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堂互动探究案2细胞呼吸学生用书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堂互动探究案2细胞呼吸学生用书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堂互动探究案2细胞呼吸学生用书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堂互动探究案2细胞呼吸学生用书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堂互动探究案2细胞呼吸学生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互动探究案2细胞呼吸考点一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过程任务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任务2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与去路:项目来源去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H]________________与O2结合生成H2O________AT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量的释放与去向:①有氧呼吸________阶段都释放能量,产生ATP,而无氧呼吸________阶段释放能量,产生ATP。②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________,少部分转移到ATP中。(3)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1.分析法比较细胞中反应物、生成物和场所的对应关系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有关计算(1)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无氧呼吸∶有氧呼吸=1∶3(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氧气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有氧呼吸需要的氧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3∶4(3)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3.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考向一细胞呼吸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1.[浙江1月选考,改编]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释放的能量大多储存在有机物中B.③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发生①③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D.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考向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与相关计算2.[2023·宁夏育才中学试题]在a、b、c、d四种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dCO2释放量10867O2吸收量0347A.a条件下,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物除了CO2还有酒精B.b条件下,产生的CO2只来自线粒体C.c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无氧呼吸的2/3D.d条件下,O2参加反应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考向三对细胞呼吸过程相关能力的考查3.[天津卷]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4.[2023·聊城二模]人体棕色脂肪细胞(BAT)和骨骼肌细胞(SMC)都含有大量线粒体,BAT线粒体内膜上有一种特殊的通道蛋白UCP,可与ATP合成酶竞争性的将膜间隙高浓度的H+回收到线粒体基质,同时将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热能(如图所示),其活性受ATP/ADP的比值变化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T和SMC都富含线粒体,产生大量ATPB.膜间隙高浓度的H+全部来自有机物的分解C.UCP蛋白的活性越高,ATP/ADP的比值越大D.寒冷条件下,UCP蛋白对H+的通透性大于ATP合成酶

考点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任务1影响细胞呼吸的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细胞呼吸速率较,成熟期细胞呼吸速率较。(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任务2影响细胞呼吸的外部因素及应用(曲线模型见图文智连)因素影响机理实践应用温度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①;超过最适温度时呼吸酶活性②,甚至变性失活,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③,但不失活,呼吸受④(1)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2)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⑤,以⑥细胞呼吸,⑦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氧气机理:O2是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⑨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1)中耕松土可促进植物根部⑩(2)无氧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⑪环境(3)⑫氧仓储粮食、水果和蔬菜CO2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⑬细胞呼吸的进行在蔬菜、水果保鲜中,增加⑭浓度(或充入⑮)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H2O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⑯,随含水量的减少而⑰。当含水过多时,呼吸速率减慢,甚至死亡(1)粮食在入仓前要进行⑱处理(2)干种子萌发前进行⑲处理任务3研析深化教材,析因推理归纳,提升学科素养(1)衰老细胞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果、蔬菜和种子的储存条件有哪些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必修1P96“拓展应用”1题)松土是许多农作物栽培中经常采取的一项措施。试分析农田松土给农作物的生长、当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如何尽量减少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的影响氧气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影响水的影响任务2图示1.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1)原理: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大于零小于10%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2)曲线模型(如图)(3)上图中各点、线表示的生物学意义Q点:不耗O2,产生CO2⇒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耗O2量=产生CO2量⇒只进行有氧呼吸。QP段(不包含Q、P点):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随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产生CO2量>耗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R点:产生CO2量最少⇒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最弱。在保存蔬菜、水果时,应选择R点对应的O2浓度。AB段长度=BC段长度,说明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CO2量相等,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应为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1/3。2.C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大气中CO2浓度0.038%,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在密闭的地窖中,氧气浓度低,CO2浓度较高,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使整个器官的代谢水平降低,有利于保存蔬菜、水果。3.含水量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因为自由水既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又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在作物种子贮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考向一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相关知识考查1.[经典高考]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如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储存番茄果实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考向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3.[经典模拟]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储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B乳酸菌制作酸奶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零下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考向三以种子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4.[经典高考]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再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h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mg。(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1·d-1。(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h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级考必考教材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实验拓展任务1对教材实验的深入分析(1)为什么选择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的NaOH溶液,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下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2)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见下表):实验现象结论装置1液滴装置2液滴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呼吸或种子已死亡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左移右移进行呼吸和产生呼吸左移不动只进行呼吸或进行呼吸和产生呼吸任务3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1)实验装置(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释放,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刻度管内的液滴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装置乙为对照。(3)误差的校正a.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b.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处理。c.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4)实验拓展:呼吸底物与着色液滴移动的关系脂肪含氢量高,含氧量低,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氧化分解时耗氧量高,而产生CO2量少。因此脂肪有氧呼吸时,产生的CO2量消耗的O2量,着色液滴移动更明显。1.实验分析(1)材料分析:酵母菌必须是新鲜的,防止酵母菌因存放时间过长而死亡,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2)装置分析①有氧呼吸装置必须持续通入空气,保证氧气充足。②通入甲中A瓶的空气需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保证进入A瓶的气体中不含有CO2,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完全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③乙中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完全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④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在检测酒精时,为避免葡萄糖对颜色反应的干扰,可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消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2.实验拓展(1)若探究种子的呼吸状况则不必遮光,但需“死种子”作对照。(2)若探究“植株或幼苗”的呼吸状况,应进行遮光处理,以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同时可设置同种状况但已死亡的植株或幼苗作对照。3.教材规定实验中的“显色”归纳考向一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及拓展1.[2023·大同市高三学情调研]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沉淀的酵母菌细胞,将沉淀的酵母菌细胞进行如下处理:向甲、乙、丙3个试管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2.[2023·威海一模]如图是探究有活性的水稻种子呼吸作用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种子浸透的作用是增加种子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作用B.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0点,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将向左移动C.小液滴停止移动后,种子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D.为确保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放置煮熟种子的对照实验装置考向二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3.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考向三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验探究4.[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阶段测试]某生物兴趣小组向酵母菌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后,CO2的产生量与O2的消耗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假设酵母菌的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O2浓度为a时,呼吸底物(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B.O2浓度为b时,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多数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C.O2浓度为c时,约有3/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D.若实验中的酵母菌更换为乳酸菌,则曲线Ⅰ、Ⅱ趋势均不发生改变

[网络建构提升][长句应答必备]1.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4.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5.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6.不同生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酶的种类不同。7.O2抑制细胞无氧呼吸,但可促进细胞有氧呼吸。[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3·浙江1月]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2.[2022·浙江6月]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剧烈运动会导致骨骼肌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B.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CO2C.梨果肉细胞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D.酵母菌的乙醇发酵过程中通入O2会影响乙醇的生成量3.[2022·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来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4.[2022·广东卷]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5%TTC溶液中,30℃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B.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D.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5.[2022·海南卷]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6.[2022·北京卷]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A.消耗的ATP不变B.无氧呼吸增强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7.[2022·江苏卷]下图为生命体内部分物质与能量代谢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三羧酸循环是代谢网络的中心,可产生大量的[H]和CO2并消耗O2B.生物通过代谢中间物,将物质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相互联系C.乙酰CoA在代谢途径中具有重要地位D.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都储存于ATP8.[2022·山东卷]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还原型辅酶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图所示。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4℃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B.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产热多C.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D.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生成的ATP减少[国考真题研规律]9.[2022·全国甲卷]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10.[2021·全国甲卷]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课堂互动探究案2考点一【任务驱动】任务1任务2①无氧呼吸第二②丙酮酸③乳酸④酒精⑤O2⑥H2O⑦CO2⑧有氧呼吸第三⑨有氧呼吸第二(1)葡萄糖和水葡萄糖还原丙酮酸三个阶段都产生只在第一阶段产生用于各项生命活动(2)三个只在第一以热能形式散失(3)植物酵母菌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过程评价】1.解析:①释放的少量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有少部分合成ATP,A错误;③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①③是有氧呼吸,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C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D正确。答案:D2.答案:C3.解析:过程①为有氧呼吸,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作用,在真核生物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光合片层上进行,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的还原,D正确。答案:D4.解析:人体棕色脂肪细胞(BAT)富含线粒体,但是其内膜上通道蛋白UCP的存在会使得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热能,因此不可能产生大量的ATP,A错误;膜间隙高浓度的H+来自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因此可以来自有机物和水,B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UCP蛋白的活性越高,ATP的合成越少,则ATP/ADP的比值越小,C错误;寒冷条件下,产热量会增加,因此UCP蛋白对H+的通透性大于ATP合成酶,D正确。答案:D考点二【任务驱动】任务1(1)小于(2)高低任务2①强②降低③下降④抑制⑤降温⑥降低⑦减少⑧有氧⑨无氧⑩有氧呼吸⑪无氧⑫低⑬抑制⑭CO2⑮N2⑯加快⑰减慢⑱晾晒⑲浸泡任务3(1)答案:衰老细胞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细胞内自由水减少,多种酶的活性降低。(2)答案:蔬菜和水果应储存在“零上低温、湿度适中、低氧”的条件下,种子应贮藏在“零上低温、干燥、低氧”条件下。(3)提示: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使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松土还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为此,农业生产上应当提倡免耕法。【过程评价】1.解析:17℃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空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与空气环境相比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正确、D错误;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仍需消耗ATP,C错误;若在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该离子吸收量明显高于3℃,可知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吸收与温度有关,B错误。答案:A2.解析:由图可知,低温、光照条件下更有利于番茄果实的储存。答案:C3.答案:C4.答案:(1)葡萄糖呼吸(或生物氧化)(2)72~9626.5(3)22(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级考必考教材实验【任务驱动】任务1(1)提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确定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2)提示:10%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用于检测产物的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导致的。(3)提示:酵母菌将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4)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5)提示: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氧气。任务2(2)乳酸的无氧有氧乙醇的无氧有氧有氧乳酸的无氧任务3(2)O2CO2CO2减小左(3)遮光消毒灭活(4)小于【过程评价】1.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需要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共同作用完成;细胞质基质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水;在线粒体中反应的物质是丙酮酸,不能是葡萄糖。答案:A2.解析:将种子浸透的作用是增加种子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作用,提高其呼吸作用,A正确;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0点,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由于种子呼吸会消耗氧气,故红色小液滴将向左移动,B正确;小液滴停止移动后,说明其不再消耗氧气,即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为确保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放置煮熟种子的对照实验装置,观察小液滴是否移动,D正确。答案:C3.解析: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呈溶胶状态,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为保持活性需将提取的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A正确;小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既可发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可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均不产生CO2,B错误;线粒体中只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降低温度会使有氧呼吸过程所需酶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线粒体的耗氧速率,D错误。答案:A4.答案:B课堂总结网络聚焦大概念①有机物②细胞质基质、线粒体③C6H12O6+6H2O+6O2eq\o(→,\s\up7(酶))6CO2+12H2O+能量④温度⑤CO2浓度⑥细胞质基质⑦乳酸历届真题分类集训培素养1.解析: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无关变量,A项错误;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该实验的自变量,B项错误;1分子葡萄糖经需氧呼吸可产生6分子CO2,1分子葡萄糖经厌氧呼吸可产生2分子酒精和2分子CO2,故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C项正确;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D项错误。答案:C2.解析:人体剧烈运动会导致骨骼肌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A正确;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CO2,B错误;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C正确;酵母菌的乙醇发酵过程中,通入O2会抑制厌氧呼吸,使乙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