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大学附中高考语文诊断试卷(3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年山西大学附中高考语文诊断试卷(3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年山西大学附中高考语文诊断试卷(3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年山西大学附中高考语文诊断试卷(3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年山西大学附中高考语文诊断试卷(3月份)(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山西大学附中高考语文诊断试卷(3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2021•四川省眉山市•月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种文化主体对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力量的准确评价和坚定自

信,确信该种文化能够成功地应对文化主体面临的时代问题。所以,文化自信就是

要解决我们自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不自信的文化心理问题,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在

当代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面临的困境。

②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立身之根,是我们的庇护

之所和精神家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意识

形态和思想文化,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服务的。自近代以来,这部分思想文化已经与

时代逐渐拉开了距离,在新的时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传统文化中的相当一

部分,在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文化变局和疑难问题方而,表现得无能为力;在与日益

东渐的西方文化侵袭的抗衡中,表现得左支右细。在文化主体中,甚至出现了“全

盘西化”的激进主义和“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之间的文化撕裂,这种文化撕裂一

直延伸到今天。这表明,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之间存在一种“文化堕距”(指社会

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意味着中

国传统文化已经陷入一种文化危机之中。

③无疑,文化危机既可以导致一种文化形态的衰落,也可以导向一种文化传统的创

新。就像哲学家麦金太尔所说的那样,每一种传统都有一些“边缘性”的从属性理

论,也有一些“核心性”理论。在遇到危机时,其对传统的冲击是从“边缘问题”

到“核心问题”的。在每一次冲击中,文化传统的主体都会“思考是否不同的对立

的传统有可能提供的资源,以充分地描述和解释自己传统的失误或缺陷”。文化传

统由于运用了对立面文化传统的资源补充自己,比对方更有利于解决危机,文化传

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④可见,文化危机原本具有两面性:它是陈旧文化的衰落,是文化新内涵生长的契

机。没有文化新内涵的生长,文化危机就会成为文化衰落的起点;而没有陈旧文化

的衰落,文化新内涵的生长就会窒息。正是在文化传统新旧内容的连续性和中断性

的统一中,文化实现了它的生长性。可见,文化危机是文化传统发展的重要契机。

这正是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根据。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才需要“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

⑤文化不自信甚至文化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只看到文化危机中消极的一

面,而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没有看到文化危机会成为文化发展创新的契机。

⑥正是由于没有辩证地看待文化危机,文化主体对这些困境和危机产生了过激的心

理反应,特别是在那些原来或多或少有些文化自大感的文化主体身上,形成了巨大

的心理落差,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

心理,与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是不相匹配的。所以,文化自信首先要克服这种文化

心理,把传统文化的困境当作文化发展的契机,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增

强文化软实力,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丁立群《我们为何要文化自信》)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和“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其实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B.当前中国传统文化陷入了文化危机之中,主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论受到冲击。

C.文化可以利用危机的两面性,从传统新旧内容的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中找到生长

点。

D.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第①段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剖析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现实

意义。

B.第②段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和现实状况,认为传统文化存在“文化堕距”

现象。

C.文章辩证地分析了文化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强调了要看到文化危机积极面带来的

契机。

D.文章在论述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对立面文化传统发展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引用论证和

对比论证。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主体面对困境和危机出现过激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因为没有辩证地看待文化危

机。

B.当前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出现危机,但由于运用了对立面文化传统补充自己,得到了

新的发展。

C.当出现文化困境和危机时,那些自卑感强的文化主体更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第2页,共26页

D.中国传统文化只要克服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定能克服西方文化侵袭带来的

困难。

2.(2021•山西省太原市•模拟题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

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这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优先位置,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

2012年以来,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减少,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

动力数量庞大,在就业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压力。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已经连续

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300万人,失业率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随着世

界经济增速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我国经济下行

压力加大,未来几年的就业仍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此外,一些特殊就业困难群体、

零就业家庭等需要给予特殊关照。与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

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60)材料二:

景气度:8大行业就业市场相对饱和,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景气度最差的十大行业中,有8个行业CIER指数低于1,属于就业饱和行业。

其中,航空/航天研究与创造、能源/矿产/采掘/冶炼、计算机硬件、旅游/度假业列

入新晋景气度最差的前十行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力/*>■-QM■力/★>■■C1

nA■■,A

0as1L50a4a6a>ii

02O17Q4C«A>gtt■201SQ4CltN&d

2017〜2018年第四季度就业景气度最差的十大行业

[注]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Q4指第四季度.

(数据来源于互联网)材料三: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的主要因素。虽然增长的就业弹性一一

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

变化的百分比——会有变化,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一定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

但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把经

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来追求的。但实际上,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重

要力量。我国现在己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的经

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

力口。最近2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大幅度

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显著增加,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可以预期,随着教育被定位

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一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如果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无疑会进一步推动创

新,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

既事关民生,也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赖德胜《作为宏观政策的就业优先政策》)材料四:

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

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加强了雇主与雇员之间、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工作搜寻等方式,影响

个人的就业决策。此外,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还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和

新的职业类别,为个体的就业带来多元化选择,能够使个人获得更多平衡工作和家

庭生活的机会,为提高个体的就业质量带来新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我

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3.2%,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和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并且由于城乡分割、个体差异的存在,在中老年、女性和农

民工等人群中的互联网使用率和使用技能都普遍偏低。

(摘编自《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保持较低失业率,缓解就业结构矛盾,提高就业质量,我国需要在政策上持续发

力。

B.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长足发展,人力资本存量显著增加,这无疑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并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

C.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可以影响个人的就业决策,有利于缓和就业饱和行业

的严峻形式。

D.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为个人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和提高就业质量带来了新

的机会。

第4页,共26页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年以来,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

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未来几年就业压力仍然是巨大的。

B.由材料二可知,2017及2018年环保、印刷、包装、造纸行业都处在就业饱和状态,

就业前景不容乐观;2018年处在就业饱和状态的行业有所增加。

C.尽管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但不可否认,经济增长是决定

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

D.如果提升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工等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率和使用技能,这将对他们的

就业有一定的帮助,对缓解就业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请你结合材料给急需就业者提三条建议。

3.(2021•江西省宜春市•月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梁父吟少

白先勇翁朴园进到书房里,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下来。书

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徵明画的寒林渔隐图。

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雄浑: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

句,没有接下去,雷委员便答腔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他

的性子是太刚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

“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

“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的

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朴公讲给我们晚

辈听听,日后替恩师作传,也好有个根据。”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杨

蕴秀,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

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仲默

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几下头。

“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称赞道。

“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臧在她的花轿里。

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

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我们几个人都

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儿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兴亡,都禁不

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

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欹血为盟,对天起

誓:'不杀勒虏,誓不生还。‘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

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最小,是老幺。他那时才不

过二十岁一”

“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

么一段渊源呢!”

“你哪里能得知?”朴公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们

三个人的秘密。那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

了。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

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拥了出去。

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

了。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

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

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

'革命英雄一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朴公又微微

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入

传里去的。”

“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促,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

伙子闯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不过,平心而

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一”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

道。

“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是了。”

“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过这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

养一”朴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了。”

第6页,共26页

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轻

地喟叹了一声说道:“不过一今天的公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

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竟也亲自来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的

挽联,挂在灵堂里,我倒看到了。虽然王钦之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

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

“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

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

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挂是要紧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

送走雷委员,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

骚然地抖响起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

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

(有删改)[注]①《梁父吟》:汉乐府曲名。相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为“梁父吟”,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影射王孟养的命运,

用典巧妙,意蕴丰富而含蓄,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B.本文借朴公与雷委员的对白托出大部分情节,在对话中朴公感叹“还是要怪他自己

的性格”,表现出他对老友刚直性格的责怪。

C.在冬日落晖中凭吊战友的朴公是一位老将军。黄昏是一天之暮,冬季是一年之暮,

年迈是人生之暮:“迟暮”意象的并用,为文章增添了悲凉气氛。

D.作者刻画的人物群像中,既有浴血奋战的男儿,亦有胆识过人的女子。小说写活了

一群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

身居台湾的白先勇在小说人物身上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请分析人物家国情怀的具体

表现。

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4.(2021•江西省•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

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郭皇后薨,议者归罪内侍都知阎文应,尧臣请穷治左右

侍医者,不报。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

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日:“故

事,使者所至,称诏在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

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仁奉从之。使还,上言论:“延

州、镇戎军、渭州山外三败之由,皆为贼先据胜地,诱致我师,将帅不能据险击归,

而多倍道趋利。兵方疲顿乃与生羌合战贼始纵铁骑冲我军继以步卒挽强注射锋不可

当遂致掩覆,此主帅不思应变以惩前失之咎也。愿敕边吏,常远斥候,遇贼至,度

远近立营碧,然后量敌奋击,毋得轻出。"诏以其言戎边吏。时韩琦坐好水川兵败

徙秦州,范仲淹亦以擅复元昊书降耀州。尧臣言:二人者,皆忠义智勇,不当置之

散地。又荐种世衡、狄青有将帅才。明年,贼入寇,仲淹自将庆州兵捍贼,贼引

去。仁宗思其言,乃复以琦、仲淹为招讨使,置府泾州,益屯兵三万人,而使尧臣

再安抚泾原。既还,因论沿边城管、控扼要害、贼径通属及备御轻重之策为五事上

之。又请泾、原五州营用,益置弓箭手,及请彻潼关橹,皆报可。夔州转运使请增

盐井岁课十余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

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幸,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

仔即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

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节选自《宋史•王尧臣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方疲顿/乃与生羌合战/贼始纵铁骑冲我军/继以步卒挽强注射/锋不可当/遂致掩覆

B.兵方疲顿/乃与生羌合战/贼始纵铁骑冲/我军继以步卒/挽强注射/锋不可当/遂致掩覆

C.兵方疲顿/乃与生羌合战/贼始纵铁骑冲/我军继以步卒挽强注射/锋不可当/遂致掩覆

D.兵方疲顿/乃与生羌合战/贼始纵铁骑冲我军/继以步卒/挽强注射/锋不可当/遂致掩覆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仁宗,皇帝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C.营田,唐时人们多将屯田称为营田,各道设营田使,州县设营田务,管理营田。

D.侍郎,本为宫廷近侍之职,唐以后官职渐重,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待郎为长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性格刚正,敢于直言进谏。元宵节宋仁宗想要出游赏灯,他拦在驾前以皇后尚

未出殡皇帝不当出游为由,劝阻皇帝出游。

B.王尧臣通晓军事,熟悉边疆事务。王尧臣几次出使边疆地区,能敏锐的发现边疆问题

之所在,并能提出解决办法,为仁宗所信任。

第8页,共26页

C.王尧臣慧眼识人,保荐能臣猛将。王尧臣有识人之明,韩琦、范仲淹被贬官时,他进

言保举:他推举的种世衡、狄青皆有将帅之才。

D.王尧臣心忧百姓,力争减免赋税。王尧臣先为关中百姓求得减免赋税两年,后又上书

进言减免了夔州每年十多万缗钱的盐井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

②明年,贼入寇,仲淹自将庆州兵捍贼,贼引去。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5.(2021.湖北省襄阳市.模拟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至江渡

柳宗兀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②在高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①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

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②浮槎(chA):水中浮木。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

D.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下的很急,以至于无人撑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

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天晴水落,一写雨急潮涨,选取了不同的情境,寄托了不

同的情思。

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6.(2021•山西省太原市•模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虽遭到贬逐、污以罪名,但他仍坚定地坚持真理,追求美好

品德,且为之蹈死不悔的两句是:“,。”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有两种: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是“",而韩愈在批判

士大夫耻于从师陋习时所定义的老师是“”。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

通之处;范词写“",以声色点染戍边战士“不寐”之愁。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7.(2021・安徽省・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常生活离不开穿衣吃饭。关于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管子曰"衣食足

而知荣辱”,孔子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今年我国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你身边的大多数家庭也可能早已衣食无忧,而饱暖生淫逸的事例却

时有耳闻。

班级计划举行“衣食与修养”为主题的讨论会,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

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8.(2021•山西省太原市•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前,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

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今天的美丽乡村,倒映着移

动互联时代的,享受着持续释放的数字红利。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

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当其时。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乡

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要、精细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广袤,山高坡陡,语言交流存在障碍。这些都是摆在数字乡村面前的

课题。反过来看,利用好各色各异的乡土风情,又能为数字乡村增添不同风味,最

终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数字化转型

已经成为乡村的战略方向。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

“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力量。当互联网的因子撒向更广

阔的土地,信息化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数字乡村的美丽图景可期。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天光云影因地制宜交相辉映振兴

B.云淡风轻大刀阔斧蓬草生辉振兴

C.天光云影大刀阔斧蓬革生辉复兴

D.云淡风轻因地制宜交相辉映复兴

第10页,共26页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力量: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

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

B.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己播种”的地区,数字化

建设还要继续挖掘力量。

C.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

建设还要继续挖掘潜力。

D.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

建设还要继续挖掘潜力。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一最高的山峰和最长的河流峡谷。

D.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9.(2021•江西省宜春市•模拟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如今运动风盛行,不过,也有一群女生不为所动,以“跑步会让腿变粗”为由,拒

绝跑步或做其他下肢运动。①?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人只要一使用肌

肉,运送能量的血液就会集中在特定的运动部位,造成该部位出现类似水肿、看起

来好像变粗的现象。不过不用担心,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②。腿部维持

一定比例的肌肉,不但可以保护膝关节,还可以帮助减重。养成正确跑步的习惯,

非但不会让腿变粗,反而会让腿部肌肉变结实、更有线条感。因此,要想维持一双

匀称的美腿,③。

10.(2020•湖北省武汉市•月考试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

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提前半年完成全球组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规模最大、性能要求

最高的卫星导航系统,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

务全球。将定位导航授时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实现实时厘

米级的导航定位增强服务能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解析】U)B.“主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论受到冲击”错,原文第三段是“在

遇到危机时,其对传统的冲击是从‘边缘问题'到‘核心问题'的”。

(2)D.没有对比论证。

(3)B.无中生有。C.“那些自卑感强的文化主体更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错,

最后段是“特别是在那些原来或多或少有些文化自大感的文化主体身上,形成了巨大的

心理落差”。D.“只要克服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定能克服西方文化侵袭带来

的困难”太绝对,最后段是“文化自信首先要克服这种文化心理,把传统文化的困境当

作文化发展的契机,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转

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

文化”。

答案:(I)B。

(2)Do

(3)Ao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

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

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

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

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

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

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

第12页,共26页

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2•【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解析】(1)B.“这无疑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缺少了

条件:“如果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原文为:这一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如果

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无疑会进一步推动创新,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实

现更高水平的增长。

(2)C.根据材料三“我国现在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

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

的增加”可知,“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说法错误。

(3)给急需就业者提的建议可以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

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8

大行业就业市场相对饱和,就业形势严峻”“最近2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

长足发展,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显著增加,这是创新的重要源

泉”“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

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等概括得出。

答案:

(1)B

(2)C

(3)①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②避开就业需求饱和的行业,选择招聘需求人数较多

的行业;③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个体的就业竞争实力;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

术,了解就业情形。

(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

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

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

然后概括。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

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

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3.【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知识点】小说

【解析】(1)B.“责怪”理解有误。"‘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

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中朴公对王孟养刚直的性格,既有敬佩,也有惋惜。

(2)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白先勇笔下的“梁父吟”,里面的人物都离不开“过去”,没

有“过去”就没有这些艺术形象,"过去”是白先勇“时间小说”的主人公,里面塑造

的人物是迷恋过去的末路英雄,在失意失势的现实中,却能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固守

精神家园的一方净土,王孟养落叶归根的遗愿体现了他将故国与故乡视为自己最终的归

宿,体现了故土之思;孟养等人奋不顾身参与革命,志在振兴中华,体现了报国之志;

王孟养等人的个人经历和辛亥革命这一国家、民族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家国同构;

书房古雅的布置可见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体现了文化情怀。这些都是“壮志未

酬”的“梁父吟”悲歌中唱出的最强音。

(3)在本题中,本文历史叙述与现实叙述相穿插,营造了历史氛围,增加了文章的厚

重感,读起来更加沉凝有力,让读者更全面了解王孟养的人物形象,拉开时间距离,使

人物更立体;历史内容与现实叙述相呼应,结构精细紧凑,层次分明,使文章要素齐备、

情节完整,现在勾起过去,公祭引发回忆;过去影响现在,回忆引发朴公的独立凭吊,

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事件穿插进行暗示,对相应的情节有作为前提背景的功效,起到提

示读者的作用,过去与现在相互映照,既表现出对英雄过去功绩的敬仰,又表现出对英

雄现在结局的怅惋,使主旨更深刻。

答案:

(1)B

(2)①故土之思:王孟养落叶归根的遗愿体现了他将故国与故乡视为自己最终的归宿。

②报国之志:王孟养等人奋不顾身参与革命,志在振兴中华。

第14页,共26页

③家国同构:把王孟养等人的个人经历和辛亥革命这一国家、民族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

④文化情怀:书房古雅的布置可见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

(3)①使主旨更深刻:过去与现在相互映照,既表现出对英雄过去功绩的敬仰,又表

现出对英雄现在结局的怅惋。

②使人物更立体:拉开时间距离,让读者更全面了解王孟养的人物形象。

③推动情节发展:现在勾起过去,公祭引发回忆;过去影响现在,回忆引发朴公的独立

凭吊。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

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

等。

(2)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

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叙述方式的探究能力。作答时要明确题干要求,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我们可以从人物

形象,情节结构,内容主旨等角度进行思考。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4.【答案】【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1)A.句意:士兵正疲惫劳顿,就与生羌会战,贼人开始放铁骑冲击我军,

后继之以步兵挽弓射击,锋芒不可阻当,于是最终覆灭。“冲我军”动宾短语,不可断,

排除BC。“步卒”是后面的主语,不可断,故选A.

(2)D.侍郎,本为宫廷近侍之职,唐以后官职渐重,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副

长官。

⑶D.根据原文,“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每年十余万缗的盐井税”,说明夔州的“盐

井税”并没有实行,只是夔州转运使的一个请求,朝廷因为王尧臣的进言,没有通过转

运使的请求。

(4)①故事,按旧例;称诏,宣读皇帝的诏书;存问,慰问。译为:按旧例,使者每

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关及到普通百姓。

②明年,第二年;入寇,入侵;将,率领。译为:第二年,敌人入侵,范仲淹自己主动

率领庆州部队攻打敌人,敌人引兵撤退离开。

答案:

(1)A

(2)D

(3)D

(4)①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关及到普通

百姓。

②第二年,敌人入侵,范仲淹自己主动率领庆州部队攻打敌人,敌人引兵撤退离开。

(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

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

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

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

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

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

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

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5.【答案】【小题1】C

【小题2】

第16页,共26页

【知识点】古代诗歌阅读

【解析】(DC.”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分析有误,韦诗中写渡口的小

舟,在水面任意地、不定向的浮荡、漂游,表现出诗人的随意自适、怡然自得。

(2)点评语中关键词为“旷达”“排遣”。柳诗排遣之情体现在何处?诗人此时被贬,

内心激愤。久雨之后天放晴了,一人独自来到江边,看到的是伤感之景,漂浮的木筏散

乱,有的挂在枝头。洪水太大,把村旁的小路都淹没了,此时才露出。表现的是被贬的

郁闷与痛苦以及对百姓遭遇的同情。诗人参加“永贞革新”,一心为国,现在被贬到边

远之地,匡扶社稷的壮志不得申。韦诗体现的是“旷达”,写景展现的是暮春之景。有

幽草,有黄莺欢快的啼鸣声,还有渡口,自由飘荡的小舟,这些都表现出诗人闲适心境,

展现的是一种怡然自得和乐观豁达之情。

答案:

(1)C

(2)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

在树的枝头。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

遇,表达了作者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韦诗写暮春

景物,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幽草,深树,自横的渡

口小舟,透出境界的幽冷,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嘴,野渡舟横,以动写

静,打破了沉寂和悠闲,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柳诗译文:

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只见洪水消退,村旁

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赏析:

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二十八个字。初读起来好像很容

易理解,诗的前两句,写他在雨后初晴的一天傍晚,独自到江边散步。后两句写他在愚

溪渡口旁,雨停水退后所见到的景像。

河里的洪水太大,大到连村旁的小路都被淹没了。而且,水中漂浮的木筏,也被冲

散了,有的高挂在岸边的树枝上•说明这场雨下得太猛,下得太久,自己在屋里憋的时

间太长了。久雨初晴,才迫不及待地要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

第二句中有一个“独”字,用得非常巧妙,不仅是写实,也是写虚。写实,是指他独自

一人到江边来散步;写虚,是指当年一起参加“永贞革新”的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都被发配到偏远的州府,自己孤身一人来到永州,势单力薄,难以再成气候。第四句中

有一个“在”字,用得鲜活。因为木筏所处的位置,应该漂浮“在水中”,此刻却被漫

天洪水冲到岸边的树上,“在高树”三字,让人叹然思然,不胜感慨。真是几多凄凉,

几许伤感。

永州,在湖南省的西南部,每年的春夏两季,雨水格外繁多。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

《舜庙祈晴文》,其中有几句的大意是:“浓云密布,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不仅河岸

崩塌,而且冲断河堤,淹没了稻田和菜地,百姓遭灾,苦不堪言”。因此,祈盼舜帝体

恤民情,赶快诛杀妖龙,驱散云雾,使阳光重新普照大地,不再让雨水危害百姓。结合

这篇文章,再读《雨晴至江渡》,反复咀嚼,诗人久雨蛰居之苦、远谪漂泊之痛、同情

百姓遭遇的忧患意识、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皆在

不言之中,凸显出来。诗人采用了小中见大、平淡之中寓含深意的写作手法,从表面上

看来,四句都是写景,其实字字皆在抒情,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

十四诗品》)。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鹏。傍晚时分,春

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赏析:

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

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

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鹏,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

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

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

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己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

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

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

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

第18页,共26页

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

动。莺啼婉啜,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

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

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0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

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

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

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

怀。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

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

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

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

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

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

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

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

露出来。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

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

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

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

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

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要结合诗歌注解以及关键的传情达意的诗句

进行分析。

如何鉴赏诗歌:

(-)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

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

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

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

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6.【答案】【小题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小题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小题3】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

【知识点】默写常见名篇名句

【解析】故答案为: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善、悔)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重点字:授、惑)

(3)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重点字:羌、霜)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

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

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师说》名句辑录: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答案】既重物质需要,更重精神追求

第20页,共26页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既重物质需要,更重精神追求”。

人之所以贪图物质享受,因为心中缺乏真正信仰,缺乏坚定价值观,也就是缺少“求

道求仁”的理想。这样的人,终会在不断升级的享受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糜烂。

甚至有人还会为了得到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不顾廉耻,卑躬屈膝地去钻营。相反,那

些把“道”作为自己坚定信念的人,因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仁德,就不会在意衣食方面的

浅薄享受,而是淡泊名利,进德修身。

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郁原,虽然出身寒微,但他能甘于清贫,立志求学,终于成为

受后世赞誉的贤德之人。那原幼时即为孤儿,生活都成问题,就更别谈求学读书了,同

龄人坐在学馆朗朗吟读之时,他只能蹲在窗外偷听。幸运的是,先生知道他的处境后,

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邮原也没让先生失望,一个冬天便将《论语》和《孝经》

倒背如流,熟谙在胸。之后,邮原辞别学馆先生,外出游学,以期遍访天下学者名流。

八九年后,那原学成返乡,许多年轻后生慕名而来向他求教。

遗憾的是,世上立志求道的人的太少,而贪图享受、渴望锦衣玉食的人太多。从常

理上说,喜欢物质享受没有什么错,但问题的关键是,因为心灵上缺少“道”的指引和

“义”的约束,人们往往陷入对奢靡生活的追求,被物欲所控制。要知道,人不能单单

为了享受而活着,不能见钱眼开、玩物丧志,不能迷失了真正的自己,那样,很容易就

会让自己丧失该有的节操,用道德良知换取物质生活的富足。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瑞,因贪图荣华富贵而成为无道之人。综观石敬塘一生,卖国

称帝之前还是很让人佩服的。他不但骁勇善战,战功卓著,而且还有超人的政治谋略。

就是在治国上他也堪称干才,治理陕州、河东等地时,都政绩卓著。可惜,战乱频仍之

际,他为借助契丹援助得到帝位,认贼作父,奴颜婢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将北

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甘心做了“儿皇帝”。他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就是

被贪婪的私欲控制了灵魂。

心中有道,志于求仁才是最重要的,只讲物欲要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是低层次的;

没有充实精神的物欲要求是空虚的,心灵空虚的人就如一具行尸走肉。“粗食者志坚,

华美者心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

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首先考生要理解材料中的两句古人名言,第一句“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

“百姓丰衣足食了才能够懂得荣誉和耻辱”,这和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物质文明决定精神

文明的观点是一致的。第二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

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

了”,这说明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只要是“志于道”的“士”人,富者要好礼,不羞

辱穷人;穷者不要为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只管贫而乐道,内心富足。综合来说,这两

句话是在表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这则材料看似平平无奇,实则精妙无双,暗藏了很多思考的维度、人生的境界,很符合

高考全国卷在真实情境中写作、在日常生活中悟道的特点。首先该材料紧扣热点问题,

坚持精神引领,今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布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全社会积极响应,但“光盘”“N-1点餐模式”等倡导,主

要是在行为、制度层面,目标在于物质积累。本题也关注“衣食”,但关联到的是“修

养”。“荣辱”“耻”等用词涉及的是认识层面,“志于道”和“淫逸”的对比提醒了

衣食习惯影响到的是精神追求。所以,这则材料引导考生不攀比,不拜金,反对享乐主

义、消费主义的不良风气,要求考生辨荣辱,志于道,切中时弊,立论堂皇,符合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该材料提出任务情境,激发真实写

作。任务驱动型材料成为新高考的方向,主要不是因其新,而是因其真。本题真实模拟

了一节生动活泼的班会课,接地气,有生活,让人有情可发,有话可写,而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大量的口号式、概念化的表达。班级讨论会写发言稿的任务,至少需注意两个要

点:作为班级讨论会发言,立论和论据需贴近学校生活和当下社会,一味引经据典或不

适宜;作为个人的现场发言,应采取坦诚交流的态度,现身说法,晓之以理,一味唱高

调、树大旗、表决心或不适宜。考生可以就此话题,结合亲身体会,选择立意角度,进

行个性化写作。

作为普通人,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需求,在衣食无忧之后,自然还希望吃点好的,穿点

美的,人之常情,本无话可说。但正如材料所言,凡人不免欲壑难填,饱暖生淫欲,因

此需要我们节制物欲,提升修养,既是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

为了个人自身的安宁与进步。所以大部分考生第一眼看到此则材料,就会想到“节约是

美德”“生活上低要求,修养上高要求”“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

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等熟悉的观点。一言以蔽之,就是“发乎情,止乎礼”,要

用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物欲,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

参考立意:

物质与精神齐飞,衣食共荣辱一色;

第22页,共26页

既重物质需要,更重精神追求;

物质是基础,精神不可抛。

文章开篇转述材料内容,引出不应该贪图物质享受,更应该追求精神需求的观点,接着

举例论证,然后分析只追求物质享受而放弃精神追求的害处并举例说明,最后得出结论:

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

8.【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解析】(1)第一处,天光云影:天上的光亮,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文中指美丽乡

村呈现出的移动互联的时代特色。云淡风轻:意思是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

好。结合“美丽乡村”“倒映”分析,选用“天光云影”更合语境。

第二处,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大刀阔斧:比喻像使大刀、

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结合“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

式”分析,修饰“探索”,选用“因地制宜”更合语境。

第三处,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蓬草生

辉:形容贵客来访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修饰“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选用“交相

辉映”更合语境。

第四处,振兴: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复兴:衰落后再兴盛起来。陈述“乡村”,选

用“振兴”更合语境。

故选A。

(2)A.搭配不当,应是“挖掘潜力”;语序不当,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