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背诵默写。(1)水何澹澹,___________(《观沧海》)(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3)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4)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6)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山岛竦峙(2)江春入旧年(3)逝者如斯夫(4)正是江南好风景(5)思君不见下渝州(6)应傍战场开(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B.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无限信心。C.王阳明的心学在福建影响一大批文人,得到发展、弘扬和继承。D.自信自立、勤思苦学、面对逆境不屈不挠都是自强不息的表现。【答案】D【解析】考查病句的辨析。A.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B.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只要”改为“只有”;C.语序不当,应把“发展、弘扬和继承”改为“继承、弘扬和发展”;故选D。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礼赞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动人的乐章。为国家栋梁、时代kǎi①A(A.楷B.揩)模【甲】B(A.分发B.颁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体现了泱泱大国以“礼”正国、以励率民的国家态度。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用行动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以卓②B(A.zuōB.zhuó)越功勋和崇高精神,【乙】A(A.感召B.感动)亿万国人竖起珍爱英雄、尊敬英雄的社会风向标。(1)请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①____②____(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___乙____(3)下列四句出自文中的空缺部分,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①在理想中不懈奋斗②在寂寞中坚守理想③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伟大④只有在平凡中耐住寂寞A.④①③② B.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答案】(1)①A②B(2)①B②A(3)C【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楷模(kǎimó):榜样、模范。故选A。卓越(zhuóyuè):杰出的;超出一般的。故选B。(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甲】处:分发:一个个地发给;分派。颁发:发布、授予。在此指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应使用“颁发”,故选B。【乙】处:感召: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交流;感化并召唤。感动:动摇,触动;感触,触动感情。在此形容号召国人尊崇影响,应使用“感召”,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句承接整体是“只有……才……”的条件关系;④句“只有在平凡中耐住寂寞”排在首句,继而②句、①句依旧使用“在……”的句式,点明条件,其中②句承接④句,①句承接②句;③句点明结果;故排为:④②①③;故选C。二、阅读理解(7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4.D5.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描写;《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运用视觉描写,“不知何处吹芦管”运用听觉描写,故第二首诗只有视觉和听觉描写。故D错误,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里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的关心、牵挂,一直伴随着友人,表达了作者友人的思念和牵挂。(2)《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成霜,把沙子比成雪,渲染悲凉的氛围,突出了边塞的苦寒。结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从听觉角度,正面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整首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人不知而不愠()(2)陈太丘与友期行()(3)博学而笃志()(4)相委而去()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 B.吾日/三省吾身C.元方/时年/七岁 D.待君久/不至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分别给了你什么的启示?【答案】6.(1)生气恼怒(2)约定(3)坚定(4)离开7.D8.(1)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入门内不回头看。9.甲文①别人不了解自己,对自己有误会时,不恼怒;②善于反省,及时发现自身的疏漏与不足;③要甘于朴素,不慕富贵;④要思想独立,意志坚定。乙文元方:为人处世必须知礼守信友人: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也要反思自己。【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2)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3)句意: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4)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D.“待君久/不至”意思是:在这里等你,等了很久都没有见你来。故“待君”与“久不至”是两个承接关系的句子,故应停顿为“待君/久不至”。故选D。【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而:表顺承,并且、而且;时习:按时复习;之:它,指知识;说:同“悦”,高兴、愉悦。(2)惭:感到惭愧;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甲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知,为人处世,当别人不了解自己,对自己有误会时,不恼怒;从甲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知,为人处世,当善于反省,及时发现自身的疏漏与不足;从甲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人处世,当要甘于朴素,不慕富贵;从甲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可知,为人处世,当要思想独立,意志坚定。从乙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为人处世必须知礼守信;从乙文友人一开始指导元方父亲“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最终却“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也要反思自己。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三)阅读《直把糖糕当粽子》,完成下面小题。直把糖糕当粽子谢新源①为了端午节能吃上“粽子”,竟引发家里的一场大火——这事到现在我仍心有余悸。②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读初中二年级。端午前的一个星期天,生产队派七八位壮劳力拉了架子车,到隔壁孟县化肥厂拉化肥。我们几个已长了些力气的初中同学,亦被队长指派给一车一人,拉配套、做帮手。我与领群叔结对,他年纪稍大,还有些驼背。回来时,拉着重车走沙石公路很是辛苦,大家每走上五六里,只要经过村庄就要停下来喝口水,喘会气。③我记得很清楚,路过桑坡村时,我们在村口高高的白杨树下停车歇凉。正午的太阳正热。还好有徐徐的小北风,吹得头顶上的杨树叶哗哗作响,脸上的汗水不过三几袋烟工夫便落了下去。有人背靠树根闭目小憩,有人席地而坐扑扇着草帽,也有人围着一旁的茶水杂食摊看新奇。④“买不买粽子?快端午了。”杂食摊主是个七十来岁的老头儿,问我们。粽子?大伙顿时来了精神。我们那虽是大平原,却人多地少,又缺水,别说糯米稻,就是一般水稻也极少种。所以,粽子稀罕得很。但桑坡南临黄河,既有滩地又能引水,或是种了糯米稻的。⑤那是我头一次见到粽子。十几只煮熟了放在搪瓷盘里,其中一只苇叶半剥,将粽肉裸露在外。看上去,它像只大菱角,果冻似的晶莹透亮,透着淡淡的黄,内面裹着的“枣核”隐约可见。摊主说那是红糖“多少钱?”领群叔问。“两毛。”“恁贵?”“糯米稀缺,还包着糖呢。”摊主并不愿降价。⑥“买一个。”领群叔终是掏出钱来。又有几位大人摸索出皱巴巴的毛票。他们就蹲在杨树根下,舍不得似的每口只咬了指甲盖大的一块,还要像含了糖块一样在嘴里滚过几滚,方才咽下。我们这七八个小小少年,一年到头口袋里是不会有一分零花钱的,不像现在的孩子,过年的“利是”(红包)都成千上万,便也知趣得很,各自咽着口水躺到化肥车上,只管享受着稀疏的树阴去了。⑦“爸,过端午咱咋没粽子吃?”傍晚到家,我明知故问。想起中午领群叔他们吃粽子的香甜,我就馋得直流口水。“咱这不是缺水吗?哪有人种糯米。”母亲说。“是不是今儿个他们有人买粽子吃了?”父亲看着我,似乎反应过来。我没勇气答话,赶紧扭过身子钻进房里去了。⑧第二天中午,我放学刚走进院子,一阵浓浓的过油味迎面而来。那会儿一般过年时家里才会过油炸焦叶、油菜、肉丸,这会咋过起油来?我疑惑着挑帘进屋,母亲围着围裙,满手沾着白面,正在案板前忙活。父亲已在屋外窗下的煤火上支妥了铁锅。锅里油烟渐起。⑨“你不是想吃粽子吗?你妈说她会做。”父亲说。母亲十几年前曾在陕西蓝田县食品厂上班,平时在家做过饼干、鸡蛋糕。见我不信,母亲说:“咱这是做另外一种粽子:把白面用开水烫了,搅成团;冷下来稍微搓揉,擀皮儿包上红糖,压成柿饼样子,搁油锅里炸。出锅后它外皮金黄焦脆,里面的烫水面黏、软、柔;红糖也化成汁了,跟吃糯米粽没啥两样,还多了些焦香味。”我听着似信非信的。⑩“你先去看会书,炸好了叫你。”父亲说。我那时已开始喜欢读小说,父母并不拦着。⑪“不好了!”父亲突然一声惊呼。我抬头一看,隔着窗户就见一团火焰腾空而起,火舌眼看就要舔着了糊着纸的窗户。窗户上方是父亲不久前才用高粱秆扎的顶棚呀,咋办?母亲吓得呆立在那不知所措。我忽然想起好像在电影里看到过用棉衣还是棉被救火的场景,灵机一动,抱起屋里的小薄被就冲了出去。父亲也反应过来了,手疾眼快地接过小薄被一抖,盖住了冒着大火的油锅,并顺势将煤火端开了……⑫有惊无险,火灭了。我们过了半天才缓过劲来。“是我大意了,这煤火太旺。”父亲自我检讨。“还炸不炸?”母亲惊魂未定。“炸,咋不炸?”父亲向煤火里添了湿煤,火不似刚才的旺了。⑬那天出锅的“粽子”外焦里软,又香又甜,我至今都记得那味道。但直到数年后,我才知道,父母那年炸出来的,其实不是粽子,而是家乡的一道油炸小食——糖糕。(选自2022年05月29日《羊城晚报》有修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天气的炎热,同时也为“看新奇”做了铺垫。B.第⑥段写大人买粽子的情景,从正面表现出“我”羡慕他们能吃到粽子的心理。C.第⑨段“母亲说‘咱这是做另外一种粽子’”为揭晓“粽子是糖糕”埋下伏笔。D.全文以“粽子”为线索,叙述“我”头一次吃到“粽子”,字里行间充满亲情。11.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我”与“粽子”的故事,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时间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天路过桑坡村时②第二天中午“我”拉配套、做帮手①想吃粽子、明知故问③12.赏析下列句子。(1)父亲看着我,似乎反应过来。我没勇气答话,赶紧扭过身子钻进房里去了。(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句子)(2)看上去,它像只大菱角,果冻似的晶莹透亮,透着淡淡的黄,内面裹着的“枣核”隐约可见。(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13.文中多次写到父亲的语言,从中你感受到“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答案】10.B11.①停车歇凉、头一次见粽子;②傍晚到家;③抱被灭火。12.(1)“钻”这里的意思为“穿过”,生动地写出“我”快速穿过父亲的反应,进入房里,表现“我”没有勇气、心虚的情态。(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粽子”比作“大棱角”、“果冻”,形象地写出粽子形体大、色泽晶莹透亮的特点,表现“我”粽子的痴迷和渴望。13.从“是不是今儿个他们有人买粽子吃了?”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体贴入微的人;从“你不是想吃粽子吗?你妈说她会做。”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从“你先去看会书,炸好了叫你。”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关心孩子的人;从“不好了!”可以看出父亲是手疾眼快(反应灵敏)的人;从“是我大意了,这煤火太旺。”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敢于担当(勇于承认错误)的人。14.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我”对炸“粽子”的味道的赞美;揭开我第一次吃到的难忘的“粽子”原来是糖糕,给读者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之感。【解析】【10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有误,联系第⑥段中“领群叔终是掏出钱来。又有几位大人摸索出皱巴巴的毛票。他们就蹲在杨树根下,舍不得似的每口只咬了指甲盖大的一块,还要像含了糖块一样在嘴里滚过几滚,方才咽下。我们这七八个小小少年,一年到头口袋里是不会有一分零花钱的,不像现在的孩子,过年的‘利是’(红包)都成千上万,便也知趣得很,各自咽着口水躺到化肥车上,只管享受着稀疏的树阴去了”的内容可知,大人买粽子的情景,是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出“我”羡慕他们能吃到粽子的心理,而不是“正面表现”;故选B。【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③段中“我记得很清楚,路过桑坡村时,……有人围着一旁的茶水杂食摊看新奇”,第④段中“‘买不买粽子?快端午了。’杂食摊主是个七十来岁的老头儿,问我们。粽子?大伙顿时来了精神。我们那虽是大平原,却人多地少,又缺水,别说糯米稻,就是一般水稻也极少种。所以,粽子稀罕得很。但桑坡南临黄河,既有滩地又能引水,或是种了糯米稻的”的内容可概括为:停车歇凉、头一次见粽子;第二空,结合第⑦段中“‘爸,过端午咱咋没粽子吃?’傍晚到家,我明知故问。想起中午领群叔他们吃粽子的香甜,我就馋得直流口水”的内容可概括为:傍晚到家;第三空,结合第⑪段中我忽然想起好像在电影里看到过用棉衣还是棉被救火的场景,灵机一动,抱起屋里的小薄被就冲了出去。父亲也反应过来了,手疾眼快地接过小薄被一抖,盖住了冒着大火的油锅,并顺势将煤火端开了……”的内容可概括为:抱被子灭火。【12题详解】考查赏析句子。(1)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来理解。“钻”指用尖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或者穿过的意思。联系“父亲看着我,似乎反应过来。我没勇气答话,赶紧扭过身子钻进房里去了”的内容可知,“钻”这里的意思为“穿过”,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快速穿过父亲进入房里,表现出“我”的心虚和胆怯的心理。(2)句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联系“看上去,它像只大菱角,果冻似的晶莹透亮,透着淡淡的黄,内面裹着的‘枣核’隐约可见”的内容可知,“它像只大菱角,果冻似的”把“粽子”比作“大棱角”、“果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粽子形体大、色泽晶莹透亮的特点,突出了“我”对粽子的痴迷和渴望。【13题详解】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联系第⑦段中“‘是不是今儿个他们有人买粽子吃了?’父亲看着我,似乎反应过来”的内容可知,父亲是一个体贴入微的人;联系第⑨段中“‘你不是想吃粽子吗?你妈说她会做。’父亲说。母亲十几年前曾在陕西蓝田县食品厂上班,平时在家做过饼干、鸡蛋糕”的内容可知,父亲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联系第⑩段中“‘你先去看会书,炸好了叫你。’父亲说。我那时已开始喜欢读小说,父母并不拦着”的内容可知:父亲是一个关心孩子的人。联系第⑪段中“‘不好了!’父亲突然一声惊呼。我抬头一看,隔着窗户就见一团火焰腾空而起,火舌眼看就要舔着了糊着纸的窗户”的内容可知,父亲是手疾眼快(反应灵敏)的人;联系第⑫段中“有惊无险,火灭了。我们过了半天才缓过劲来。‘是我大意了,这煤火太旺。’父亲自我检讨。‘还炸不炸?’”的内容可知,父亲是一个有担当,勇于承认错误的人。【14题详解】考查段落作用分析。从结构上看:联系“那天出锅的“粽子”外焦里软,又香又甜,我至今都记得那味道。但直到数年后,我才知道,父母那年炸出来的,其实不是粽子,而是家乡的一道油炸小食——糖糕”的内容可知,尾段收束全文,并照应题目“直把糖糕当粽子”;从内容上来看,“那天出锅的‘粽子’外焦里软,又香又甜,我至今都记得那味道”,点明文章主旨,表达出“我”对炸“粽子”味道的赞美;“但直到数年后,我才知道,父母那年炸出来的,其实不是粽子,而是家乡的一道油炸小食——糖糕”,照应了第⑨段“母亲说‘咱这是做另外一种粽子’”,揭示出“我”第一次吃到的难忘的“粽子”原来是糖糕,给读者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之感;据此总结作答即可。(四)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15.选出对选段分析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第①段运用准确的形容词、动词描绘百草园中的静物、动物,充分体现百草园之乐。B.第①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C.第①段写许多事物,对“我”来说,除了蜈蚣和桑椹,其它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D.第②段中三个“也许”表达“我”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16.第②段中,在“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我的”;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7.作者称百草园为“乐园”,就选段看其原因是什么?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答案】15.C16.加“我的”,表示与“蟋蟀”和“覆盆子”的亲密关系。加“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17.原因:百草园内的景物新奇,有声有色有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意:表达对自由、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与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C.百草园的动植物都给年少的“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除了蜈蚣和桑椹,其它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表述有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我的”点明归属,表现了“蟋蟀”“覆盆子”与“我”关系亲密;“们”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用在“蟋蟀”“覆盆子”后,将这些动植物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事物的数量多;联系第②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可知,“我”即将去书塾读书远离百草园,“我”以孩子的口吻与百草园告别,表现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表现了“我”天真活泼的一面。【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首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等语句可知,百草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昆虫、动物,百草园内的景物新奇,有声有色有趣,“我”可以在此自在的生活,所以很是喜欢百草园;联系结尾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可知,现如今“我”要去严厉的书塾去读书了,表现了“我”对自由、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与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大脑的出现将有助于深入分析城市现状问题、了解城市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城市发展,剖析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GPS系统,定位到用户所处的位置,再利用科学算法,对覆盖全国的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来预测天气。这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比如,外出购物时,车主启动汽车后,将同步开启车载智能系统,车主只需要告知系统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根据出行路线、交通路况、目的地的评价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消费场所。【材料二】【材料三】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教育部先后提出将有关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及高考等政策,并在北京、广州等5个城市进行试点。尽管不少学生将编程列入校外学习清单,高中生对信息学奥赛的参与度也大热,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评价标准依然比较单一。据《开发者技能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学校的编程教育渗透率仅为0.96%,美国和英国则分别为44.8%和9.31%。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是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1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可以在城市管理、天气预测、交通出行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B.人工智能助力天气预测,使天气预报更为准确,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C.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人们外出购物,可自动推荐最合适消费场所。D.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势在必行,但国内学校的编程教育学习人数很少。19.据预测,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未来几年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试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20.针对【材料三】,提出我国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两点建议。【答案】18.D19.未来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①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多样化;②提高学校的编程教育渗透率;③面向所有中学生普及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答对2点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D.根据【材料三】“尽管不少学生将编程列入校外学习清单,高中生对信息学奥赛的参与度也大热”可知,不少学生将编程列入校外学习清单,并未提及国内学校的编程教育学习人数的多少;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图为转换。材料二中的图表是对“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前瞻”数据的统计;2020年是816亿元,2021年是1163亿元,2022年是1693亿元,2023年预测是2364亿元,据此可知,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建议。根据材料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即可。根据材料三“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教育部先后提出将有关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及高考等政策,并在北京、广州等5个城市进行试点”“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是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可提建议为:面向所有中学生普及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根据材料三“中国学校的编程教育渗透率仅为0.96%”可提建议为;提高学校的编程教育渗透率;根据材料三“尽管不少学生将编程列入校外学习清单,高中生对信息学奥赛的参与度也大热,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评价标准依然比较单一”可提建议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六)名著阅读(6分)21.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阅读策略内容呈现阅读记录关注人物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句中的“他”是:①______关注情节《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②_______;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这是某位同学所写《朝花夕拾》推荐演讲稿片段,请你将相应的篇目写在横线上。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答案】①范爱农②《狗•猫•鼠》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五猖会》(东关五猖庙的庙会)或《无常》(描述故乡的“迎神庙会”)【解析】考查对名著内容情节和人物的识记。第一空,联系“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的内容可知,句中的“他”是范爱农。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浙江绍兴皇甫庄人。他诞生于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1886年丧父,1888年失母,与妹妹靠祖母抚养成人。范爱农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在徐锡麟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材生,也是徐锡麟的得意门生之一。1912年,落水遇难。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篇《范爱农》表达对他的同情。第二空,联系“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内容可知,有《狗•猫•鼠》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狗·猫·鼠》中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师(电气工程)《电气系统设计与维护》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内科护士慢性病患者护理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林业技术员《林业资源保护(一)》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测绘工程师《测量技术与工程应用》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真人秀节目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正畸颊面管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家居装修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精密模具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小型金属包装桶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搪瓷用钢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断裂破碎体油藏地质特性及勘探启示
- 披萨店的消费者行为与市场研究
- 可爱风格设计核心方法
- 广告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10万台联网化智能缝纫机的技术改造项目环评报告
- 中建八局如何做好转型升级下的技术标编制工作
- 《乡村振兴战略课件》课件
- DB42-T 2090-2023 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技术规程
- 药品经营许可证零售换证申请表模板
- 2025年煤矿主提升机操作工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青海西宁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