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全国卷阶段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
第4章隋唐(学生版)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一一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基于2022年高考全国卷的限
时限量标准模拟卷作业设计:针对当前全国卷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大多数学生很难在150
分钟的时间内把题做完。况且历史学科的试题又排版在最后,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历史题做不
完。为改变学生文科综合历史学科的被动局面,高中历史通史讲义配套练习的28章,特编
写28套配套练习。每套练习设计24个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非选择题52分,25
题是高考40题的题型,25分,26题是高考41题的题型,12分,27题到29题对应的是高
考选修45题到47题的题型,分别是“改革”,“战争”和“人物”,每题15分。全套题和高
考文科综合历史题无缝对接,题量稍大点,要求学生在50分钟内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
练,如果学生能在5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24个选择题的48分,非选择题的52分,那么高
考的12个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的3个题52分,使用这本书的学生就能比较从容的应对,
未雨绸缪。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耒耙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瘴,所以进退为评”。
该工具是
2.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商业现象,可能在唐代出现的是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②“平
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③《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犹自笙歌彻晓闻。”④“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
A.@B.②C.③D.@
3.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
之,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
少。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
区
A.商品经济发达B.存在井田制
C.小农经济落后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4.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
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
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5.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
时期
西汉西晋唐前期
郡县
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5郡57县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像章郡18县6郡58县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建安、晋安2郡14县福州等5州28县
A.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
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6.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
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以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
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这反映了
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
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
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7.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阚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如
所述属实,则不会受惩罚,“如有不实者,各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
A.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
B.“街衢接诉”成为政府肃贪重要手段
C.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
D.政府利用街道的公众效应教化百姓
8.《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人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
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B.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治社会
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9.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
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
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A.层层推荐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D.打击贵族
10.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人诬告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很生气,下令刘祎之停职审查。办
案人员奉命向刘祎之出示了皇帝签发的敕书(命令)结果刘祎之很愤怒也很不屑地说了一句:
“不经凤阁鸾台(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何得为敕!”武则天大怒,干脆下令刘祎之“即家赐
死”。对上述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B.三省体制导致宰相专权
C.中书门下执掌最高决策权D.三省六部体制名存实亡
11.自魏以来,谱牒之学大盛。如唐初“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甄差群姓……开元初,邵
冲与薛南金复加刑窜,乃定。”这一历史现象说明
A.封建专制皇权逐渐削弱
B.魏晋九品中正制的沿袭
C.唐君主为昭示正统地位
D.宗法制融入古代社会生活
12.“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
下列不同时期的做法中有利于“平民社会”形成的有①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②郡国每年举荐
孝、廉各一人③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④选拔官位较低官员入阁
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
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这
种“制度”是指
A.分封制度B.科举制度
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
14.“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
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与唐朝诗人朱逵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祭侄文稿》B.《九成宫醴泉铭》
C.《怀素自叙帖》D.《多宝塔碑》
15.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这些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历代重视吸取前朝教训
B.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16.唯物主义史观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艺术(即社会意识)是该时期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对中国古代书法,有“唐人尚法”的总结,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从本质上体现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
D.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17.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
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
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18.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一一考试成绩一一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一一品行一一考试成绩
C.品行一一门第声望一一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一一门第声望一一品行
19.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一制度曾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
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
还秋住,乌聚云合材料中所述制度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B.控制思想文化发展,培养了皇帝的奴仆
C.形成了“重文”传统,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20.“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乱人来之,遵擅暑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延。
效战国……以土地传子孙……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
C.均田制瓦解D.租调制破坏
21.唐朝诗人元稹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风尚:“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饼成
为当时人们的主食,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现象的
出现主要是因为
A.秦始皇统一全国
B.丝绸之路的繁荣
C.佛教的迅速传播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2.唐朝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多出身于中下层,他们对社会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往往怀有济
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下列唐诗能够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C.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D.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2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
“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到“瓦肆”听戏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24.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
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
的是
A.①一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②一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一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一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
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第28题(任选一题)15分。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
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
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一一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
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
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日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一一《新唐书》
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
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一一《资治通鉴》
⑴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9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7分)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9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丰富的信息,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M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
比较上述两幅图片,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
祜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
有“鞫(曲审问)案禁系”之权。一一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
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
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
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一一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
君明臣廉的。(9分)
2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
“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
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
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
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
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
情可宥者,宜录状奏”。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
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一一《论君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
影响。(9分)
参考答案
第4章
1.【答案】D。【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犁”分析,“……所以进退为评”,隋唐出现
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应为答案D。A项是输水灌溉工具翻车;B项是播种工具楼车;C项是
将水从低处运往高处的筒车。
2.【答案】Co【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蹄。”指的是唐朝及以前
的市场;②“平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中“平遥”是指山西地区,“票号”指的
是出现了汇通天下的局面,指的是明清时期晋商;③《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
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其中扬州“夜市”是唐代出现的;④“辉煌金碧店悬
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后,正确顺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
3.【答案】I)。【解析】均田制下的土地由国家所有,而题干中强调与其他地区相比,关中地
区地主占有土地的比例最高,故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
4.【答案】D。【解析】唐朝的经济政策唐朝初年的规定,以家庭手工业产品交纳国家地租和
代替服徭役,保证了农民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时也促进农户发展家庭手工业,故选D项。
5.【答案】A。【解析】按照材料中表格提供的数据,从西汉到唐朝前期,东南三区增置的郡
县总量在不断增加,客观上反映出东南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重要性的增强,故A项正
确;从同时期数量对比来看,江西所设郡县除西晋外都不是最多,故B项错误;南宋时,中
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故C项错误;按材料无法总结出经济发展速度的信息,故D
项错误。
6.【答案】A。【解析】唐朝前期的谱牒修撰反映出门第观念和相关的选官方式依然存在,但
从《姓氏录》中收录的姓氏减少、范围缩小可以看出,门阀力量有所削弱,故A项正确;唐
朝实行科举制,门第观念逐渐削弱,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新门阀力量发展,魏晋时期旧世
族已经走向衰落,故C项错误;唐朝科举制的实行使得社会流上下动性增强,故D项错误。
7.【答案】A。【解析1根据材料“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断
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可知,唐朝时允许百姓以非正规渠道申诉,主要是为了体察民
情。本题选A。B、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说“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
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说的是儒家思想是法制的内核,故B项正确;儒家思想是一些
原则,而法制则是具体的细则,两者并不相同,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故
C项错误;儒家思想是人治思想,不会促进民主法制的发展,故D项错误。
【点睛】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
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
有利于“三民”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墩(6)“义璘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
善。
9.【答案】D。【解析】其中“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表明
没有真材实能的人士不能当官的,打击了当时的门阀氏族,故选D
10.【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武则天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审议就签发敕书,并下
令赐死刘祎之,可知皇权至上,故A项正确;从“武则天大怒,干脆下令刘祎之“即家赐死”
可知,仍然是皇权至上,没有出现宰相专权的现象,故B项错误;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
书门下有决策权,但最高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是隋唐中央官制,
没有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
11.【答案】D。【解析】从“谱牒之学大盛、甄差群姓”分析可知,自魏至唐,修订家谱的
风气兴盛和发展。谱牒即家谱,是一种记录家族迁徙、发展的事迹和家族人物的世系、传记
的书,是以特殊形式组织、编写的家族生活史,目的是凝聚宗族、隐恶扬善,加强家族的团
结,本质上反映了宗法制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无关。
12.【答案】B。【解析】分封制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平民不在其列,故
①错误;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品行优
秀的平民有机会进入政府,故②正确: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才学出众的平
民可以凭借其走上仕途,故③正确;内阁成员从官员中选拔,平民被排除在外,故④错误。
13.【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有文才的人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平
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分析,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打破
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情形,平民通过考试也可以步入仕途,故B项正确;分封制度体现的是贵
族政治,与材料平民可以步入上层不符,故A项不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不能体现
材料中文人优势以及平民可以步入上层,故B项不正确;九品中正制使得选官权操纵在世家
大族手中,不符合材料。
14.【答案】C。【解析】C材料反映出该书法作品的豪放,符合草书的特征。《祭侄文稿》是
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故A项错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故B项错误;《怀素自叙帖》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多宝塔碑》是
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
15.【答案】B。【解析】本题“因”“继”“承”“袭”均有继承的意思,故B项正确。
16.【答案】B。【解析】晋人尚韵是指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
清闲雅逸,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A项正确;唐人尚法是指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
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B项正确;
宋人尚意是指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
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故C项错误;元明以来中国
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故B项正确。
17.【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论及雕版印刷的效率,故A项错误;雕版印刷进入黄金
时代应该是两宋时期,故B项错误;《金刚经》是我国最早雕版印刷品,并不是最早印刷品,
故C项错误;材料中“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图文浑朴凝重”说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
促进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故D项正确。
18.【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主要依据是察举制以“孝,廉”即品行为主
要标准,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的标准分别是门第声望和考试成绩。
19.【答案】I)。【解析】由材料中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可判断,这一制
度是科举制。科举制使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与到政权中来,扩
大了官吏的来源,加强了中央坡集权外。
20.【答案】B。【解析】安史之乱发生之后,直到唐肃宗时期才基本平息下去。朝廷封的节
度使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自己任命官吏,征收的赋税不上缴朝廷,而且把土地传给自己的子
孙后代,拥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权力,这种局面一直到唐朝灭亡,持续了一百年左右,中央
始终无法控制。由所学可知,这是反映的藩镇割据问题。
21.【答案】B。【解析】A、C、D重复词“胡”“还有”“来自国外”“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
菠菜”都说明本题在考查对外交往。故A、D项讲国内状况错误。C、佛教来自南亚与“胡”
所指范围不符。
22.【答案】C。【解析】题干要求唐诗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均反
映了文学家自己的人身感悟,与政治抱负无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体现了诗人希
望辅助帝王,让百姓过上民风淳朴的生活,符合题干要求,选择C项符合题意。
23.【答案】A。【解析】诗句反映了唐朝时期的商业发展。唐朝已经出现草市,故A项正确。
“瓦肆”是宋代出现的娱乐场所,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C
项;明清时期实施“海禁政策”,排除D。
24.【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上图中的内容和文字注解可知①所处的时期是唐代前期,
②是北宋时期,③是南宋时期,④是明清之际。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前期社会稳定,疆域
广阔;北宋时期理学开始形成,思想发展,但北宋王朝疆域不广阔,故排除B;南宋时期商
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故排除C;明清之际社会稳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界开
始趋于保守,故排除1)。结合选项内容内容可知A项描述正确。
25.【答案】(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中心。(9分)(2)
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
(7分)(3)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3分)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
的决策失误;(3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3分)
【解析】隋唐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本
题试图通过具体材料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绣品附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消防比武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 消防保卫技师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平底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乡村银行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宪法法律试题及答案
- 县级国企面试试题及答案
- 供应链金融行业市场发展计划书
- 煤制甲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
- 五菱软件开发面试题及答案
- 公司关键岗位绩效评估与激励管理制度
- DB11-T 1875-2021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中国车载冰箱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道德与法治《我们的衣食之源》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四年级下册
- 《高级护理实践》课件
- Unit6 Living History of Culture同步梳理-【中职专用】高三英语寒假自学课(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3)
- TL-PMM180超低烟尘使用及维护培训
- 基于UG的汽车安全气囊盖注塑模具设计
-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届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30题中国民航机场消防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动车乘务员和动车餐吧乘务员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