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碱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框架知识框架专题精讲专题精讲碱的通性1.跟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试液遇可溶性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可溶性碱变红色。★注意:可溶性碱能使指示剂变色,但是难溶性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H2O★注意:一定是可溶性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拓展: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CO、NO等除外)和某些高价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属于酸性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酸性氧化物中,多数能溶解于水,并跟水起反应生成对应的水化物—酸。因此,酸性氧化物又称“酸酐”(如碳酐CO2、亚硫酐SO2、硫酐SO3、硝酐N2O5等)。3.碱+酸→盐+H2O4.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注意:①能跟盐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碱必须是可溶性碱,盐必须是可溶性盐。②碱跟盐要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二者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③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2条☆拓展: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CaO+H2O=Ca(OH)2BaO+H2O=Ba(OH)2K2O+H2O=2KOHNa2O+H2O=2NaOH难溶性碱→(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水Cu(OH)2CuO+H2O2Al(OH)3Al2O3+3H2O2Fe(OH)3Fe2O3+3H2O碱的分类可溶性碱:KOH、Ca(OH)2、NaOH、Ba(OH)2、NH3·H2O★注意:Ca(OH)2属微溶性碱,它在参加反应时作为“可溶”处理。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属于常见的一种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注意】PH>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通常可溶性碱的水溶液可以存在浓度较高的离子,不溶性的碱(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的水溶液中几乎不存在氢氧根离子,滴入石蕊或酚酞试液颜色不变;电离时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碱的个性NaOHCa(OH)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潮解,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粉末状物质,俗名: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化学性质1.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1.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2.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a(OH)2+CO2=CaCO3↓+H2OCa(OH)2+SO2=CaSO3↓+H2OCa(OH)2+SO3=CaSO4↓+H2O3.跟酸反应: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3.跟酸反应:Ca(OH)2+2HCl=CaCl2+2H2OCa(OH)2+2HNO3=Ca(NO3)2+2H2O4.跟某些盐反应: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4.跟某些盐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白色)Ca(OH)2+Mg(NO3)2=Ca(NO3)2+Mg(OH)2↓(白色)制取Ca(OH)2+Na2CO3=CaCO3↓+2NaOHCaO+H2O=Ca(OH)2用途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在实验室里也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工业上用来制造氢氧化钠、漂白粉,建筑业上用来制三合土、石灰沙浆,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制农药。注意点1.NaOH必须密封保存,碱液不能存放在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中(因为2NaOH+SiO2===Na2SiO3+H2O)。注意点2.由于NaOH易溶,Ca(OH)2微溶,常温下,NaOH溶液浓度比Ca(OH)2溶液浓度大得多,故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CO2,而仅用Ca(OH)2溶液检验CO2。注意点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二者反应了吗?设计实验时,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产生明显现象来证明,下面一些装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A.试管内液面上升;B.烧杯中的水进入导管;C.锥形瓶中气球胀大;D.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E.U形管中的水左液面高于右液面;F.软塑料瓶变瘪。☆为排除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发生了反应,还需把上述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浓硫酸、固体烧碱、碱石灰、固体氯化钙可用作气体干燥剂。由于它们的性质不同(酸碱性、氧化性),被干燥的气体也不同。一般规律是:干燥剂可干燥的气体不能干燥的气体酸性浓硫酸H2、O2、N2、CO、CO2、CH4、、HCl、SO2NH3、SO3中性无水氯化钙除NH3外的其他气体NH3碱性固体NaOH、碱石灰、生石灰H2、N2、CO、CH4、NH3CO2、SO2、HCl等常用的干燥装置注意点6.在学习氢氧化钙时有哪些易混易错的知识点①熟石灰、生石灰、石灰石这三种物质的名称易混:熟石灰(或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生石灰是氧化钙,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们都含有钙元素,但熟石灰是碱──Ca(OH)2,生石灰是碱性氧化物──CaO,而石灰石可以说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属于碳酸盐。②熟石灰和石灰水易混:熟石灰就是指氢氧化钙,它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熟石灰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也就是说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为石灰水,并不是氢氧化钙俗称石灰水。③“石灰水中的溶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容易搞错,由②的解释可以知道石灰水中的溶质是熟石灰,而不是生石灰。即使直接用少量氧化钙粉末溶于水得到石灰水,其溶质也不能认为是氧化钙。因为氧化钙遇到水就发生反应变成了氢氧化钙:CaO+H2O=Ca(OH)2,氧化钙本身不能直接扩散溶解到水中。题型❶氢氧化钠变质问题1.实验室有一包久置的氢氧化钠样品,小柯想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这包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Na23C12O16),实验过程如下:(1)称取干燥后的氢氧化钠样品20克,放入A装置中,测量C装置的质量为30克,关闭A1,打开A2,滴加稀硫酸直到A中不再产生气泡,下一步的操作是,再测量C装置的质量是34.4克。(2)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干燥后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A装置中刚滴加稀硫酸时,不产生气泡,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______________。【实验与探究】(1)实验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__________成立步骤二: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地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_______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又提出了一个定量试验方案,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Ⅱ或猜想Ⅲ成立。试验如下:准确称量m克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热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克,若猜想Ⅱ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若猜想Ⅲ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反思与交流】久置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科同学对实验室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猜想与假设]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查阅资料]①Na2CO3溶液与FeCl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出现;②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固体全部溶解2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解释与结论](1)请将步骤3实验操作补充完整。(2)步骤2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交流与评价]小科同学把步骤3中的FeCl3溶液改为无色酚酞试液,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也可以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题型❷验证CO2与NaOH的反应1.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Ⅰ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讨论分析后,同学们认为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Ⅱ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1)利用图1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___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1中的___装置更易成功。(2)利用图2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mL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本实验中二氧化碳___.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3.如图9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装置。[查阅资料]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实验探究]步骤①:如图所示,锥形瓶A盛满CO2气体,锥形瓶B盛有96℃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起保持锥形瓶B中水温恒定的作用)。步骤②: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mL水,另一支抽取20mL浓NaOH溶液。步骤③:将注射器中20mL水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步骤④: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20mL浓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A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前,依图连接好实验装置(锥形瓶A、B和烧杯均未盛装物质),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A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钟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锥形瓶A中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④锥形瓶B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❸Ca(OH)2的一些性质1.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1)A中的试管____(选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_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用“A、B、C”和“>、<、>”表示)。2.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做“检测氢氧化钙性质”的实验,实验方案如图所示(说明:实验中使用的药品均是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盐酸加入氢氧化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该反应的明显现象,请你写出一种能够观察到变化发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中。为了处理废液和废渣,首先对废液缸中物质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过程如图所示。由上述分析可知:①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____________。②无色溶液B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❹其他实验1.完成下列的例题:通过下列实验来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______2.将10克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样品溶液3.称量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300克4.从分液漏斗中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______为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6.再次称量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7.重复5和6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为303.3克。回答下列问题:4.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不能换成浓盐酸,理由______5.若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实验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瓶,轻轻震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③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取5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④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394g.资料: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过程中,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装置D的目的是___.(3)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___.(4)步骤④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___g/L.(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3.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②熟石灰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③B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
。
【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思考与分析】
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②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释与结论】
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实验探究步骤④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
。4.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
(2)仪器E中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仪器F的作用是______.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5.刘丽取出某食品包装内的一袋干燥剂,上面写着“干燥剂,成分生石灰”。她将这袋干燥剂全部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1)刘丽对白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1: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2: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3:只有CaCO3;假设4:只有Ca(OH)2。其中假设__________不合理。(2)为证明其他几种假设,刘丽继续实验:①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__________。②她再取少量沉淀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后,滴入酚酞试液,变红,则假设__________合理。(3)刘丽根据实验中的某一现象,又证实了原干燥剂中还含有生石灰,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❺简单的推断题型1.现有A、B、C、D四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是盐酸、稀硫酸、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为了确定它们各是哪一种,做如下两个实验:①取A、B、C、D溶液各少许,两两混合,可观察到下列现象:A跟C:产生白色沉淀;B跟C、C跟D:都产生气体.②取B、D溶液样品少许,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B中无明显现象,D中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写出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2)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3)若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F→I的化学方程式:(4)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反应。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3)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产生。气体导出后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4)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根据实验全过程推断,原混合物中还含有。4.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硫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⑴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和上层无色清液;⑵过滤后,在滤出的白色沉淀里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⑶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此实验推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5.用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Al2O3、Fe2O3)生产医药CaCl2⋅2H2O的主要流程如下:(1)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除去溶液1中少量AlCl3、FeCl3.试剂A可以选择___(选填序号).2CO3
b.Ba(OH)2
c.Ca(OH)2(2)阶段一的目的是_.(3)操作1、2中,所用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操作3包括:蒸发浓缩、___、过滤、洗涤等。6.现有
H2SO4、NaOH、Na2CO3、Ca(OH)2、BaCl2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用
A、B.C.D.E.F各代表这六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分析后回答:(1)C的化学式是。(2)E的化学式是。(3)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题型❻除杂与分离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铜粉铁粉用磁铁吸引BNaCl粉末CaCO3粉末溶解、过滤、蒸发CNaOH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氢气二氧化碳依次通入饱和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A.A B.B C.C D.D2.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待提纯的物质及杂质试剂试剂用量及操作方法ACaCl2溶液(HCl)碳酸钙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BCO2(HCl)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混合气体分别通过盛有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足量的浓硫酸的洗气瓶CNa2SO4溶液(NaCl)AgNO3溶液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DKCl(MnO2)无将混合物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A.A B.B C.C D.D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CCO(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DCuSO4溶液(H2SO4)加足量铜粉,过滤A.AB.BC.C D.D4.列有关物质的检验、区分、分离、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或碳酸钠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含有杂质石灰石水或稀盐酸C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过滤或蒸发D区分失去标签的浓硫酸和稀硫酸水或小木条A.AB.BC.CD.D题型❼计算题1.小科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g,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稀盐酸稀盐酸干燥剂钙片粉末反应前总质量(g)反应后总质量(g)反应前后质量差(g)容器内气体质量差(g)m(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CO2(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g,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2.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选填“盐”或“碱”);(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克;(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5)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3.在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中,滴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记录反应过程,得到的沉淀与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试分析在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沉淀?(2)当滴加40克氢氧化钠溶液时,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含有(用化学式表示)(3)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4)完全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精确到0.1%)课堂集训课堂集训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Ca(OH)2+CO2——(2)Fe(OH)3+H2SO4——(3)NaOH+CuCl2——(4)NaOH+SO3——(5)Ca(OH)2+K2CO3——2.选择C、H、O、Na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符合题意的化学符号(各写一个):⑴酸⑵金属氧化物⑶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3.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1)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实验结论4.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画了图A1-4-3,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A1-4-3图A1-4-4(1)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_。(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图A1-4-4中重新画出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a、b、c折线点)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熟石灰、消石灰、Ca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八节扎染活动策划方案
- 湖北bim咨询服务方案
- 楼外墙石材幕墙施工方案
- 招标代理咨询实施方案
- 湖北小型攀岩墙施工方案
- 引客进店活动方案策划
- 旅游咨询创业项目方案
- 更年期症状与生活质量关联性分析-洞察及研究
- 咨询室房顶设计方案
- 材料吸声特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志愿者安全培训课件
- 私募基金管理人尽职调查清单
- 前列腺剜除术手术技巧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 科普:农药毒性分类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1篇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教学课件
- 练习使用显微镜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历年真题
- FZ/T 81004-2022连衣裙、裙套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故障录波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