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期末复习_第1页
机械制图期末复习_第2页
机械制图期末复习_第3页
机械制图期末复习_第4页
机械制图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正确了解和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尺寸注法。重点掌握:1、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尤其是特殊位置直线与平面的投影特性。2、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的判别。3、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及投影特性。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直线;定比定理的应用。第三章投影法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4、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相交,求交点或交线。2判断直线在平面内的方法

定理一若一直线过平面上的两点,则此直线必在该平面内。定理二若一直线过平面上的一点,且平行于该平面上的另一直线,则此直线在该平面内。平面上取任意直线平面上的点和直线已知△ABC平面内点K的V面投影k',求作K的H面投影。解1OXaa'bb'cc'OXaa'bb'cc'解2··d'dk'kk'm'mk通过在面内作辅助线求解abcmnc

n

b

a

m

⑴平面为特殊位置求直线MN与平面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k

●1

(2

)k●●2●1●一般位置直线与特殊位置平面求交点,利用交点的共有性和平面的积聚性,采用直线上取点的方法求解。

直线与平面相交km(n)b●m

n

c

b

a

ac⑵直线为特殊位置1

(2

)k

●2●1●●投影面垂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求交点,利用交点的共有性和直线的积聚性,采取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解。abcdefc

f

d

b

e

a

m

(n

)n●m●●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⑴两特殊位置平面相交,分析交线的空间位置,有时可找出两平面的一个共有点,根据交线的投影特性画出交线的投影。

两平面相交a′a

bd(e)e′b′d′h(f)cf′c′h′1(2)′′⑵2●1●m′●m●n●●n′●一般位置平面与特殊位置平面相交,可利用特殊位置平面的积聚性找出两平面的两个共有点,求出交线。1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2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4两回转体表面相交第四章立体的投影重点掌握:一、基本体的三视图画法及面上找点的方法。⒈平面体表面找点,利用平面上找点的方法。⒉圆柱体表面找点,利用投影的积聚性。⒊圆锥体表面找点,用辅助线法和辅助圆法。⒋球体表面找点,用辅助圆法。10作图步骤如下:

连接s’m’并延长,与a’c’交于2’,2’m2

在投影ac上求出Ⅱ点的水平投影2。

连接s2,即求出直线SⅡ的水平投影。

根据在直线上的点的投影规律,求出M点的水平投影m。

再根据知二求三的方法,求出m”。m”a’sbc正三棱锥表面上取点s’ac’b’a”(b”)c”s”m’XYHZYW三棱锥表面上取点11作图步骤如下:1’1m

过m’作m’1’∥a’c’,交s’a’于1’。

求出Ⅰ点的水平投影1。

过1作1m∥ac,再根据点在直线上的几何条件,求出m。

再根据知二求三的方法,求出m”。(具体步骤略)sc’b’正三棱锥的三面投影图s’abca’a”(b”)c”s”m’12

已知圆锥表面的点M的正面投影m’,求出M点的其它投影。

过m’s’作圆锥表面上的素线,延长交底圆为1’。1’11”mm”a’(b’)圆锥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ss”abcdc”d”s’a’b’c’(d’)m’

求出素线的水平投影s1及侧面投影s”1”。

求出M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圆锥表面上取点方法一:素线法13m’圆锥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s’ss”a’ab’bc”d”mm”

以s为中心,以sm为半径画圆,

已知圆锥面上M点的水平投影m,求出其m’和m”。

作出辅助圆的正面投影2’3’。232’3’

求出m’及m”的投影。方法二:辅助圆法(纬圆法)14

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称为截交线;当平面切割立体时,由截交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称为断面。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其顶点是平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它的边是截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的交线。aa'scb'bs'Pv1'12'23'31、求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2、求表面与截平面的交线;3、判别截交线的可见性。(一)、平面立体的截交线和断面二、

立体表面的截交线231"11'6'4'(5')6"5"4"3"2"62'(3')例216

截交线上有一些能确定截交线的形状和范围的特殊点,如转向轮廓线上的点、对称轴上的顶点、六个极点,其他为一般点。

求截交线时,一般应先求出所有的特殊点,然后再求出若干一般点,最后连成截交线的投影,并表明可见性。

两立体表面的交线叫相贯线,两个或几个立体相交形成的立体称为相贯体。(二)、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补画切割体的左视图。虚实分界点18平面与圆锥面的交线

平面与圆锥面轴线处于不同相对位置下产生五种截交线:立体图投影图截交线的形状两相交直线圆椭圆截平面的位置过锥顶不过锥顶θ=90°θ>αθ=αθ<αθααθαθ抛物线双曲线3.平面与球相交平面截切球时,不论截平面的位置如何,截交线的形状均为圆,该圆的直径大小与截平面到球心的距离有关,但由于截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截交线投影的形状也不同。4.平面与组合回转体相交

有的机件是由组合回转体截切而成的,在求作其截交线时,应先分析组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及其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就是所求组合回转面的截交线投影。三、立体表面的相贯线相贯线的主要性质:求相贯线的作图实质是找出相贯的两立体表面的若干共有点的投影。★共有性★表面性相贯线位于两立体的表面上。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封闭性相贯线一般是封闭的空间折线(通常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或空间曲线。21(3)将求出的所有点的同面投影依次光滑连接,并判别其可见性,即得到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的步骤(1)判断两回转体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分析相贯线的形状及投影特点。(2)选择合适的方法(利用积聚性或辅助平面),求出相贯线上的若干共有点。一般情况下,应先求出所有的特殊点,然后再根据需要求出若干个一般点。(4)对全图进行检查并加深,完成全图。注意:只有同时位于两立体可见表面上的相贯线,其投影才是可见的。四、两圆柱体相贯⒈相贯线的产生:⒉求相贯线的方法:⒊相贯线的形状及投影:外表面与外表面相交,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内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积聚性表面取点,也可用辅助平面法。相贯线为光滑封闭的空间曲线。当两圆柱正交,小圆柱穿大圆柱时,相贯线在非积聚性投影上总是向大圆柱里弯曲,当两圆柱直径相等时,相贯线在空间为两个椭圆,其投影变为直线。在两体相交区域内不应有圆柱体轮廓线的投影。23注意:以上三种情况中,由于两相交立体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均相同,因此相贯线的形状也是相同的。24影响相贯线形状的因素补全主视图●●●●●●●●●●●●●●●●●●●★外形交线◆

两外表面相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内形交线◆

两内表面相贯圆柱与圆锥相贯☆辅助平面法:根据三面共点的原理,利用辅助平面求出两回转体表面上的若干共有点,从而画出相贯线的投影。☆作图步骤:☆辅助平面的选择原则:使辅助平面与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的投影简单易画,例如直线或圆。一般选择投影面平行面。◆作辅助平面与相贯的两立体相交◆分别求出辅助平面与相贯的两立体表面的交线◆求出交线的交点(即相贯线上的点)

三个或三个以上立体相交,其表面形成交线的总和称为组合体相贯线。

每个局部都是两体相贯,首先分析它是由哪些基本体组成的,分别求出各个相邻基本立体相交所产生的相贯线;然后把各个相贯线在交点处连接起来。最后判别可见性,整理相贯线。五、组合相贯线第5章组合体主要掌握阅读基本立体和组合体的视图,及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考查形式为:由二求三,补视图。看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形体分析法用“分线框、对投影”的方法分析出组合体由几部分组成,从特征视图入手,想象出各部分的形状、相对位置关系及组合方式,最后综合想象出整体形状。☆线面分析法用“分线框、对投影”的方法分析物体各表面的形状,从而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看图的步骤:

抓特征分解形体

以主视图为主,配合其它视图,找出反映物体特征较多的视图,从图上将物体分解成几部分。

对投影确定形体

利用“三等”关系,划分出每一部分的三个投影,想象出它们的形状。

面形分析攻难点

当形体由切割方式形成时,常采用面形分析法对形体主要表面的形状进行分析,进而准确地想象出形体的形状。

综合起来想整体

抓住位置特征视图,分析各部分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综合起来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3031营口地区成人高等教育QQ群54356621求作俯视图并标出平面P的其余两投影。⒉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单位。如采用其它单位时,则必须注明相应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如20cm。⒊图中所注尺寸为零件完工后的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一)、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⒈尺寸数值为机件的真实大小,与绘图比例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尺寸注法(GB/T16675.2—1996)⒋每个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最能清晰地反映该结构特征的视图上。⒌标注尺寸时,应尽量使用符号和缩写词。6.若图样中的尺寸全部相同或某个尺寸和公差占多数时,可在图样空白处作总的说明,如“全部倒角C1”、“其余圆角R4”等。7.同一要素的尺寸应尽可能集中标注,如多个相同孔的直径。8.尽可能避免在不可见的轮廓线(虚线)上标注尺寸。错误分析★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正确:完全: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将确定组合体各部分形状大小及相对位置的尺寸标注完全,不遗漏,不重复。清晰:尺寸布置要整齐、清晰,便于阅读。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合理:所注尺寸既能保证设计要求,又能使加工、装配、测量方便。

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体和简单体,在形体分析的基础上标注三类尺寸。⑴定形尺寸: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和大小的尺寸。⑵定位尺寸: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⑶总体尺寸: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最大尺寸。

要标注定位尺寸,必须先选定尺寸基准。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要有一个基准。通常以物体的底面、端面、对称面和轴线作为基准。重点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题型:选择正确的断面图;已知两个视图,按要求画剖视图。第七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剖视图⒈剖视图的形成假想用一剖切面将机件剖开,移去剖切面和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并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2.剖视图的标注标注内容:①剖切线指示剖切面的位置(细单点长画线)。一般情况下可省略。②剖切符号

剖视图的名称。表示剖切面起、迄和转折位置及投射方向。剖视图按基本视图关系配置时,可省略箭头。当单一剖切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剖视图按基本视图关系配置时,可不标注下列情况可省略标注:4.画剖视图的注意事项①剖切平面的选择:通过机件的对称面或轴线且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②剖切是一种假想,其它视图仍应完整画出,并可取剖视。③剖切面后方的可见部分要全部画出。A-AAAB-BBBC-CCC④在剖视图上已经表达清楚的结构,在其它视图上此部分结构的投影为虚线时,其虚线省略不画。但没有表示清楚的结构,允许画少量虚线。A-AAA1.全剖视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外形较简单,内形较复杂,而图形又不对称时。适用范围:AAA-A二、剖视的种类及适用条件②剖切符号

剖视图的名称。AA-AA表示剖切面起、迄和转折位置及投射方向。◆剖视图按基本视图关系配置时,可省略箭头。◆当单一剖切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剖视图按基本视图关系配置时,可不标注。下列情况可省略标注:⒉半剖视适用范围:内、外形都需要表达,而形状又对称或基本对称时。画半剖视图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半剖视图中,因机件的内部形状已由半个剖视图表达清楚,所以在不剖的半个外形视图中,表达内部形状的虚线,应省去不画.2)画半剖视视图,不影响其他视图的完整性。3)半剖视图中间应画细点划线,不应画成粗实线。4)半剖视图中剖视部分的位置通常按以下原则配置:主视图和左视图中位于对称线右侧;俯视图中位于对称线下方。5)半剖视图的标注方法与全剖视图的标注方法相同3.局部剖适用范围:局部剖是一种较灵活的表示方法,适用范围较广。①只有局部内形需要剖切表示,而又不宜采用全剖视时。②当不对称机件的内、外形都需要表达时。③当对称机件的轮廓线与中心线重合,不宜采用半剖视时。④实心杆上有孔、槽时,应采用局部剖视。5)表达机件底板、凸缘上的小孔等结构画局部剖应注意的问题:①波浪线不能与图上的其它图线重合。错误正确②波浪线不能穿空而过,也不能超出视图的轮廓线。××××错误正确错误正确×③当被剖结构为回转体时,允许将其中心线作局部剖的分界线。④在一个视图中,局部剖的数量不宜过多。三、剖切平面的种类1.单一剖切平面⑴平行于某一基本投影面⑵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投影面垂直面)☆标注方法:适用范围:当机件具有倾斜部分,同时这部分内形和外形都需表达时。☆此剖视可按斜视图的配置方式配置。⒉一组相互平行的剖切平面AAAAA-ABB☆标注方法:☆适用范围:当机件上的孔、槽及空腔等内部结构不在同一平面内时。AAAAAAA-ABB☆应注意的问题:①两剖切平面的转折处不应与图上的轮廓线重合。②在剖视图上不应在转折处画线。×AA③在剖视图内不能出现不完整要素。④当两个要素在图形上有公共对称中心线或轴线时,可以对称中心线或轴线为界各画一半。AAAAA-AA-AAAAA错误A-AAAA正确A⒊两相交的剖切平面AAAA-A☆标注方法:☆适用范围:当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用一个剖切平面剖切不能表达完全,且机件又具有回转轴时。AA☆应注意的问题:①两剖切面的交线一般应与机件的轴线重合。②应按“先剖切后旋转”的方法绘制剖视图。AAA-AA

错误

正确A-AA-AAAAAA正确

错误A-AAAA⑤当剖切后产生不完整要素时,该部分按不剖绘制。A-AAAA一、断面图的概念假想用剖切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只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剖面区域)的图形。二、断面图的种类※移出断面※重合断面6.3断面图☆剖切平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时应按剖视画。⒈移出断面图

画在视图之外,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配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或其他适当的位置。⑴画法注意事项:☆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完全分离的两个断面时,这些结构也应按剖视画。正确错误A-AA-A☆用两个或多个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得出的移出断面,中间一般应断开。有时为了得到完整的断面图,也允许中间不断开。AA⑵移出断面的标注方法①配置在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的不对称的移出断面,或

按投影关系配置的对称的移出断面,可省略字母。②配置在其他位置的的对称的移出断面图,可省略箭头。AAA-ABBB-B标注内容与剖视图相同③配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的对称的移出断面,可省略标注。⒉重合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内,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⑴画法当视图中的轮廓线与断面图的图线重合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应连续画出。⑵标注方法①配置在剖切线上的不对称的重合断面图,可省略字母。②对称的重合断面图,可不标注。螺纹的标注;螺纹标记中各代号的意义。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牙型:在通过螺纹轴线的断面上,螺纹的轮廓形状。公称直径:代表螺纹尺寸的直径,指螺纹大径的基本尺寸。线数n:沿一条螺旋线形成的螺纹为单线螺纹;沿轴向等距分布的两条或两条以上螺旋线所形成的螺纹为多线螺纹。螺距P和导程Ph:螺纹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称为螺距。同一条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称为导程。2、螺纹的要素旋向:分为左旋和右旋。66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联接螺纹传动螺纹MGTrB粗牙细牙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

纹普通是最常用的联接螺纹用于细小的精密或薄壁零件用于水管、油管、气管等薄壁管子上,用于管路的联接。用于各种机床的丝杠,做传动用。只能传递单方向的动力。螺纹种类特征代号外形图用途常用的几种螺纹的特征代号及用途★牙顶用粗实线表示

(外螺纹的大径线,内螺纹的小径线)。★牙底用细实线表示(外螺纹的小径线,内螺纹的大径线)。★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圆只画约3/4圈。★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当需要表示螺纹收尾时,螺尾部分的牙底线与轴线成30°。★不管是内螺纹还是外螺纹,其剖视图或断面图上的剖面线都必须画到粗实线。三、螺纹的规定画法⒈外螺纹画法

大径线画粗实线倒角圆不画小径圆约画3/4圈外螺纹剖视画法:A-A螺纹终止线画一小段剖面线画到大径线AA小径线画细实线且画到倒角内小径≈0.85d螺纹终止线画粗实线大径小径螺纹终止线⒉内螺纹画法

大径线画细实线小径线画粗实线倒角圆不画大径圆约画3/4圈剖面线画到小径线即粗实线位置AAA-A120°0.5D不穿通螺纹孔的画法:容易出错的地方钻孔攻丝D=螺纹小径C2⒊螺纹局部结构的画法与标注⑴倒角⑵退刀槽⑶螺尾C2C2与轴线成30°螺尾只在有要求时才画,不需标注。φb⒋螺纹牙型的表示⑴重合画法⑵移出局部放大Ⅰ5:1Ⅰ⒌螺纹相贯的画法

螺纹相贯时,只在钻孔与钻孔相交处画出相贯线。A-A⒍螺纹连接的画法AA旋入深度画图要点:★大径线和大径线对齐;小径线和小径线对齐。★旋合部分按外螺纹画;其余部分按各自的规定画。按不剖画内、外螺纹剖面线方向相反四、螺纹的标注⒈标注的基本格式特征代号公称直径×导程(P螺距)旋向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代号☆粗牙螺纹不标注螺距。☆旋合长度为中等时,“N”可省略。☆右旋螺纹不用标注旋向,左旋时则标注LH。右旋左旋长:L中等:N短:S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代号-☆公差带代号应按顺序标注中径、顶径公差带代号。☆单线螺纹导程(P螺距)螺距改为。⒉标注示例M20×2LH-5g6g-S普通螺纹大径d=20螺距P2(细牙)短旋合长度顶径公差带代号左旋中径公差带代号例1:例2:Tr40×14(P7)-7H-L梯形螺纹大径D=40导程14螺距P7线数2中径、顶径公差带代号长旋合长度右旋M20×2⒊标注方法M20-7HG1

记住:尺寸界线应从大径引出!尺寸界线应从何处引出?外螺纹管螺纹内螺纹第9章零件图重点掌握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意义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标注;重点掌握极限与配合部分。给定一个零件图,会识读零件图,并回答问题。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1.加工制造零件所需的全部尺寸。2.零件表面的粗糙度要求。

有关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中应达到的其他一些技术指标,如材料的热处理要求等,通常作为技术要求写在标题栏上方的空白处。

在零件图上需标注如下内容:⒊尺寸公差和形状位置公差。尺寸标注必须合理

所谓合理就是标注尺寸时,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符合加工测量等工艺要求。一、正确地选择基准⒈设计基准⒉工艺基准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中的位置的基准。用以确定零件在加工或测量时的基准。

主要尺寸指影响产品性能、工作精度和配合的尺寸。

非主要尺寸指非配合的直径、长度、外轮廓尺寸等。cbcd正确!错误!二、主要的尺寸应直接注出三、应尽量符合加工顺序加工顺序:435C2(a)合理(b)不合理(1)车4×φ15退刀槽(2)车φ20外圆及倒角φ15φ203135C2φ15φ20四、应考虑测量方便好!不好!BCAC五、同一个方向只能有一个非加工面与加工面联系A:加工面B、C、D:非加工面合理不合理ABCD834488ABCD34424889.5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四、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⒈表面粗糙度代号表面粗糙度代号表面粗糙度符号表面粗糙度参数其它有关规定表面粗糙度符号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单独使用无意义)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车、铣、刨、钻、磨等)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如铸、锻、冲压等)横线上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符号

意义及说明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⑵表面粗糙度参数: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单位是

m。例如:3.2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

m。3.21.6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

m,下限值为1.6

m。Rz3.2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Rz的上限值为3.2

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值为3.2m,加工方法为铣制。铣3.23.2max1.6min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值为3.2m,最小值为1.6m。⒉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的注法★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只注一次粗糙度代号,且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并尽可能靠近有关尺寸线。★当零件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所注代号和文字大小是图样上其它表面所注代号和文字的1.4倍。其余例如:3.2C2C10.4

M3.212.51.61.6其余25

3.23.23.23.23.23.23.23.23.23.230°3.23.230°★在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标注时,代号中的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下图的规定标注。★代号中的数字方向应与尺寸数字的方向一致。★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极限与配合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零件合格的条件: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小极限尺寸。零件制成后实际测得的尺寸。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大值。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小值。⒈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设计时确定的尺寸。⒉尺寸偏差和尺寸公差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代号:孔为ES轴为es代号:孔为EI轴为ei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下偏差例:

500.008上偏差=50.008-50=+0.008下偏差=49.992-50=-0.008公差=0.008-(-0.008)=0.016偏差可正可负公差恒为正

公差带由“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两个要素组成。在国标中,大小由“标准公差”确定,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图中零线是表示基本尺寸,正偏差位于零线的上方,负偏差位于零线的下方.+0-(2)公差带和公差带图基本尺寸

为了便于分析,一般将尺寸公差与基本尺寸的关系,按放大比例画成简图,称为公差带图。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平行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基本偏差基本偏差标准公差⒊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⑴标准公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国家标准共规定了20个等级。即:IT01、IT0、IT1~IT18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确定。基本尺寸+—00标准公差⑵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代号:孔用大写字母,轴用小写字母表示。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在26个字母中除去易与其它含义混淆的I、L、O、Q、W(i、l、o、q、w)5个字母外,采用21个,再加上用两个字母CD、EF、FG、ZA、ZB、ZC、JS(cd、ef、fg、za、zb、zc、js)表示的7个,共有28个代号,即孔和轴各有28个基本偏差。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确定了孔和轴的公差带位置。RSTPCDEFFGCDEHYABGJSKMNUVXZZAZBZCF基本尺寸零线0+-孔J0+rafgdefcdbhjsjkmnpstuxzzazbzcgecfvy基本尺寸零线0-轴0(3)公差带代号公差带代号组成

基本偏差代号,如:H、f。标准公差等级代号如:8、7。如:H8

f7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孔的标准公差等级代号轴的标准公差等级代号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等级决定。为什么?例1:

25n6的含义是:基本尺寸为

25,公差等级为6级,基本偏差为n的轴的公差带。⒋

配合⑴配合的概念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间隙或过盈:δ=孔的实际尺寸-轴的实际尺寸δ≥0间隙δ≤0过盈⑵配合的种类①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孔轴图例: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最大间隙最小间隙最大间隙最小间隙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最大过盈最小过盈②过盈配合孔轴图例: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最大过盈最小过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③过渡配合孔轴图例: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最大间隙最大过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最小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最大过盈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