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1页
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2页
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3页
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4页
统计基础与实务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一认识统计训练1某高校2022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50人,现要了解这50名学生的“统计基础”考试成绩状况。要求:请指出该调查活动的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指标、数量标志。提示:(1)本训练旨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指标、数量指标的概念。(2)请根据各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回答,注意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指标和数量指标的关系。答:总体为某高校2022级市场营销专业50名学生总体单位为某高校2022级市场营销专业的每个学生统计指标为50名学生的统计基础考试平均成绩等数量标志为每名学生的统计基础考试成绩训练2在了解某学校学生学习状况时,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旷课时数、听课效果、课外时间利用率等方面进行研究。要求:针对上述研究的内容指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2)请根据概念的基本含义来回答,注意两者的区别。答:品质标志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听课效果数量标志有:旷课时数、课外时间利用率训练3现有以下五种表达: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也都能用数值表示。许多指标值是标志值汇总而来的。指标值和标志值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要求:指出上述五种表达中哪些能正确表达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指标和标志的基本理论。(2)根据二者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来回答。答:正确的有(1)、(3)、(5)训练42022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要求:指出上述资料中的统计指标,并指出是哪种统计指标。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统计指标的基本理论。(2)根据指标的性质区分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答:数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质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0%、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以上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都属于统计指标。训练5在研究企业职工和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时,在企业的资料中有下列名称:姓名、年龄、体重、工资、销售额、车间人数、机器设备台数。要求:指出上述名称中的连续性变量和离散性变量。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变量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连续性变量和离散性变量。(2)上述名称中并不都是变量,要根据变量的取值区分其种类。答:连续性变量:年龄、体重、工资、销售额、离散性变量:车间人数、机器设备台数项目二统计数据采集训练1为某公司(某产品)设计网络调查方案。要求:通过对某公司或产品的了解,设计网络营销的调查方案,培养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的初步能力。提示:请参照教材中数据搜集方案内容进行设计;在调查问卷或大纲设计中,可以围绕如下问题;(1)组建企业网络营销体系的技术与层次; (2)建立企业营销网站的要求与步骤;(3)企业网络市场调研策略;(4)企业网络产品策略;(5)企业网络分销策略;(6)企业网络广告策略;(7)企业网络公关策略;(8)企业网络促销活动及策略。围绕以上问题及内容,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调查某家企业或产品的网络营销。在了解与调查的基础上,撰写策划报告与方案。训练2分析下列各种调查,并说明个属于那种调查方式。(1)为了研究某地区农业生产成果,抽取部分土地进行粮食生产的调查。(2)为了解钢材库存情况,上级机关向各单位下发一次性调查要求填报。(3)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情况。(4)抽检少数产品并对某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5)对特大型国有企业的销售额、利润等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要求:分析资料中的各种调查,并说明各属于哪种调查方式。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的方式。(2)熟悉各统计调查方式之间的区别。答:(1)抽样调查中的整群调查方式(2)统计报表(3)普查(4)抽样调查(5)重点调查训练3(1)有人认为,统计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大量观察法,典型调查是对个别单位进行调查。不符合这种方法,它是属于“少量观察法”的,因而不是统计研究的内容,你对此有何认识?还有人认为,统计是研究社会经济数量关系的,典型调查主要在于了解事实和情况,因而不属于统计调查,你对次又有何看法?另外你认为典型调查在统计调查中地位如何?(2)为什么进行全国性大规模普查必须统一规定标准时点?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的基础方法——大量观察法的实质(2)熟悉典型调查的概念和优缺点。答:典型调查是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对象总体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出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的特点:第一,典型调查的实质是深入细致的调查,可用来研究某些比较复杂的专门问题。第二,典型调查的单位少,因而指标可以多一些,也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三,典型调查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调查方式,典型单位的选择和确定,是根据研究任务,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加以选择的。项目三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训练1某高校2022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50人,现要对这50名学生的统计基础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组。要求:请指出分组的标志、组限、组中值等,明确组数与组限的关系。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2)请跟据统计分组的步骤进行。答:分组的标志:统计基础考试成绩(数量标志)组数:5个,分别为60(上限)以下,60(下限)~70(上限),70(下限)~80(上限),80(下限)~90(上限),90(下限)~100(上限)组中值:55,65,75,85,95训练2对50只电子元件的耐用时间进行测试,所得数据如下(单位:小时)8879259909489508641060927948860102992697881810009191040854110090086590595489010069269009998861130895900800938864920865982917860950930869976921987830940651850要求:(1)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2)编制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3)根据所编制的变量数列绘制条形图和曲线图。(4)根据次数分布的曲线图说明电子元件耐用时数的分布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量分布。(5)根据变量数列,指出电子元件耐用时数在1000下时以上的有多少?占多大比重?电子元件耐用时数在900下时以下的有多少?占多大比重?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分组的实际应用,明确统计分组的基本概念。(2)请根据所学知识计算相关指标。答:(1)50只电子元件耐用时间累计分布表电子元件耐用时间(小时)频数(小时)频率(%)向上累计向下累计频数(小时)频率(%)频数(小时)频率(%)800以下800~850850~900900~950950~10001000~10501050~11001100以06.026.034.018.08.04.02.0141734434749502.08.034.068.086.094.098.0100.05049463316731100.098.092.066.032.014.06.02.0合计50100.0————(2)根据次数分布的曲线图说明电子元件耐用时数的分布属于钟形分布。(3)电子元件耐用时数在1000小时以上的有11个,占22%,电子元件耐用时数在900小时以下的有22个,占44%。训练3某地区2022年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90亿元,具体情况如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为94亿元、65亿元;集体工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为12亿元、50亿元;股份制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7亿元,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为46亿元、41亿元;股份合作制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为3亿元、9亿元;外商及港台投资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4亿元,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为11亿元、43亿元;其他类型工业增加值16亿元,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为2亿元、14亿元。要求:根据上面的资料分别编制按经济类型、轻重工业分组的简单分组表。统计表的编制应严格按照统计表的编制原则进行。按经济类型分组的简单分组表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比率(%)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股份制工业股份合作制工业外商及港台投资工业其他类型159628712541640.815.922.33.113.84.1合计390100.0按轻重工业分组的简单分组表轻重工业工业增加值比率(%)轻工业重工业22216856.943.1合计390100.0训练4有以下说法:1.分配数列的两个要素是各组名称和各组分配次数。2.单项数列只有一栏数值。3.无论是单项数列还是组距数列,总体均应按某变量分组。4.向上累计是指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5.简单表就是将总体中的各单位按一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要求:请判断上述说法的正确与否。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数据整理中的基本知识。答:正确的有:1、3、5错误的有:2、4项目四静态统计指标分析训练1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人口按地区分组。要求:请从上述提示中挑选出那些属于结构相对指标。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结构相对指标的内容。答: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训练22021年我国GDP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人均GDP约为1.26万美元;粮食产量达到1.37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截至2021年年底,网民规模达10.32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为10.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3.0%。要求:请指出上述资料中的总量指标、相对指标。

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综合指标的应用。答:总量指标:GDP114.4万亿元、粮食产量1.37万亿斤、网民规模10.32亿人、手机上网人数10.29亿人。相对指标:人均GDP1.26万美元、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互联网普及率73.0%。训练3某厂统计分析报告中写到:我厂今年计划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实际完成2550万元,超额2%完成计划;销售利润计划达到8%,实际为12%,超额完成计划4%;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5%,实际比去年提高5.5%,完成计划110%;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去年下降3%,实际比去年下降2.5%,实际比计划多下降0.5个百分点。要求:请指出分析报告中计算错误的指标,并改正过来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相关运算。答:销售利润计划达到8%,实际为12%,超额完成计划50%;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5%,实际比去年提高5.5%,完成计划100.1%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去年下降3%,实际比去年下降2.5%,实际比计划少下降0.5个百分点。训练4某企业制造甲产品,“十三五”规划规定最后一年(2020年)产量为500台,实际生产情况如表4-21所示:表4-23某企业2006—2010年产品产量资料时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10月11月12月产量(台)380410448227123125126127128434546要求:计算甲产品提前多长时间完成了五年计划以及计划期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划进度执行情况的相关计算。答:因以五年计划中最后一年的产量为计划任务,宜采用水平法检查。其最后一年实际达到了515万吨,则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103%(500/515);经计算从2009年三季度至第五年二季度连续一年的时间内,年产能力为501万吨,即完成了计划规定的水平。因此,该企业提前两个季度完成计划任务。训练5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6949万吨,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45.6万辆,平均人口数为144350万人。某地区人口数200万人,有零售商业机构5000个。

要求:(1)计算202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量;(2)用正、反两个指标计算商业网点密度。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度相关指标的相关计算答:(1)人均粮食产量=66949万吨人均新能源汽车产量=145.6万辆(2)该地区商业网点密度=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千人拥有2.5个商业网点,指标数值越大,商业越发达,人民生活越方便,表示强度越高,这是正指标。如果把分子和分母对换,则:该地区商业网点密度=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个商业网点为400人服务,指标数值越大,需要为服务的人数越多,商业欠发达,即表示强度越低,这是逆指标。训练61.据统计,某商业企业某年购进商品总额是5000元,年末商品库存额是1500万元,它们都是时期指标。2.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与分母都可以互换。3.在用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时,不仅要从相对数上观察计划的完成程度,还要看计划完成程度产生的经济效果。4.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是指标的可比性,即要使相对比的两个指标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必须一致。5.因为相对指标可以把现象的具体数量抽象化,因此,便于对现象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要求:请指出上述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总量指标、各类相对指标的含义与区别。答:正确的有:2、3、5错误的有:1、4训练7表4-24某商场百货组三类商品销售情况类别第一季度实际第二季度计划第二季度实际计划完成(%)第二季度为上季度零售额的%零售额比重(%)零售额比重(%)零售额比重(%)甲类120241502516024.2106.67133.33乙类1503018030190.828.9106127.2丙类2304627045309.247114.52134.43合计500100600100660100要求:请认真填写上述表格空缺的数字。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类相关指标的计算。训练8表4-25某车间工人按日产量分组资料日产量(件)人数(人)567891028353116合计120要求:试计算该车间工人平均日产量。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由单项式数列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答:=训练9表4-26某企业工人月产量资料按月产量分组(件)工人数比重(%)50—6060—7070—8080—9090以上1215252325合计100要求:试计算该企业工人的月平均产量。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由组距式数列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解:=训练10某市场上有4种苹果,每斤分别为1.4元、1.5元、1.8元和2.0元要求:(1)各买一斤,平均每斤多少元?(2)各买一元,平均每斤多少元?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调和平均数的计算。解:(1)平均每斤=(2)平均每斤=1.641(元)训练11表4-27某商店商品的单价和产品销售额资料产品规格单价(元)产品销售额(元)甲乙丙1.51.21.8300600180合计—1080要求:试计算该类产品的平均价格。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解:=1.35(元)训练12表4-26某地区按月产销售额进行组距分组的企业数资料月产值(万元)企业数(个)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以上2132624118合计174要求:试用上、下限两个公式计算该地区企业的月销售额中位数。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的相关运算。解:表4-26某地区按月产销售额进行组距分组的企业数资料月产值(万元)企业数(个)向上累计向下累计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以上213262411821531151561741741531215918合计174中位数所在组:=,即第三组训练13表4-29某商业企业职工月工资资料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1000—1100892555合计52要求:用上、下限公式计算该企业职工工资额的众数。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众数的相关运算。解:表4-27某商业企业职工月工资资料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向上累计向下累计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1000—1100892555817424752524435105合计52众数所在组:第三组==844.4训练14某学校家属院有英语角和围棋角,参加活动人员的年龄如下:围棋角人员年龄(岁):202325252730英语角人员年龄(岁):141825293034要求:(1)分别计算英语角和围棋角人员的平均年龄。(2)计算英语角和围棋角人员的年龄全距。(3)粗略比较两个活动角人员的离中趋势。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距的计算和应用(2)采用简单平均法计算平均年龄,在根据全距比较离中趋势时注意两个活动角的平均年龄和人数是否相等。解:(1)(2)(3)英语角人员年龄离中趋势大于围棋角人员年龄离中趋势训练15表4-30某月某企业工人按劳动生产率分组的情况工人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人数(人)生产班组数(个)产量(斤)①50-6060-7070-8080-9090以上15010070301610752182506500525025501520①1斤=0.5公斤要求:(1)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2)计算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标准差。(3)计算应用标准差来评价平均水平代表性的条件。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组距数列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2)计算平均数是要注意权数的选择。(3)要比较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需要有劳动生产率相同的其他同类企业的标准差,如果没有,可以用本企业的标准差和平均数比较,如果标准差比平均数小得多,说明劳动生产率的分布比较集中。解:(1)(2)(3)因为标准差比平均数小得多,所以说明劳动生产率的分布比较集中。训练16表4-31两个不同的小麦品种分别在5块地上试种的产量资料甲品种乙品种种植面积(亩)产量(公斤)种植面积(亩)产量(公斤)12691267200444049508400312091812615630011700540049209000要求:分别计算两个品种的亩产量。分别计算两个品种亩产量的标准差和标准系数差。假定生产条件相同,分析哪一个品种具有推广价值。分析标准差系数的应用条件。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单项数列的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及应用。资料中的产量是不同地块的总产量,需要先根据产量、面积、亩产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每个地块的亩产量,以亩产量为变量,面积为权数,总产量为标志总量进行计算。解:(1)亩产量甲:600、740、550、700、520亩产量乙:700、650、450、820、600(2)分别为0.12和0.17(3)甲品种更具有推广价值训练17表4-32甲、乙两个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工资资料甲工厂乙工厂工资(元)工程技术人员(人)工资(元)工程技术人员(人)2200200018501700155014002410///7642300215019501750165015001235148合计33—33要求:(1)哪个工厂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高,高多少?(2)计算上列资料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并比较哪个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3)在什么情况下只需计算标准差而不计算标准差系数就可以比较出不同资料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标志变异指标的相关计算。解:分别为0.122和0.117项目五动态数列分析训练1表5-14某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变化表时间2000200520102015202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年末库存商品额(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281.073.5101.840.51386518.6118.1195.553.927581062.7273.8421.163.230492793.4691.81122.0109.936494669.1967.41847.6190.25202要求:试判断以上哪些是时期数列?哪些是时点数例?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分别掌握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请根据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来加以判断,注意两种数列的区别。解:时期数列: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竣工房屋建筑面积时点数列:年末库存商品额、进出口总额训练2表5-15某企业“十三五”期间工业总产值表年份20062017201820192020工业总产值(万元)572635695753807要求:(1)试判断以上数列是时期还是时点数列。(2)计算该企业“十三五”时期的年平均销售额。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在能够区分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基础上,掌握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2)试根据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解:(1)时期数列(2)年平均销售额:(万元)训练3表5-16某企业某时间内各月末职工人数表月份2020年12月末2021年1月末2021年2月末2021年3月末职工人数110114120130要求:(1)试判断以上数列是时期还是时点数列;(2)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在能够区分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基础上,掌握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2)试根据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解:(1)时点数列(2)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118(人)训练4某企业2022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一月初1000人,3月初1050人,3月末1040人,4—9月平均人数为1020人,10月初1030人,12月末1040人。要求:(1)试判断以上数列为何种数列;(2)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企业2022年全年平均职工人数。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能够区分连续时点数列与间断时点数列,并掌握相应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2)试根据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解:(1)间断时点数列(2)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1032(人)训练5表5-17某工厂2022年第二季度工人人数表月份3月末4月末5月末6月末生产工人数(人)全部工人数(人)比重(%)43558075452580784626007757672080要求:计算该厂2022年第二季度生产工人占全部工人人数的平均比重。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相对数数列或平均数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2)根据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注意判断本训练属于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数列或平均数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三种情况中的哪种。解:训练6表5-18某商场历年销售额年份/年20162017201820192020发展水平106.2增长量/万元累积42.5逐期发展速度/%定基环比136增长速度/%定基45.2环比3.2增长1%的绝对值/万元2.85要求:请运用动态指标的相互关系,确定表中未填入的指标数值。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各动态水平指标和动态速度指标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并体会各动态指标之间的关系;(2)根据各动态水平指标和动态速度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表5-18某商场历年销售额年份/年20162017201820192020发展水平285327.5391.2532549增长量/万元累积——42.5106.2247264逐期——42.563.7140.817发展速度/%定基——114.9137.3186.7192.6环比——114.9119.45136103.2增长速度/%定基——14.937.386.792.6环比——14.919.45363.2增长1%的绝对值/万元——2.853.283.915.32[训练7]表5-19某企业“十三五”计划期间各年的产品产量单位:万件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产量147165167176186要求:(1)计算各年逐期增减量、累积增减量;(2)计算各年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和相应的增长速度;(3)计算增长1%的绝对值。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各动态水平指标和动态速度指标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并体会各动态指标之间的关系;(2)根据各动态水平指标和动态速度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注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解:表5-19某企业“十三五”计划期间各年的产品产量单位:万件年度发展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累计逐期定基环比定基环比20162017201820192020147165167176186—18202939—182910—112.2113.6119.7126.5—112.2101.2105.4105.7—12.213.619.726.5—12.21.25.45.7—1.471.651.671.76项目六统计指数分析训练1某地三种农产品的零售价格及其销售情况见表6-9。表6-9某地三种商品的零售价格及其销售量情况农产品名称价格/(元/担)销售量(担)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丙10.9616.0013.0013.8017.0014.002411727938625126800381048847要求:计算三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和个体销售量指数。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解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含义,并掌握其计算的方法。(2)可利用个体指数的公式计算。解:(1)个体价格指数分别为:126%、106%、108%个体销售量指数分别为:111%、136%、142%(2)三种农产品价格总指数:=1141466/1018403=112%训练2某地四种农产品收购价格和收购量见表6-10。表6-10某地四种农产品收购价格和收购量资料商品名称价格(元/担)销售量(担)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丙丁8.5023.8086.0082.506.3024.5094.5085.0014554001754537300105001918800196715849213297要求:(1)计算四种商品的收购价格总指数和收购量总指数。(2)分析因价格变动对农民收入产生的影响。(3)分析由于收购价格变动和收购量变动对收购额变动的影响。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综合指数中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计算。(2)利用本章所学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的公式计算。解:83.95%-=-3677165.8-=6042763.3-=2365597.5训练3某地区某年猪肉、牛肉、鸡蛋三种商品零售量个体指数和基期销售额情况见表6-11。表6-11某地区某年三种商品零售量个体指数和基期销售额商品名称单位销售量个体指数(%)基期销售额(元)猪肉牛肉鸡蛋千克千克千克121125118334200005050001589000要求:计算三种商品的零售量总指数。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算术平均数指数的含义和计算。解:训练4某县三种农副产品收购情况见表6-12。表6-12某县三种农副产品收购情况产品名称收购价格(元/担)报告期收购额(元)基期报告期甲乙丙65.0055.50105.0070.0066.80114.502250032400602800要求:计算三种商品的收购价格总指数,并分析因价格变动使农民增加的货币收入。提示: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调和平均数指数的含义和计算。解:训练5某服装公司三种商品的销售情况见表6-13。表6-13某服装公司三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商品名称销售量(百件)销售额(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汗衫背心棉毛衫裤卫生衫裤10783022741864500517220990155530268520391440252550500456要求:(1)计算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个体指数。(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和销售价格总指数。(3)计算销售额总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的影响因素。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和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2)参见本章第四节指数体系因素分析的应用。解:(1)销售量个体指数为:173%、166%、187%(2)销售量总指数:销售价格总指数(3)销售额总指数:三个指数之间的联系相对数:177%=178%×99.8%绝对数:499406=501240-1834训练68某厂的相关资料见表6-14。表6-14某厂相关资料工人人数(人)工资水平(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技术工人普通工人803201203403000200036002800要求:试计算全厂平均工资指数,并用相对数和绝对数说明平均工资变动中两个因素的影响。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和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2)参见本章第四节指数体系因素分析的应用。解:-=160000-=344000-=504000三个指数之间的联系相对数:157.3%=118.2%×133.1%绝对数:504000=160000+344000项目七抽样推断训练1某工厂从生产的一批零件中随机抽取1%检验其质量,调查资料见表7-8。表7-8某工厂零件质量检查样本资料使用寿命/小时零件数/件700小时以下700-800800-900900-10001000—12001200以上106023045019060合计1000根据质量标准,使用寿命在800小时以上为合格品。要求:(1)计算平均耐用时数的抽样平均误差。(2)计算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抽样平均数和成数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方法;(2)用抽样平均数与成数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1)x=s=(x−μx(2)μ训练2某外贸公司出口的一种茶叶,规定每包合格重量不低于150克,现在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1%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表7-9某公司出口茶叶抽取的样本资料每包重量(克)包数148—150150—152152—154154计100要求:(1)试以95.45%的把握程度估计该批出口茶叶每包的重量范围。(2)用同样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这批茶叶包装的合格率范围。提示:(1)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掌握抽样区间估计的方法;(2)参见本章第三节中区间估计的方法。解:(1)根据给定的概率保证程度F(t)=95.45%,t=2。克0.19即该批出口茶叶每包的重量范围在[152.42—153.18]之间(2)即该批出口茶叶每包的重量合格率范围在[84%—96%]之间训练3对某农场的10000亩粮食作物进行抽样调查,采用不重复随机抽样从中抽出400亩作为样本,测得样本平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