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妄想(wàng)教诲(huǐ)黯然失色(àn)断章取意(yì) B.旁骛(wù)缅怀(miǎn)间不容发(fà)前仆后继(pū) C.流俗(shú)绸锻(duàn)自吹自擂(léi)走投无路(tóu) D.和泥(huò)栖息(qī)人情炼达(liàn)自暴自弃(bào)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在全市开展“法治进校园,培苗护成长”活动,我市青少年法治意识得以提高。 B.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C.在新时代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让中国航天人有了绽放青春的广阔大舞台。 D.宋瓷博物馆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其复合型功能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ㅤㅤ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飘逸,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我们从古诗中汲取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A.“描绘”是动词,“高度”是形容词,“在”是副词。 B.“内容丰富”“守正创新”“蓬勃生机”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个句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定语。 D.“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这是表递进关系的句。4.(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欧阳修,字茂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品《醉翁亭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离开学校的第一份工作是跟着母亲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折磨。后来哥哥阿尔焦姆为他在发电厂找了份工作。 D.《水浒传》中的武松武艺高强、爱憎分明、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小说描写了武松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夜走蜈蚣岭等精彩情节。5.(3分)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在小说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请你任意选取以下名著中发生矛盾冲突的一组人物,概括相关故事情节。备选人物:《水浒》杨志和晁盖一行人;《红岩》成岗和徐鹏飞;《西游记》孙悟空和唐僧。一组人物:矛盾冲突的情节:6.(6分)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4),天与云与山与水……(张岱《湖心亭看雪》)(5)李白《行路难》运用典故,表明诗人期待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诗句是:“,。”二、阅读。(53分)7.(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ㅤㅤ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ㅤ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ㅤ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对月有感①宋•朱敦儒ㅤㅤ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ㅤㅤ诏六丁②,驱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③。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注释】①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②六丁:传说中的阴神,为天帝所役使。③星躔(chān):星宿的序次。对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前小序点明了作词时间及缘由,表明了词人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B.《水润歌头•对月有感》开篇写天宇垂象、日月回旋,气象恢弘,境界阔大,富有感染力,体现豪放派的词风。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侧重写天上,表现出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间的思想活动。《水调歌头•对月有感》上片想象月宫中绚丽的七宝楼台、袅袅的仙乐及美丽的嫦娥,寄托作者对明月的神往。 D.两首词的结句都有祝愿之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苏轼词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侧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朱敦儒词借“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侧重表达对收复失地、国君回归和百姓团圆的渴望。8.(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ㅤ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ㅤㅤ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ㅤㅤ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路枕,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③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④,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殍殣(piáo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进亦忧斯是陋室(《陋室铭》)B.希文乃纵民竞渡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发司农之粟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3)依据选文,回答问题。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和“C”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9.(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材料一】ㅤㅤ①在2018年欧洲消化内科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ㅤㅤ②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漏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ㅤㅤ③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ㅤㅤ④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ㅤㅤ⑤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ㅤㅤ⑥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9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它们的体内。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50颗柔珠。ㅤㅤ⑦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立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选自《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有删改)【材料二】ㅤㅤ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材料三】ㅤㅤ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每年,13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海洋塑料垃圾约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数量已达到817种。(选自“新浪网”)【材料四】ㅤㅤ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选自《人民日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1)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微塑料是指环境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B.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它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后,因为体积微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微塑料颗粒会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等方式进入人体,并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D.塑料在人类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三个方面是包装、家庭消费品和建筑工程。(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材料三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海洋塑料垃圾约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3)材料四说“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某大型超市,打算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一提议,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为这家超市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10.(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曾利华ㅤㅤ①那时的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每学期的学费都是父母东拼西凑才筹足的。虽然远在十里之外的小镇上学,但从未向父母开口索要过一分零花钱。寄宿在校,他吃的是母亲腌制的咸菜。ㅤㅤ②全班五十多个学生,只有他没有文具盒,更不用说一些必备的学习用品。ㅤㅤ③寒冬漫入校园的时候,就要学几何知识了。新来的数学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备齐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和圆规这“四件套”,同时宣布,一周后将进行检查。ㅤㅤ④三天过去后,他就发现,不少同学都购买了各式各样的“四件套”。看到一些同学们用“四件套”绘出的那些美丽而神奇的几何图案时,他的眼里闪过如流星一般的羡慕。为了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很快转过头向窗外望去。透过玻璃,他看到了一片淡黄的树叶从高高的树梢悄然飘落,在风中不停的打着旋儿。ㅤㅤ⑤他很想拥有自己的“四件套”,他渴望用“四件套”绘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图案。但这种渴望对于他来说,却是奢侈的。ㅤㅤ⑥上课的铃声响了,很快就到了数学老师检查同学们“四件套”的时间。他把头深深地埋进书时,却一个字也未看进去。他甚至希望数学老师不要靠近他的课桌。ㅤㅤ⑦但数学老师检查得相当仔细,似乎要做到一个不漏。终于,数学老师稳健的步伐在他身旁停了下来。数学老师弯下腰来,附在他耳旁,轻轻地询问:“你,忘了买吗?”ㅤㅤ⑧他的脸倏地红了,脱口而出,声音却细若蚊丝:“我……”ㅤㅤ⑨他吞吞吐吐,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也不想告诉数学老师,因为近段时间母亲患了风寒,入院治疗都困难不已,自己根本就不曾向父母说过要购置学习用具的事情。ㅤㅤ⑩数学老师也不再深究原由,只是轻轻的“噢”了声,便径自离开了他的座位。但他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只有自己没有买几何学习用品,数学老师会在班上宣布吗?ㅤㅤ⑪出乎意料的是,检查过后,数学老师却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购置“四件套”的积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只字未提他的事。这让忐忑不安的他放下了悬着的心,他翻开书,正要准备听课。数学老师却宣布:“在学习圆的知识之前,我们搞一次‘绘图•作文’竞赛活动,要求用自己的圆规绘一个圆,然后用词语描绘圆,优胜者可是有奖的呵!”ㅤㅤ⑫这是一道富有吸引力也颇有难度的作文题,因为圆的知识尚未学习,但却要用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词语来描绘圆。ㅤㅤ⑬同学们都用圆规画出了美丽的圆,然后开始绞尽脑汁作文。没有圆规的他,悄悄地揭下墨水瓶盖,用笔沿着瓶盖边缘,画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圆,那线条如锯齿一般,凸凹不平。看着这有点像齿轮的圆,他写下了:圆是开放在几何图形中最美的花朵,圆的世界是丰盈的,没有缺陷,但闭塞的圆,也是无奈和孤寂的!ㅤㅤ⑭他很快就忘了这次竞赛,令他不曾想到的是,仅仅几天时间,数学老师便公布了竞赛结果,而他居然获得了第一名。更让他高兴的是,奖品也似乎专门为他而设计——那是他日夜渴望拥有的“四件套”。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从数学老师手中接过奖品,然后握住数学老师伸过来的右手,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遒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的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ㅤㅤ⑮那个学期,这“四件套”不但助他学好了几何知识,而且放飞了他心中的梦想。ㅤㅤ⑯后来,他上了一所大学,选择了美术系。毕业后又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专门从事图案设计,并且成了著名的广告设计师。此时的他,已经很少再用“四件套”,他的不少创意与设计,都是通过电脑直接完成的。但那已经无比陈旧的“四件套”,他一直小心而完好地保存着,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曾经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选自《湖南教育》)(1)通读选文,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列表格。故事情节“他”的情感老师布置购买“四件套”①②忐忑老师奖励“四件套”③“他”保存“四件套”感恩(2)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数学老师弯下腰来,附在他耳旁,轻轻地询问:“你,忘了买吗?”(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而画线句子。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遒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的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4)请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5)假如文中的数学老师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请你参照下面示例给他写一段颁奖词。(50字左右)【张玉滚颁奖词】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张玉滚事迹】张玉滚,河南省镇平县一名乡村教师,扎根深山17年。他是全能教师,不仅能上文化课,还能从山外用扁担挑来学习用品,平时还给学生做饭、缝补、治病、样样在行。2019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11.(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读书的真谛ㅤㅤ①读书之乐、乐在意趣。恰如法国作家尤瑟纳尔所言:“我们真正的出生地是那个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用智慧的眼睛关注自身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我的第一故乡就是我的书籍。”只有通过读书而至化境,才可以不负聚书之艰苦,体味读书之乐趣。ㅤㅤ②读书是孤独的散步。曾经读过卢梭的一本随笔集《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书的封面上有一幅意味深长的图案:一位高帽礼服的绅士持杖踽踽而行。这个书名和图案说出了文艺创作的个中真意,也暗合了读书的真谛。人们无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都要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块安歇之地,对于作者而言,那便是走入书香的世界。读书就像是个人情感的散步,在那里,我们可以邂逅到许多隐居田园山林、身居陌室的文人雅士。他们不为外物所抚,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不少传世佳作。这样的风景,只能在“一个孤独者的散步”中才能寻觅,甚至有时更接近“独钓寒江雪”的那位渔翁。我们从书籍中寻找到的是一种淡泊,一种宁静,一种慰藉,一种境界,营造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尽管“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衣带渐宽终不悔”。ㅤㅤ③读书如同串门。作家杨锋曾经说过:“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是拜访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页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这番话说得形象生动,把读书人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的读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停地串门会友的过程,拜访陶渊明,我们看到他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却仍在“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劳作中忍饥挨饿,《乞食》一诗就是他在辘辘饥肠的情况下吟出来的;拜访曹雪芹,我们看到他如何借着金陵十二钗渲染出一场繁华梦境,而其个人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穷生活,有着“蓬牖茅橡,绳床瓦灶”的清贫,读书如交友,品书如品人,品书日久,对作者及书中的形象就会产生一种依恋,就会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ㅤㅤ④读书是高层次的保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西塞罗则说得更直接:“读书可以抚育青年,慰藉老年,读书可以增进幸福,消灾解愁,在家时给你带来欢乐,外出时让你心旷神怡。”是啊,读书对人们身心的作用不可低估。读书可以延缓衰老,健康学家认为:“聚精会神乃养生大法。”我们平日读书时,往往需要心平气和,精力集中,而这正是调节身心之关键,还能使脑细胞得到很好的保养,保持长久旺盛的活力。读书的过程是让人自信,优雅、气质不凡的过程,是一种“自内而外的养颜”。被书香浸染,可以让人拥有一种神采,一种光芒,周身透出高贵、儒雅、灵秀和睿智,使人有恬淡宁静、超凡脱俗的快乐,这种功效是任何保健品都无法提供的。难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感叹:“至战天下乐,终日在书案。ㅤㅤ⑤读书的好处还有许多精当的比喻。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与古今中外伟人、名人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体验。各种生活的邀请信:有人说,读书是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来知世界的入场券,是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不竭动力;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让你在精神世界里驰骋,在知识海洋里遨游,让你去充分感受生活的乐趣,体会自我人生的价值,达到充实头脑、更新观念,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这大概就是阅读可以“化境”的原因,它可以把人的境界“化”高,把人的素质“化“高,进而达到更为和谐、自如、美好的人生之境。(摘自《解放军报》2022年5月7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以法国作家尤瑟纳尔的名言作为开篇,有什么作用?(3)请简析本文第③段论证思路。(4)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