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IIIIV艾滋病患者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性行为的特征,分析其与艾滋病传播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易患因素,探讨防控机制;为日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和后续早期干预措施提供相应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抽取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咸阳市中心医院)的抗病毒门诊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该抗病毒门诊初诊及复诊的185例HIV患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数据均采用SPSS19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的统计分析、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中发放问卷共185份,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88.6%。问卷结果显示因高危性行为而感染HIV的发生率为100%,男女比例为9.1:0.9。其中因同性性行为而感染HIV的发生率为80.5%,异型性行为感染HIV的发生率为19.5%。经χ2检验,早期性接触对象和性取向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均因性接触后感染HIV病毒,且这些患者中依旧和其他健康人群有着性接触行为,这对社会上其他的健康人群危害较大,特别是艾滋病中MSM群体,应引起高度重视。MSM群体是艾滋病患者主要群体,初次或早期性接触的对象对性取向影响极为重要。高危性行为依旧是艾滋病经性传播的主要渠道。关键词:艾滋病,青少年,性行为目录VI目录1 绪论 71.1 背景及意义 7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101.3 关键词及定义 101.4 文献回顾 102 研究设计 132.1 研究类型 132.2 研究对象 132.3 研究方法 132.3.1 AIDS患者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 132.4 研究步骤 132.5 统计方法 143 研究结果 15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53.2 性伴侣来源 163.2.1 寻找性伴侣的方式 163.2.2 性行为方式特征 163.2.3 性取向影响分析 173.3 感染艾滋病单因素分析 174 讨论 185 结论及建议 205.1 结论 205.2 本文的局限和展望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1附录1AIDS患者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 23绪论1绪论背景及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现的首例不明原因导致的自身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后,艾滋病(AIDS)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由于当时此病较多见于年轻同性恋者,于是被误命名为了“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疾病(gayrelatedimmunodeficiencydisease,GRID)”,但后来经过医学家研究发现该疾病也同时出现在吸毒者和输血者中,于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便又提出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这一新名词,简称艾滋病(AIDS)。我国自1985年报告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开始,现截止2019年,我国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存活)已经上升到了95.8万例,其中青壮年占到大部分。现如今,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因其一直处于低流行趋势,所以有很多人还意识不到防控的重要性。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增加,人员流动性加大,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有流行病学资料均显示艾滋病(AISD)携带者和患者依旧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其传播形式也从注射毒品为主转变成了性传播为主的主要的传播途径[6]。2019年底,全国全年共检测2.3亿余人次,新报告发现感染者13.1万例,其中94.3%都是来自于性传播。但同时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众多研究报告中均显示我国艾滋病群体中,青少年已成了该疾病传播的重灾区,如湖南省、湖北省、云南省、中山市、合肥市等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和研究的结果也表明,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报告数也是逐年上升[1]。且艾滋病在青少年间的传播呈现出低龄化、男男同性传播的主要趋势。同时老年感染者也有所增加,其中感染者也大都以男性为主。目前,我国对于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已基本阻断,静脉吸毒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性传播却依旧难以攻克,尤其是同性性行为传播比例明显上升[7]。一方面,因为随着社会思想观念的开放,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更早或提前进入了性生活。另外,现有网络社交软件的发展和应用,也让些许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和追求刺激的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和感染上该疾病,特别是在性行为过程中未做任何防护措施而主动或被动进行高危性行为者。另一方面,因长久以来,人们对艾滋病和同性恋这些特殊人群的歧视和不接纳,从而又导致了有很多的艾滋病人及携带者一直在有意的避开防控、筛查和抗病毒治疗。还有一些感染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感染,于是在还没有表现出艾滋病特有症状的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生活或生理的需要,仍旧继续着性行为甚至高危行为。还有些已明确携带HIV病毒者,因错误的思想观念而对伴侣隐瞒实情,甚至有些患者一旦确诊后,因心理作用或自身承受能力不足,而产生了恶意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这也让更多的健康人群受害。且有研究调查表示,在MSM人群中,伴侣彼此的专一程度较低,即便拥有固定性伴侣的人群中,70%以上在一年内也曾与陌生男性发生过性交行为[8][12]。且MSM人群中普遍还存在着多性伴关系(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性伴侣),这一关系可以明显提高HIV流行的速度和规模[9][10],而且男男行为是艾滋病中最高危的行为之一,即使在性行为中采取了保护措施有时也不能有效的避免病毒传播。而老年感染者中多是因有偿性服务而被感染,和男同性恋人群较多发。但总数据显示,青少年及青壮年依旧是艾滋病较为高发的人群。有研究表明,现如今仍有很多的青少年都认识不到自我保护和安全性行为对艾滋病防控的重要性,且认为艾滋病只是一种简单的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病而已。更有一部分青少年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就算碰上了也没必要大惊小怪。甚至还有一小部分青少年还存有侥幸心理,或抱着无所畏惧的态度。其实这些错误心态的影响比疾病本身更可怕。但这同时也说明了我国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教育中关于性教育的严重缺失和不足。尽管老师在青少年学生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16],但在我国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对学生能够传播的性安全卫生知识也是极少的,这使得很多青少年生殖健康卫生知识跟不上,又与现实社会隔离,特别是在性发育初期阶段的学生们,更难意识和了解到性行为和某些传染疾病相互之间的危害和严重性。而性方面知识的忽略和教育缺失,却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极大损害。因为由于青少年这一群体缺乏足够的风险认知能力,所以不能做到很好或有效的规避和防护艾滋病或其他性传染疾病。而青少年阶段是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阶段,也是每个人最美好和最珍贵的时期。一旦进入成人期也就意味着他们已成为了社会的一份子,一个家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他们接触性行为最多的时候。尽管2007年和2011年卫生部和教育部又分别联合下发了《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2],但青少年还是会因在这一时期年纪尚小、社会经验明显不足、环境闭塞,以及没有正确性行为知识引导等原因,其实更容易在现阶段或以后的生活中出现错误或不安全的性行为,更何况在社会及性观念开放的影响之下[11],青少年中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年龄已经出现了逐渐低龄化发展[13],如没有足够的、正确的生殖卫生安全知识,这使其更容易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人群。所以,给青少年给予足够正确的性教育,提供足够的性行为知识,是我国教育事业,也是艾滋病防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严峻挑战。因为这不仅是现青少年阶段的教育,更是他们人生中关于健康和性道德方面的重要一课。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3研究目的及目标研究目的:本文通过研究艾滋病患者在确诊前的主要性行为特征,分析其与艾滋病传播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易患因素,探讨防控机制。为艾滋病传播为何愈加广泛和逐渐年轻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日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和后续干预措施提供相应依据。研究目标:描述本次调查中艾滋病患者的性行为特征和性伴侣来源方式。描述本次调查中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因素,及性取向的影响原因。关键词及定义1.艾滋病:艾滋病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2.青少年:青少年是指青春期年龄阶段的人。青春期是儿童转变成人角色的过渡时期,青少年一般是指上初中到高中毕业,初中阶段:13-15岁、高中阶段:16岁到成年。要经历6年时间的中学阶段。古时指年轻的男女、今指青年和少年。3.性行为:一般指性生活。性生活是指为了满足自己性需要的固定或不固定的性接触,包括拥抱、接吻、爱抚、性交等。它是夫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文献回顾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既艾滋病,由于人类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或死亡的综合征。其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三种。因全球医疗卫生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其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性传播却始终难以攻。自1981年在美国年轻同性恋人群中首次发现并确诊艾滋病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该疾病感染患者的报告便层出不穷,而因该疾病死亡的人数更是直线上升。截止目前,全球因HIV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在2006年达到了峰值,共计195万人。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HIV感染者人数已从1990年报告的874万增加到了3790万,平均每天就有约6000人感染。医疗水平发展至今虽已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对于艾滋病却是依旧无法做到完全攻破,目前还只能通过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疫情。但另一方面,HIV病毒的生命力却很弱,只能存活于血液中,一旦离开适宜的条件后便会死亡,而且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适应性很差,且对干燥和热都很敏感,所以这也导致了艾滋病较为专一的传播途径。一般来讲,艾滋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其中急性感染期的病毒载量最高,更易传播,但由于无明显的感染症状出现而被很多感染者忽视,这便造成了很多新确诊的感染者都是在发展到了艾滋病期才得以首次确诊感染,但往往这一类的患者都会在前两期中进行无意识的病毒传播,这一现状为全球的艾滋病防护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和困难。在艾滋病的所有时期中,艾滋病期是每个艾滋病患者最为痛苦和难熬的最后时期,因自身免疫系统的破坏,外界各种病毒的入侵或者身体自发性疾病便都会通通爆发出来,这一阶段便不只是对其他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这么简单了,还需要同时继续抗病毒治疗,但因自身免疫的全盘崩溃,往往治疗效果不佳,于是很多的艾滋病期的患者最后都只能痛苦的死去。而作为家庭的一部分,社会的一份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权利和义务做到共同防“艾”和控“艾”的,因为这不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反应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方面。2、国内艾滋病发展的研究现状数据显示,我国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为95.8万人,但发现案例中晚发现的比例较高,这说明全国仍有较多的感染者没有检测或不知自身感染情况。而现今我国HIV感染者的诊断率约60%,这与联合国设定的2020年达到90%诊断率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这表明我国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正在面临巨大挑战。自1985年我国报告的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后,我国艾滋病发展便出现了两个最为广泛的流行时期。一个是在1995年之后,因当时的操作污染而导致的有偿供血者感染。另一个是由于云南等地区的经吸毒传播后,艾滋病便开始向全国蔓延。同时,性接触传播也成了主要的传播途径[6]。近年来,因我国人口流动频繁和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性行为出现,艾滋病整体依旧呈现出低流行上升趋势,但同时因相关政策和医疗卫生部门对艾滋病的防控和宣传,这让疫情上升的速度有所减缓。不过较以往相比,近几年的青年者感染率却有所提高,且以男性为主。研究表明,性传播是我国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且异性传播比例高于同性传播,但同性传播的感染率却远高于异性传播。以2017年为例,全国高校新增的3077例艾滋病感染者中,81.1%是经过同性性行为传播,而在新发现的HIV感染/AIDS病人中,异性性传播93575例(69.6%);同性性传播34358例(25.5%);综合其他研究数据,均显示同性性传播表现出了较高的感染率,这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男同性恋(MSM)群体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健康问题。为保证我国居民健康,我国现行的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已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求最大限度的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行为传播途径,并同时持续减少输血传播、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生存质量,逐步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研究设计6研究设计研究类型本研究为调查研究。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对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抗病毒门诊前来复诊或初诊的185个案病例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完成问卷164个案病例。纳入标准:①具有理解问卷内容能力,和自愿合作者。②年龄≤40岁的已确诊感染者(包含复诊者的首次确诊年龄)。排除标准:①填写者未能坚持完成问卷内容的调查问卷。②不明意图损坏或涂抹的调查问卷。③所答条目少于20%的问卷。2.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性行为特征及社会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性调查问卷,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与评价。之所以采用一张问卷,这是因为问卷的内容偏重于每个人的隐私,但艾滋病患者的这种私生活又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及社会对于艾滋病人的反馈息息相关。利用这种综合性的问卷更能真实和准确的数据及理论依据。AIDS性行为特征及社会因素调查问卷此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于已确诊并依旧存在性能力及可能发生性行为的青壮年龄的艾滋病患者,其中问卷内容主要包含:初诊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性取向、确诊前的性行为方式及安全措施、个人及伴侣健康状况、伴侣性别、卫生安全知识的来源和了解世界、对艾滋病了解程度、性行为频繁度、心理压力等。2.4研究步骤研究步骤:1、样本选取:选取在纳入标准中的患者进行调查问卷。2、采用统一调查法,对前来复诊或初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3、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研究方法:1、在查阅丰富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写问卷,并请专业医师对问卷进行审改与补充。力求做到患者易于接受和其切实可行性。2、因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此次问卷调查实施匿名调查,且所有问卷内容均一致。调查点设置在抗病毒门诊处,由专业医师评估患者情况之后告知其进行自愿填写,填写完的问卷直接投入封锁箱中,直至本次调查结束方可开启。3、调查结束后,由专人整理和筛选调查问卷,最后进行数据统计。2.5统计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9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的统计分析、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研究结果109研究结果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185份,其中21份问卷按照排除标准属于无效问卷,予以剔除。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88.6%。164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占比分别为25岁以下21例(12.8%),25~29岁63例(38.4%),30~34岁57例(34.8%),35岁以上23例(14%),男女占比9.1:0.9,男性149例(90.9%),女性15例(9.1).性取向占比分别为同性恋127例(77.4%),异性恋18例(11%),双性恋16例(9.8%),不确定取向及其3例(1.8%).所调查的所有案例均为性接触传播,其中以同性传播传播为主132例(80.5%),异性性传播32例(19.5%)。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3-1。表3-1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N=164)指标例数构成比(n%)年龄25岁以下2112.825~29岁6338.430~34岁5734.835岁以上2314性别男14990.9女159.1婚姻状况已婚2716.5未婚12375离异148.5教育程度本科以上2817大专5835.4高中2414.6中专3219.5初中95.5小学以下138知晓情况父母家人3621.9性伴侣74.3仅自己知道12173.8既往又无性经历有164100无00性取向同性恋12777.4异性恋1811双性恋169.8不确定及其他(如性虐待等)31.8主要性行为的方式(确诊前的最后一次)阴茎-阴道1710.4阴茎-肛门14789.6安全措施(确诊前的最后三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措施21.2未使用安全套等措施13381.1有时使用2917.7传播途径同性性传播13280.5异性性传播3219.5性伴侣来源寻找性伴侣的方式在性伴侣方式的来源中,164名被调查者选择渠道皆有所差异,男性(149例)中113例(90.1%)的伴侣来源是网络社交软件,其中97例(73.5)感染。女性(15例)中13例(86.7%)的伴侣来源于找现实伴侣,其中13例感染。详见下表3-2。表3-2不同性别群体的性伴侣来源方式(N=164)伴侣来源方式感染途径性别同性传播n(%)异性传播n(%)男性n(%)女性n(%)人数1323214915网络社交软件97(73.5)3(9.4)113(75.8)1(6.7)现实伴侣21(15,9)21(65.6)7(4.7)13(86.6)陌生人及其他14(10.6)8(25)29(19.5)1(6.7)性行为方式特征在性行为中,164名被调查的案例患者对于性行为方式皆不同。其中115例(70.2%)的主要性行为方式是同性/异性性行为。其次,79例(48.2%)有过一夜情行为,60例(36.9%)有过一夜情和商业性性行为,71例(43.4%)同时有过同性性行为和一夜情性。详见下表3-3。表3-3性行为特征方式程度排序(N=164)性行为特征方式第一位n(%)方式第二位n(%)方式第三位n(%)方式第四位n(%)同/异性性行为115(70.2)26(15.9)19(11.6)5(0.3)一夜情21(12.8)79(48.2)40(24.4)22(13.4)商业性行为及一夜情9(5.5)33(20.1)60(36.9)60(36.6)同性行为和一夜情19(11.5)25(15.2)42(25.6)71(43.4)缺失01(0.6)3(1.5)7(6.3)性取向影响分析本次调查问卷结果中,男同性恋共计127例(77.4%),双性恋共计16(9.8%),将案例初次或早期性接触的对象和此次案例人群的性取向进行χ2检验(P<0.05)。结果说明初次或早期性接触对象和性取向具有统计学差异,认为性取向与初次或早期性接触有关。结果见下表3-4。表3-4性取向影响分析(P=164)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Pearson卡方11.318a3.010似然比14.0723.003线性和线性组合9.937.002有效案例中的N164a.2单元格(25.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1.14。感染艾滋病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对象进行数据分析经,把可能影响感染艾滋病的9个因素分别与性行为方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高危行为、伴侣较多这2个因素与感染艾滋病有关,其中高危行为最为显著。详见下表3-4。(P<0.05))。表3-4发生率的比较(N=164)BS.E,WalsdfSig.Exp(B)三个及以上伴侣-.7871.192.4361.509.455高危行为2.0081.0083.9701.0467.449讨论有关艾滋病研究和发展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关于艾滋病患者性行为特征与艾滋病的传播之间的关系的报道却寥寥无几。性行为是个人基本和正常的一种生理需要,但在性行为和性需求的过程中存在了HIV病毒,却是有着致命的危险。近几年,我国流行病学史和新发艾滋病人的统计中,相对于吸毒、静脉注射、输血及母婴等传播途径,性行为传播的比例已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占比。这些研究数据也使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人群中健康性行为的重要性,其中艾滋病患者的性行为特征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将和我国艾滋病的防控事业及防控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艾滋病患者的性行为特征逐渐受社会和人群关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在性活动中存在着高危和不洁的性行为,这对艾滋病的肆意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社会开放和包容,很多人对于男同性恋(MSM)群体的接纳程度更加的理解和接纳,从而让这一群体和男男性行为活动开始隐形扩大,这也加速了艾滋病传播的速度。尽管社会上支持并认可同性恋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这一现象有时却因错误的途径和信息传播让很多的青少年开始将其当做一种潮流而模仿。迄今为止,我国艾滋病的发展趋势一直都是异性性关系传播为主,但近几年来在新发感染的案例中,MSM群体的发病率却已出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而这些这都与他们的性交方式和高危行为有着重大的关系。随着MSM群体中的性行为和性伴侣更换开始变得频繁,尽管现在艾滋病患者的群体中异性传播依旧占到绝大多数,但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控,势必会让HIV病毒在同性恋人群中爆发出高的传播性和感染率,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和性安全知识欠缺的人群。但在青少年群体中,虽然他们对父母抱有较为信任的态度,可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关于性健康知识的话题却很少,即便有,也大都是模棱两可和对此内容避讳或警告的话语[15],这也间接的减少了青少年对于性安全卫生知识的汲取。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中初次确诊在25岁以下的案例占12.8%,同性恋和双性恋占比共计87.2%,因同性(未采取安全措施)而受感染艾滋病的发生率为89.6%,且在确诊前的三次性行为中均未采取安全措施占比96.4%,处于国内发病率的高等水平。虽然近年有着许多的关于MSM群体和艾滋病的研究,并探讨其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不过,对于MSM群体我们不能无视和歧视,但也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和影响,这就与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于性教育和思想引导有着极大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同性的高危性行为、性行为中未采取安全措施与感染艾滋病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提示对性知识的认知和安全性行为的措施应是在教育学习的早期阶段便让开始实施学习了解,而非青春期后或性成熟后。但以往我们将更多的性知识教育都放在了大学课程中,比如陈靖[4]、徐选国[5]的相关研究提出的,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艾滋病教育宣传力量,并突出大学生自主教育的方式。可尽管如此,国内大学生在性行为中能够坚持使用安全套的调查比率也只有16%-30%[14]。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更应掌握一定的安全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性行为引导能力,提高对MSM群体这一类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并对广大青少年行成一个正确的性取向及性行为的引导检测。推论及建议11结论及建议结论1.在本次调查问卷的案例中,艾滋病患者多以MSM群体多见,其频繁更换性伴侣及高危性行为都与艾滋病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2.安全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性行为引导对于艾滋病年轻化及传播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建议加强基础性安全知识的普及。3.感染者中依旧存在着性活跃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案例,建议加强安全指导,早日探索出新的性行为教育模式。4.早期的性接触对性取向有较大影响,父母老师应警惕,并有足够的知识对青少年的性引导方向。本文的局限和展望MSM群体中的高占比的感染率和传播率,与高危性行与艾滋病的传播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存在易患因素的人群,做好筛查和心理疏导工作;对有同性恋倾向者应加强性行为引导,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以降低同性恋群体的数量。更应将安全卫生知识和性行为安全纳入常规的早起学习教育中,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行为观念,了解更多卫生安全及措施等知识。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12致谢本研究论文是在我的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13参考文献[1]贺生,甘启英,范双凤,等.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2):208-210.[2]吴尊友.我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04-1605.[3]马迎华.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2):5-10.[4]陈靖,徐选国,王荣,等.自主教育模式在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医,2012,24(1):52-55[5]徐选国,王荣,陈璐,姜峰.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7):631-632.[6]周娓,龚静,元国平.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歧视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1):1014-1043.[7]贺莉萍,陈运平,李先知,刘勋,黄晓,周勇,李军.准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认知及羞辱与歧视[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743-745.[8]刘家虹,姜红英,陈红,廖清华,付俊,龚俊平,卢飞豹.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歧视态度的定性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9,23(6):688-690.[9]刘艳,杨国莉,龚环宇,严谨.MSM人群中HIV感染者歧视感与心理状况及性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6):51-55.[10]LeeRS,KochmanA,andSikkemaKJ.InternalizedstigmaamongpeoplelivingwithHIV/AIDS.[J].AIDSandBehavior,2002,6,309-319.[11]]胡波瑛,骆桂钗,陈芳娟,等.宁波市女中学生生殖健康认知及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11):1447—1449.[12]张爱莲,康丽娜,董海原.不同部门公务员艾滋病知识及歧视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35-36.[13]PutraI,AstutiD,WidyastariDA,etal.PrevalenceanddeterminantsofcondomuseamongmaleadolescentsinIndonesia[J].IntJAdolescMedHealth,2018.[14]马迎华.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2):5-10.[15]MunakampeMN,ZuluJM,MicheloC.Contraceptionandabortionknowledge,attitudesandpracticesamongadolescentsfromlowandmiddle-incomecountries:asystematicreview[J].BMCHealthServRes,2018,18(1):909[16]KajulaLJ,SheonN,DeVriesH,etal.Dynamicsofparent-adolescentcommunicationonsexualhealthanHIV/AIDSinTanzania[J].AIDSBehav,2014,18Suppl1:S69-S74.
附录1AIDS患者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您好!此调查问卷属匿名问卷,采取个人自愿,您的任何个基本信息和本试卷都绝对保密,请您放心!本问卷旨在调查艾滋病患者在确诊前后的性行为特征和相关因素影响,为探讨适合社会人群的性安全行为知识和艾滋病的健康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有些问题可能涉及到性行为,HIV感染等隐私内容,或许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但还请您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真实作答,并按照题目顺序依次作答(存在选项转题提示请转题,然后继续依次作答),本试卷回答没有对错之分,请您认真阅读每一个题目,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最适合的选项。感谢您的配合!01.您的受教育程度?A.小学以下B.初中C.中专D.高中E.大专F.本科以上02.您初次确诊感染的年龄?A.25岁以下B.25~29岁C.30~34岁D.35~40岁03.您的性别?A.男B.女04.您的性取向?A.同性恋B.异性恋(转至第6题)C.双性恋(转至第7题)D.其他(转至第9题)05.确诊感染前,您是否和异性发生过性关系?A.有(转至第7题)B.没有(转至第9题)06.确诊感染前,您是否和同性发生过性关系?A.有B.没有(转至第9题)07.确诊感染前,您与同性发生性行为多还是和异性发生性行为多?A.同性B.异性08.目前,您与同性发生性行为多还是和异性发生性行为多?A.同性B.异性09.(多选)目前,您都发生过哪些性行为?A.同性/异性B.商业性性行为C.一夜情10.您知道自己属于那种感染传播途径吗?A.母婴B.血液C.同性性行为D.异性性行为E.其他F.不知道11.您目前的婚姻情况?A.未婚单身B.已婚(转至第14题)C.离异(转至第19题)12.确诊感染前,您是否有固定性伴侣?A.有B.没有13.您和性伴侣了解彼此的健康状况吗?A.了解(转至21题)B.不了解(转至21题).14.您是否做过婚前体检,体检的结果是?A.没有婚检B.结果健康C.结果患病(HIV)C.结果患病(其他)15.您在夫妻生活中是否会采取安全措施?A.会B.不会C.有时会16.您是否存在婚前性行为(包括您的爱人)?A.是B.否17.在婚前性生活中,您和您伴侣是否了解彼此的健康状况吗?A.了解B.不了解18.您一共有几位婚前性伴侣(包括您的爱人)?A.一个B.两个C.三个及以上19.在您婚后,您是否曾有过婚外性关系?A.有B.没有(转至第21题)20.您和婚外性伴侣了解彼此的健康状况吗?A.了解B.不了解21.您知道安全套等其他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吗?A.知道B.不知道22.您在发生性行为时是否会有习惯的采取安全措施?A.会(转至第24题)B.不会C.有时会23.您不采取安全套等安全措施的原因是什么?A.自己不喜欢B.伴侣不喜欢C.没有习惯D.其他24.您在性行为中通常扮演那种角色?A.男方B.女方25.您采用最多的性交方式是哪种?A.口交B.肛交C.男女性交D.其他26.您去过最多的性行为的场所是?A.自己家里B.伴侣家里C.酒店D.其他27.请您回忆一下,您初次或最早发生性行为或性接触的年龄?A.12岁之前B.13~17岁C.18-25岁D.26岁及以上28.您在初次性接触前,父母或老师是否对你进行过基础的卫生安全知识的教育?A.仅父母B.仅老师C.都有过D.都没有29.请您回忆一下,您初次或早期性行为或性接触对象较多的是?A.同性B.异性30.这次(些)性行为或性接触是否对你的性取向产生影响?A.是B.否31.您是否将这次性行为或性接触告诉父母和(或)老师?A.是B.否32.您初次接触到卫生安全或性方面知识是什么时候?A.12岁之前B.13~16岁C.17岁及以上33.(多选)您接触到的卫生安全或性行为方面的知识的来源是什么?A.书籍、影视、报刊等B.网络等渠道C.父母或朋友及老师等D.其他34.您在开始性行为或性接触前了解卫生安全及性行为方面知识较多,还是之后?A.性行为或性接触前B.性行为或性接触后35.您在确诊感染前了解性行为中的高危行为吗?A.了解B.不了解36.截止目前,您了解高危性行为都有哪些吗?A.了解B.不了解(转至第38题)37.请您回忆一下,您在确诊感染前是否有过不安全性行为?A.是B.否38.请您回忆一下,您在确诊感染前最后一次性行为中主要的性行为方式是什么?A.口交B.肛交C.男女性交D.其他39.请您回忆一下,您在确诊感染前最近的三次性行为中,有没有采取安全措施?A.都有(转至第41题)B.都没有C.有时使用40.您不采取安全措施的原因?A.自己不喜欢B.伴侣不喜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兵器工业集团激光公司总经理公开招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电信数政科技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年儿科常见疾病护理综合评估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健康管理行业健康管理服务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美容化妆行业智能美妆解决方案研究报告
- 2025年物联网行业物联网应用与智慧生活研究报告
- 2025年航空航天行业创新技术与未来发展研究报告
- 谁被谁吃掉了课件
- 2025年农业科技行业数字化农业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 2025年热水器行业智能家电与绿色生活研究报告
- 香港 信托合同范本
-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
- 女生穿搭技巧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大学试题(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建筑物拆除场地清理垃圾外运施工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实验1-5参考答案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断亲协议书模板
- 中秋国庆假期安全教育
- GB/T 19808-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
- 北京市幼儿园办园质量督导评估办法(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