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论述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1页
2021上海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论述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2页
2021上海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论述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3页
2021上海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论述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4页
2021上海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论述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上海高二上学期期末论述类文本阅读汇编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1•上海浦东新区高二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

①科学确实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不过还好科学家们忙着做实验,报纸杂志上写文

章的主要还是人文学者。人文学者说,科学只是科学家们建构起来的,未必基于客观

真实,而是通过自己的抽象概括甚至想象形成观念、认识,他们以这种“建构主义”

来批评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一些极端的人文学者甚至主张:科学只是一种意识

形态,就像另一个神话故事。

②这种局面惹恼了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个物理学家索卡尔,他写了《超越界限:走

向超形式的解释学》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他介绍了不少现代科学结论,然后把这些

科学结论驴唇不对马嘴地用来支持某些人文学者的主张。他把这篇长文寄给一家最权

威的人文杂志——《社会文本》。不久,这篇文章登了出来,然而一个月后索卡尔在

另外一个杂志上发了另一篇文章,说他在《社会文本》发表的是一篇“诈文”,里面

引用的所谓科学成果在科学界是些人所共知的东西,而这些成果根本无法支持那些人

文学者的结论,其中的推导完全是荒谬的,有科学常识和素养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好几个月里,建构主义人文学者目瞪口呆。他们中了索卡尔的套,怎么办呢?一些大

牌人文教授只能反击说你索卡乐这样做是不对的,不严肃,缺德。

③在我看来,建构主义人文学者回应索卡尔时曲为辩解,不肯检讨自己这边出了

什么毛病,是自己不严肃,是浪费了一次反思的机会,比如他们认为科学的价值和希

腊神话、几内亚传说相似,仿佛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逃脱科学主义的罗网了。另外,

人文学者反对科学,很多时候并不在意说服别人放弃科学的观点,他们的立场很大程

度上是防御性的,他们的目标是保护人文生活的领地不落入科学的霸权而已。即便如

此,我仍然认为这样迎战科学主义未免轻率,几乎可说放弃了思想者应有的智性责任,

丝毫没有触及科学的本质,因此也根本算不上对科学主义的迎战。

④科学认知对我们的道德诉求和艺术理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我们无法因此拒

绝科学。科学提供了从大爆炸开始一直到我们周围世界的一幅严整画面,这样一个画

面是神话以及常识、传统哲学完全无法提供的。

⑤科学不仅提供对世界的系统的理性解释,而且它通过可测量可重复的数据、对

事件的预言以及技术性生产,证明了它的真理性。甚至科学的破坏力量,很多也是通

过科学才知道的,比如臭氧层出现空洞就是一例。

⑥总的说来,科学显然不是和神话并列的一种意识形态。按照我们今天一般对真

理的理解,而不只是按照科学主义对真理的理解,科学是真理而神话不是真理。人文

研究者据创世神话推算出世界是在公元前几千年创造出来的,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会认

为这是错的: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5亿年。

⑦两类学者对地球的准确年龄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不同看法已经不同于关于

某个神话的真实性的争论:科学体系有办法修改自己,从而提供更正确的结论,而对

于神话来说,不存在更正确的东西。

⑧若说科学是另外一种神话,那它和我们本来一般意义上的神话大不一样,不一

样到了把它叫作神话对我们理解相关问题毫无益处且只会造成混乱。

(有删改)

1.第①段中的“建构”在文中指的是。

2.对第②段叙述的索卡尔事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证明人文学者在科学面前的无知和不堪一击。

B.以一个实例来显示人文学者对待科学的错误态度。

C.借以引出下文作者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的阐述。

D.这样的例子可以增加文章的有趣程度及可读性。

3.可以根据作者论述及观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科学家应该多写一些文章来阐发科学的价值意义和适用范围。

B.人文学者只有了解科学本质才可能对科学主义作出有效反击。

C.科学技术对世界造成的破坏可以是我们拒绝科学的理由之一。

D.科学不仅是科学主义者认为的真理也是人文学者认为的真理。

4.根据本文的论证思路,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

第①段提出这一主要批驳对象,第②③段通过对索卡尔事件的阐

述及分析,证明,第④至⑦段通过阐述,证明了科学

与神话的本质区别,第⑧段作出这一结论。全文先提出观点,然后从

反面到正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2021•上海市黄浦区)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1994诺贝尔和平奖演说两篇

[巴勒斯坦]阿拉法特

①从我受我的人民的委托,承担寻找我们失去家园的艰巨任务后,我就一直怀有

一种温暖的信念。所有那些流亡之中的人们,他们随身携带着自己家园的钥匙,如同

自己的肢体一样,是一个不可分离的部分,那些留在家乡土地上的人,他们身上有着

创伤,如同他们有着自己的名字一样……他们,总有天,因自己所做出的牺牲,注定

会得到返回家园和自由的回报。这条长长的、充满苦痛的艰辛历程最终将连接他们自

家的门廊。

②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庆祝首次看到了和平的新月,我凝视着那些苦难者的

眼睛,当我此刻站在这座讲坛上时,他们的目光拷问着我的灵魂,他们在询问家园,

询问他们已空荡荡的故土,面对他们我藏起眼泪,告诉他们:“你们是了不起的,你

们的无私奉献使我们得以守护这片圣土。经历一场困难的战斗,终于在它上面踏下自

己的足迹,这是一场争取和平的战斗,是一场需要勇气的战斗。”

③今天,当我们庆祝自身的创造性力量重又苏醒,重建被战争毁坏的家园,它与

邻居们的土地相接。我们的孩子将在这片土地上一起玩耍,比着看谁采摘的花多;此

时此刻,我感到了对我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的那种民族和人类的骄傲。他们承受的

力量、奉献的力量,坚守家园、历史和人民之间永不断裂之纽带的力量,为家园的远

古传说、为“希望史诗”又增加了新的一章。

④主席先生,我知道,我完全清楚,这个至高无上、意义重大的奖励并非授予我

和我的同伴: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先生和外交部长西蒙•佩雷斯先生,不是为了

表彰已取得的进展,而是对一种追求的鼓励。以伟大的脚步和深深的自觉、以更为真

挚的信念去追求。这样我们就可能将和平的选择、将这勇敢的和平,从词语转化为实

践与现实。它是为了使我们有资格去完成我们的人民信托于我们的任务去履行人性和

普遍的道德责任。

[以色列]伊扎克•拉宾

①在柔嫩的16岁,我被发给了一枚步枪。这不是我的梦。我曾想做一个水利工

程师。我曾在农业学校学习。我曾想,做一个水利工程师在干热的中东是很重要的职

业。我今天仍然这么想。然而,我却被迫求助于枪。

②我在军队中服务了几十年。在我指挥下,那些想活、想爱的青年男女却是走向

了他们的死亡。在我的指挥下,他们杀死了被派来杀害我们的敌方人员

③在中东的我们这一方,在以色列我们的家园,有着数以百计的墓地:但是,也

是同样在埃及、在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伊拉克,从飞机的舷窗旁、从这些墓地的

万尺之外,这些无计其数的墓碑一片沉默。但是,它们的呼喊却是几十年来从中东传

遍世界。

④今天站在这里,我希望向那些所爱的人致意——也向敌手。我希望向所有这些

国家在所有这些战争中的所有倒下者致意;向他们的家人致意,他们承受着丧失亲人

的重压;向那些残废者致意,他们的创伤永远难以愈合。

⑤儿童降生于一个极不民主的世界,他不能选择他的父亲和母亲,他不能选择他

的性别和肤色、他的宗教、国籍或家园。从他小拳紧攥地进入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

他的命运就置于他的国家的领导人的手中。是这些领导人将决定他是生活于舒适之中

还是绝望之中,是安全还是恐惧。他的命运交给我们来处置——民主国家或其他国家

的总统们、总理们。

⑥正如没有两个指纹是相同的,也没有两个民族是一样的。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

的法律和文化、传统和领袖。但是,有着一个能够适用于整个世界的普遍信息,有着

一个对不同的政体、不同的种族、相异的文化都是共同的规律。

⑦“那么,就好好地照看你自己。”这是生命神圣的信息。

⑧各国的领导人必须为他们的人民提供这种条件——这种基础,如果你能做到的

话。这将使得他们能够享受生命。这些就是:言论和迁移的自由、食物和住所,而最

重要的是生命自身。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军人墓地都在沉默地宣告着那些国家领导人

在保护神圣的人类生命上的失败。

⑨只有一个激进的方法可以保护神圣的人类生命:没有装甲、没有坦克、没有飞

机、没有水泥防御工事。

⑩这个激进的解决方法就是和平。

(注释)1993年9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了原则宣言,同意建立一个巴勒斯坦临

时自治政府,由西岸和戈兰高地的巴勒斯坦人民自由选举其代表,以色列士兵从该地

撤出。1994年,阿拉法特、拉宾和佩雷斯三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1995年拉

宾被同胞刺杀,双方关系走向恶化。

5.甲文第①段中的“携带着自己家园的钥匙”的含义

是。

6.两篇演讲稿都提到了“孩子”“儿童”,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阿拉法特希望孩子们“比着看谁采摘的花多”,传递了一种祈求和平美好未来的

愿望。

B.拉宾痛斥了“极不民主的世界”没有给儿童以应有的选择权,致使他们的童年不

幸。

C.拉宾从儿童不能自主自我命运的特点,呼吁国家领导人能够给他们提供安全和希

望。

D.二人借儿童来阐明自己的看法,呼唤人们着眼未来,也为双方达成的协议找到理

由。

7.甲文末尾画线句提出的“履行人性和普遍的道德责任”;乙文也有类似的阐述,

请从乙文第⑥至⑩段中简要分析。

8.两篇文章分别用“勇敢的”和“激进的”来形容“和平”,联系全文,你觉得这

样说的原因有哪些?

(2021•上海松江二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历史学家詹姆逊在《政治无意识》一书里写道:“历史并不是一个文本,因为

从本质上说它是非叙事的、非再现性的。然而,还必须附加一个条件,历史只有以文

本的形式才能接近我们,换言之,我们只有通过预先的(再)文本化才能接近历史。”

历史有没有“本质化存在”?答案是“有”,否则便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不可

知论。那么,谁掌握历史的“本质化存在”?基督教徒认为是“上帝之眼”,中国老

百姓则认为是“老天爷”。“上帝之眼”也好,“老天爷”也好,这两种说法都提供

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即在已经逝去的时空里,存在着一个可能遥远而难以企及但确实

存在的客观历史。历史一旦走过“彼在”的客观时空,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就只能通

过各种转述和记忆进行信息比对,而历史的完全信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同的转述和记

忆中不断地“沙漏”,同时也不断地“捡漏”。因此,对于历史的认知,如果不是别

有用心的话,后世之人的所有努力都是在尽可能地靠拢“彼在”,接近历史的真相。

我的一个研究希腊艺术的朋友说,希腊语中“历史”一词的词根“historia”原义,

就是“调查”“寻找”“研究”,它说明人类在早期对于历史真相及本原的认识就是

清醒的。

②历史存在于文本叙述之中,这是新历史主义的一种观点。从逻辑上讲,不仅后

世之人借由前世遗留的各种叙述文本进入已逝的历史,即便是当其世者,接触和把握

的信息也是局部的和零碎的,也需要借由他人的叙述来了解现世的信息。那么,谁在

叙述历史?谁在建构历史的不同文本?

③目前认为主要有两类叙述者:一类是建立在历史自觉建构意识之上的撰史修志

者,他们通过拥有的信息资源,撰写各种年鉴、年志、备忘录,我们通常所谓的“正

史”便是指此一类;一类是以历史以及当下现实的事件、人物为原型素材进行文艺创

作的文艺家。对于后者来说,叙述是一种主观创造性行为,叙述风格因为叙述主体的

不同而差异性很大,不同的叙述风格形成不同的历史文本。叙述主体对于信息的取舍

剪裁尺度,完全取决于他的历史观。

④暂且不说民间修史和官方修史在视角、立场和趣味上的差异,即便同为官方修

史者,即便是以客观史实为依据的“正史”,在信息取舍时同样存在很大的腾挪空间。

⑤司马迁和司马光出身不同、抱负不同、遭遇不同,修出来的史书,即便就同一

个史实判断也有差别。同样是记述汉高祖刘邦在废不废太子刘盈一事上的态度变化,

根据《史记•留侯世家》,刘邦见到“商山四皓”拥戴太子刘盈,深受触动,让人

找来宠妃戚夫人,对其解释无法废太子的原因:“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呈,

难动矣!”《史记》的这段话意在表明,“商山四皓”出场,促使刘邦知难而退,历

史因此获得转机。描写或者传播特殊人物的特殊人格和特殊力量,《史记》的这种传

奇性叙述,被司马迁之后的司马光否定了。官居宰相的司马光官场历练丰富,对于政

治事件的判断更倾向于时势的计较和权衡,因此,《资治通鉴》对刘邦态度的改变提

出了三个事实力量:首先是诸位权臣包括太子师傅孙叔通等人竭力反对易太子;其次

太子生母吕氏家族势力强大;此外,众人也即民心都不看好刘邦打算改立的戚夫人的

儿子为新太子。今天,一些历史学研究者认为司马光虽然距离事件原发时间较司马迁

晚,但是他的这种解释应该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⑥司马迂和司马光基本上代表了两种历史文本的叙述风格:前者偏重于表达叙述

主体对于历史发展逻辑的认知,不一定俱按史实,用时髦的话说,是着重历史的软文

本的叙述:后者偏重于史实分析和阐述,偏重于对历史客观存在的陈述,着重历史的

硬文本的叙述。不同的叙述形成不同的历史文本,也形成不同的历史信息和历史认知。

两种风格各有千秋,从审美的角度或有优劣之别,从认知的角度则各有所长。真正聪

明的历史斫究者往往会将两者互鉴互文,从重合和落差处发现事实的真相和人心取向

的雪泥鸿爪。

9.对第①段中所阐述的“历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是文本的另一种形式。B.历史有本质化存在的特性。

C.历史是确实存在的客观的。D.历史原义与还原真相有关。

10.对第②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确提出历史、文本、叙述三者的关系,建构了全文论述的基础。

B.承接上文对历史内涵理解,开启下文对文本叙述者及风格的论述。

C.强调当世者也需借助他人叙述了解现世信息,突出叙述者的重要。

D.段末两个问句,提出叙述者及叙述内容的不同,引发读者的思考。

11.以第④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2.依据第⑥段内容,分析以下两种文本不同的叙述风格。

文本一:卫青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无所得;公孙敖为胡所败,亡七千骑;

李广亦为胡所败。胡生得广,置两马间,络而盛卧,行十余里;广佯死,暂腾而上胡

儿马上,夺其弓,鞭马南驰,遂得脱归。汉下敖、广吏,当斩,赎为庶人。

文本二: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络而盛卧。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傍有一

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匈奴骑数百追之,

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

得,当斩,赎为庶人。

(2021・上海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

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

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

深刻的典型。

②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

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

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

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

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

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

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③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④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

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

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

鄙俗。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

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

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素,

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构成阿Q性格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

格元素,又表现为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

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

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⑤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

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

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

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

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

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

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⑥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

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

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减)

13.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④段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

“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性。”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鲜活的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不只是优点和缺点的简单叠

加。

B.杂多的性格元素,在自身运动中,相互碰撞,使人物性格发生不断变化。

C.因现实中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所以作家创作就必须关注这一特性。

D.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的呈现往往是复杂的,因此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时也不能简单

化。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一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

亦坏。”此言道出了人性格具有的模糊性特征。

B.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

写”三个阶段,这充分体现了他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

C.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大卫这一人物形象,既展现大卫置身于货

行做童工的痛苦绝望,也表现大卫对米考伯一家的同情,体现了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

性特征。

D.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

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这表明人物形象的性格元素的本质不是直接坦露

的。

16.请运用文中的相关观点,简要评析你读过的小说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2021.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卢新宁”]

①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②上午好!

③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的特殊喜悦。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

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⑵,一切皆

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④跟你们一样,我曾在中文系就读,青涩的背影也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

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我们

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

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冏”形容自己的处境。

⑤20多年的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

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

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⑥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

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

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

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

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

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⑦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

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

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⑧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

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

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

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⑨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在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时,他特认真

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北大人的适

应,北大人的坚守。”

⑩这让我想起陈平原先生在中文系百年时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

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

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

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

“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⑪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

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

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

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⑫i射谢大家!

[注][1]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原文有

删改。[2]语出《尚书•大禹漠》:“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

道。”

17.第①段中加点词“无远弗届”的“届”,请选出正确的义项。()

A.级,次B.穷极

C.到达D.结束

18.下面一段从原文摘出的一段话,应还原至第()自然段后。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

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

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

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

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A.⑤B.⑥C.⑦D.⑧

19.第⑧段中划线句的意思是。

20.请在第⑨段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A.不是而是B.是更是C.既是也是D.是不是

21.刚上高中的小明要在新学期的升旗仪式上代表新生发言,虚心的他向学长小亮询

问如何撰写演讲稿。小亮拿出这篇《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给小明参考,并提

醒小明演讲要有针对性。小明回家后认真阅读了这篇演讲稿,并围绕“针对性”对本

文进行分析。假如你是小明,你是怎样就“针对性”分析本文的。

(2021•上海市七宝中学)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是什么

陈望衡

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

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

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

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

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

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

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

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

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

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

;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

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

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

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

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

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

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

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

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

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

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

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⑤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

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

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

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

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

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

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22.第①段中加点词“显学”在文中的含义是

23.将下列句子填入第③段空缺处,正确一项是()

①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

②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③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2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

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

就大功告成。

C.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

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D.“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

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对于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起着影响作用。

2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26.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你是否认同这种说

法?请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谈谈对此的看法。

(2021•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意象

胡晓明

①《富春山居图》中有8个人物,分别为士人、渔父、樵子。其实在中国画中,

此种分别是不重要的,这都是士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化身”。

②富春江文学传统中核心的人物,即严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钓者;而富春

江上的钓台,也是历代文本化山水中最重要的钓台。写到富春江的诗歌,几乎没有不

写到严子陵和钓台。这不等于说,《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画的就一定是严子陵。

中国山水画有渔父樵子,则是极其常见普通的事情;而且,画家写意,绝不可能将山

水画中的人物,指实为某某人。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富春人居图》出现了“渔樵”

就是写严子陵的故事。

③但是,有趣的是,黄公望的《画山水诀》,很奇怪地解释了一个有关水的名词:

漱。《画山水诀》“画水”云:山下有水潭,谓之瀚,画此甚有生意。

④江南的水名,有很丰富的名词,但黄公望其他什么都没有说。而且,“画水”

一共只有两条,这句话就占了一条。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严陵漱、子陵漱、七里漱。

毕竟,这个水名太有名了。

⑤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