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①DNA甲基绿红色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参考答案:D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②确定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③发现DNA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规律性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知识点】

F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与基因的关系【答案解析】C解析:确定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需要证明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NA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规律性 需要进行测定,②③错误3.a、b、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B.图b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图c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D.图c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参考答案:D4.将含31P的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前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前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前期20和10、后期40和20C.前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前期20和10、后期40和10参考答案:答案:C5.下列结构和化合物中,不具有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A.叶绿体和叶绿素 B.细胞壁和纤维素C.细胞核和磷脂 D.核糖体和DNA参考答案:D【分析】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均属于生物膜。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中。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不含DNA。【详解】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正确;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细胞核的核膜成分有磷脂分子,C正确;核糖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NA,没有DNA,故二者不具备对应关系,D错误。

故选D。6.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肽链,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m+z-n个水分子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有6种C.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脱氧核苷酸链中的脱氧核糖均连接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碱基参考答案:D7.下列不属于酶的固定方式的是----------------------------(

)A.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中

B.将酶相互连接起来C.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

D.将酶加上糖衣参考答案:D8.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酒精—灰绿色C.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蔗糖—砖红色D.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RNA—红色参考答案:C9.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参考答案:A10.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花朵艳丽的色彩属于物理信息

B.动物的特殊行为可体现为行为信息

C.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

D.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的繁衍具重要意义参考答案:C11.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肽键数目减少7个

②C原子减少12个

③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④O原子数目不变

A.①②

B.④

C.②

D.②③参考答案:B12.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它鱼种1单养0.420.120.010.45混养0.050.350.050.55鱼种2单养0.430.230.010.33混养0.400.120.040.4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参考答案:A13.与爬行动物相比,哺乳动物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右侧体动脉弓退化,只保留左前大静脉B.肾门静脉和腹静脉明显退化C.肾门静脉退化,腹静脉消失D.只保留右侧体动脉弓和右前大静脉参考答案:C14.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胚胎学家威尔穆特博士率领的科研小组,于1996年8月成功繁殖了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绵羊—多利。1997年2月,英国的多家新闻媒体头版头条报道了有关“多利”诞生的消息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时间“克隆”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从分子水平上看,克隆绵羊多利是(

)A.提供去核卵细胞绵羊的DNA遗传信息的全息复制B.提供细胞核绵羊的DNA遗传信息的全息复制C.代理受孕绵羊的DNA遗传信息的全息复制D.三只绵羊的DNA遗传信息的全息复制

参考答案:B15.下列成果属于蛋白质工程应用的是(

)A.抗虫棉B.乳腺生物反应器C.鼠一人嵌合抗体D.超级细菌

参考答案:C16.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关以洋葱(2n=16)为材料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将洋葱根尖的伸长区细胞染色,观察到的细胞核是绿色的B.处于0.3g/mL的蔗糖溶液里的洋葱根尖某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已死亡C.利用根尖为材料,可以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中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的过程D.利用根尖为材料,可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16个DNA参考答案:A【知识点】教材基础实验。解析:DNA遇甲基绿呈绿色,根尖伸长区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而可观察到细胞核是绿色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因而处于0.3g/mL的蔗糖溶液里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不是细胞死亡了;在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阶段细胞已死亡,不可能观察到末期的细胞中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的过程;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但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染色单体,因而有32个DNA分子。【思路点拨】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及DNA的变化情况。17.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不同状态的细胞图像。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A.乙>甲>丙

B.甲<乙<丙C.丙<乙<甲

D.甲=乙=丙

参考答案:C18.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营养物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g)耗氧量(dL/g)糖17170.83蛋白质23.5180.95脂肪39.839.82.03据上表信息得出的结论是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有机物体外燃烧与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相同C.脂肪是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D.相同质量的三种有机物,脂肪贮存能量最多参考答案:D1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细菌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促进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D.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只能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参考答案:A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细菌;又检测放射性时不能区分何种元素,所以要分别利用含有35S和32P去标记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细菌,故A正确;B、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噬菌体,若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不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B错误;C、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C错误;D、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在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但在上清液中也会有少量的放射性,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0.下列有关化合物和细胞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长素和干扰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植物细胞都含有溶酶体、叶绿体和内质网C.肺炎双球菌和酵母菌都含有核膜和线粒体

D.麦芽糖、蔗糖和乳糖都是由两个单糖结合形成参考答案:D21.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共同点是所固定的酶都可在细胞外起作用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参考答案:C22.研究发现一些家族的遗传性严重肥胖受某对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和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共同控制。黑皮素4受体与促黑索细胞激素结合才能维持正常体重,否则将会出现遗传性严重肥胖,作用机理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A基因的基本单位是__。A基因上碱基排列顺序是如何决定阿黑皮素原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的?___。(2)只考虑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人群中遗传性严重肥胖纯合命体的基因型是:______。(3)最近发现与遗传性严重肥胖密切相关的基因e,ee的个体缺乏催化阿黑皮素原转变成促黑素细胞激素的酶。综合考虑三对等位基因的作用,能通过注射促黑索细胞激素进行治疗的遗传性严重肥胖个体的基因型共有_____种。参考答案:(1)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A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经转录合成相应mRNA,在翻译过程中,mRNA上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1个氨基酸。经此两个过程,A基因上碱基序列决定了阿黑皮素原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aabb、aaBB和AABB

(3)5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家族的遗传性严重肥胖受某对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和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共同控制,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基因控制阿黑皮素原的合成,进而增加促黑素细胞激素的分泌,bb基因型控制黑皮素4受体的形成,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结合,从而维持正常体重。(3)能通过注射促黑索细胞激素进行治疗的遗传性严重肥胖个体的基因型中应该含有ee或A_,且必须含有bb,所以符合要求的基因型为有5种。【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技巧,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3.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A.染色体易位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

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参考答案:B24.为了验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可能发生部分交换。将植物分生区细胞置于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让其不断增殖,并在显微镜观察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原理是DNA复制时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子链中,经特殊染色后,DNA的一条单链掺有BrdU着色深,而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一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B.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二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C.若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浅的染色单体上一定有着色较涤的部分D.若第二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深的染色单体上不会有着色较浅的部分参考答案:B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分子中均有一条链掺有BrdU,因此第一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着色均深,A错误;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二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个DNA分子两条链均掺有BrdU,还有一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掺有BrdU,因此一条着色较浅,另一条较深,B正确;若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由于每个DNA分子中均有一条链掺有BrdU,则中期染色单体为着色较深,C错误;若第二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深的染色单体上会有着色较浅的部分,D错误。25.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同化量在三个生命活动中分配比例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丁B.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导致丰富度越大,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多C.最高营养级的同化量最终有三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向分解者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出生率参考答案:D【分析】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2、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其中粪便量是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某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详解】据图分析,甲中该种群同化的能量中,繁殖后代占有的比例最大,该种群密度将增大,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A错误;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种群不具有,B错误;每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以热能形式散失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后者又包括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以及未被利用等,C错误;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出生率,D正确;故选D。26.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1)据图分析,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

色和

色,(2)如果酶B上有一个氨基酸是色氨酸(密码子只为UGG一种),则运载该氨基酸的转运RNA上三个碱基(反密码子)为

,如果mRNA上UGG突变为UGC,则决定香豌豆的花色可能是

。(3)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角度,根据图示可以看出:

。(4)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基因型为AaBb,请设计一实验,证明这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方案:

。结果及结论:若

,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

,则不符合。参考答案:(1)紫

(2)ACC

白色(3)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意思对即可)(4)方案:将该植株自交,统计后代的性状分离比(1分)结果及结论:若后代紫花:白花=9:7,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分);

若后代紫花:白花不是9:7,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分)

2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不同细胞之间必须相互接触才能传递信息

②能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都是激素

③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借助体液传递信息,但能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不一定是激素;相邻细胞直接接触传递;高等植物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整个生物体完成相应的生命活动,可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8.研究人员以25片直径为3mm的称猴桃圆形叶片为材料,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测量其在30℃,40℃和45℃恒温环境下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已知),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叶圆片中的空气

B.实验中可用N.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

C.实验结果表明,叶光合酶的最适温度为30℃

D.实验结果表明,45℃时光合作用仍可进行参考答案:C3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参考答案:C30.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健康人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注射TRH前<10mU/L<10mU/L<10mU/L10~40mU/L注射TRH后10~40mU/L10~40mU/L<10mU/L>40mU/L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是(

)A.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B.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C.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参考答案:D31.(01广东、河南卷)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8种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如下Abc占21%,ABC占4%,Abc占21%,AbC占4%,ABC占21%,aBc占4%,abC占21%,abc占4%。A.

B.

C.

D.参考答案:答案:B32.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而植物细胞膜中没有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C.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D.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参考答案:D33.假如某生态系统由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参考答案:D34.(08四川卷)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典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玉米是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反应,可以进行暗反应中的C3途径,还可以将光合产物转化成淀粉。两者对照,反映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温度和光照)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而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

3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接受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受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核糖体等的活动增强,导致细胞周期变长D.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前者的细胞膜上具有相应抗原的受体参考答案:B36.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这一病毒主要由蜱虫传播。下列与该病毒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布尼亚病毒体内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B.该病毒的蛋白质在蜱虫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该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产生变异,疫苗的研制必须具有针对性D.该病毒由于寄生在蜱虫细胞内,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参考答案:B37.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必须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对细胞染色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必须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燃料给活细胞染色C.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实验的一般要选活细胞D.观察植物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用健那绿给活细胞染参考答案:A3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B.在用苏丹Ⅲ试剂检验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在低倍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D.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而另一部分细胞则较模糊,这可能是由于标本厚薄不均参考答案:C39.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1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A.183对碱基

B.75对碱基

C.90对碱基

D.93对碱基参考答案:D40.植物受伤时,会释放出系统素(一种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基因的表达B.系统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C.系统素是植物“抗体”,能与外来“抗原”特异性结合D.系统素的合成与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某种鸟类(2N=76)为ZW型性别决定,其羽毛中的黑色素由等位基因A/a中的A基因控制合成,且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回答下列问题:(1)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①雌鸟羽毛的颜色有___________种,其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可以形成___________个四分体。②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亲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_,子代中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___________。(2)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不在性染色体上的控制色素分布的等位基因B/b。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①根据杂交实验可以判断,A/a和B/b所在染色体属于___________,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②F2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性状是___________,让F2中的纯灰色雄鸟与灰色斑点雌鸟杂交,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___________。③若让F2中所有斑点羽毛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出现斑点羽毛的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2

(2).38

(3).ZAW和ZAZa

(4).1:2:1

(5).非同源染色体

(6).BB或Bb

(7).纯白

(8).1/2

(9).64/81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题意的分析应用能力。(1)对于鸟类性染色体组成是ZW型,雄性是ZZ,雌性是ZW,如果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①雌鸟羽毛的基因型有ZAW和ZaW两种基因型,即两种表现型,因为其有76条染色体,所以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会有38个四分体。②因为题干中说明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现在用的是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通过分析亲代基因型应为ZAW和ZAZa,子代中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应为1:2:1。(2)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不在性染色体上的控制色素分布的等位基因B/b。①根据杂交实验可以判断,子代出现了16的变形,说明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A/a和B/b所在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根据题干和表现型比例分析可知纯白基因型应是aabb、aaBB和aaBb,纯灰基因型应是2Aabb,纯黑基因型应是AAbb,灰色斑点基因型应是AaBb,AaBB,黑色斑点基因型应是AABB和AABb,所以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BB和Bb。②根据分析F2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性状是纯白,让F2中的纯灰色雄鸟Aabb与灰色斑点雌鸟(AaBb或AaBB)杂交,和前者杂交后者中和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占1/2×1/2+1/2×1/2=1/2,和后者杂交时和亲本相同表现型的占1/2×0+1/2×1=1/2,无论和哪种杂交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1-1/2=1/2。③若让F2中所有斑点羽毛个体随机交配,即让AaBb、AaBB、AABb、AABB随机交配,四种基因型之比为4:2:2:1,先只考虑A(a),即1/3AA+2/3Aa随机交配,A、a基因频率分别是2/3A、1/3a,根据遗传平衡公式,可知后代4/9AA+4/9Aa+1/9aa;再只考虑B(b),即1/3BB+2/3Bb,同理后代8/9B_+1/9bb。所以子代中出现斑点羽毛的个体的概率为8/9A_×8/9B_=64/81。点睛:对于9:3:3:1的变形一定要结合题干条件认真分析,随机交配时采用配子的方法做,两对基因时可以每对分开看,然后根据题干条件进行计算。42.如表是某微生物固体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成分含量成分含量蛋白胨10.0g

乳糖5.0g

蔗糖5.0g

K2HPO22.0g

MgS04?7H2O0.2g

?12.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分析,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表中的“?”应该是

.(2)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时,不能得到的是图

.统计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目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原因是

.(3)若要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将培养基中的

换成

;若要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还需在培养基中添加

指示剂.参考答案:(1)异养型

琼脂(2)D

需要

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或灭菌是否合格)(3)蛋白胨

尿素

酚红

【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I8: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分析】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