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春季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22 礼记二则》 (三)_第1页
【★★★】2023-2024学年春季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22 礼记二则》 (三)_第2页
【★★★】2023-2024学年春季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22 礼记二则》 (三)_第3页
【★★★】2023-2024学年春季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22 礼记二则》 (三)_第4页
【★★★】2023-2024学年春季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22 礼记二则》 (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课时练一、选择题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的经真,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成语不属于儒家之道的选项是(

)A.温良恭俭 B.见贤思齐 C.克已复礼 D.杞人忧天2.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佳肴(yáo)

自强(qiǎng)

男有分(fēn)B.学学半(xiào)

矜寡孤独(guān)

讲信修睦(mù)C.幼有所长(cháng)

兑命(yuè)

选贤与能(jǔ)D.天下为公(wéi)

讲信修睦(mù)

货恶其弃于地也(è)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B.《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C.《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要安排一半的时间去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学学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D.开头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来深化强调论点。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因此,学习了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也不知道它是善良的。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翻译: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D.教学相长也。翻译: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5.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二、文言文阅读(一)古文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①。(选自《礼记·礼运第九》)【注释】①小康: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理想较低级的社会。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选贤与能﹙2﹚以睦兄弟7.翻译下列句子。(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2)各亲其亲,各子其子。8.读了这两篇文章后,你是怎样理解《大道既隐》中的“小康”社会和《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的?(二)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清代刘开的《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弗学,不知其善也()(2)教然后知困()(3)君子学必好问()(4)然后能自反也()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人不知而不愠B.教者必知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C.人之学也,或失则多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虽有至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日:“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来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选自《史记》,有删改)[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

黯然而黑,几然而长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弗食,不知其旨也。1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15.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具体分析。(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正义》)【乙】卫鞅亡①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②。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③,特④以强服之耳。(选自《战国策·秦一·卫鞅亡魏入秦》)【注】①亡:逃亡。②黥劓其傅:黥(qíng),墨刑。劓(yì),割其鼻。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太子犯法,由于太子是储君,不能施加刑法,就对辅佐太子的师傅施以黥劓之刑,以示惩戒。③刻深寡恩:苛刻严酷,不施恩惠。④特:只,不过。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

)A.选贤与能与众不同 B.货恶其弃于地

深恶痛绝C.男有分

恰如其分 D.女有归

落叶归根17.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翻译: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理解:“大同”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乙】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翻译:因此图谋之心不会产生,盗窃、胡乱害人的事情不能去做。理解: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兴起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翻译:商鞅治理秦国,法令贯彻执行,公正而没有偏私。理解:商鞅治理国家依法行事,公正无私,友善待民,使得万民感恩,衷心臣服。18.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段文字呈现的治国思想和太平之景各是怎样的。(五)【古文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盗窃乱贼而不作(2)故人不独亲其亲(3)争则乱,乱则穷(4)以养人之欲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21.【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三、综合性学习23.综合性学习。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探“诚信”之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由此推测,“信”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2)【访“诚信”之人】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诚信模范孙东林,请依据下面的材料补写一个采访问题。孙东林,诚信兄弟。哥哥孙水林带着26万元现金回家乡给民工发工资,不幸途中发生车祸。孙东林在哥哥去世后,因为账单多已不在,便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说多少给多少,不拖欠一人工资。采访问题:①孙师傅,你哥哥带着现金返乡给民工发工资,中途不幸发生车祸去世,是什么力量与信念促使你去替哥哥做这件事情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评“诚信”之事】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诚信问题的呢?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结论。(80字以内)参考答案1.D 2.B 3.C 4.B 5.D6.(1)与:“与”通“举”。(2)睦:使……和好、亲近。7.(1)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而不会兴起。(2)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8.示例:“小康”社会指的是天下初得安康的社会状态。在这种社会里,统治者以礼义纲领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如有不遵守法纪的统治者,就会被废除,如有不遵守法纪的百姓,就会被惩戒。“大同”社会指的是人人安居乐业、人人尽其所能、人人平等自由、人人拥有并珍惜财物、政治清明的理想境界。9.好处

困惑

喜欢

反思10.B11.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12.B13.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14.D15.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16.B17.甲18.甲文施行“大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