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路东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万福路东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万福路东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万福路东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万福路东段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5PAGE3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1)业主的设计委托书和双方签署的设计合同;(2)工程范围内的地形图(1:500)和现状管网探测资料;(3)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4)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5)《万福路东段洪水影响评价报告》(重庆信博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9.03)(6)《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万福路东段道路工程管网综合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03)1.2主要规范及规程(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17);(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7年版);(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0)《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1)《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UC-U)结构壁管道系统-第3部分: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18477.3-2009);(12)《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CJ/T225-2011)。2、工程概况2.1项目概况万福路东段道路工程起于悦复大道节点,与现状万福路相接,其间与规划次干道相交,止于四纵线节点,与四纵线辅道层平交,道路总长约1.14km。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36m,设计时速60km/h,为连接片区东西向的重要的主干路系统。2.2现状及规划排水概况根据工程范围内管网实测资料及规划资料,对工程范围内现状及规划管网描述如下:(1)万福路东段起点接现状万福路,与现状悦复大道相交,悦复大道双侧人行道下均有雨、污水管道,根据管网实测资料,现状万福路及悦复大道排水系统均与本次设计排水系统无关。(2)万福路东段终点接四纵线北延伸段三期,四纵线北延伸段一二期(K0+000~K3+620)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四纵线北延伸段三期处于方案阶段,根据片区排水系统分析,四纵线北延伸段排水系统均与本次设计排水系统无关。(3)本次设计道路北侧为竹溪河,根据水土片区排水专项规划,沿竹溪河两侧规划有两根d600的截污干管。本次设计万福路东段污水拟在K0+800处排入竹溪河南侧d600截污干管内。(4)根据现状地形及片区路网规划资料,在悦复大道东侧及渝广高速东侧为片区分水岭,本次设计道路为片区低点,沿线转输收集两侧地块雨水。设计道路桩号K1+040处有一条由南向北的现状冲沟,为双龙村泄洪通道。该冲沟最终排入道路北侧竹溪河内。本次拟在该处新建桥梁。(5)根据《万福路东段洪水影响评价报告》(2019.03),本次设计雨水排出口处百年一遇洪水位标高为268.77。3、初设审查意见及回复情况1、本项目雨水汇水范围的暴雨重现期取10年偏大。回复:根据《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本次设计道路为城市主干道,根据条文第3.4.1条,主城区的城市主干道为重要地区,重现期取10年。2、本项目污水服务区域的人均用水定额及人口密度偏低,污水管道是地下永久性设施,建议适当提高人口密度及用水定额。回复:同意审查意见,人口密度由10000人/km2提高至20000人/km2,根据水土片区排水专项规划,该片区用水定额为250L/cap.d。3、由于本项目雨水管道为双侧布置,建议在《排水总平面及汇水面积图》中将道路两侧的汇水范围及面积分别表达。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将道路两侧汇水面积分别表达。4、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塑料管材不妥,建议采用II级钢筋砼管,并采用砼满包加固。回复:同意审查意见,雨水口连接管改为II级钢筋混凝土管,并采用C25混凝土满包加固。5、本项目桥梁段较长,导致不受控面积偏大,建议根据渝两江建发(2017)36号文的要求,对于条件受限的市政道路,可在合理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及透水铺装的情况下,不进行指标核算。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在海绵城市说明中增加“根据《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相关事项的通知》,对无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区域,市政道路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较差的,合理设置透水铺装、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等后,可不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控制”。6、雨水检查井位于生物滞留带范围时,可将雨水检查井盖调整为溢流井篦,替代溢流雨水口。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将生物滞留带范围内的雨水检查井盖调整为溢流井篦。7、生物滞留带底部的防渗膜建议设置为全包型防渗膜,以确保路基安全。回复:同意审查意见,生物滞留带底部的防渗膜调整为均采用全包型防渗膜。8、陡坡段生物滞留带设置碎石阻隔带不能确保各单元的设施构造容积及设施污染物削减效果,建议设置为挡水堰,挡水堰底部应低于卵石层,顶部应与有效蓄水面齐平。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在陡坡段生物滞留带设置挡水堰。9、在设置生物滞留带的区域,室外市政消火栓与生物滞留带在平面上重合,建议将该处的生物滞留带断开,并补充设置溢流口。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在布置市政消火栓的位置将生物滞留带断开,并补充设置溢流口。10、室外市政消火栓采用地下式不妥,应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回复:同意审查意见,采用地上式消火栓。4、设计范围及原则结合万福路东段道路工程的修建,新建雨、污水管道,确保工程范围内的雨、污水分流。雨水管道的建设充分考虑该流域地形特点,保持原有雨水系统排水畅通;污水管道的建设与水土片区排水专项规划相吻合。设计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5、设计概况5.1技术标准及参数表1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分类分项技术标准排水体制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管径400mm最大设计充满度0.65;管径500-900mm最大设计充满度0.70;管径≥1000mm最大设计充满度0.75。排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粗糙系数n塑料排水管道取0.010雨水系统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L/s.hm2)设计暴雨重现期P周边地块取10年,一般路面取10年综合径流系数ψ周边地块取0.7,一般路面取0.9地面集水时间t1根据汇水面积和地形取5min汇水面积F(ha)分地块计算污水系统单位面积污水量本次设计道路沿线有农林用地、工业用地、商务用地及公园绿地等。根据水土片区排水专项规划,人均用水定额按250L/cap.d计,污水量按用水指标的90%计算,规划人口密度按照20000人/km2,单位面积污水流量为45m3/d.hm2设计。5.2雨水系统设计5.2.1雨水管道平面布置沿设计道路K0+000~K0+800段南侧新建一根DN500~d1200的雨水管道,位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1.5m。该管道主要用于收集道路周边地块雨水及路面雨水,并在K0+460处转输规划道路两根d800雨水管道内雨水,本段汇水面积为24.7hm2。在K0+800处汇入道路北侧设计雨水管道内,最终排入竹溪河中。沿设计道路K0+000~K0+800段北侧新建一根DN500~DN1000的雨水管道,位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1.5m。该管道主要用于收集道路周边地块雨水及路面雨水,本段汇水面积为6.9hm2。在K0+800处排入竹溪河中。工程沿线适当预留支管,供周边地块雨水接入。5.2.2雨水排出口本次设计雨水排出口只有一个,工程范围内收集的雨水在K0+800处排入竹溪河中。5.3污水系统设计5.3.1污水管道平面布置沿设计道路K0+320~K0+800段南侧新建一根DN500污水管道,位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3.0m。该污水管道主要收集周边地块污水,并在K0+460处转输规划道路d400污水管道内污水,污水管道服务面积为31.6hm2,在K0+800处排入竹溪河南截污干管内。工程沿线适当预留支管,供周边地块污水接入。5.3.2污水排出口本次污水排出口只有一个,工程范围内收集的污水在K0+800处排入竹溪河南规划d600截污干管内。5.4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表2水力计算表管段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l/s)过流能力(l/s)管径(mm)坡度流速(m/s)充满度Y-53~Y-546.614021500d8640.0052.5满流Y-26~Y-5719.949795068d12000.014.5满流Y-55~Y-5631.373437645d14000.015.0满流W-27~W-2831.33865d4320.011.80.35.5纵断面设计雨、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道路上排水管道坡度能确保雨水管道设计流速大于0.75m/s,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在综合管网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各类综合管线的竖向交叉。5.6管材、基础和接口(1)管道断面形式工程范围内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2)管材管径≤d1000的排水管材采用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质采用PVC-U,环刚度应不小于8KN/m2。其物理力学性能如下表:项目指标密度/(Kg/m³)≤1550纵向回缩率/%≤5环刚度/(kN/m²)SN4≥4SN6.3≥6.3SN8≥8SN12.5≥12.5SN16≥16环柔度式样圆滑,无反向弯曲,无破裂,两壁无脱开烘箱实验无分层,无开裂蠕变化率≤2.5冲击性能(TIR)/%≤10二氯甲烷浸渍试验表面无变化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DN表示公称外径,管径公称外径与内径关系见下表:平均外径dem最小平均内径dim,min最小内外层壁厚e2,min公称外径(mm)允许偏差(mm)400+0.7/03401.5500+0.9/04322.1630+1.1/05402.6800+1.3/06803.01000+1.6/08643.51200+2.0/010374.7管径≥d1200的排水管材采用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材质采用HDPE,环刚度应不小于12.5KN/m2。其物理力学性能如下表:项目指标剥离强度(20°C±5°C)/N/cm≥70缝的拉伸强度/N≥1460环刚度/(kN/m²)SN8≥8SN12.5≥12.5SN16≥16环柔度无破裂,两壁无脱开烘箱实验无分层,无开裂蠕变化率≤2冲击性能(TIR)/%≤10%塑料管质量应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的相关规定。工程范围位于陡坡段的跌落管道,公称直径为d1400的球墨铸铁管参考《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13。(3)管道基础管道基础做法详见本工程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大样图。雨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填方路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2m,再回填0.2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0.2m,采用砂砾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5)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回填材料详大样图;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车行道检查井井周1.0m宽范围内路面结构层以下1.0m的回填材料,采用5.5%水泥稳定碎石。雨水口砌体外的回填,采用合理的级配砂石料回填充实。(6)管道接口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采用柔性承插密封圈连接和抱箍连接;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采用承插式电熔连接,做法详04S520/54。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时,应在井壁预埋短管,做法详04S520/59。柔性接口设置条件详04S516总说明,做法详04S516/23、24。柔性接口处的混凝土基础应采用变形缝分离。5.7附属构筑物(1)普通检查井井深小于2.0m时采用浅型检查井。井深大于2.0m小于等于6.0m时采用普通检查井(大样图分不同管径分别采用,H尺寸详见大样图),其中H小于2.3米时可酌情减少下部井室深度,以保证收口及井座的施工高度为宜;H大于2.3米且不大于4.1米保证下部井室高度为1.8米,调整上部收口素混凝土高度;H大于4.1米且不大于6米,保证上部素混凝土收口高度为2m,调高下部井室高度,做法详大样图。井筒、井室采用C30素混凝土现浇。流槽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检查井采用球墨铸铁防盗成品井盖、盖座及球墨铸铁踏步(06MS201-6/14)。根据《检查井盖》(GB/T23858-2009),车行道下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承载等级为D400类;人行道下采用“普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承载等级为C250类。球墨铸铁井盖应采用“五防”井盖,并设置防坠落设施,并符合GB/T1348的要求。(2)跌水井排水管跌水高度为1.0m~4.0m,且井深不大于6m时,采用跌水井;排水管跌水高度大于4.0m,或井深大于6米时,采用深型跌水井。具体做法详见大样图。(3)通气孔本工程污水检查井采用自带安装孔的井盖,此安装孔作为污水管道系统的通气孔。(4)雨水口采用混凝土砌块雨水口。采用重型球墨铸铁雨水篦,雨水篦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单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15L/s,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本次设计采用双篦雨水口,局部采用四篦雨水口。若无特别注明,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以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d300雨水口连接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待道路水稳基层碾压后,在雨水口连接管位置反挖沟槽,待管道安装后用C25混凝土满包回填。在道路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必须设在最低处,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6、施工注意事项(1)图中标注的雨、污水管线长度均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应以实测为准。(2)沟槽开挖边坡放坡坡率应根据地质实际情况按照本工程大样图取值。边坡坡度可参照地勘报告,且应符合上述GB50268-2008规范的规定。(3)若无特别注明,管道及构筑物基础的承载力应不小于200Kpa,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对地基进行处理。(4)浆砌条石排水构筑物及沟道其迎水面应扁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必须浇筑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5)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共同研究解决。(6)管内底标高是排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