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烽火连三月,。(李贺《春望》)(2)李清照在《渔家傲》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3)故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朗助)(4),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5)请把李贺《雁门太守行》有关诗句默写完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填空题(1)那些个体xiāoshì了,它却永远存在。(2)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fā了诺贝尔奖。(3)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rúmèngchūxǐng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4)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kāngkǎijīáng地来到天安门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请你们向上主赞颂,因为他是美善宽仁,他的仁慈永远常存。B.李-平老师大难之后他不改初衷,仍然热爱教育这一行。C.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耿耿于怀。D.疫情封控结束之后,医院的患者明显多了起来,有了一点门庭若市的形势。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B.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脚步不断加快。(把“快速”移至“发展”前)C.随着秦陵兵马俑在沉寂多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删掉“随着”)D.通过开展“分级阅读”系列活动,使我市青少年阅读现状有所改善。(把“青少年”改为“中小学生”)班级开展“文化遗产日”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对于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礼拜六设立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请你完成下边的任务。5.2023年6月9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遗产日”,请你为其设计一则公益宣传口号。6.班级举行“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设计三项与此有关的活动。二、阅读(4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淪⑤脱粟⑥而食之。曰:“乐哉游乐!”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葺(qi):修整。②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梁酿的酒。⑤淪(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脱粟:糙米。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念无与为乐者②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盖竹柏影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雨雪之朝 B.瀹脱粟而食之C.文帝之后六年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11.[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散,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节选自《苏州园林》)12.阅读选文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在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B.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C.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D.课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14.“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苏州园林中的池沼是怎样与“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人逢谷雨申宝珠①他跟王老师说,自己病了。他要回家去看病,王老师答应了。②王老师肯定会答应。他在县城读高中,他家离学校有三十来里地,从来没请过假的他,是不可能撒谎的,谁愿意说自己病了。那不是诅咒自己嘛!③他也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今天撒谎,是因为马上就要到谷雨了,他想回去帮母亲侍弄庄稼。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在家乡,谷雨也是很好的商机,可以卖培育的种苗。对于田地多劳力少的家庭,那就得加班加点干活儿。④他厌倦了密不透风的学习生活,想回家透透气。名义上是帮母亲种庄稼,其实是逃避学习。班里后面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令他感到窒息,他像鸟儿一样要冲出樊篱。⑤他坐最后一辆班车回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行驶的车辆。他只好步行回家。⑥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很像母亲的眼睛,笑眯眯的,弯成一条缝。他走啊走,肚里虽然咕咕叫,但心里想着母亲烙的油饼、熬的小米稀饭,脚步就不由得加快了。⑦走到小河边,他借着月光看见田地里有一个背影。那背影正弯腰将一株幼苗放进坑里,然后埋好扶正踩实。⑧他寻思,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他心里忽然一颤。⑨那时,镇上已经有红薯苗的成品。但母亲舍不得花钱,就在自家院子里培育红薯苗。不承想,培育得极为成功。四月初,母亲就叨念,谷雨前栽完自家红薯,就可以走街串巷去卖红薯苗了。⑩他小跑着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推门,纹丝不动,他的手触到了一把铁锁。他明白了,田地里干活儿的正是自己的母亲。⑪泪淌了下来。⑫也只有母亲才会这么拼命!村里小卖部一袋化肥比镇.上贵5角,母亲就去镇上买。别人家都是夫妻一起干农活儿,可他爸爸在外地打工,家里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扛。除了她,谁会如此倔强。⑬泪无声息地淌下来。⑭母亲做的油饼外焦里嫩、小米粥软糯养胃,但她自己从不肯吃一口。母亲常说他正在长身体,要吃得有营养。她自己即使吃糠咽菜,也要挣钱供养他读大学。她没日没夜劳作,就是要他有出息……⑮他抹去眼泪,没伸手去门墩下拿钥匙,也没去田里喊母亲。他扭头就朝学校的方向走去,脑海里只有母亲弯腰劳作的背影。⑯他明白路_上已经没有汽车了,只能徒步去县城时,那他也不想回头。⑰这时候月亮从云朵里游了出来,如水一样流泻在大地上。好大一轮月亮,乡村静滥,偶尔一两声犬吠,远远地就像在和他打招呼。他一个人在赶路,却没有一丝恐惧。母亲说,男子汉肩头有两盏灯,只要一直勇敢向前走,这两盏灯就不会灭。他步行到县城,天已经亮了.⑱王老师询问他好点儿没,他说自己好了,永远不会得懒惰病了。他又似自言自语,雨生百谷,自己这枚种子已经发芽,就等着长叶、开花、结果。⑲说完,眼眶又湿了。不争气的眼泪又流下来。⑳雨生百谷?王老师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笑了。㉑王老师明白,他真的不再是以前的他了。㉒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清晨,他水米未沾牙。但他不打算停留,在水龙头下喝了两捧自来水,他直接奔向了教室。(2021年5月5日《羊城晚报》,有删改)15.请根据表各提示,在①、②、③、④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情节心理压抑愉悦确认背影徒步返校16.请你赏析第⑬段“泪无声息地淌下来。”这个句子。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生百谷,朴实之语,虚实相生,既揭示了自然之理,又蕴含了“他”的成长之道。B.“他”撒谎回家看病,除了想要帮母亲在谷雨之时多挣点钱,还想要逃避学习重压。C.“他”借着月光看到田地里还在干活的那个背影,心里突然一颤,他已知道是母亲。D.“他”费尽心力回到家,却未进家门,徒步回校,这一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18.“他”曾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文末王老师欣慰地笑了,觉得“他真的不再是以前的他了。”请结合文本谈谈“他”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并简要分析“他”转变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那个老头点点头。他说上次白军来时,把山那一头的村子里一家贫农统统杀了,为什么?因为白军问红军在哪里,那家子人不肯告诉他们。“从那以后,我们全都逃了,把牲口带走。我们后来同红军一起回来。“要是下次白军来了,你走吗?”“啊哟!”一个头发很长,长得一口好牙的老头叫道。“这次我们当然走!他们会杀死我们的!"他开始一一说村子里的人的罪名。他们参加了贫民会,他们投票选举乡苏维埃,他们把白军动向报告给红军,他们有两家的儿子在红军里,另一家有两个女儿在护士学校。这不是罪名吗?他向我保证,随便哪一个罪名就可以把他们枪决。这时一个赤脚的十几岁少年站起来,他-一心注意讨论,忘记了有洋鬼子。“老大爷,你说这是罪名?这是爱国行为!我们为什么这样做?难道不是因为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为咱们的权利在打仗?”他热烈地继续说:“咱们国家以前有过免费学校吗?红军把无线电带来以前咱们听到过世界新闻吗?世界是怎么样的,有谁告诉过咱们?你说合作社没有布,但是咱们以前有过合作社吗?还有你的地,从前不是押给了王地主吗?我的姊姊三年前饿死了,但是自从红军来了以后,咱们不是有足够的粮食吃吗?你这说苦,但是如果咱们年轻人能学会识字,这就不算苦!咱们少先队学会开枪打汉奸和日本,这就不算苦!”(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19.选段中的老头所说的“白军”是指谁?从村民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白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20.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21.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红军在苏区施行的政策。三、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家乡,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到亲切的字眼!家乡的山水大地,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今昔变化,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以“家乡变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⑵有真情实感,叙事要清楚,写人要抓住特点;⑶不得套写、抄袭;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1.(1)家书抵万金(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妻子象禽兽(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2.(1)消逝(2)颁发(3)如梦初醒(4)慷慨激昂3.C4.D5.示例: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承文化遗产,彰显人文价值;品尝精巧春联,传承民族文化6.①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②展开“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地方戏、观光博物馆等);③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7.考虑,想到。;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大概是。8.①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9.D10.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11.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