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副本_第1页
2021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副本_第2页
2021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副本_第3页
2021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副本_第4页
2021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1.下列哪一项是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主要基础()A.能直立行走 B.制造简单的工其 C.产生了语言 D.脑容量增加【考点】F2: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专题】21:热点问题;31:类比推理;462:人的生殖和发育专题.【分析】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解答】解: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是最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故选:A。【点评】知道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关键。2.从猿到人的进化中,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的是()A.火的使用 B.丰富的语言 C.直立行走 D.群体生活【考点】F2: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早期人类学会用火,用火烧烤食物,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解答】解: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制造和使用工具,对古人类的影响。3.关于人的由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占猿 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C.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胎盘 D.受精卵只有到达母体子宫后,才开始进行分裂和分化【考点】F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I6:胚胎的发育和营养;Q4: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专题】31:类比推理;462:人的生殖和发育专题.【分析】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此答题。【解答】解: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B、青春期最显著特征是身高迅速增加,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B正确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C正确D、受精卵是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向子宫移动,同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开始分裂和分化。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知识点的情况,属于基础题。4.人类学家已经发现,类人猿中的黑猩猩不论是在血型、骨骼以及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相似,由此可以说明()A.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B.人类是类人猿的祖先 C.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D.人类和类人猿没有什么亲缘关系【考点】F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专题】151:课本知识同类信息;33:归纳推理;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因此,类人猿中的黑猩猩不论是在血型、骨骼以及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相似,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A正确。故选:A。【点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5.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运动方式不同②祖先不同③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④脑发育的程度不同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考点】F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专题】151:课本知识同类信息;31:类比推理;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其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都属于高等的哺乳动物,其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解答】解:①森林古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正确。②人与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错误。③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正确。④由于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正确。故选:A。【点评】人和类人猿的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掌握,尤其是掌握人和类人猿的区别。6.莱阳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去年,考古学家在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发掘出了“杨氏莱阳龙”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发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 C.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比较古老的地层: D.对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就能准确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历程【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专题】34:进化思想;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主要的证据。据此解答。【解答】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但不是唯一证据,错误;B、发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正确;C、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比较晚的地层,错误;D、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但不一定准确,错误。故选:B。【点评】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7.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下列有关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B.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C.化石与地层的先后顺序没有直接关系 D.不同地层中埋藏的化石差异很大【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专题】34:进化思想;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据此解答。【解答】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C错误,AB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8.下列关于生物化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B.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C.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D.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专题】33:归纳推理;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解答】解:AB、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AB正确;CD、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种类越少,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种类越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C。【点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9.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B.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C.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D.有昆虫化石的地层一定都比有鸟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专题】31:类比推理;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2)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3)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解答】解:ABC、通过分析可知,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ABC正确;D、多数昆虫化石的地层比有鸟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但是昆虫化石也可能出现在比有鸟类化石的地层更晚的地层中,D不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化石分布的规律。10.如图所示,在两个不同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的化石,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形体大 C.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专题】34:进化思想;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图示中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解答】解: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由图知,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即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较晚,说明A的结构比B的结构复杂、高等。但是不能说明物种A一点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也不能说明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形体大。故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比较变形虫、水螅、蝗虫和人的生殖方式可以发现,动物的繁殖行为越复杂()A.动物越低等 B.动物越高等 C.产生的后代数量越多 D.后代的成活率越低【考点】N4:生物进化的历程.【专题】31:类比推理;462:人的生殖和发育专题.【分析】越是低等的动物,行为越简单;越是高等的动物行为越复杂,据此解答。【解答】解:动物的行为一般具有适应性的意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行为越复杂,如繁殖行为,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可以进行分裂生殖,复杂的高等的动物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如家鸽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故选:B。【点评】明确动物越高等行为越复杂,可举例子证明。1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部是最原始的种类 B.分枝越向上,生物越高等 C.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 D.生物各类群之间是独立的,没有亲缘关系【考点】N4: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据此解答.【解答】解:A、进化树指在生物学中,用来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又称“系统树”、“系谱树”。基部是最原始的生物种类,A正确;B、生物进化有一个规律,都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分枝越向上,生物越高等,B正确;C、按照生物进化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古到今,因此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C正确;D、生物各类群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亲缘关系的,D错误。故选:D。【点评】尽管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但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非常简单的、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灭绝,而且分布范围非常广泛.13.如图为植物进化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③④⑤都是种子植物 B.④代表的植物类群是裸子植物 C.③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D.②代表的植物类群是苔藓植物【考点】N4:生物进化的历程.【专题】34:进化思想;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如图生物进化树:由图知:①是藻类植物,②代表的植物类群是苔藓植物,③是蕨类植物,④代表的植物类群是裸子植物,⑤是被子植物。【解答】解、A、③是蕨类植物,④是裸子植物,⑤是被子植物,其中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是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错误;B、有分析知,④代表的植物类群是裸子植物,正确;C、③是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正确;D、有分析知,②代表的植物类群是苔藓植物,正确。故选:A。【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的进化历程以及植物的分类,即可轻松解答。14.下列生物化石出现在地质年代最晚近的是()A.单细胞生物 B.古代鱼类 C.古代两栖类 D.古代爬行类【考点】N4:生物进化的历程.【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1)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选项中最高等的是古代爬行类。因此古代爬行类生物的化石是在地质年代最晚近的地层中出现。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化石分布的规律和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15.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的有利和不利与生物的进化无关 C.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现代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故A正确。B、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故B错误。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故C正确。D、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现代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16.依据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观点,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农药的使用使害虫发生了定向变异 B.现代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因为经常吃高处叶子的结果 C.雪鸟的保护色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D.桦尺蛾为了适应被熏黑的树皮而产生了深色的有利变异【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解答】解:A、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发生了定向变异,A错误;B、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因此,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C、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现象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如冬天雪鸟在雪地上活动,体色接近雪的颜色为白色,夏天雪鸟在土地上活动,体色接近地面颜色。雪鸟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环境颜色的改变对桦尺蠖的体色进行了选择,桦尺蠖黑化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故选:C。【点评】环境对生物起着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的进化方向。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存环境,适应环境则有利,不适应环境则不利。17.在进化过程中,猎豹和斑马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其原因最可能是()A.相互捕食的结果 B.相互选择的结果 C.大量繁殖的结果 D.非生物因素影响的结果【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共同进化是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也使猎物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绝灭对其他物种的进化有着一定的影响。【解答】解: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也使捕食者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故双方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试题难度一般。18.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保留的有利变异永远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较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N9: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解答】解:A、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是适应当时环境的,有利于生物生存的,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不一定适应新环境,A错误;B、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B正确;C、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其中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C正确;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较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D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选择、及生物的进化等内容。二、解答题(共28分)19.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常用事实作依据,然后进行推测、分析、论证.请读下表并问答下列问题.比较月经周期天孕期天染色体对平均寿命年血清免疫实验记录%长臂猿30210223175猩猩29~32233243879黑猩猩30~31240241497大猩猩30~31265243692人类28~302662374100(血清免疫实验记录是指人和类人猿的凝集原分与人的某种免疫血清发生沉淀反应的百分比)(1)表中数据表明,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在进化关系上有着.(2)根据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分析,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3)你认为与人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的类人猿是,你作出判断的最重要的依据是.【考点】F3: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专题】47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着许多相近的体质特征,说明二者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解答】解:(1)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人类月经期分别是30天、29﹣32天、30﹣31天、30﹣31天、28﹣30天;孕期分别是210天、233天、240天、2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