PAD0YAD1P0AS1AS0Y0Y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对一般价格冲击的反应

OY0P0PAS0Y1AS1ADYP1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的效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对资源供给变动的反应

OY0P0PAS0Y1AS1ADYP1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的效应古典极端模型

对供给冲击的反应

ASOY0PY2AS'AS''YY1AD2SRAS1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一、不利的总需求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LRAS①投资下降,AD曲线左移,导致衰退②企业和工人调整价格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成本下降,造成SRAS曲线右移③均衡点再次回到潜在GDP水平,此时物价水平更低SRAS2AD1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二、不利的总需求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LRASSRAS2SRAS1AD2AD1②企业和工人调整价格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成本上升,造成SRAS曲线左移投资增加,AD曲线右移,导致通货膨胀扩张③均衡点再次回到潜在GDP水平,此时物价水平变高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三、供给冲击的短期效益(Ⅰ)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LRASSRAS2SRAS1AD①石油价格上升,使得SRAS曲线左移②短期均衡移动到B点,实际GDP降低,价格水平升高BA伴随着价格水平上升的衰退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LRASSRAS2SRAS1ADBA①供给冲击造成的衰退最终导致工资和价格下降,SRAS曲线回到最初的位置②均衡点从B点回到最初A点价格水平的潜在GDP调整回到潜在GDP水平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三、供给冲击的短期效益(Ⅱ)第五节本章评析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评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IS-LM模型和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比较和评析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第五节本章评析一、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评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套用了微观供给曲线的推导方法,假定了存在一个宏观生产函数,并且将微观的劳动市场套用到宏观分析中。实际上并不存在宏观生产函数。由此可知,是否在严格意义上存在宏观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都值得怀疑。当然,这些作为粗略地和抽象地理解宏观经济问题的工具是有一定帮助的,只是无法在严格意义上使用它们。总供求模型是对古典模型和凯恩斯模型偏向的一种纠正,也是微观模型的宏观运用。可以解释一些在IS-LM模型中无法解释的问题。严格意义上的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都不存在,这里只是一种理论的抽象。因此,对于经济运行原理的理解是有帮助的,但用它进行数量分析和预测就显得远远不够了。总供求模型比起古典经济学片面强调供给的理论和原凯恩斯主义片面强调需求的理论来,是一种进步。第五节本章评析

一、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评析它兼顾了经济中可能出现供给冲击或需求冲击,或者两方面的冲击的情况,因而更接近现实。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身的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像我们提到的,它只涉及价值或价格总量,不涉及供求的实物总量和结构,也不顾及其他因素。所以,该模型只能很粗略地避免经济是否均衡的情况,而无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至于对其进行精确的数值计算,就更谈不上了。第五节本章评析

一、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评析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IS-LM模型和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比较和评析这三个模型的共同点是:都可以在不同角度反映国民收入水平及其决定。第五节本章评析他们的区别在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同时重视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而IS▬LM模型和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注重需求,不涉及供给。IS▬LM模型较好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但它不具有广泛的合理性,而且,实际上以偶然的均衡来说明经济均衡的必然性是站不住脚的。IS▬LM模型以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将投资唯一地和利率联系起来,很容易使人忘记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IS▬LM模型对货币市场与物价关系缺乏明确的说明,而物价水平问题与货币供求密切相关,它恰恰未能说明物价水平与货币需求的联系。尽管这是凯恩斯理论本身所暗含的假定,但是,谈货币市场而不谈物价,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五节本章评析IS▬LM模型对货币市场与物价关系缺乏明确的说明,而物价水平问题与货币供求密切相关,它恰恰未能说明物价水平与货币需求的联系。尽管这是凯恩斯理论本身所暗含的假定,但是,谈货币市场而不谈物价,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经济萧条情况下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在于,它只适应于特殊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对其借鉴和运用务必十分小心,谨防误用带来不良后果。第五节本章评析第五节本章评析请阅读教材相应内容,你能回答下面问题嘛?Q1: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Q2: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理由是什么?Q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Q4: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者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谢谢!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

和经济周期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

和经济周期第一节失业第二节通货膨胀第三节经济周期第四节本章评析第一节失业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第一节失业一、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一)古典经济学对失业原因的解释萨伊定律按照这一定律,一种商品的生产、销售必然为其他商品的生产、销售创造条件,因而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总是趋于均衡,不会出现生产过剩。而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二)凯恩斯对失业原因的解释“有效需求”理论:三大基本心理定律图13-2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第一节失业一、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二)凯恩斯对失业原因的解释“有效需求”理论: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就是指社会总需求小于既定的总供给的状态。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无法实现。(原因: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三大基本心理定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图13-2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一、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二)凯恩斯对失业原因的解释“有效需求”就是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凯恩斯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图13-2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ADOYADfEKADoYoYfEf)45。充分就业总需求实际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的差额

第一节失业

一、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失业原因的解释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工资刚性的假设,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即工资滞后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因此,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劳动工资合同论(工会力量,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隐含合同论(雇主与雇员间的默契,工资率不随市场波动变化)“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局内人不合作;避免低工资使培训后的局外人跳槽)效率工资理论(高于市场出清工资;提高质量、努力程度,降低流动)

第一节失业

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隐含合同论这种理论认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这种默契被称为隐含合同,它有别于正式合同。该理论认为,雇员一般是回避风险的,即愿意为一个可支付稳定工资的企业工作。第一节失业

一、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局内人-局外人”理论所谓“局内人”是指那些在特定企业工作的人,而“局外人”是那些想到该企业工作的人。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企业都需要一支受过培训的劳动者队伍,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培训了新雇员之后,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因而不愿意与企业合作培训新雇员。再者,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由此,“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力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第一节失业概述

一、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四)现代货币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自然失业率”假说: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第一节失业概述

一、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一)失业的影响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家庭收入、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声望)影响社会稳定。(失业者可能采取过激行为表达自己要求就业的愿望)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失业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政府税收减少,赤字增加;失业者扰乱社会秩序,企业外部成本增加);带来产出损失(机会成本——本来由失业者生产出的产品和服务价值难以实现);影响社会信心,加重社会经济的不景气(信心指数下降)。第一节失业(二)奥肯定律该经验定律认为,在美国,如果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产出将会低于潜在产出的3%。奥肯定律的公式表达:其中为实际产出,为潜在产出,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为大于零的参数。第一节失业

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二)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另一种公式表达:当失业率增加时,实际产出Y的年增长速度低于3%(3%位美国充分就业产出的平均增长率。)奥肯定律的结论在GDP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速度,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速度。第一节失业

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第二节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通货紧缩和停滞膨胀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第二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二)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即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源于总供给的变化,具体是指由于产品成本上升,即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和企业要保持一定利润水平,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结构型通货膨胀:即物价的上涨是由于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引起的。虽然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并不特别大,但最初由于某些经济部门的需求过多使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上升,这样就给其他部门形成压力,结果使得其他部门的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趋于上升,于是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

图13-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OYPASY1Y2YfP1P2P3P4E1E2E3E4AD1AD2AD3AD4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从供给方面来解释通货膨胀成因,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进口型通货膨胀

图13-4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OADPASYP1P2P3AS1AS2AS3E1E2E3Y3Y2Y1Yf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结构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物价普遍持续的上涨。

需求结构的变动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各产业部门的需求状况在不断变化,这样就出现一些部门的需求扩大,而另一些部门的需求减少的情况。那些需求扩大的产业部门的工资和价格水平将会上升,其产品作为其他部门的投入品必然带动其他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而此时,那些需求减少的部门因工资与物价刚性,其价格并不因为需求减少而下跌,这样就引起了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一般来说,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相同。这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在工资与物价问题上都要求“公平”,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就造成服务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动因。货币主义学派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P167非重点)强调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货币流通量与进入流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总额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为货币供给量;为货币流通速度,为平均价格水平,为一定时期内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通常用代替。(货币流通速度,指名义收入与货币供给量之比,即一定时期平均1单位货币用于购买最终产品与服务的次数)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交易量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一)通货膨胀的惯性通货膨胀发展过程通常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也就是价格水平不是一次性改变,而是持续上升过程。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还存在惯性。造成通货膨胀持续发展的原因来自预期,或者来自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如果经济社会的大多数人预期下一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上一期一样,这种对通货膨胀现象的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二)通货膨胀的后果社会成本:持有货币的“鞋底成本”;“菜单成本”;税收扭曲经济影响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固定收入群体;债权人和债务人;财富分配产出效应:平衡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平衡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后果社会成本持有货币的“鞋底成本”:这是指通货膨胀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成本。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率越高,越少的人愿意持有货币,因为持有货币会使他们遭受购买能力的较大损失。这样,人们会采取一定的行动来“节省”其货币的持有量,相应地必须更频繁地光顾银行。因频繁出入银行增加了他们的鞋子的磨损,西方经济学者诙谐地称为“鞋底成本”,即用它来表示因减少货币持有量所带来的不便。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影响

社会成本“菜单成本”:又称为调整价格的成本。通常,很多企业并不频繁调整产品的价格。企业宣布的产品价格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可以保持不变。但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可能不得不经常更换产品的报价。改变报价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表的成本、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等。这种成本犹如餐馆印刷新的菜单的成本一样,故称之为“菜单成本”。税收扭曲:因许多税收条款在制定时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发生将改变人们的税收负担。价格体系“噪声”。价格是市场向供给者与需求者传递的信息。一般而言,P上涨,减少D、增加S。但通货膨胀时,价格不仅受产品供给、需求的影响,还收到整体价格水平变化的干扰。这掩盖了价格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降低整个市场体系的效率。进而造成真实经济成本。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影响

经济影响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对不同的收入阶层、不同资产持有者影响不同):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阶层。通货膨胀率越高,人们在给定的名义收入或者货币收入下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就越少。其次,通货膨胀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影响。债务契约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规定名义利率,如果在偿还期未到时发生了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高于签约时,那么债权人的利息收入将受到损害,而债务人因所付的实际利率降低而获得相应好处。最后,通货膨胀对财富分配的影响。这里主要是指通货膨胀对财产净值的影响。财产净值取决于所有者财产的货币价值以及所欠的债务的多少。一般而言,财产的货币价值会由于通货膨胀而变动,有的财产会升值,有的会贬值;债务则会由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相对减少。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影响

经济影响产出效应:平衡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影响分配、生产和就业;平衡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公众预期调整需时间,形成“时滞”,企业利润相应提高,容易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产出,即影响分配,但就业产出影响小;非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影响分配,但影响就业、产出;非平衡的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短期可以刺激投资性支出,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生产经营成本,是生产性投资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即都影响。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将会导致经济崩溃产品价格和工资交替上升,消费、生产均受严重影响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影响

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将会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类型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不影响分配、产出和就业不影响分配,影响就业、产出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影响分配,就业、产出影响小影响收入分配和产出、就业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第二节通货膨胀三、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公式表达:其中

表示下一期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表示名义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的反应程度参数。

图13-5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PCOABuu1u2gwgw1gw2gw=(Wt+1-Wt)/Wt第二节通货膨胀

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一菲利普斯曲线形式是用物价上升代替工资上升,它用来表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图13-6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OuPCABππ1π2u1u2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通货膨胀率。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三、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

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对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一种事前的估计。引申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通过“奥肯定律”,其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修改后的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样,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变动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现代货币主义认为,人们根据最近观察到的通货膨胀率来形成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这种假设被称为适应性预期。如果预期是基于通货膨胀的过去情况,在适应性预期假设下,对于下一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可能是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πe,这样就有:πe=π-1

。如果适应性预期取决于过去几年通货膨胀的平均数,即β(u-u*)+ε,则公式表达: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三、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

图13-7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OπuPC(πe=π2)PC(πe=π1)π1π2π3u*PC(πe=π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试图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它们并不存在长期的替代关系。因为,在长期内,经济将达到劳动力市场运行情况所决定的均衡失业率,此时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相等,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如果要使失业率保持在均衡失业率之下,其结果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率持续不断的上升。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三、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此时,社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图13-8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第二节通货膨胀美国在1961—1969年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具有比较稳定的关系,之后原来那种非常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已经不存在了。

图13-9美国的菲利普斯曲线(1961-2005)第二节通货膨胀四、通货紧缩和停止膨胀(一)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定义:在货币供应量不能满足流通中货币的实际需要量或在其他决定货币供需的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普遍、显著下跌。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下降。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的需要,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通货紧缩往往是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发生的。第二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影响首先,通货紧缩期间,消费者预期价格将持续下跌,从而延后消费,打击当前需求;投资期资本实际成本上升,回收期价格下跌,令回报率下跌,从而遏制投资。这些都将导致生产的明显下降,使GDP的增长放慢甚至停滞不前。其次,由于企业开工不足,生产下降,失业率明显上升。最后,通货紧缩期间因为需求不振,进出口额大幅度缩减。(二)停滞膨胀定义:又称“滞胀”,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主要特征:GDP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时物价上升加快,通货膨胀率一般超过5%甚至更高。原因:实际因素如劳动力数量和组成的变化——菲利普斯曲线发生整体移动;供给冲击,生产成本提高,供给曲线左移。

第二节通货膨胀

四、通货紧缩和停止膨胀

原因:1.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了整体移动PC1为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PC2

为移动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在初始菲利普斯曲线PC1上,失业率从u1

降低到u2,则通货膨胀率从π1上升到π2,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菲利普斯曲线由PC1

移动到PC2,此时,在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情况下,失业率增加到u3。经济从A点移到B点,从而出现了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情况。OuπPC1PC2π1π3π2u2u1u3ABCD图13-10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通货膨胀

四、通货紧缩和停止膨胀

原因:2.供给冲击SAD为短期总需求曲线,SAS1为移动前的短期总供给曲线,SAS2

为移动后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在初始状态,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E1

点,决定了均衡的价格水平P1

和均衡的产出水平Y1。由于某种不利的供给冲击使得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SAS1

曲线向上移动到SAS2

,经济均衡点从E1

点移动到E2点,从而价格水平上升到P2

,产出水平下降到Y2。由此可见,这种供给冲击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价格水平和降低产量。YOPSADSAS1P1SAS2E1P2Y2

Y1图13-1总供给曲线的移动E2

第二节通货膨胀

四、通货紧缩和停止膨胀

第三节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定义: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不可避免的波动。经济周期发生时的经济波动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一个经济周期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一个经济周期时间长短存在较大的差别。

第三节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

衰退阶段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经济周期的阶段萧条阶段是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投资减少、产品滞销、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信用紧缩、生产减少、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这时就业与产出水平跌至最低。繁荣阶段是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物价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这时就业与产出水平达到最高。

图13-12经济周期示意图OTGDP潜在GDP水平ABECD衰退↙↖繁荣↗萧条↖

复苏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经济周期的类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这是由俄国的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发表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可能存在3个长波,全过程为140年,包括了两个半的长周期,显示出经济发展中平均为50~60年一个周期的长期波动。朱格拉周期(中周期)这是由法国医生、经济学家朱格拉在1862年《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

第三节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

经济周期的类型基钦周期(短周期)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在1923年发表的《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一文中提出的。他根据美国、英国1890—1922年的利率、物价、生产和就业等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认为企业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从而减少生产,存货周期为2~4年,故称为短周期。

第三节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当出现生产过剩时,大量的商品滞销,企业就降低开工率,解雇工人;随着居民收入急剧下降,消费需求大幅度萎缩,进而使得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整个国民经济陷入一片萧条。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衰退的论述一是否认经济衰退二是认为只存在局部的经济三是承认资本主义的经济衰退第三节经济周期二、经济衰退

三、经济周期理论(一)西方主要经济周期理论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货币信用过度论“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心理预期理论太阳黑子论政治周期理论第三节经济周期西方主要经济周期理论消费不足论它是从人们消费不足来解释经济衰退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早期的一种解释是,因生产有无限扩张的趋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使许多小生产者破产,贫困化的人数日益增多,导致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却越来越小,所以出现经济衰退。后来也有学者解释为过度储蓄引起的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生产的增长,而储蓄过度的根源则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合理。投资过度论这种理论基本观点是,资本品生产在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扩大与萧条阶段的收缩都大于消费品生产的扩大与收缩。这样,资本品生产的扩大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而资本品生产的过度扩张将导致资本品生产与消费品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又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这种投资的变动就引起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第三节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理论

货币信用过度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银行货币和信用波动的结果,经济周期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也就是说,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量直接决定名义国民收入,它们的变动必然引起名义收入量的变动。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将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投资水平的增加,生产扩大使得就业增加和收入提高,这样经济就走向繁荣;反之,银行货币和信用的紧缩导致利率上升,使得投资水平下降,从而引起生产收缩、收入减少和失业增加,经济走向萧条。因此,货币是引起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直接原因。“创新”经济周期理论这是熊彼特运用“创新冶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开动资本主义引擎和保持其转动的基本推动力,创新本质上是一种不连续的现象。因此,创新会导致经济出现繁荣、紧缩、萧条、调整等周期性现象。第三节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理论

心理预期理论它把经济周期成因归结于公众的心理预期,用公众的乐观和悲观预期的交替来说明经济周期的形成。太阳黑子论这是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的。他认为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造成周期性恶劣天气从而影响农业的收成,进而又会影响整个经济。政治周期理论它是将政治因素作为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种重要因素的理论。其基本模型可分为机会主义模型和党派模型两大类。前者为诺德豪斯所建立,他强调政治家为了达到选举目的而操纵经济政策的倾向,政府为保持经济的稳定,交替使用扩张性的政策和紧缩性的政策;后者为希布斯所建立,他强调政治家的意识形态至上的倾向。此外,因受理性预期革命的影响,有的经济学家在政治周期理论中还加入预期假设,使政治周期理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加速数模型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当投资变动时将会引起收入的变动,收入的变化量与引起这一变化量的投资变化量的比值

即为投资乘数。如果我们以

表示收入的增量,用表示投资增量,则由于就是边际储蓄倾向。可见,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投资乘数

越大,一定的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就越大。第三节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理论

加速数原理是用来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的。具体来说,当收入变动时将会引起投资支出的变动。在没有多余的固定资本设备的情况下,收入或消费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收入或消费的减少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如果用v表示加速数,表示t时期总投资的变化量(即净投资量),表示t时期收入,表示上期收入,则加速数=总投资变化量÷收入变化量第三节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理论

Yt为t期收入,Ct为t期消费,Ct-1为t-1期消费,It为t期投资,Gt为t期政府支出,β为边际消费倾向,Yt-1为前期收入,v为加速数,G为t期政府购买支出,G0为既定的政府购买支出。模型解释用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理论模型称为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这一模型是汉森和萨缪尔森提出的,故又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其基本假定是:第一,考虑三部门经济,且税收等于零;第二,收入时间因素,本期收入由本期消费、本期投资与本期的政府购买组成;第三,消费函数采取长期形式,且本期消费是上一期收入的函数;第四,投资由自发投资与引致投资组成,引致投资由消费的变动量引起。第三节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理论

模型含义首先,经济周期中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体内部,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强化了经济波动的趋势。其次,从总体看,宏观经济波动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加速数的大小,如果这两个参数较小,则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小。再次,由于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