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联读法的融入思考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联读法的融入思考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联读法的融入思考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联读法的融入思考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联读法的融入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读法是指根据文章的主题、题材、写法等寻找相关的文章,开展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联读法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便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探索应用联读法的科学措施,借此提升教学水平,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地区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生动、现代化。但部分教师没有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标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很难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二)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教师采用错误的教学方法,可能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进而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还有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处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当中,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当学习压力突然加重,学生也没时间、精力进行阅读学习,进一步导致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三)没有广阔的阅读范围,缺乏教师引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接触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读书的喜好也随之发展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联读法的价值(一)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学生在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时,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教师推荐等多种渠道,选择的文章可以多种多样,这样其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加广泛,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但需要注意,学生在联读法模式下学习,需要教师帮助自己对文章的体裁加以区分[1]。例如,教师使用联读法讲解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寻找说明对象相同的文章,抑或是类似的新闻报道等。如果说明文中涉及科学技术、历史名人等内容,学生可以调查与之相关的其他类型资料补充知识点。如果是诗歌、散文等课文的联读教学,学生需要学习不同体裁课文的方法,通过查找并阅读大量的资料,从深层次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联合对比学习方法,将知识点融入现有的知识体系,增强知识的丰富性。可见,联读法的融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联读法的侧重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多,包括提炼网络信息、在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观看新闻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多种查询信息的方法,汲取了更多的知识,有效扩充了知识体系,且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后续的学习中,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学生都会调动自己的自主学习思维,便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联读法的措施(一)选择相同作者的作品展开联读语文教材中同一位作者的作品有很多,选择相同作者的作品展开联读,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写作手法、思想变化等,便于学生深入分析同一作者的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基于此,在本文的分析中,笔者以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例,分析如何利用相同作者的作品展开联读。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相对较多,包括《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社戏》等,是教师使用联读法的优质素材。因此,教师可以从作者角度选择联读内容,既可以通过文章存在的内在关联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又可以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鲁迅先生的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作品中不仅包含旧道德、旧伦理以及从批判性角度对旧制度的审视,还有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生命、爱的思考。初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使用鲁迅先生的作品展开联读法教学,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显著价值[2]。首先,鲁迅先生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联读其作品,能够对成长道路上可能遇见的苦与乐进行总结,并与作品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其次,作品中刻画的“小人物”有着突出的社会性特点,在联读教学后学生对塑造这些人物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教师将鲁迅先生塑造“小人物”的作品集中在一起阅读,便于学生进行探究和对比学习,从而强化学生联读效果。如《孔乙己》中刻画的“小人物”孔乙己、《故乡》中刻画的杨二嫂等,鲁迅先生使用的语言犀利、泼辣,将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活,借此展开联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展开讨论,容易达成共识。此外,鲁迅先生作品中刻画了形象突出的“看客”。联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看客”的形象作为一个讨论的主要内容,将鲁迅先生相似的作品集中起来开展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之后,带领学生阅读《药》和《示众》等作品,选定讨论的主要内容并加以解读,有利于学生理解“看客”这一形象。(二)选择相同背景的作品展开联读不同的背景下创作的作品带给学生的感受不同,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有所差异,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基于相同背景展开联读教学。以《我爱这土地》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就需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故而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之前调查学生阅读过的文学名著,以此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能够帮助学生弥补缺口,完善知识体系。因此,教師可以选择《四世同堂》这篇文章作为联读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四世同堂》是将小人物作为主角,对抗日战争这场灾难加以描述,并且对传统文化加以思考。在战争中,国就是家,如果国没了,那么家也就不存在了,这是通过联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爱这土地》的创作背景,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入,使课文的情感在历史背景的衬托下变得更浓烈。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芦花荡》《荷花淀》等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与课文《我爱这土地》在情感上形成呼应。相同背景下创作的文章有很多,描述的人物和事件虽然有所区别,但在相同背景的影响下,在情感上通常具有相通性,可见阅读相同背景的作品是开展联读的途径之一,不仅可以拓展学生阅读内容,还能够推动学生情感的发展。(三)选择相同主题的作品展开联读很多作品的主题都相同,但因为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习惯和思维等因素不同,故而最终形成的文章不同,读者能够感受到的观点和情感也不同,并且有不同的收获。因此,初中语文采取联读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课文的主题出发,选择主题相同的文章开展阅读活动。以教材中的《秋天的怀念》以及《荷叶·母亲》为例,两篇都是描写母爱的课文,这是语文教材中常见的课文主题,学生虽然能够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但是在书写母爱时却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生活化的联读活动。《秋天的怀念》是作者史铁生从“我”的角度叙述母亲的故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后指导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整理出母亲的形象。课文的字数不多,但对母爱的诠释非常立体、形象,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继续阅读《荷叶·母亲》这篇课文。教师要确定联读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具体从课文的题目、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在这样的联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活动会更加细致、认真,对母亲形象的描述会更为准确。此外,《荷叶·母亲》这篇课文中,把荷叶比作母亲,借助荷叶对荷花的保护来表达母亲对孩子的保护,这种形式能帮助学生想象母爱的形象、理解母爱的伟大,更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进而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可见,在联读法的应用中,语文教学的范围更广泛,有利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两篇课文的联读教学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母子之情,并且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与母爱有关的文章,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母爱,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以小组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分享自己阅读的文章,增强学生对母爱感悟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能力。(四)选择相同情节的作品展开联读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情节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如果学生可以针对这一情节进行拓展,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都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使用联读法教学时可以从课文情节入手,使学生阅读情节相同的作品,进而对情节展开深入分析。笔者列举几种利用不同留白情节开展联读教学的情况。首先,以《喂——出来》为例,这是科幻类小说,课文结尾处的话语似乎并没有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特殊的结尾组织联读活动,选择同样留出空白的文章组织学生阅读,并针对空白处进行拓展,既实现了联读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其次,利用标点符号设计留白情节的课文,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开展联读教学。标点符号是课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内涵和情感极为丰富,并为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如《故乡》就是利用标点符号进行留白的课文,《项链》使用省略号进行留白。此外,标题留白同样也可作为相同情节联读活动的途径之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标题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眼,教师可以在联读教学中将具有相同情节的文章集中起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在标题处留白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标题的不同作用,根据标题讨论文章中可能出现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展开高效的联读活动。(五)选择相同题材的作品展开联读题材是体现主题的一种具体材料,且具有生活性,主要是指环境以及人物情境,是构建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初中语文使用联读法开展教学时,可以选择相同题材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活现象,并且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突出主题。四季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方便学生详细观察,教师可以借此展开相同题材作品的教学。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通过“温情”的方式对济南的冬天加以描述,为冬天营造一种有趣、生动的形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记录作者生平的资料,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作品。当学生对课文有深入了解之后,将朱自清的《冬天》作为联读素材,且学生对朱自清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比不同作者在描写冬天时采取的手法,了解作者笔下冬天的景象和发生的事情,进而了解作者对于冬天的态度,并开展深度阅读。学生在联读时能够发现《济南的冬天》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较多,是文学气息非常浓厚的散文,突出展示冬天的魅力;《冬天》则是以季节衬托情感,通过冬天的寒冷来突出情感的温暖,促使学生从中体会情谊,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学生体验和感悟情感的机会,教师在选择联读素材时,可以从生活现象的角度出发,选择题材相同的文章展开联读,使学生沉浸在作者营造的氛围中,从而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此外,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作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