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詹姆斯敦仁的道与道
简敦仁,名字叫“君泽”,数字为“清隐”。祖居河南光州固始,五代时避乱隐居于福建仙游植德山下。因其博学多才,闽王昶命他入仕,他强辞不受,后在南唐节度使留从效领漳、泉二郡时,出监小溪场。任职期间,兴水利,垦农田,栽茶桑,开邸肆,倡教化,政绩显著,使小溪场升为清溪县即现今的福建安溪县。后人仰其高风卓绩,对他加以崇拜和神化,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奏请朝廷敕封其为“靖惠侯”。詹敦仁,生长于五代十国乱离之际,或隐或仕,是什么思想支配着他的行为?在其传世的《清隐堂集》中,我们感受到了诗文中的一种“道”韵。他的这种“道”有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何异同?本文就此略作探讨。一、对应于胜山小台,的田园文学詹氏所生活的五代十国时期,纲纪败坏,政局动荡。面对乱世,封建士人历来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社会追求。一种是较为传统的入世济世思想,这是根源于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社会动荡,不少士大夫希望通过毕生所学的儒家经典来匡时救弊。因此,虽然王位更替频繁,但是立志济世者仍然不乏其人,如吴国宋齐丘、南唐韩熙载等都是怀着经世致用的抱负,踏上仕途、积极求仕之士。另一种是出世避隐,寻求自身道德的净化或者追求恬静的生活,寄情于山水之中,这种追求含有浓厚的道家色彩。家国丧乱,文人们饱偿了颠沛流离之苦,对朝政的昏暗体验日深,因无力救国便产生了消极避世的思想。在山林中体悟庄、老、领会玄理,以恣情山水来减轻痛苦,给心灵以安慰,这成了世人的另一种追求。如南唐史虚白就是这样一种典型。还有前文所述之宋齐丘,晚年仕途不顺,几度被贬,因而厌恶官场的虚伪和恶浊,终于“辞政柄”,在九华广胜山小钓鱼台北筑室而居,与山水自然为伴。此时詹敦仁的思想与一般摆脱尘世喧嚣、归隐林泉者有类似之处。他在《发南台舟中作,岁在戊戌》一诗中写道:“欲结茅庐志浩然,芒鞋竹杖自轻便。逢人邂逅休辞剑,后骑追随正着鞭。愿学子骞游汶水,急乘范蠡泛湖船。世间名利俱尘土,归买青山不论钱。”戊戌岁是公元938年,闽国通文3年,荒淫无耻的康宗王昶在位。当时闽国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对外战争又极为频繁,百姓大受其害。詹敦仁目睹百姓疾苦,当道荒淫,苦闷郁结于心,道家的拂衣而游、与山林樵夫为伍的思想油然而生,这首诗正是这方面思想的写照,表达了他向往田园、决意归隐山林的意愿。“欲结茅庐”、“芒鞋竹杖”即为他想寻求精神的解脱,希望在“道”的世界里找到清静的栖息之地。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引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愿学子骞游汶水”,子骞即闵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中,德行与颜渊齐名。春秋时,鲁国季桓子久慕其名,想聘请他当费邑宰,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汶水处于齐鲁两国的交界,子骞意思明确,如果季氏再加勉强,他就要离开鲁国了。闵子骞把功名、爵位、富贵看得淡如浮云,他的这种处事态度深得詹氏的钦佩。“急乘范蠡泛湖船”,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名士,由于愤世嫉俗,整日独来独往,后受到越王勾践的器重,与越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灭吴复国。在功成名就之时,他毅然决定激流勇退,携子女家眷,乘一叶扁舟,涉三江,泛五湖。范蠡这位春秋时期的智士能臣,其大智大勇对詹敦仁也深有影响,所以他想效法二人,蔑弃世间功名富贵,归隐青山。其《清隐堂记》和田园诗比较集中抒发了自己的隐逸情怀。《清隐堂记》写道:“清源之西逾百余里,有地曰清溪,去邑之西又逾百余里,有山曰佛耳。峭绝高天,远跨三郡,有田可耕而食,有水可居而安。……若夫烟收雨霁,云卷天高,山耸髻以轩腾,风梳木而微动。殆若晓粧睹镜,夜籁沉声,寒泉聒耳,玲珑如戛玉,峥嵘如鸣琴。非宫非羽,五音不调而自协;不丝不桐,五弦不抚而自鸣……春而耕,一犁雨足;秋而敛,万顷云黄。饥餐饱适,遇酒狂歌,或咏月以嘲风,或眠云而漱石。是非名利,荣辱得丧,皆不足以为身心之累,此真清者也。”全文简洁平静,表现了作者一尘不染、淡泊无欲的心境和感受。此时作者摆脱了仕途的羁绊,追求道家的虚无、澄净的超脱与闲适。其诗文中的“笑共山妻餐笋蕨,姓名那肯世人知”、“十年采尽北山薇,不管兴亡是与非”、“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等等,都包含此情怀。此处,詹敦仁有道家之“道”的超然与飘逸,把人生看得极为淡泊,视世事若尘埃,他愿意在躬耕田园、游历山水中体验和寻求心与道冥的理想境界。二、真中救济—入世:一寸赤心惟报国其实,归隐避世只是詹敦仁思想的一面,他的思想中还有经世致用的一面,这从他标举闵子骞、范蠡已可略见端倪。闵子骞的德行在于孝,因为他的孝,保全了他的家,是“齐家”的典型;而范蠡助勾践灭吴复国,建立了不世勋业,事后泛舟江湖,三致千金,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富,既是治国的典型,又是一位经济奇才。况且,他在诗中崇尚范蠡功成身退的潇洒与自在,首先一点还在于范蠡的“功成”。无功而退,作为儒士,他的一生是有缺憾的。所以从詹氏的诗文中我们也可体味到他以齐家、治国、经世利民为目标的宏伟志向和人生态度。且看其《伤春二首》一诗:“窥帘娇燕入,春在画堂间。王谢旧时宅,飞忙去复还。春风一披拂,点点乱花飞。极目伤情处,春归郎不归。”王谢是化用刘禹锡的《乌衣巷》,以此表达历史兴亡、世事无常的感喟。“乱花飞”中的“乱”字点出了其此刻心中的不平静。动乱不宁的国家,颠沛流离的人民,其满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因此“极目伤情”,思潮彭湃,感叹“春归郎不归”。春天来了,可是期待已久的郎君却迟迟未归来。在古诗中常常以男女来喻君臣,以“郎”来指代心中的明主圣君。诗人在春天这个万物竞发、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偶然拉开窗帘,看到窗外草长花飞,满堂春色犹如一副美妙的画卷。在这样美好的时刻,诗人不是忘情山水,不是尽情享受自然美景,而是想到了国运的多舛、世事的变幻。当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时,更勾起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悲郁,那是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对世事的关怀。此时思绪繁芜,虽然眼前美景如画,可却处处伤情。詹氏作为一位有抱负的士大夫,殷切盼望山河重整,国家一统,但一时却无法实现,内心充满了苦闷,只有期盼着英明君主赶快出现,以收拾破碎的山河。正是因为他心中装载着国家,装载着百姓,才会经常在入夜时分“枕上惊残梦”、“耿耿寸心悲”。詹敦仁的济世思想还表现在对下层民众的关心上,他的许多田园诗中对此都有深刻的反映。詹氏祖父,从官场返回田园,参加了一些轻微的农业劳动,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对农村环境和农业劳动都有较为亲切的体验。詹氏的田园诗不但描绘了乡村的优美风光,而且表现了参加农活的艰苦情景和真实感受,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农民苦难的认识和同情。在《甲子苦雨》中,他描述了普通农民的艰辛:“多稼一川云,飞丝十日雨。衣生壁上镰,尘满甑中釜。农妨获稻功,吏急征输苦。何当大明时,村村皆乐土。”古代社会,生产技术不发达,生产力低下,农民主要靠“天”吃饭。当年景不好时,农民就会遭受惨重的打击。詹氏在农村生活多年,对此深有感触。每逢淫雨霏霏,庄稼不能生长,农民无法外出劳作,为此常衣食无着,以致“尘满甑中釜”。稻谷收割无望又加上恶吏的催逼勒索和繁重的输役,黎民百姓苦不堪言。这里,詹氏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农民痛苦生活,反映了深重的阶级压迫,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最后诗人希冀了一个美好的人间场景:“何当大明时,村村皆乐土。”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世界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向往“天上人间”的世人心中,詹氏心中也期待着这样一片祥和、安宁、无忧愁、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明乐土,这种心容天下苍生、时时关注普通大众的态度正是儒家之“道”的体现。三、宗族观念—人伦:别来此处最萦牵在詹敦仁的思想中还包含强烈的宗族观念,一是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与期待,勉励后代必须学文治世。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九土如今尽用兵,短戈长戟困书生。”许多文人不满现状,遁世山林,但在思想中仍潜藏着以文治世的观念,即儒术可以成为治国、齐家、平天下之道。在詹氏诗中也可体现出来。詹氏的《勉儿》中提出“明时方急士,儒术可谋身。”詹氏坚信文化为治世之本,认为不仅在动乱年代,而且在时局平稳、国家重整之时,儒术不仅可以成为一种生存之道,更是治世之道。从这一点也可看出詹氏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预见到了割据混乱将结束,离乱破碎的国家定将一统,所以他才要求其子“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为将来出仕、治世做准备。二是对族人的关心与重视。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血缘是维系中国家族制度的内在力量。血缘意识的强调,可以加强家族成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对家族尽忠尽孝,遵守和维护家族制度。唐末五代之际的乱离局面和政治巨变,使个人在乱世中的生存变得不易,由此家庭、宗族关系因所共同经受的苦难而联系得更为紧密,来自宗族的关爱成为治疗心灵创伤最好的慰藉,在詹氏诗文中也反映了这一点。詹氏一族困于战乱,举家南迁,背井离乡,在流离过程中来自宗人的帮助和关心更利于宗族战胜困难,发展壮大,所以詹氏的宗族观念也是较为深厚。“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南来频洒泪,渴骥每思泉”。国势多变,詹氏族人向各处迁徙流散,他每当想起正饱受战乱之苦的族人,想起生养的故土即悲从中来,涕泪交加。当他在泉州晋江城定居时,突然得到族人的消息,兴奋之极,其欢快、激动的心情展露无余:“喜识宗人面,襟怀自觉宽。开图阅源派,涕泪染衣斑”。他也把这种血缘宗族思想传于其子,要求其子须与宗人富贵与共,“禄荣须及亲”。詹氏这种浓厚的宗族观念,也是儒家“兼济”思想一种表现。詹氏子孙受到詹敦仁崇高思想人格的影响,秉承他对家族和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在詹姓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个堪为典范的著名人物。如詹敦仁的二十一世孙詹咫亭,继承先祖之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再如清朝末年为了捍卫詹氏利益和声誉而英勇牺牲的二十五位詹氏孝勇公;为保卫家乡亲人而勇击匪寇的詹方珍等等,在福建至今仍然流传着他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詹氏诗文里对其子弟劝诫的篇章中体现的更多是儒家济世用世之道。另外,从詹氏后人的成就来看,詹氏对后世的影响也主要是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观。而詹氏自身固有的道家思想,从其子弟身上似乎很难发现有传承的遗迹。其实这不难理解。詹氏是一位提倡经世致用的传统儒士,且兼具道家的思想根性,中国文人一直有儒道合流互补的倾向,许多儒家文人也同时具有道家思想,儒家所谓的“独善”与“兼济”,便是这一现象的一种体现。儒道之间的合流与互补是有轻重之分的。譬如詹氏,其道家的出世隐世思想主要是对于自身心性修养而言,而于自身以外,无论是“小家”(家庭、宗族,包括子孙后代的个人),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电气工程师《电气自动化》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制度》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输液室输液反应处理技巧考核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洁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薪酬福利管理》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梳理热轧非织造布制作工安全生产能力水平考核试卷含答案
- 机械手表装配工班组建设水平考核试卷含答案
- 锻造加热工安全宣传竞赛考核试卷含答案
- 白油装置操作工冲突解决评优考核试卷含答案
- 朝花夕拾琐记课件
- 2024年安康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综合测试卷
- 要素式暂时解除乘坐飞机、高铁限制措施申请书(申请单次解禁用)
- VW 01110-2-201503 chs螺纹连接装配和工艺保证
- 煤矿顶板事故专项风险辨识报告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背诵提纲
- 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医院消防演练试题及答案
- 整容医院合伙协议书
- 2025年团员身份确认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