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知识点归纳_第1页
光电效应知识点归纳_第2页
光电效应知识点归纳_第3页
光电效应知识点归纳_第4页
光电效应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电效应知识点归纳1、光子理论

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光子(Photon)的概念,他认为光子是能量传递的最小单位,并提出了光子的粒子性。光子理论认为,光是由一个个光子组成的,每个光子都携带着一份能量。当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以能量的形式将能量传递给物质。

2、光电效应现象

光电效应是指光照射在物质表面上,使得物质表面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离开物体表面,形成电流的现象。这个现象最早由赫兹于1887年发现。

3、光电效应的规律

光电效应的规律包括以下几点:

(1)每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而不能吸收多个光子。

(2)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会获得足够的能量而离开物体表面。

(3)电子离开物体表面时,会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光子的能量方向相反。

(4)随着光子能量的增加,电子离开物体表面的速度也会增加。

4、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效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1)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检测光线、色彩、速度等信息。

(3)医学成像:医学成像技术如X光、CT等利用光电效应将X射线转化为图像。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光的粒子性和能量传递。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对于理解光的行为和利用光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成分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在”。

2、缺宾语,在动词后加上了介词,补上适当的宾语。

3、缺主语,删去介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动宾搭配不当。将“的目的”删去,或改为“是/不是……的”。

3、主宾搭配不当。将“活动”改为“活动日”。

4、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把“约400余人”中的“约”删去。

5、两面对一面。应改为“是否健康,关键在于……”。

6、关联词搭配不当。将“也”改为“还”。

7、否定词误用。删去第一个“不”。

8、定语多余。删去“目前的”。

9、主宾不搭配。在“旅游胜地”后加“的特点”。

10、主谓不搭配。将“的局面”改为“的形势”。

11、动补不搭配。将“加强”改为“增强”“提高”等。

12、一面对两面。应改为“有无坏处,关键在于……”。

13、主宾搭配不当。将“活动”改为“活动日”。

14、两面对一面。应改为“是否健康,关键在于……”。

15、关联词搭配不当。将“也”改为“还”。

16、否定词误用。删去第一个“不”。

17、定语多余。删去“目前的”。

18、主宾不搭配。在“旅游胜地”后加“的特点”。

19、主谓不搭配。将“的局面”改为“的形势”。

20、动补不搭配。将“加强”改为“增强”“提高”等。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的目的

(2)选择调查的对象

(3)确定调查的方式

(4)调查记录

(5)得出结论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

3、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每个物种的生存都需要特定的生存条件,如食物、空间等,而生物圈提供了大多数必需的条件。

4、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自己:保护生物圈就是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持其平衡状态,使各种生物共同生存。

5、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工业发展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我们应该保护环境,防止破坏。

6、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生存。

一、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二、初中化学中的“三”:

1、三种气体: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氢气(H2)。

2、三种元素:钠(Na)、铁(Fe)、铜(Cu)。

3、三种物质:火碱(NaOH)、熟石灰(Ca(OH)2)、生石灰(CaO)。

4、三个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5、三种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

三、初中化学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化学式的相关归纳:

1、原子: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族序数。

4、元素周期表中的7个周期和18个族,短周期为前三个周期,长周期为后三个周期,短周期中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长周期中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5、元素符号及意义:例如:H的意义为:a.表示一个氢原子;b.表示一个氢元素;c.表示氢气这种物质;d.表示一个氢分子。

6、化学式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如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2H2O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③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如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如+6S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1、地理区域分类

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世界地理分区、国家地理区域和国家政治地理单元。

2、地理区域差异性

地理区域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这集中体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自然地理方面,不同区域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存在明显差异。人文地理方面,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3、地理区域整体性

地理区域的整体性是指一个地理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而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4、地理区域发展阶段性

地理区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重点。例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会经历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导;在中级阶段,工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在高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5、地理区域整治与开发

地理区域的整治与开发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这包括自然环境的整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城市规划和建设等方面。在整治和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因式分解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还在数学竞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分解为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

一、因式分解的定义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它是一种数学思维方法,可以用来简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还是数学竞赛中解题的关键技巧。

二、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的各项中都含有的公共因式提出来,然后利用这个公共因式来分解多项式。

2、公式法:用一些基本的公式来分解多项式,比如平方差公式、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等。

3、十字相乘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多项式,把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这两个因式的值是确定的,且一次项系数是原来二次三项式的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代数和。

4、待定系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多项式的次数和各项系数的值时使用,先用一个字母代替未知数,列出多项式的方程组,求解后得到各项的系数。

5、综合法:综合法是先用公式法分解,再利用提公因式法等技巧来进一步分解。

6、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这两个公式可以用来分解一些特定的多项式。

三、因式分解的应用

1、约分:因式分解可以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约掉,从而简化计算。

2、解方程:因式分解可以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化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从而可以求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

3、解决实际问题:因式分解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把一个整数分解质因数后,可以用来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

四、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因式分解并不是万能的,有些多项式不能被因式分解,或者因式分解的方法比较复杂。

2、因式分解的结果应该尽可能地简单明了,不要过于复杂。

3、因式分解的结果应该是一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而不是分式的形式。

4、在进行因式分解时,应该先考虑公因式,然后再考虑其他的因素。

5、在进行因式分解时,应该注意符号和顺序等问题。

因式分解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和方法,它可以简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还是数学竞赛中解题的关键技巧。在进行因式分解时,应该注意一些基本的规则和方法,从而得到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

一、什么是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建筑工程中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它涉及到建筑设计、施工、维护等多个方面,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领域之一。

二、土建工程的基本构成

1、基础工程:基础工程是土建工程中的第一阶段,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基础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建筑物的基础稳定,以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其他外部力的作用。

2、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土建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建筑物的梁、板、柱、墙等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结构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能够承受各种外部力的作用。

3、建筑装修工程:建筑装修工程是土建工程中最后一个阶段,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装修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建筑装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建筑物的美观和舒适,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三、土建工程的基本流程

1、建筑设计:在土建工程开始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包括建筑物的形状、大小、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等。

2、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设备安装、材料采购等。

3、施工过程: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包括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修施工等。

4、验收交付:在土建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然后交付使用。

四、土建工程的基本特点

1、多样性:土建工程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住宅、办公楼、工厂等,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施工。

2、复杂性:土建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地质工程、结构工程、环境工程等,需要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施工。

3、周期长:土建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持续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高成本:土建工程的成本较高,需要进行精细的预算和管理,以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土建工程的发展趋势

1、绿色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土建工程也正在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如采用可再生能源、雨水收集系统等。

2、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建工程也正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的建筑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人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土建工程也正在朝着人文化的方向发展。人文化的建筑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文化传承,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传承等。

六、总结

土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领域之一,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建工程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新闻的定义及特点

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传播的最新信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及时性:新闻要求及时报道,以便快速传递给读者或观众。

2、客观性:新闻应该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避免主观臆断或偏见。

3、准确性:新闻报道的信息应该准确无误,避免误导读者或观众。

4、简明性:新闻应该简洁明了,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繁琐的表述。

5、可读性:新闻应该具有可读性,以便读者或观众轻松理解。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可以根据传播媒介和报道形式分为以下几类:

1、文字新闻:以文字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

2、图片新闻:以图片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闻,包括照片、绘画等。

3、广播新闻:以广播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闻,包括录音报道、口播新闻等。

4、电视新闻: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闻,包括现场报道、访谈节目等。

5、网络新闻: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闻,包括网页新闻等。

三、新闻的写作技巧

1、标题要醒目: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眼球,增加点击率。

2、导语要简洁明了: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主体要充实: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应该详细报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背景要交代清楚:背景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交代清楚相关事件的背景信息。

5、引语要准确无误:引语是新闻的重要证据之一,应该准确无误地引用相关人士的话语。

6、细节要生动形象:细节是新闻的灵魂之一,应该生动形象地描述事件的细节。

7、结尾要有力:结尾是新闻的点睛之笔,应该有力地总结新闻的主题思想。

四、新闻的编辑技巧

1、突出重点:在编辑新闻时,应该突出重点内容,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主要信息。

2、图文并茂:在编辑新闻时,应该注重图文并茂,用图片来辅助文字说明。

3、精简文字:在编辑新闻时,应该精简文字,去除冗长繁琐的表述,突出核心信息。

4、注重版面设计:在编辑新闻时,应该注重版面设计,使整个版面看起来美观大方。

5、注意语言风格:在编辑新闻时,应该注意语言风格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等问题。

6、注重时效性:在编辑新闻时,应该注重时效性,及时更新新闻内容,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7、注重客观性:在编辑新闻时,应该注重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或偏见的报道方式。

一、烷烃与环烷烃的区别

1、烷烃都是饱和链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饱和的,环烷烃分子中含有由单键构成的环,是不饱和的。

2、烷烃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环烷烃也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也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二、烷烃与烯烃的区别

1、烷烃是饱和链烃,烯烃是不饱和链烃。

2、烷烃分子中的化学键是单键,烯烃分子中的化学键是双键。

3、烷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烯烃的性质较活泼,易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4、烷烃的通式可用CnH2n+2表示,烯烃的通式可用CnH2n表示。

三、烷烃、烯烃、炔烃燃烧规律比较

1、烷烃、烯烃、炔烃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没有明显区别。

2、烷烃、烯烃燃烧时火焰明亮,炔烃燃烧时火焰明亮且带有浓烟。

3等质量时,烷烃、烯烃完全燃烧耗氧量小于炔烃完全燃烧耗氧量;等物质的量时,烷烃、烯烃完全燃烧耗氧量大于炔烃完全燃烧耗氧量。

4等质量时,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烷烃<烯烃<炔烃;生成水的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烷烃<炔烃<烯烃。等物质的量时与等质量完全燃烧耗氧量情况相似。

5、无论等质量还是等物质的量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量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产生水的量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

6、含氢量越高,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越多。

7、碳的质量分数越高,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越多。

8等质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最大。如:乙炔>乙烷>乙烯;苯>甲烷>甲醇等。

9、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燃烧热。如:C2H5OH(l)+3O2(g)===2CO2(g)+3(l)ΔH=-1366.7kJ/mol-1C2H5OH(l)表示:C2H5OH(l)的燃烧热为1366.7kJ/mol;表示:C2H5OH(l)完全燃烧时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放出的热量为1366.7kJ。

10、由C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和烯烃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和生成的水的量均不变。

11、互为同系物的烷烃和烯烃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和生成的水的量均不变。

12等质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相等。苯甲酸的燃烧热为:H(l)+O2(g)===CO2(g)+(l)ΔH=-898kJ/mol。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它和《小石潭记》、《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写景散文,但无论从文体上,还是从思想内容上,它们都有其独特之处。《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反对剥削压迫、反对封建等级观念的主题。全文虚构了武陵渔人偶然进入桃花源,写出了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

一、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少年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过着田园生活。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希望走仕途。但在仕途上他很不得志,东晋末年封建军阀混战,陶渊明在家乡饮酒隐居。最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刘云来视察,他的属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束上带子去迎接刘云。陶渊明叹口气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愤然辞职,回归故园,继续过着农村的隐居生活。

二、故事情节

1、发现桃花源(第1、2段)

(1)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请他喝酒,设宴款待。

(2)几天后,老人跟这位渔人安排好一切说:“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吧。”住了几天,渔人告辞回去的时候,老人叮嘱他说:“不可以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别人啊。”

2、游览桃花源(第3、4段)

(1)渔人出来后沿着原路返回时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后来还去找过这地方再也没有找到。

生物竞赛,一项国际性的学术竞赛活动,旨在考查参赛者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以下是生物竞赛知识点归纳,帮助参赛者系统地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

一、细胞生物学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基因的遗传和变异,DNA和RNA的合成和翻译等。

3、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和调控机制,以及细胞周期的概念和调控机制。

4、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途径和调节方式,以及各种信号分子及其作用。

5、细胞凋亡和自噬: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调控和意义,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二、植物生物学

1、植物组织结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植物生长和发育:植物的生长阶段、生长调节因子和生长素的分布和作用,以及植物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3、植物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运输、水分吸收和养分吸收等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4、植物防御:植物的防御反应和抗病性,以及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5、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常见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三、动物生物学

1、动物组织结构:骨骼、肌肉、神经、消化、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动物生长和发育:动物的生长阶段、生长调节因子和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以及动物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3、动物代谢: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水分代谢等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4、动物行为:动物的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等行为模式及其进化意义。

5、动物分类学:动物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常见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四、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

1、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以及能量利用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

4、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5、环境污染物与生态毒理学: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及对生物体的毒理学效应,以及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等。

6、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