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学(高职护理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卫生法学(高职护理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卫生法学(高职护理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卫生法学(高职护理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卫生法学(高职护理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法概述第一章第一章卫生法概述第二章卫生法的制定与实施第三章卫生法律责任与救济制度第四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第五章卫生技术人员管理法律制度第六章医疗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第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第八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第九章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第十章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第十一章公共场所和学校卫生监督法律制度第十二章环境和放射卫生监督法律制度第十三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第十四章药品管理法律制度第十五章保健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饮用水卫生法律制度第十六章血液管理法律制度第十七章母婴保健法律法规第十八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法律法规第十九章精神卫生法律制度第二十章中医药法律制度第二十一章疫苗管理法律制度第二十二章死亡与法律。全套可编辑PPT课件目录123第一节卫生法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卫生法的渊源第三节卫生法律关系卫生法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一、卫生法的相关概念(一)卫生在古代,卫生主要是养生和护卫生命。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的防治也从被动适应走向主动干预,因此,卫生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其含义变得更为广泛。1.卫生是一种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措施《辞海》对卫生作为医学名词的解释是:“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个人和社会的措施。”(1)个人行为措施主要指个人应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2)社会行为措施是指国家采取的有利人体健康、防治疾病、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健康的社会行为。(一)卫生2.卫生表现为一项改造自然的重要社会事业在现代社会,卫生已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社会离不开卫生:卫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手段维护与增进人体健康,保护社会生产力。同时,人民的健康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发展水平、体现这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卫生离不开社会:卫生不仅是卫生部门的事,还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二)法律1.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律以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或者认可是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两种方式,可以表明法律的权威性。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通常都具有某种强制性,但各自强制的性质、范围及实现的程度和方式都不相同。法律是一种历史现象。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商品、货币,产生私有制,社会结构开始变化,形成阶级,人类从此进入阶级社会。因为需要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国家出现,同时产生了法律这一新的行为规范。(二)法律1.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律以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1)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人们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及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得到的法律保护。(2)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义务及拒绝履行这些义务时应受到的法律制裁。(2)“压”与“反”的关系(1)“股”统治阶级通过国家确认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对人们的社会关系加以调整,以建立并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秩序。(二)法律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或者认可是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两种方式,可以表明法律的权威性。

54%

68%(1)此处所指的国家制定法律,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以条文形式创立和公布的成文法律。(2)此处所指的国家认可法律,是由国家赋予某些早已存在的有利于统治阶级的习惯、判例和某些原则以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规范,即习惯法。(三)卫生法卫生法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卫生法律规范既包括在调整卫生关系中产生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条约规范,又包括在其他法的部门中涉及卫生关系而产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条约规范。二、卫生法的调整对象(一)根据卫生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分类4.国际卫生关系中国签署过许多国际卫生方面的条约,这种在参与国际卫生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就是国际卫生关系,是国际卫生法的调整对象。3.卫生刑事法律关系因为卫生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所以对于那些严重损害人体生命健康的医药卫生行为,卫生法规定责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2.卫生民事法律关系在医药卫生活动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医药卫生保健服务者与公民或者法人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医患关系、医药卫生产品责任关系等,这种社会关系从性质上看是民事法律关系,是卫生法调整的重要对象。1.卫生行政管理关系卫生行政管理关系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卫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社会关系的性质分类二、卫生法的调整对象(二)根据卫生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分类1.调整生命健康权益保障关系卫生法的第一宗旨和根本目的是保护人体生命健康,与人体生命健康相关的各种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都应该成为卫生法的调整对象。A2.调整国家对医药卫生事业进行宏观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国家对医药卫生事业进行宏观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国家在医政管理、药政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疾病防控管理中形成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B二、卫生法的调整对象(二)根据卫生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分类C3.调整新的生命科学技术的应用给法律带来的挑战和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让人们不断寻求高质量的生活,而新的生命科学技术也不断地被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由此产生许多新的法律问题。4.调整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关系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关系主要包括国家对各种医药卫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对各种医药市场的合理布局与设置,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储备管理。D三、卫生法的作用(一)实现卫生事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卫生法最基本的作用是保证卫生事业的发展走上法制的轨道,即有法可依。(三)控制现代卫生医学沿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卫生法是保证和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医学科学也是卫生立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人们必须用法律来控制、规范并促进医学沿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二)保障公民生命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卫生法把现代医药卫生工作中的许多技术规范变成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规范,使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从法律上得到保障。同时,其使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从根本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四)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国际卫生的交流与合作四、卫生法的基本原则01020304(一)维护公民健康的原则(二)国家卫生监督的原则(三)预防为主的原则(四)医药卫生科学与法律科学相结合的原则卫生法的渊源第二节一、卫生法渊源的概念法的渊源简称法源,是法律规范由何种国家机关创制并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形式,而卫生法的渊源则是卫生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在中国,卫生法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制定,它们在卫生法律关系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二、卫生法渊源的种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是中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一切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制定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例如,《宪法》第二十一、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四十二、第四十三、第四十五、第四十六、第四十九、第八十九、第一百零七、第一百一十九条都与公民的健康权利有关,它们在中国卫生法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整个卫生法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以它们为基础的,且不得与它们相抵触。二、卫生法渊源的种类(四)卫生行政规章卫生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部委颁布的有关卫生行政管理的卫生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着眼于解决医药卫生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可以作为医药卫生行政执法的依据。(二)卫生法律“法律”一词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泛指一切法律规范;狭义的法律在中国特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规范。(五)地方性卫生法规地方性卫生法规是由各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会市和国务院规定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制定的规范医药卫生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各少数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医药卫生的单行条例。。(三)卫生行政法规卫生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依据立法权限和程序制定并颁布或者批准颁布的,在全国施行的维护和增进人体身心健康的卫生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卫生法渊源的种类(六)国际医药卫生条约各国人民因为迫切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种种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问题,于是出现了国际法中的医药卫生法规(公约、条约、协议、协定等)。虽然国际条约不属于中国国内法律的范畴,但是中国政府如果参加缔结或者成为某一国际卫生法规的签字国,那么该卫生法规就成为中国卫生法的渊源之一。卫生法律关系第三节二、卫生法渊源的种类一、卫生法律关系概述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往,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因为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所以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只有当某种法律规范调整某种社会关系,并且在参加这一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形成了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时,才可以形成法律关系。卫生法律关系是根据卫生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在优生优育、环境卫生、保健康复和疾病防治等卫生活动领域中,在相关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二、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011.国家机关此处所指的国家机关主要是卫生行政机关,它们作为医疗卫生活动中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参与到卫生法律关系之中,行使领导、管理卫生工作的职能。在卫生法律关系中,卫生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当事人。024.自然人此处所指的自然人一种是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另一种是患者、消费者。除此之外,自然人还包括依法个体行医的公民,依法从事个体食品生产、经营或者从事其他与人民生命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个体生产、经营者。033.社会组织(团体)此处所指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卫生社会组织,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等团体。042.企事业单位此处所指的企事业单位,一是卫生企事业单位,包括医院、制药厂、卫生科研机构、医药院校、卫生防疫站和药检所等;二是一般企事业单位,如食品厂、食品商店、“三废”排放单位等。(二)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卫生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卫生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是卫生法律赋予主体的权利,义务是卫生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同的具体卫生法律关系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尽相同,但都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相一致这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三)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01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022.行为行为是卫生法律关系主体中权利主体行使权利和义务主体履行义务所进行的活动,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033.物物是在各种医疗和卫生管理工作中用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044.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属于精神财富。三、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与后果法律事实1.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与权利主体的意志有关的、可以引起法律后果的人的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自觉活动的结果,是最重要的法律事实。2.法律事件(1)自然事件:包括患者因非医疗因素死亡而终止了医患法律关系,企事业单位因强烈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而被迫停业等。(2)社会事件:包括来自当事人主观意志之外的诸如卫生政策的重大调整,卫生法律的重大修改,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司法判决和行政决定等。(一)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二)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后果2019201820161.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形成的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卫生法律关系的消灭卫生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完全终止。2.卫生法律关系的变更卫生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发生了变化。感谢聆听!第二章卫生法的制定与实施目录第一节卫生法的制定第二节卫生法的实施第一节卫生法的制定一、卫生法制定的概念卫生法的制定又称卫生立法活动,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卫生法律及其他规范性卫生法律文件的活动。卫生法的制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卫生法的制定是一切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卫生法律文件的活动,其范围既包括狭义的卫生法的制定,还包括国务院制定卫生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卫生行政规章、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卫生法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卫生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制定卫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卫生法律文件等活动。狭义的卫生法的制定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卫生法律的活动。卫生法的制定是卫生守法、卫生执法、卫生司法等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国家卫生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二、卫生法制定的特点(一)权威性权威性即卫生立法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只能由享有卫生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进行,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均不得进行卫生立法活动。(二)职权性职权性,即享有卫生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只能在其特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与其职权相适应的卫生立法活动。(三)程序性程序性,即卫生立法活动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四)综合性综合性,即卫生立法活动不仅包括制定新的规范性卫生法律文件的活动,还包括认可、修改和废止等一系列的卫生立法活动。三、卫生法制定的依据和原则(一)遵守《宪法》的原则(二)遵循科学立法的原则(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四)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五)遵循借鉴国际立法经验的原则(六)遵循依法民主立法的原则四、卫生法制定的主体及程序TEXTHERETEXTHERETEXTHERETEXTHERE123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中国的立法权。国务院国务院是有权制定中国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它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卫生行政法规,改变或者撤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各地方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卫生规章。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和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中国地方性卫生法规制定的地方国家机关,它们有权制定在各自辖区内生效的地方性卫生法规。民族自治地方还可以根据实际制定卫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地方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是中国地方卫生行政规章制定的地方国家机关,它们有权制定在各自辖区内生效的地方卫生行政规章。(一)卫生法的制定主体(二)卫生法的制定程序卫生法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卫生立法的准备,卫生法案的提出和审议,卫生法案的表决、通过与公布等。卫生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立项、起草、审查、通过、公布和备案等。卫生部门规章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和备案等。地方性卫生法规、卫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规划和计划编制、起草、提出、审议、表决、通过、批准、公布和备案等。地方政府卫生规章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和备案等。第二节

卫生法的制定卫生法的实施是卫生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和实现,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和公民实现卫生法律规范的活动。卫生法的实施过程是把卫生法的具体规定转化为社会主体行为的过程,是卫生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卫生法的遵守卫生行政执法卫生法的适用(卫生司法)一、卫生法的遵守卫生守法的主体包括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活动的国际组织、外国组织、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一)卫生守法的主体卫生守法的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包括《宪法》、卫生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地方性卫生法规、卫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卫生规章、特别行政区的卫生法、中国参加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章程、中国参与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卫生条约和协定等。卫生法实施过程中由关国家机关依法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书也属于卫生守法范畴。(二)卫生守法的范围卫生守法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的内容包括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既要依法享有及行使权利,又要承担和履行卫生义务(职责)。(三)卫生守法的内容010203二、卫生行政执法1.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卫生行政执法是有权的卫生行政执法主体为实现国家卫生有效管理,依法执行、适用法律,对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的活动。2.卫生行政执法的行为属性卫生行政执法是一种卫生行政行为,是一种具体的卫生行政行为而非抽象的卫生行政行为。它是卫生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做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不可反复适用的行为。(一)卫生行政执法概述二、卫生行政执法3.卫生行政执法的特征04030201(1)主体的特定性(2)对象的特定性(3)职权的法定性(4)行为的单方性二、卫生行政执法3.卫生行政执法的特征THEPROBLEM(5)行为的强制性(6)行为的无偿性(7)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8)显著的社会性和协同性二、卫生行政执法3216784594.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合法执法原则提高效率原则合理执法原则。参与执法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诚信执法原则权责一致原则公正执法原则公开执法原则4.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2)合理执法原则:现代行政法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处所指的合理执法原则是卫生行政执法活动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人类的理性要求,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体现社会发展的主流道德价值取向。030401021)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的基本目的。2)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之上。3)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应符合情理。4)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的,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外,应于事前在合理的时间内通知相对人,向其说明行为的根据和理由,并为其提供陈述和申辩的机会,同时使对相对人权益的不利影响与卫生行政执法的利益实现保持相应的比例,遵循比例原则。4.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3)公正执法原则: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在实施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平等地对待权利享有人,排除可能造成不平等或者偏见的因素。公正执法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对所有被执法人都要一视同仁,为他们公正地提供各种机会。卫生行政执法主体要公正地了解必要的事实真相,查明事实并收集相关证据。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在做出影响权利人权益的行政执法决定时要排除偏见。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应以客观为基础,公正地对待每个执法人员。010203044.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4)公开执法原则:对行政执法进行有效监督的基础是行政执法主体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除涉及国家机密、职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该一律向相对人和社会公开。01020304SWOT卫生行政执法的依据必须公开。卫生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卫生行政执法过程要公开。卫生行政执法决定公开。4.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5)权责一致原则:其法律基础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与一致性。80%70%90%2)职权与职责成正比,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有多少职权就承担多少职责。1)执法权的行使与责任的承担一体化,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既是执法职权的享有者,又是执法责任的承担者。3)职权与职责的互见性,确定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职权,明确其执法权限,就意味着要履行其隐含的相应职责的义务,即职权的显形和职责的隐性是互见的,其共同构成职权和职责相统一原则。4.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6)诚信执法原则:为民法上的“帝王原则”,即诚信原则在公共行政领域的运用。swoT1)作为卫生行政执法依据的法律规范应具有稳定性,一般应具有不可溯及性。3)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应信守诺言,既要做到言而有信,又要做到言出必行。2)卫生行政执法活动应具有真实性、善良性和确定性。4)卫生行政执法人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全面实际履行诚信的法律义务,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力,做到心理上、事实上、法律上和利益上的诚实,不得损害当事人利益、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以牟取私利。4.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7)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执法主体对自己做出的行为或者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对基于相对人对自己的信任所形成的利益期待和利益实现要进行必要的保护。1)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一经做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者改变,即行为具有确定力和公定力。2)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对相对人做出授益行政行为后,事后即使发现有违法情形,只要这种违法情形不是由相对人的过错(行贿或者提供虚假资料、信息等)造成的,执法主体亦不得撤销或者改变,除非不撤销或者改变此种违法行政行为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3)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做出后,如事后基于法律规范的修改或者废止,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撤销、废止或者改变已经做出的执法行为的,应进行利益衡量并遵循比例原则而为之。4)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基于行为违法或者公共利益所需,撤销或者改变不是由相对人的过错造成的执法行为时,必须对相对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赔偿或者补偿。4.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8)参与执法原则:当代行政中行政执法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在状态上是一种利益一致的关系,在行为上是服务与合作的关系,在观念上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因此,行政执法行为被认为是行政执法主体在相对人的合作下所做的公共服务行为。(9)提高效率原则:行政效率是行政执法的“生命”所在,没有基本的行政效率,就不能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功能。提高效率原则是指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应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行政执法的成本,增加行政执法的社会效果或者社会效益。二、卫生行政执法5.卫生行政执法的合法要件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成立是对该行为质的评价,而并非对该行为合法性的评价,即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成立并不意味着行为合法。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合法必须满足行为主体合法、行为权限合法、行为内容合法、行为形式合法及行为程序合法5个要件。(二)卫生行政执法的相关主体(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享有卫生行政执法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卫生行政权开展卫生行政执法,并能够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卫生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并不是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成为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法律明确规定享有卫生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明确授予卫生行政执法权的组织或者其他公权力组织,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成为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卫生行政执法中的行政委托与法律、法规授权完全不同。对法律、法规授权来说,被授权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卫生行政执法权,并由自己对执法行为负责,因而自己就是卫生行政执法主体;而对行政委托来说,受委托组织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执法权,并由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组织的行为负责,受委托组织不是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委托行政机关。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4)卫生行政执法主体能独立承担因行使卫生行政执法权而产生的法律责任,能够独立地参加卫生行政复议或者卫生行政诉讼。3)卫生行政执法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对外行使卫生行政执法权力,即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2)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依法享有卫生行政执法职权的组织: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2)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特征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2)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领域中享有卫生行政执法权的事业单位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其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卫生行政执法权。3)其他社会组织:中国红十字会、中华医学会、中国药学会、公立医院,以及其他事业单位、行政性公司、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如果得到卫生行政领域的行政授权,则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成为卫生行政执法主体。1)卫生行政机关:为依《宪法》或者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卫生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卫生行政机关主要包括国务院、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国境卫生检疫机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关、其他卫生行政机关。(3)中国的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根据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和相关国际国内惯例,具体的卫生行政执法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2.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1)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概念: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是与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相对应的概念,是具体的卫生行政执法中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执法行为影响其权益,从而其与卫生行政执法主体互有权利义务的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2)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的特征。0102031)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卫生行政执法活动中的一种特定身份,这种身份表明他们是卫生行政执法中与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主体。2)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是参与卫生行政执法活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3)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是卫生行政执法中不具有(或者不行使)国家权力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一方。2.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3)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国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律,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在卫生行政执法中享有申请权、参与权、知情权、正当程序权、批评建议权、申述控告检举权、获得行政救济权、抵制违法执法行为权等权利。同时,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在卫生行政执法中承担服从和协助卫生行政执法、维护公益、接受卫生行政监督检查、提供真实信息、遵守法定程序等义务。2.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3.卫生行政执法人作为组织的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始终是通过个人来进行的,这种依法代表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实施执法行为的个人便是卫生行政执法人。2.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3.卫生行政执法人作为组织的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始终是通过个人来进行的,这种依法代表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实施执法行为的个人便是卫生行政执法人。1)饮食护士应给予患者易消化、营养丰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防止其便秘;鼓励患者白天多饮水、勤排尿、不憋尿。2)预防急性尿潴留护士应指导患者避免受凉、过度劳累、饮酒、便秘、久坐等,以减少急性尿潴留的发生。3)安全防范对夜尿频繁者,护士应嘱患者睡前少喝水,在床边备便器;患者起床如厕时应有人陪护,以防其跌伤。2.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TOWS(1)卫生行政执法人是个人而不是组织。(3)卫生行政执法人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也只能以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名义进行。(2)卫生行政执法人是实施行政行为的个人。(4)卫生行政执法人实施执法行为所引起的效果由所属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承受。(三)卫生行政执法行为1.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分类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1)预防性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与经常性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2)羁束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与自由裁量卫生行政执法行为。(3)依职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与依申请卫生行政执法行为。(4)要式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与非要式卫生行政执法行为。01020304(三)卫生行政执法行为2.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具体表现0304020105(2)卫生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许可证等。(4)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包括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5)卫生行政指导:常见的方式包括卫生指导和引导、卫生建议、发布卫生信息、公布实情等。(3)卫生行政强制:卫生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法规做出严格规定,如对疫区实施封锁、对甲类传染病患者进行强制隔离治疗等。(1)卫生行政许可:如颁发食品的生产、经营许可证,药品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化妆品的生产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三)卫生行政执法行为2.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具体表现(6)卫生行政规划: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如长期、中期和短期行政计划,资讯性、影响性和强制性卫生计划,政策性和行政性卫生行政计划等。(7)卫生行政处理:如对医疗事故进行的行政处理。(8)卫生行政裁决:卫生行政主体依照卫生法律对平等主体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四)监督卫生行政执法1.监督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监督卫生行政执法是有权机关、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依法对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及卫生行政执法人的卫生行政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合理进行监督的法律制度。2.监督卫生行政执法与卫生行政监督检查的区别监督卫生行政执法与卫生行政监督检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如表2-1所示。(四)监督卫生行政执法3.监督卫生行政执法的体系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卫生行政机关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社会团体和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企事业单位及公民的监督等。4.监督卫生行政执法的内容监督卫生行政执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各级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是否合法、适当进行监督,对卫生行政执法人在执法过程中是否行政失职、行政越权和滥用职权等进行监督。三、卫生法的适用(一)卫生司法的特点1.卫生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的专门活动卫生司法是适用卫生法律规范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0102032.卫生司法活动必须具有合法性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适用卫生法律,既要内容合法,也要程序合法。3.卫生司法活动必须有表明卫生法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生效的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没有经过司法机关的法定程序,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修改或者抗拒执行。三、卫生法的适用(二)卫生法的效力范围1.时间效力2.空间效力3.对人的效力。三、卫生法的适用1.时间效力卫生法的时间效力是卫生法生效的时间范围,包括开始生效和终止生效的时间,以及对法律颁布以前的事件和行为该法律是否有效,即法的溯及力问题。(3)卫生法的溯及力,即某一卫生法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反之,就没有溯及力。一般来讲,法律、法规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但是有些法律、法规也规定对其生效前的某些事件和行为有溯及力。1.时间效力AB(1)卫生法开始生效的时间,即卫生法开始生效的时间。(2)卫生法终止生效的时间,即卫生法律规范效力终止的时间。C三、卫生法的适用2.空间效力卫生法的空间效力是卫生法生效的地域范围,即卫生法在哪些地方具有拘束力。卫生法的空间效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卫生法的空间效力在主权管辖的全部范围内生效,适用于中国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及延伸意义上的部分。(2)卫生法的空间效力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生效,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或者地方政府规章只在发布机关管辖的行政区域内生效,不适用于其他区域。2)某些卫生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尽管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或者全国性的行政机关制定的,但明文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生效,则只能在其限定的范围内适用。三、卫生法的适用3.对人的效力在中国,卫生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1)对卫生法律规范空间效力范围内的所有人均有效,既包括中国公民、在该空间范围内居住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士,也包括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张力性气胸(2)对空间效力范围内某种具有特定职能的公民、法人和组织有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3)对空间效力范围内的某些人适用或者不适用,由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明文规定,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设医疗机构及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开设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三)适用规则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3.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即特别法优于一般法4.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即新法优于旧法5.不溯及既往原则2.同位阶的卫生法律规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适用四、卫生法的解释(一)正式解释0102031.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是有卫生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有关卫生法律文件所做的解释。立法解释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卫生法律的解释、国务院对其制定的卫生行政法规的解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地方性卫生法规的解释、国家授权其他国家机关的解释等。2.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判与检察工作中对具体应用卫生法律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3.行政解释行政解释是有解释权的行政机关在依法处理卫生行政管理事务时,对卫生法律、法规的适用问题所做的解释。四、卫生法的解释(二)非正式解释45%68%75%1.学理解释学理解释是宣传机构、文化教育机关、科研单位、社会组织、学者、专业工作者和报刊等对卫生法所进行的理论性、知识性及常识性解释。2.任意解释任意解释是一般公民、当事人、辩护人对卫生法律所做的理解和说明。感谢聆听!第三章卫生法律责任与救济制度第一节卫生法律责任第二节卫生法律救济制度目录卫生法律责任第一节(一)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卫生法律责任是卫生法主体因违反卫生法规定的义务或者合同约定的义务而依法应该承担的某种不利后果。一、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特征S1.行为的违法性卫生法律责任以卫生法主体违反卫生法律规范为前提。W2.法律的确认性卫生法律责任必须由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具体的规定。O3.国家强制性卫生法律责任的履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T4.由专门机关进行追究卫生法律责任必须由国家授权的专门机关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追究。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2.卫生行政责任的特征1.卫生行政责任的概念卫生行政责任是行为人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卫生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公民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承担方式承担卫生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法律制裁,具体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2.卫生行政责任的特征

54%

68%(1)行政责任依据卫生行政法律、法规而产生,只有违反了卫生行政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才应承担卫生行政责任。(2)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关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国家授权的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机关。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3.承担方式承担卫生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法律制裁,具体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LOREMLOREM(1)行政处罚: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如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国境卫生检疫机关、环保机关、卫生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等给予其管辖范围内有违反卫生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公民的一种法律制裁。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2)行政处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行政隶属关系,给予违反卫生法的内部所属工作人员的一种制裁。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二)卫生民事责任1.卫生民事责任的概念卫生民事责任主要是行为人由于违反民事法律或者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应对受害人承担的损害赔偿的责任(3)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作为平等的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解决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这是民事责任区别于其他两种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特征。2)民事责任主要是对受害人承担的弥补受害人损失的一种救济责任:民事责任不同于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对他的领导机关或者管理机关承担的一种责任;(1)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例如,因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残疾或者功能障碍的,医疗单位须承担医疗费用、生活补助费、丧葬费、遗属抚恤金等赔偿。2.卫生民事责任的特征(三)卫生刑事责任1.卫生刑事责任的概念卫生刑事责任是行为人因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在医药卫生方面所禁止的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2.卫生刑事责任的特征(1)卫生刑事责任的依据来自刑事法律的规定。(2)卫生刑事责任具有不可转移性,即刑事责任只能由犯罪行为人承担,不得株连他人。(3)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卫生法律责任,是通过剥夺犯罪分子的某种权益,(4)卫生刑事责任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根据刑事法律予以追究。(5)卫生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法律责任。(三)卫生刑事责任3.卫生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刑法》规定,在医药卫生方面设定的犯罪涉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渎职罪三大类犯罪。添加您的标题(2)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医药卫生犯罪:这类犯罪包括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非法组织卖血罪,强迫卖血罪,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走私固体废物罪,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传播性病罪等。(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医药卫生犯罪:这类犯罪包括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材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等。(3)渎职罪中的医药卫生犯罪:这类犯罪包括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等。010203卫生法律救济制度第二节一、卫生民事诉讼(一)卫生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原则在卫生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讼地位完全平等,在适用法律上也一律平等。2.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调解可在诉讼外进行,也可在诉讼中进行。4.处分原则卫生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3.辩论原则在案件开庭审理中,双方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争议的问题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辩论。5.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二)卫生民事诉讼的管辖TEXTTEXTTEXTTEXT3.指定管辖指定管辖是上级人民法院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4.移送管辖移送管辖是某一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发现自己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2.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不同地域的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是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民事案件;(二)卫生民事诉讼的管辖2.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不同地域的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一般地域管辖: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就是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特殊地域管辖:诉讼标的所在地或者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法律事实的所在地在哪个人民法院的管辖区,就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3)专属管辖:为特殊地域管辖的一种,它由法律规定,有几类案件必须由一定地区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他人民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4)选择管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01020304(三)卫生民事诉讼的证据2.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不同地域的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SWOT1.诉讼证据的概念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3.诉讼证据的种类《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以上几种证据必须经法庭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2.诉讼证据的特征诉讼证据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如下。4.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证明的责任。《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出证据”,即“谁主张,谁举证”。(三)卫生民事诉讼的证据2.诉讼证据的特征诉讼证据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如下。010203(1)客观性:一切诉讼证据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真实情况。(2)关联性:诉讼证据必须与其所证明的案件事实有内在的必然联系。(3)合法性:依照法律要求、法律程序取得的证据材料才能作为诉讼证据。。(四)卫生民事诉讼的程序01021.审判程序审判程序分为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第一审程序又有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之分。第一审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通常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准备、开庭审理、裁定和判决等环节。2.执行程序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四)卫生民事诉讼的程序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3)有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1)原告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民事主体。(2)有明确的被告。二、卫生行政复议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12341.合法性原则复议机关必须具有法定的主体资格,审理及决定复议案件的依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审理复议案件的程序必须合法。2.公正原则复议机关必须依法公正地审理案件,不可以偏袒本部门或者下级机关。3.公开原则复议机关受理、审查复议案件、做出复议决定都应该公开地进行。4.及时原则复议机关必须按《行政复议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时限受理与审理复议案件,按期执行有关程序,做出复议决定。55.对便民原则复议机关应该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提起卫生行政复议申请,提供必要的便利,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和支出。(二)卫生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13242.对卫生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1.对卫生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3.对卫生行政机关做出的有关许可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终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认为卫生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二)卫生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swoT5.认为卫生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的。7.要求卫生行政机关履行法定义务,卫生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8.认为卫生行政机关其他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6.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卫生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资格证等证书,卫生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三)卫生行政复议的管辖1.对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不服的,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管辖。0102032.对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不服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辖。对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卫生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3.对法律授权组织的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不服的,由主管该组织的卫生行政部门管辖。(三)卫生行政复议的管辖6.对被撤销的卫生行政机关在撤销前做出的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的上一级行政部门管辖。4.对受委托组织的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不服的,由委托的卫生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5.由两个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与其他行政部门共同做出的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不服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部门管辖。(四)卫生行政复议的复议程序PARTONE3.复议决定的执行被申请人应该履行卫生行政复议决定。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卫生行政复议决定的,可分别由做出具体卫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复议的申请和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主体的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超过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申请卫生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2.复议的审理和决定卫生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卫生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卫生行政复议机关对被申请人做出的具体卫生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该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该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三、卫生行政诉讼1.卫生行政诉讼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卫生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卫生行政法律关系中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当双方发生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后,其在卫生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2.对具体卫生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审理卫生行政诉讼案件,只对卫生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通常不对合理性进行审查。5.审理卫生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人民法院审理卫生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其原因如下。3.诉讼期间具体卫生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具体卫生行政行为如果是违法的或者是错误的,只能经过诉讼的法定程序确认后,才能撤销或者是改变,并不因原告提起诉讼而影响其法律效力。4.卫生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举证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卫生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必须提供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否则要承担败诉的结果。(二)卫生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对卫生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卫生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6.认为卫生行政机关利用职权侵犯其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的。3.对医疗事故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5.认为卫生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4.认为卫生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三)卫生行政诉讼的管辖0102031.级别管辖《行政诉讼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卫生行政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做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卫生行政案件和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卫生行政案件;高级人民法院负责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卫生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卫生行政案件。2.地域管辖卫生行政案件由最初做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如果是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诉讼的,则由被告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对同一卫生行政案件都有管辖权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该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该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四)卫生行政诉讼的程序1.起诉和受理提起诉讼应符合的条件如下(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诉讼请求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五)卫生行政复议与卫生行政诉讼的关系2.不同点卫生行政复议和卫生行政诉讼的不同点如表3-1所示。感谢聆听!第四章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第二节医院管理目录第一节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1.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护人体健康为宗旨,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诊疗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及急救站等。●2.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机构管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通过对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登记、执业、权利与义务等活动做出组织和安排,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一、医疗机构概述(一)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管理的概念一、医疗机构概述(二)医疗机构的分类1.根据功能分类根据功能,医疗机构可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疗养院,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村卫生室(所),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护理院、护理站,其他诊疗机构。一、医疗机构概述(二)医疗机构的分类(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2)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得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2.根据是否以经营为目的分类根据是否以经营为目的,二、医疗机构管理法律立法概况1951年1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9月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颁发了中国第一个医疗机构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医院诊所管理暂行条例》。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00年,卫生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等。200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三、医疗机构的设置(一)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医疗机构不分类别、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它的设置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国家机构基本标准。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是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的依据。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可以分为三级。省级和县级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都要以设区的市级所制定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基础。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二)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1.申请条件设置医疗机构应该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必须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5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并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执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可以提供国际先进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可以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可以补充或者完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资金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并且这些医疗机构的设置应该符合以下条件。(二)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1)必须有独立的法人。(6)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投资总额不得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2)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3)中方在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中所占有的股份比例或者权益不得低于30%。(5)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4)合资、合作期限不超过20年。(二)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1)不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6)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5)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4)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5年的医务人员,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2)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3)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二)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2.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自受理设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行审查,对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对不予批准的要以书面形式告知理由。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设置审批权限的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其他医疗机构的设置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设置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报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经申请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许可后,按照相关规定向外经贸部提出申请。予以批准的,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凭此证书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向规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不得设置分支机构。四、医疗机构的执业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在明显位置。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未经许可和变更登记不得向社会开放。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一)医疗机构的执业管理(二)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规则WTSO1.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2.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3.医疗机构对危重患者应该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患者,应该及时转诊。4.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患者,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二)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规则WTOS5.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应该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的同意并签字等8.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相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6.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7.病历的保存:医疗机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二)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规则9.医疗机构的印章、银行账户、牌匾以及医疗文件中使用的名称应该与核准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相同。标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本(册)及处方笺,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证明文书单、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不得买卖、出借和转让。10.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11.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五、医疗广告管理③②①《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该在发布前申请医疗广告审查。医疗机构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发布医疗广告,且不得以内部科室的名义发布医疗广告;非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广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广告必须真实、健康、科学、准确,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或者误导大众,内容仅限于医疗机构第一名称、类别、所有制形式、床位数、医疗机构地址、接诊时间、通信方式等。《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六、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一)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010203041.负责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2.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3.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4.对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行为给予处罚。六、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二)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1.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2.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3000元以下或者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六、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二)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4.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予以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5.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以3000元以下或者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给予警告;对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500元以下或者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第二节医院管理一、医院的概念和任务(一)医院的概念医院是拥有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具备相应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对住院患者或者门诊患者实行诊疗活动,达到防病治病、保障人体健康的医疗机构。(二)医院的任务3.教学医院在保证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同时要保证临床教学任务的完成。4.科研科研是提高医院医疗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在保证提高医疗质量和正常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上,医院需要积极开展以提高医护水平为主的科研工作。1.医疗医疗是医院的中心任务,是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及其他辅助医疗的活动。医院医疗一般分为门诊医疗、住院医疗、康复医疗和急救医疗,住院医疗是医院医疗的中心。2.预防保健医院要指导地方和工矿的卫生预防工作。医院要在卫生防疫站和专科防治机构指导协助下,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职业病等调研防治工作,进行健康检查、妇幼保健、卫生宣传及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二、医院的分类1.医院根据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医院、集体所有制医院、股份合作制医院及个体医院。2.医院根据规模、医疗水平及服务区域可以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3.医院根据收治患者的范围可以分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4.医院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等可以分为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三、医院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制度(一)组织管理1.领导体制医院领导体制是医院指挥系统的管理层次及其权限划分的制度。《全国医院工作条例》规定,中国医院实行院和科室两级领导制。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2.医院组织机构及其设置原则医院的组织机构由业务科室和行政管理科室组成。业务科室根据医院规模、业务特长和技术发展情况设置;行政科室的设置以精干有力、减少层次、提高效能、有利医疗、有利患者为原则。三、医院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制度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先后发布了《全国卫生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等,使医院各项工作和医院各级工作人员的管理有章可循。《医院工作制度》对医院各项制度提出原则要求,内容涉及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门诊工作制度、处方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护理制度等。(二)工作制度四、病历的书写和管理制度(一)病历的书写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客观、完整地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是临床进行科学诊断、治疗的基础资料,也是医学研究和加强医院管理的实践资料,并且有十分重要的法律价值。病历书写是医务人员经过门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对于病历基本内容的书写,法律有明确的要求。四、病历的书写和管理制度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均需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书写。医嘱是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意见,其内容应该准确、清楚,每项医嘱只应该包括一个内容,并注明下达时间,需要具体到分钟。医嘱一般情况下不得涂改,当需要取消时,应该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死亡记录是医师对死亡患者住院期间诊疗和抢救经过的记录,应该在患者死亡24小时内完成。(二)病历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同意后查阅。阅后应该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的隐私。当出现医疗事故或争议时,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应该在患者或者其他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死亡病例门诊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议记录、病程记录等。封存的病历需要由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保管。门(急)诊病历档案的保存时间为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历不得少于30年。五、处方管理制度(一)处方的概念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处方是医师为患者防治疾病需要用药而开写的书面文件,是药剂调配、发药的书面依据;药品消耗及药品金额的原始资料,又是追查医疗责任,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因此,处方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五、处方管理制度(二)处方的立法管理2007年5月1日,卫生部颁布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是药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