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德化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遗址功能和类型,良渚古城遗址,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址”,包括中心的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古水系;第二类是“外围水利系统”,包括谷口高坝、平原低坝等;第三类是分等级墓地。据此可知,良渚文化()A、初具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B、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C、具有完善的组织管理能力D、孕育了繁荣的奴隶制经济2、20世纪70年代,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出土了人工铸造的黄铜片和黄铜管,甘肃东乡林家的马家窑遗址出土了红铜支撑的铜环。这反映出()A、中国的冶炼技术领先于世界B、早期国家形态已经出现C、冶炼技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铜器冶铸技术渊源流长3、在漫画版《有故事的诸子百家》中,不同思想家分别被冠以“一生都行走在路上的人民教师”、“骑着青牛的东方智者”、“乐于讲故事的养生专家”、“说话不利索的法家辩手”等称号。下列言论出自“骑着青牛的东方智者”的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B、“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C、“弱之胜强,柔之胜刚”D、“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4、据表1可知,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表1汉高祖“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汉惠帝禁止民间私自铸币汉文帝恢复了民间私铸钱币汉景帝禁止民何铸钱汉武帝专令上林三官统管铸钱,严禁各郡国私自铸钱A、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 B、造币权最终被收回中央C、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国家币制政策效果显著5、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带头模仿汉民族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于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等。这些举措旨在()A、提倡生活习俗的完全汉化 B、大力传承汉民族文化C、促进南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D、推进鲜卑政权封建化6、后周世宗柴荣在诏令文武官员举荐人才的同时,要求被举荐者必须”强明清慎,公平勤恪”。被举者受任之日,举主必须署名。倘若被举者任官后贪污不公,或怯懦软弱,不但本人要受到惩处,举主也要酌情受坐。这一举措()A、加快了社会阶层有序流动 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C、利于保证选官的公平公正 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7、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社会阶层的流动C、科举制度的实行发展D、门第观念的淡化8、《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内地”。这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的特点是()A、与内地一体化B、尊重各民族习俗C、实行民族分化D、注重继承前朝经验9、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B、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0、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B、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D、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11、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C、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12、1900年,当满清政府对欧美十一国宜战时,东南各省督抚联合起来形成了“东南互保”,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此事件产生的影响是()削弱了中央统治B、东南各省脱离了清政府统治C、推动地方民主化D、地方督抚成为列强的代理人13、戊戌变法时期,在中西学关系问题上,严复认为中西学为相异的“二”,中西学各有体用,“中国之不兴,宗法之旧为之梗也”;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则认为中西学是相通的“一”,欲证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学。这两种观点主要体现()A、二者的阶级属性不同B、救国思想主张的差异C、对待西学的态度迥异D、宣传变法方式的分歧14、有学者指出,19世纪后期清朝许多地方官员随意加征税收。如浙江巡抚在杭州增设税卡,使茶叶经过多次周转才能运达宁波,并在宁波缴纳出口税之后再由外国轮船运往上海,所加收的税款也不上交国库。这反映了当时()A、地方官吏不谙近代贸易体制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步履维艰C、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渐衰 D、中国茶叶在国际贸易中趋于劣势15、1909年许指严在其创作的科幻小说《电世界》中写道:“西历二千零九年,中国盛强。‘电器大王’黄震球发明各种高科技武器,带领人们打败前来侵略的西威国……建立大同世界。”该作品()A、意在为清末新政营造舆论B、有利于白话文的使用和推广C、折射出危机下的民族自信D、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普及16、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改革家,怀疑古文献的真实性,在儒家道德的捍卫者眼里不啻是亵渎和异端。叶德辉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讥笑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即使同情改制的人都难以接受康有为的学说。这可以用来说明()A、戊戌变法的失败在所难免 B、维新变法运动缺乏阶级基础C、维新思想动摇了儒学地位 D、康有为的主张违背历史趋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朝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发展到高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价越来越便宜。开元十三年(725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州)、齐(州)五钱,粟三钱”。此后直到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唐前期的户口数逐渐上升。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300万。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多,人口3714万。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数增至891万多,人口5291万多。这一数字是唐代人口统计数的最高值。经过劳动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据估计,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摘编自陈秀平、欧阳庆芳《隋唐时期农业立法及农业发展状况浅析》材料二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土地的开垦,宋太祖到宋真宗之间约40年的时间里,新垦土地增长了1倍,达到了约3498万公顷。“土狭人稠,田无不耕”“虽硗确之地,耕耨殆尽”。宋代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日趋完善,规定:“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土地权属的确定,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颁行了《农田水利法》,鼓励百姓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修复了一些汉唐以来所废弃的陂塘、堤堰、沟洫,农田产量提高,农业经济一度繁盛。宋代农耕技术的提高和农具的改进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和人口的增长。摘编自杨楚昕《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唐宋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农业发展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高一历史试卷第4页共4页材料二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颜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摘编自朱汉国《简明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1895年3月,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三民”说,明确指出国民素质的优劣决定国家的盛衰。”三民”说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详而言之,鼓民力就是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此乃国家富强之基础。开民智,就是要养成和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此乃”富强之原”。新民德也就是更新和培养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使树立讲究”言行信果””各私中国”(即爱国)的道德观念,此乃救国图强的必由之道。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之说,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的现代化的内容体系,并抓住了它的主体部分,这就是要使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严复等人论及人的现代化的学说,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启动了中国人的现代化工程。——摘编自虞和平《论戊戌维新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提出”三民”说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三民”说的意义。(6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结论慈禧太后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二、慈禧太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根据材料,指出你同意哪一结论,并加以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高一历史期中考答案A2、D3、C4、B5、D6、C7、C8、A9、B10、B11、C12、A13、B14、C15、C16、A17、(1)共同原因:政局相对稳定;统治者的重视;农耕技术的提高和农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推动了人口大量增加;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为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百姓生活。(6分,答出三点即可)(3)地位: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和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封建政权的兴衰与存亡和百姓的温饱问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18、(1)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高产农作物传入并推广;农副产品商品化。(6分)(2)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长途贸易发展;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工商业市镇兴起。(6分)19、(1)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西方思想的传入。(8分)(2)意义: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和戊戌维新运动的进程;丰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6分)20、(12分)结论一:慈禧太后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慈禧太后出于自身利益暂时支持洋务运动,但并没有将洋务运动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州数学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 天文系考试题目及答案
- 时空量子纠缠-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考试试题集及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高级电工证考试试题含答案
- 系统实施与管理办法
- 人道救助管理办法无锡
- 蜀绣地标保护管理办法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先进制造技术第1章
- 2023年兴文县中医院康复医学与技术岗位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用地性质分类表代码
- 中班语言绘本《点》课件
- 浙江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课件
- 新版现代西班牙语第二册课后答案
- 英语中考常用一词多义词
- 上海港港口拖轮经营人和港口拖轮名录
- T-CAMET 04017.1-2019 城市轨道交通 全自动运行系统规范 第1部分:需求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治共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