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633_2021年10月单选题1.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丰富人文科学内容B.指导新闻传播活动C.提高人们媒介素质D.让人拥有自由、美好而不悖乎人性的生活方式2.新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起过A.包容作用B.催生作用C.延缓作用D.阻碍作用3.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开始改版的报纸是A.《晋绥日报》B.《新华日报》C.《解放日报》D.《人民日报》4.原始社会中新闻传播产生的社会动因是A.情感交流的需要B.语言交流的需C.精神交流的需要D.生存和信息交往的需要5.为大量而迅速传播新闻提供技术保障的是A.邮政业的发展B.交通业的发展C.印刷术的推广D.市场经济的发展6.“用事实说话”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使用客观事实,二是A.使用主观材料B.表达主观观点C.引用他人论证D.实现主观目的7.正确认识新闻的首要前提是A.界定新闻定义B.概括新闻特征C.提炼新闻要素D.划定新闻范围8.“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局限性在于A.忽略了事实B.忽略了传播者C.忽略了受众D.忽略了传播媒介9.新闻呈现的事实特性是A.时新B.真实C.接近D.趣味10.新闻反映世界的传播特性是A.真实B.新鲜C.及时、公开的传播D.选择11.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看,新闻传播活动的客体对象是A.新闻从业者B.新闻接受者C.新闻媒介D.新闻事实12.注重引起受众同情、怜悯、喜悦、崇敬等感受的新闻属于A.“严肃性”新闻B.“重要性”新闻C.“人情味”新闻D.“资讯性”新闻13.大众化报纸产生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前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第三次工业革命后14.中国新闻娱乐化,将“软手法”引入“硬新闻”始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15.近代新闻业初期记者,编辑和发行人并无明确分工,许多人身兼数职,被称为A.全能型报人B.全能型编辑C.全能型记者D.全能型发行人16.人类传播史上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媒介形式是A.数字媒介B.电子媒介C.印刷媒介D.网络媒介17.下列形象化表达中国新闻业性质和功能的是A.宣传员B.鼓动员C.喉舌D.组织者18.决定一个国家(政府或政党)新闻传播业运行模式的是A.新闻传播体制B.新闻产业经费来源C.媒介市场化程度D.国家经济制度19.现代新闻业的特征是A.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文化产业B.按照特殊经济规律运行的大众文化产业C.以政治目的为主导的文化产业D.按照特殊政治规律运行的大众文化产业20.带领人类走出“火与铅的传播时代”,进入“电与光的传播时代”的是A.雕版印刷B.电报C.互联网D.电话21.人类历史的发展与传播技术的发展相伴,推动人类传播质的飞跃的是A.经济体制的变革B.交通技术的进步C.政治格局的调整D.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22.“哈钦斯委员会”于1947年3月2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是A.《报刊的四种理论》B.《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C.《论出版自由》D.《传媒的四种理论》23.“每个国家都保证本国人民享有表达思想的自由,然而各国都或多或少地对它的大众媒介加以控制,正如对它所有的社会机构加以控制一样。”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威尔伯·施拉姆B.威廉·波特C.亨利·詹金斯D.韦森24.1528年下令禁止外国出版商在英国开设新印刷厂,首开出版管制先河的是A.威廉B.鲁伯特·默多克C.亨利八世D.曾格25.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小报”出现在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多选题26.研究者界定新闻定义的角度包括A.新闻是事实B.新闻是信息C.新闻是主观意见D.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E.新闻传播对社会的影响27.现代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新闻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受众四方面需求的效用,包括A.满足知晓需求B.满足教育需求C.满足审美需求D.满足娱乐需求E.满足窥视需求28.新闻信息的受众包括A.报纸读者B.广播听众C.电视观众D.网民E.期刊读者29.按照经营性质,报纸可分为A.全国性报纸B.企事业团体机关报C.政党报D.商业化报纸E.政府报30.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的观点包括A.出版检察官的设立妨碍了人民的出版自由B.压制出版就是压制真理C.人们可以运用理性辨识真理和谬误D.出版自由是人类幸福的保证E.出版自由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问答题31.简述新闻事实的表现形态。32.简述新闻受众的特点。33.简述世界各国主要的媒介体制。34.简述新闻业发展中传播技术的作用。35.简述新闻自由的六种新闻媒体权利。36.试论新闻传播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矛盾统一关系。37.试论新中国成立后新闻调控的总体特征。38.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这则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假新闻】(2020年)11月29日,媒体发布消息《有辱家门:林则徐后裔林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报道指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28日下午发布援引自海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林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海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根据人民网提供的简历显示,林东还是著名海军将领林遵之子,爱国将领林则徐后裔”。当天,多家媒体转载或发布了相同的内容。【真相】11月29日,林则徐基金会发表声明,否认林东是林遵之子、林则徐后裔。声明指出,“林则徐是福建福州人,而文中林东是海南海口人,是后裔吗?我是林遵将军的大女儿林华卿,籍贯福州。我家三姐妹,没兄弟”。林则徐基金会也在声明末尾“要求涉及的媒体公开辟谣并道歉”。11月30日,澎湃新闻转发了上述声明,并指出此前有媒体提供的简历中有林东系“著名海军将领林遵之子,爱国将领林则徐后裔”的说法,“目前,上述媒体已将林东简历撤下”。(来源:《新闻记者》,2021年第1期)1.答案:D解析: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拥有自由、美好而不悖乎人性的生存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P352.答案:B解析: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产生过催生作用。一般认为,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P453.答案:C解析: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解放日报》开始改版。自1942年9月至1944年2月,《解放日报》刊发了一系列探讨党报理论的文章,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1943年9月1日《解放日报》刊发的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P424.答案:D解析:原始社会中,人们的共同活动和社会交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能力,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从提高生存和繁衍能力的需求出发,人们把自己在生产劳动中看到、听到和认识到的各种事物和信息,用最简单的方式传递给他人,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这种基于人类劳动实践中的生存需要和信息交往的需要,推动人们以多样化的方式越来越频繁地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原始社会中新闻传播产生的社会动因。P485.答案:C解析:印刷术的推广,为规模化、定期化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基础,为大量而迅速地传播新闻提供了技术保障。P516.答案:B解析:“用事实说话”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指在忠于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报道原则或报道方法。“用事实说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用客观事实,二是表达主观观点。P57.答案:A解析:界定“新闻”的定义,是正确认识新闻的首要前提。P668.答案:C解析: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长期以来,陆定一的新闻定义因其简约明了、坚持唯物主义立场而被认为是权威的新闻定义。这一定义的长处是:一,明确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二,突出了事实的“新近发生”这一特性。它的局限在于:虽然注重事实与报道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忽略了受众。P69-709.答案:A解析:新闻呈现的事实特性是新鲜;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存在的价值之所在。这里的“新”不只是时间上事实的“新”,还包括受众事实认知的“新”。时新性(或称时效性),指新闻事实是新近发生的、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P7110.答案:C解析:新闻信息的传播特性——及时、公开的传播。新闻的特性要求其传播必须迅速及时,及时性要求新闻“抓活鱼”。徐宝璜先生在《新闻学》中指出,“新闻如鲜鱼,登载稍迟其价值不失亦损”。新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向全社会发布的,它公开传播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以此来影响舆论、调整公众认识。P7311.答案:D解析:从认识论意义来说,新闻事实是经验事实。从主客体关系角度来看,新闻传播活动本质上是主体——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接受者的认识活动,新闻事实就是被认识的客体对象。P7912.答案:C解析:所谓“人情味”是指事实中具有能引起读者同情、怜悯、喜悦、崇敬等心理活动的因素。“人情味”新闻侧重于以更加直观的报道使受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新闻报道者所希望的某种目的。P9113.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浪潮,同时教育也开始普及。社会中下层人群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越来越关心社会各领域的新闻,报纸逐步从上层人士向社会中下层人群普及。19世纪30~40年代,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出现了一批面向平民发行的廉价报纸,这类报纸代表着一种新的办报潮流,大众化报业时代来临。P9314.答案:B解析: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始于1981年1月1日,《中国青年报》首创星期刊,将“软手法”引入“硬新闻”,此后周末版、星期刊盛行,新闻娱乐化开始在各类媒体中出现。P9915.答案:A解析:在近代新闻业初期,记者、编辑和发行人之间并无明确分工,许多人往往身兼数职,人称“全能型报人”。P11716.答案:C解析:印刷媒介是人类新闻传播史上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的媒介形式,包括报纸和新闻期刊,有人也称之为“纸质媒介”。特点:载体恒定,阅读便利。P1617.答案:C解析:中国新闻史上,梁启超最早提出报刊具有“耳目喉舌”的功能。他将报刊喻为耳目、喉舌,认为报刊具有“去塞求通”之作用。“喉舌论”是对我国新闻业性质的一种形象化的表达。P13418.答案:A解析:新闻传播媒介体制是一个国家(政府或政党)管理新闻传播业的体系,也是一个国家(政府或政党)确定的新闻传播业的运行模式。P13719.答案:B解析:现代新闻业是按照特殊经济规律运行的大众文化产业。P14820.答案:B解析:电报技术带领人类走出“火与铅的传播时代”,进入“电与光的传播时代”。P15221.答案:D解析: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相伴随的。信息传播技术每一次大的进步和突破无不带来媒体形态的巨大变革,推动人类传播质的飞跃和提升。P15722.答案:B解析:1944年,《时代周刊》的发行人亨利·卢斯委托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组成了13人的新闻自由委员会(又称“哈钦斯委员会”),对新闻自由的现状与前景进行调查,寻找报业伦理败坏的根源。这个非官方的、临时性的新闻研究组织经过三年的调查,于1947年3月27日发布了研究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P16623.答案:A解析: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曾经说:“每个国家都保证本国人民享有表达思想的自由,然而各国都或多或少地对它的大众媒介加以控制,正如对它所有的社会机构加以控制一样。P18224.答案:C解析:从新闻控制出现的历史来看,新闻控制首先是外控制。世界上最早开始新闻控制的国家是英国。1528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下令禁止外国出版商在英国开设新印刷厂,首开出版管制的先河。P18325.答案:B解析:宋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小报”。小报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它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材料为主,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也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新闻管制和议论朝政的禁忌。从北宋仁宗开始,官方颁布过多项限禁“小报”的条款。P18826.答案:ABDE解析:研究者界定新闻定义的角度包括:(1)新闻就是事实;(2)新闻是信息;(3)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4)新闻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本题选ABDE。。P66-6727.答案:ABCD解析:现代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新闻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受众四方面需求的效用:(1)满足知晓需求,发挥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2)满足教育需求,发挥指引思想方向的价值;(3)满足审美需求,发挥促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4)满足娱乐需求,发挥服务休闲愉悦的价值。本题选ABCD。P9828.答案:ABCDE解析:新闻接受者即受众,包括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观众和网民等。本题全选。P11229.答案:BCDE解析:按照报纸的经营性质分类,报纸可分为:政党报、政府报、企事业团体机关报、商业化报纸等。本题选BCDE。P12330.答案:ABCD解析: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第一,出版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人天生具有理性,生而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出版检察官的设立妨碍了人民的出版自由。第二,谴责压制真理。出版物是理性的结晶,它的价值超过个人的生命,毁灭一本好书,就是毁灭理性本身,压制出版就是压制真理。第三,人们可以运用理性辨识真理和谬误,只要让真理和谬误同时接受理性的检验,真理必将战胜谬误,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第四,出版自由是人类幸福的保证。本题选ABCD。P16431.答案:根据新闻事实构成的时空界限、事实特性和呈现样态,新闻事实的表现形态可分为“硬事实”和“软事实”。硬事实,指时空界限清晰、物理要素具体明确、呈现方式客观的事实。软事实,指难以确定具体时空界限、表达情态或意态、呈现方式有主观色彩的事实。P7932.答案:(1)受众成分大众化;(2)受众需求个性化;(3)媒介接触自主化。P114-11533.答案:(1)国营体制是国家拥有资产的经营体制,由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管理者由政府任命,经营方针由政府规定,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经费大部分靠国家拨款,有的辅之以受众的视听费或广告费。(2)私营体制是由私人出资、独立经营的媒体运作模式。(3)公营体制是媒体保持相对独立性,作为“特殊法人”依法运作的媒体运作体制。(4)公私并营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媒体采取公营和私营多种运作模式,各类媒体追求不同目标,开展传播活动。P13834.答案:(1)传播技术为新闻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2)传播技术引发媒介形态的深刻变革。P15735.答案:(1)新闻媒体创办权;(2)信息报道权或言论发表权;(3)新闻媒体编辑权;(4)新闻媒体采访权;(5)保护新闻来源权;(6)更正权和答辩权。P172-17336.答案:新闻传播的客观性指新闻报道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是新闻事实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基本特性。首先,新闻的客观性体现为受众要求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虚构或篡改的事实,难以为受众所接受,其生命力都是短暂的。其次,新闻的客观性体现为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在从事新闻报道时,要尊重事实,如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传播的倾向性是指传播主体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新闻报道本质上是主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