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语文调研考试笔试试题_第1页
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语文调研考试笔试试题_第2页
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语文调研考试笔试试题_第3页
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语文调研考试笔试试题_第4页
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语文调研考试笔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级学生调研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2.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均无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听力测试(每题2分,共10分)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文段共读两遍)1.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多有(

)的字眼。A.中原

B.立中

C.中国

D.中心2.华夏人对世界的看法最早源自()A.秦朝B.南北朝C.商朝D.夏朝3.在远古时代,中国人心目中天下的中心是()A.泰山B.恒山C.嵩山D.衡山4.“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上。A.何尊B.司母鼎C.木牍D.竹简5.对材料中“中庸”的阐述有误的一项是()A.不温不火B.不偏不倚C.恰到好处D.完美无缺二、基础知识运用(每题2分,共12分)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谙熟(ān)踟蹰(chóu)婀娜(ē)锲而不舍(qì)B.执拗(niù)着陆(zhuó)休憩(qì)寡廉鲜耻(xiǎn)C.垂涎(yán)圭臬(niè)奖券(juàn)渑池之会(miǎn)D.氛围(fèn)蛮横(hèng)账簿(bù)安步当车(dāng)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详穿流不息纷至沓来出类拔粹B.渲泄茅塞顿开穷兵黩武貌和神离C.讴歌明辨是非刚愎自用赤膊上阵D.暗淡一张一驰栉风沐雨称心如意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语意最贴切的一项是精美珍贵的文物、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庄重严肃的革命旧址、的世界遗产地……在博物馆,历史文物并不只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不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更着文化血脉,与我们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之中,人们总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A.丰富多彩传承休戚相关启示B.类型多样传承息息相关启迪C.丰富多彩流传息息相关启示D.类型多样流传休戚相关启迪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市图书馆设立党史主题图书借阅专区,希望市民通过阅读,回顾党的奋斗历史,重温峥嵘岁月。B.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C.有些人打着行为艺术的旗号,公然在大街上或袒胸露背,或披头散发,意气风发,哗众取宠,其行为为世人所不齿。D.十八岁,风华正茂,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希望同学们把握激情,拥有理性,懂得责任,懂得奋斗,用实际行动迈好成人的第一步。10.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严把食品安全关,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享用;也只有消费者能信任地下单,外卖小哥才能更好地送出美味,送出健康。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将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浪漫。C.因天气持续高温,重庆市多地相继突发山火,截至8月22日上午7点30分,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山火已全面扑灭,无一人员伤亡。D.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历史上首次在卡塔尔和中东国家境内举行、也是继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后时隔20年第二次在亚洲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11.下列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收集了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305篇作品,古时也称“诗三百”。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C.《诗经》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中的活劳动和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和婚姻、压迫与反抗等各方面都有反映。D.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指直接的铺叙、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引用。阅读(共28分)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各题。(一)(共6分)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眼下,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没有什么比谈论人工智能更酷炫的了。但问题在于,许多科幻电影、电视剧都设想了最终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最近霍金就再次表示了这种担忧。其实,无论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或是霍金的担心,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对于人类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这种不确定,既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在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可能造成冲击的不确定性。其实,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基于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即使像所谓的“神经网络”这样的名称,听着特别玄,但它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还是要差上很多级别,它们仍然只是建立在神经元连接机理的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并且,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都局限于某个极窄的范围之内,不要说超级智能,即使是简单的跨界,也要做出很大的调整,才能实现。当然,你可以说,还是存在某个时刻,人工智能就是变得比人类聪明了。我们假设真的存在这种可能,那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具备某种意识,不管这种意识是否跟人类相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人工智能为什么要来消灭人类呢?为什么一定要与人类为敌呢?更何况,人类现在对于自身的意识、伦理、思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又是什么,尚不清楚。如果机器真能自主产生意识,那也只能说,这是宿命。相对于这种可能性非常小的威胁,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这种冲击,并非人工智能的主动行为,而是当其改变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后,人类社会自身适应、调整自身制度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虽然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消灭近半数的工作岗位,但失去收入的只是普通的劳动者而已,企业却可能因此受益,甚至获得更多利润。那么这些利润、财富该如何分配呢?很大可能是这个社会的财富将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正如英国乐施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所言,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八个人,拥有财富是人类总体财富的一半。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革命加剧这种趋势,结果又会如何?社会的不公平将会是极大的问题。正如上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劳动与资本关系发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福利制度和福利国家。现在,我们更紧迫的事情,恐怕不是去想,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识后,会如何消灭人类,而是在面对新的劳动关系、新的生产方式时,人类社会的制度究竟应该怎么调整。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摧毁人类,那一定不是因为人工智能觉醒,而是人类在这一波的社会关系变化中,自己失控了,放任极端化的社会制度出现,破坏了其自身存在的基础。这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带来的,还不如说是人类自身的不可靠所导致的。(摘编自南方时报网)12.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工智能技术是对人类智能简单、粗糙的模仿,它只是建立在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B.人工智能中即使能够建立所谓的“神经网络”,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C.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可能会大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威胁。D.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还改变了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13.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由于太多科幻作品设想了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连霍金这样的科学家都因此表示了担忧。B.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可能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的不确定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的冲击。C.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使人工智能有可能变得比人类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一定会与人类为敌。D.人工智能如果能摧毁人类,更可能是人类在适应新的一波社会关系变化中,自身失控而导致的。1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存在两难境地,人工智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其发展也有诸多不确定性。B.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应用上局限于极窄的范围内,想实现产品简单的跨界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C.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尚且有限,人工智能能否自主产生与人类相同的意识对于人类来说更是不能确定之事。D.与其担心人工智能的觉醒,不如更关注人类如何解决由于自身的不可靠而导致的一系列失控问题。(二)(共10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5.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槁暴(bào)舆马(yú)輮使之然也(róu)B.跬步(kuǐ)骐骥(jì)跂而望矣(qì)C.驽马(nú)蛇蟮之穴(xué)生非异也(shēng)D.舟楫(j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16.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项是(2分)A.其曲中规中:合乎B.声非加疾也疾:快C.而绝江河绝:断绝D.圣心备焉备:完备1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三)(共12分)=1\*GB3①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2\*GB3②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3\*GB3③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8.找出选文=1\*GB3①段中的中心句。(3分)答:。19.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3分)答:。20.将选文=3\*GB3③段中“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者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一句改为“我愿用三分之二的寿命留住这北国的秋天”,行不行?请说明理由。(3分)答:。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选文=1\*GB3①段是郁达夫《故都的秋》全文中的议论部分,是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发对北国之秋的赞颂之情。B.《故都的秋》是一篇议论性文章,通过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论证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C.作者长期居住在北平,旧中国的时代环境导致了他思想上的苦闷,《故都的秋》表达了作者的悲秋之情。D.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说明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彻底。默写(共6分)22.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①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舒婷《致橡树》)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