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5例_第1页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5例_第2页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5例_第3页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5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5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全身疾病。通常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肠杂音和肠杂音,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神经官能症状。本病病情缠绵,久治难愈。西医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和药物,迄今还没有任何单一药物被证实能有效治疗IBS,另外,药物的费用及不良反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中医药的整体调节治疗可起到多靶向、多环节的治疗目的,疗效突出,越来越受到重视,IBS是公认的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目前认为肝郁、脾虚是其病机的关键,因此,疏肝健脾法基础上的随证加减在一治疗中的运用,既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的基本原则。本研究就是借助现代医学的、现代科技的多种手段来从微观角度探讨痛泻要方对腹泻型IBS的临床疗效,以使我们对它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1临床数据1.1结肠镜及病理鉴定2009~2010年江苏省中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均符合罗马ⅢIBS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的慢性泄泻患者,结肠镜和病理证实结肠黏膜大致正常。1.2状异常的测定(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2)粪便性状异常:可为松散便或稀水便(排不成形或稀水便的比例≥1/4及硬或块状便的比例<1/4);(3)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尽感;(4)排黏液便;(5)腹胀。1.3神经并病,临床表现为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脾虚证:(1)神疲懒言,体倦乏力;(2)胃纳减少或食欲差;(3)脘腹隐痛;(4)食后腹胀,或下午腹胀加重;(5)大便溏而不爽或时溏时干;(6)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肝郁证:(1)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2)暖气频繁,或泛吐酸水;(3)口苦咽干;(4)烦燥易怒;(5)失眠多梦;(6)舌边尖稍红,舌苔微黄;(7)脉弦。凡具有脾虚证3个,肝郁证3个以上者即可明确诊断。1.4疾病病理学以指标学为根本内容,可分为感知疾病、脑病血药病及一般疾病疾病(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近期内服用对胃肠道和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如益生菌、匹维溴铵、奥替溴铵、氟西汀等;(3)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脑、肺、肾、血液疾病者;(4)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等);(5)妊娠、哺乳期妇女。1.5两组患儿年龄情况对比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45.13±12.1岁;平均病程4.00±1.31年。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39.40±9.7岁;平均病程3.67±1.29年。2药物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行结肠镜检查,用活检钳分别钳取两组乙状结肠黏膜,在显微镜下观察肥大细胞。治疗组予以痛泻要方加减:炒白术20g、炒白芍20g、炒陈皮10g、炒防风10g、茯苓15g、柴胡9g、煨木香10g、制香附10g、生甘草3g,每日1剂,过程中不再服用其他药物。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50mg,每日3次,过程中不再服用其他药物。一年后复查结肠镜,用活检钳分别钳取两组乙状结肠黏膜,在显微镜下观察肥大细胞。3治疗效果观察3.1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黏液消失,疗效指数100%;(2)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近似成形、黏液明显减少,100%>疗效指数变化>75%;(3)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好转,大便塘、黏液减少,大便常规基本正常,30%<疗效指数<75%,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肠激惹征象有好转;(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30%。3.2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统计学分析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对全身情况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统计学分析(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全身症状改善有明显差异。根据全身情况症状积分差值显示,治疗组对改善全身症状优于对照组,详细数据见表1。4结果4.1肥大细胞活化分数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对肥大细胞活化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肥大细胞活化分数统计学分析(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肥大细胞活化分数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治疗前后肥大细胞活化分数差值显示,痛泻要方对降低肥大细胞活化分数作用优于匹维溴铵组,具体数据见表2。4.2炎症程度与说根据患者的肠黏膜炎症严重程度计分计算得到的数据显示,60例IBS患者肠黏膜炎症程度均值为1.80±0.39,肥大细胞活化分数均值为34.75±18.07,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肥大细胞活化分数和肠黏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即活化分数高的患者炎症程度高(两者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相关)。5痛泻要方的作用传统痛泻要方为治疗肝脾不和“痛泻”的典型方剂。据有关文献记载,本方名为“治痛泄要方(刘草窗)”,最早见于明·虞传《医学正传》(公元1515年)。《景岳全书》又名白术芍药散。痛泻之证是由土虚木贼,肝脾不和,脾运失司所致。其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多腹痛;或“腹内先胀,继而作痛,泻下不多,泻后舒畅,反复发作”。除痛泻外还可并见食欲不振,朊腹作胀,大便中夹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等。现代药理研究[1~5]表明,痛泻要方具有以下作用:(1)镇痛止泻作用:(1)对肠肌的影响:研究发现痛泻要方可抑制乙酰胆碱所致的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使收缩振幅变小,基线下降,频率减慢;(2)对内脏痛觉、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的影响:研究发现痛泻要方对慢性内脏痛觉超敏大鼠模型及热板法疼痛小鼠模型疼痛阈值有影响,发现该方可显著提高两种模型动物的痛觉阈值。同时,可明显降低结肠中5-羟色胺(5-HT)与P物质(SP)的含量。实验表明,痛泻要方可提高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降低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降低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提高血浆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2)抗炎作用:实验显示,痛泻要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IL-6,IL-8促炎细胞因子含量,同时升高L-10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细胞凋亡实验中选取调控基因BcI-2、Bax、Fas(参与凋亡调控的系列基因)蛋白表达作为检测指标,结果显示,痛泻要方组抗细胞凋亡占优势。(3)其他: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抗肿瘤作用等。本研究显示:(1)两组均可改善肠道症状,但治疗组对改善大便次数、腹痛或腹部不适、脘腹痞满等症优于对照组,对改善大便性状、排便急迫、黏液便等症与对照组疗效相当。(2)在改善全身情况方面,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