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失意的诗句_第1页
苏轼失意的诗句_第2页
苏轼失意的诗句_第3页
苏轼失意的诗句_第4页
苏轼失意的诗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失意的诗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宋·苏轼《临江仙·送王缄》公元1074年,苏轼因对新法不满,又无力改变,自请调任密州。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熙宁七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调任密州。次年八月,他派人重修城北旧台,并将其命名为“超然台”。而超然二字,说的便是当时苏轼心境的转变。调任密州后,苏轼怀乡思故,有些郁郁寡欢。直到登上超然台后,看到满城的春花开得明媚动人,千家万户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他的内心也逐渐变得开阔澄明。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明白:与其自寻烦恼,不如乐在当下。毕竟,没有谁的一生,永远欢声笑语,永远阳光朗月相随。若是一遇到困境,就将自己困锁围城,人生就会错失很多风景。只有敞开心扉,着眼当下,才能透过生活的苦闷,窥见那些细碎的微光。公元1075年,苏轼在密州围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同样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如果说,上一首词,照见了苏轼的豁达,这一首,则照出了苏轼的侠气。在白发渐生的年纪,他也不惧猛虎,决定亲自射杀它,一展当年孙权的英姿。在不被朝廷重用的时候,他所思所想,还是驰骋沙场,报国杀敌。在命定的轨迹面前,他从不屈服,活得意气风发、鲜活明亮。其实人生,无非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如果过早地选择了屈服、躺平,那么过不了多久,人就会活得暮气沉沉。因此,活着总要有点热爱,有所坚持。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活得热气腾腾,才能无愧于此生。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公元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次被贬,对苏轼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但他的人生,也在这里完成了蜕变,诗作创作更是达到了的巅峰。余秋雨先生曾说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苏轼初入仕途时,嫉恶如仇、高昂激转,被贬黄州后,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个人变得平静坦然。有一次,他游蕲水清泉寺,看到一去不返的光阴、流水,他不再只是感慨,而是从中悟到了另一种向上的动力。他不要纠结人生艰苦,不要叹息韶华易逝。反而从这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寻找到了别样的乐趣。正所谓:失意不失志。虽然年华会老去,但只要心中的光不灭,人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公元1082年,苏轼游赤壁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当苏轼来到赤鼻矶时,他被贬到黄州已经两年有余。作为一个有满腔抱负,却一直被打压的文人,苏轼心中自然是愁绪万千。但他意识到自己的悲惨处境后,并没有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个人的情绪放置在了历史洪流中去比较,如此一来,失意也好,坎坷也罢,又算得了什么呢?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化为土,最后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分别。而我们终其一生所求的名利、权势,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那么,又有什么比开心地活在当下更重要的呢?有人说:“人生本是一场空,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在这过程中,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答案。谁若能真正想到这一层,便能不役于物,活得自在逍遥。公元1083年3月,苏轼在往返沙湖的途中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余秀华曾说:“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而一个能在大雨中闲庭信步的人,也必然扛住了无数次风吹雨打。写这首诗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有三个年头了。由于被贬,没有俸禄,他一介文人,只能放下笔杆,拿起锄头,靠耕种荒地自给。日子是可想而知的艰辛。可是外界的风雨再大,都丝毫不能影响他内心的豁达。纵使成了一个农夫,竹杖芒鞋,他也依然步履从容,活成了中国文人的榜样。《菜根谭》里写道:“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人生免不了失意与坎坷,一味咀嚼其中的痛苦,只会让人生变得苦涩难言。不如秉持一份君子心态,难而不怨,苦而不诉,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默默强大自己的内心。公元1083年夏,苏轼幽居乡村,寄情山水。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白鸟、红蕖,处处映照着雨后乡村的景象。苏轼在这一片宁静幽远的景色中,活得从容快意。这样明快的诗句,很多人不相信,这竟是苏轼被贬黄州三年后所作。若是换了旁人,被朝廷弃用这么久,只怕是愁也愁死了。但是苏轼,一直被流放,字里行间,却没有怨恨,有的只是一副平和的心态。而这,也让他成为了超越那个时代的存在。人活于世,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到心平气和,宠辱不惊。心气高了,做人就会张狂;心气低了,人生也就失去了色彩。唯有固守内心的平和,才能让你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份宁静,发现生命的另一种丰盈。公元1083年深秋,苏轼在东坡雪堂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的心境已经越来越平和。苏轼初来黄州时,虽然也乐观,但性子上始终有些锋芒和棱角。经过几年的磨砺,他在心境上,变得愈发洒脱。农耕时,他俨然就是一个老农民,勤恳地耕种。种地累了,就去城里喝酒。喝醉了,干脆以天为被地为床,躺在草地上就睡。等到他睡醒时,已经半夜了,守门的家奴早已呼呼大睡,怎么叫都叫不醒。苏轼也不着急,索性就倚着手杖听江声。在最低的境遇里,他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其实,谁的一生,没有经历过风浪。不同的是,有的人,一经历风雨就沉了船;有的人,却活成了一颗蒲公英,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苏轼成为了后者,愿你我也能学习他的生活态度,于低谷中修行,于岁月中洒脱。公元1084年,苏轼结束了四年多的谪居生涯,被任命为汝州团练副使。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林清玄曾说:“清欢是生命的减法,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对于苏轼来说,最简单的日子里,就藏着人间的清欢。苏轼在黄州时,自己造了一间简陋的屋子,并将其命名为“雪堂”。为了给雪堂增添色彩,他在雪堂的四壁画上了森林、河流及渔夫垂钓的景致。雪堂外面,他又特意栽了一棵柳树,和一些青翠的毛竹。暑热时,他就在柳树下边乘凉、打盹。有一段时间,他特别喜欢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于是就自己编了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