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有感700字(通用3篇)_第1页
读看见有感700字(通用3篇)_第2页
读看见有感700字(通用3篇)_第3页
读看见有感700字(通用3篇)_第4页
读看见有感700字(通用3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读看见有感700字(通用3篇)读观察有感700字(通用3篇)

读观察有感7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依据多年的文秘写作阅历,参考优秀的读观察有感7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共享【读观察有感700字(通用3篇)】,供你选择借鉴。

读观察有感700字篇1

上学期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初看,柴静,明白这个人,央视名记,可是,她毕竟做了什么,为什么在记者这门行业上做的有声有色,却一无所知,就这样,怀着一颗奇的心,我打开了《观察》,走进了柴静的那几年。

书中以陈虻电话起笔,又以陈虻去世收笔,以时间为主线,洋洋洒洒的叙述了柴静从刚来到央视的愣头青到成为知名记者的成长历程,无论是饱受争议的双城的创伤,还是非典时期的困难时间,亦或是药家鑫之死……书中经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女孩由感性到理性渐渐成熟的过程。

书中并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大事的痕迹,亦未表现描绘历史的雄心,在许多的新闻报道中,她只是选择了留给她剧烈生命印象的人,由于工作的缘由,她与这些人相遇,也正是由于这本书的缘由。我们得以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走进中国社会中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地方。纵观书中所描述的这些事实,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真实,生命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无论是虐猫大事还是药家鑫之死,她以客观陈述的方式,告知我们不仅仅是大事的事实,更是人性的善恶,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好并非真的是好,我们看到的恶也未必就真的恶,多的是我们不明白的事。柴静说:人,经常被有意无意忽视,被无知和偏见遮挡   ,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经常看不见他人,对自我也熟视无睹。

“人最大的慈善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药家鑫的父亲说。柴静给了他说出这句话的机会,也给了我们观看与思索这种救赎的机会。感谢柴静,给了我们一个观察我们所不熟识的那个世界的视角。感谢这个世界,一向让我们有所期盼。

陈虻对柴静说:“去,用你的皮肤感觉新闻。”读完这本书,我更想说,走,用你的眼睛观察世界。

读观察有感700字篇2

至机场也会看到推举,很是纳闷这本书究竟讲些什么以至于这么畅销大家都在看,所以满怀着奇怪   与期盼买了一本细细读起来。

在读《观察》之前,“柴静”这两个字对我而言只是一位记者的名字,此刻柴静在我脑海中是扯着“求实,公正,公平”大旗的斗士。《观察》其实是柴静十年记者生涯的一个回顾,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是讲她这十年中所经受过的极具代表性的大事里的一个个鲜活的人;它里面也没有说教,却让我一个外行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不是评论,而是客观的呈现新闻大事,也让我了解了新闻大事的背后竟有那么现实与真实的故事。

《观察》诚恳地描述每一个大事,每一个大事背后的人,经过这些人和事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事人的情感,体会大事的本质,而这都源于柴静的真实和由心而发的热忱和关怀。无论是擦去失去表姐的苦痛小男孩的眼泪还是要求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亲不要喝酒吸烟以预备再次怀孕,虽然看起来违反一个新闻人的职业准则,但却是对一个正常人情感的回归。由于从理智角度看,报道大事本身不能带入个人感情颜色,否则就失去了大事本身的客观性,但从情感角度,不带任何感情颜色只是冰冷的大事,唯有用理智的头脑和一颗带有感情的心才能看到世界的真实。

从更深层次的阅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一股“韧劲儿”,它是对自我要求的坚守。不断信任,不断怀疑,不断幻想,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开人为偏见或附庸,就像陈虻说的“不要走的太远,不要忘了当时我们为什么动身”。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要有自我的职业道德,都要有一股韧劲儿,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打磨自我的理智与冷静,一切请忠于自我的内心。

读观察有感700字篇3

柴静,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

信任假如柴静小姐抛开电视节目的话,也许会是个精彩的文字记者。《观察》这本书,人物鲜活,故事真实,感情质朴,细节动人。一本400多页厚实的书,分两次竟能够读完,这或许得益于她的文字写得踏实,没有戾气。

何为戾气?就是不满、忿忿不平、攻击式的利剑。

不同于尖锐的政治时事记者,看柴静的文章,不会有太多让你感到不适的地方。客观地来说,读这本书,就像是带你浅浅地经受她在央视工作的十年,十年中她用肉眼所观察的毕生难忘之场景。

《观察》并不是零零散散的故事或片段,而是一个人所经受的真实的十年。柴静的新闻始于生命,最终也回归生命与人生的思索。20--年的“非典”让她最直观看到死亡与生命,以及人在死亡面前最真实的态度。假如说一个人没有看过生命如何消亡,他就无法真正理解人或者生命。陈虻是柴静在新闻中的引导者,他的逝去,让三十而立的她再次思索生命与人生。

书中的这十多个故事,并不是刻意选择,也不是那些最轰动的节目,而是每一个故事之间都被一种叫做“理解”的东西串联起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被其他人影响的过程,而人真正的成长来自于自己的经受,也来自于对经受的理解。观察他人的人生,其实也就是观察自己。

用柴静同事王开岭的话来说:“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用柴静自己的话来说,“当一个人关怀别人的时候,才会遗忘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