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天津)(原卷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天津)(原卷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天津)(原卷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天津)(原卷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天津)(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终极综合模拟评估卷(二)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

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读书要读性价比高的原典,比如读一部皇皇巨著《老子》,就胜读坊间万卷陋著。上无老子,则万古

如长夜,或者说"天柱折,地维绝”也不为过,

《老子》对思想界乃至全人类影响之大,无人比肩。古今中外几人能望其项背?。《老子》思想的质量、密

度之高,字字珠凯的诗化语言之精美,为历代经典罕见,其洋洋八十一章、浩浩五千言,构建的思想殿堂,

远胜玉阙琼宫;后学高山仰止、望洋兴叹,顶礼膜拜,无可(),只要其中一章,也足令作者载入史册。

《老子》思想浩渺深邃,,其名言隽语(),耳熟能详者,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

不信。”往往寥寥数语,几乎把万物、思维之“义理”揭示、涵盖殆尽,达到形而上辩证思维之极致,令

人思之无穷,取之不竭,受用不尽,让人不禁叹服其辩证法的()。这种极具想象力。洞透力的辩证思

维,我们未必学得来,但得窕其门墙亦为幸事。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逾越举不胜举无与伦比

B.跨越俯拾皆是无与伦比

C.逾越举不胜举精妙绝伦

D.跨越俯拾皆是精妙绝伦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光耀百代,普照人类,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

B.普照人类,光耀百代,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

C.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光耀百代,普照人类

D.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普照人类,光耀百代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列传,史书的一种体裁,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中列叙历史人物事迹的传记,常与本纪、世家等体裁并列。

B.《老子》又称《道德经》,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后来被庄周继承发展。

C.阙,本指古代宫殿大门两边的楼台,引申为帝王的住所,如“城阙辅三秦”的“城阙”即是此意。

D.门墙,《论语》中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指师长之门。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是一种与知识传播相关联的商业现象,近年来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所谓知识付费中的

“知识”,与传统媒体中的“知识”有所不同。这里的“知识”,其本质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

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其形态包括

线上教育、数字出版及咨询业等多种形态。知识付费可以看作“信息付费”,即在信息生产和消费者之间

存在消费差,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和变现。

知识付费风口的到来给整个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于知识生产者来说,知识付费能够在某

种程度上保护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版权,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对于知识付费的用户来说,在互联网信

息爆炸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相对稀缺。知识付费能够使用户高效地筛选知识,获得更个性化的信息

服务。

(摘编自王国英《知识付费对内容为王的反思与重构》,《新闻论坛》2018年2月)

下图是市场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大的几款产品(知乎、得到、在行、百度知道)的横向对比分析。

动机纯粹性

较低一般较高

用户购买成本

表一(数据来源:丈媒咨询)

材料二:

“知识付费”热在某种程度上是知识经济在人们生活中的倒影。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接入互

联网的同时,也接入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即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知识经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

进步,“知识”成为支撑经济和经济增长的首要生产力要素,相应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被大大削弱。在

今天的社会中,个人要想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就,知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迫使个人不得不获取更

多的“知识”。

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出发,知识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消费。随着都市生活节奏

的加快,移动互联网下信息爆炸所带来的社会议题如走马灯般快速变化,消耗着人们的注意力。如果不及

时吸收新的知识和讯息,又很容易与同龄人失去共同话题。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被迫追赶的焦虑感,某种

程度上,这也是人们追赶时代步伐所必须付出的努力,即不停地学习以提升自己。

从知识付费者的角度而言,知识付费项目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调查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0.93亿人,同比增长93.8%,预计2018年将达到2.9亿人。

(摘编自张程《内容付费:知识经济的倒影》,《记者观察》2018年3月)

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及预测

・用户规模(亿人)一增长率⑵3

3.50

3.004P2.2%2.92

2.50*918%90.0%

1-88\BS5.3%

2.00

.60.0%

1.50

0.93

1.0030.0%

0.48

0.50

0.000.0%

2015年2016年2017E2018E

表二(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材料三:

实际上,知识付费作为一种互联网产品必然会遵循互朕网的法则,当然也免不了染上互联网的恶习。

这个光速的时代,已经不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真正深入了解我们遇到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情,浮躁、表浅、

速成是从“知识付费”产生之初就携带的基因,而我们强加给知识付费上的任何大的抱负,比如我指望通

过听某一门大师课而获得我对不了解的领域的一个系统认知,这几乎是不可实现的。产品本身无论多精致

也都是一个互联网的短、快、浅的通俗产品,音频这种方式本身抵达我们的时候就极容易流失,比如讲述

内容的人可能讲不清楚、噌杂环境的消磨,听的时候人的注意力会分散。那么知识付费可以给我们什么?

知识付费给我们一种“我在学习的路上"和“时间没有虚度”的自我暗示和安慰。毕竟比起通勤路上和睡前

的发呆和胡思乱想,有人在耳边谆谆善诱,我们多少还是会拾取一些到脑子里的。还有就是当我们迫切地

需要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找到某一个知识付费产品,去粗取精后的知识的确更容易让我们快速获得。至

于批评家们所指出的希望以知识付费去应对时代焦虑,那也是对知识付费的苛求。

(摘编自澎湃新闻网)

材料四:

知识付费产业要想向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然会经历重大洗牌。洗牌后,未来的知识付费

行业或许只能留下一两个平台,其他知识输出方只能在这些平台上生存。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

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客户需求,保证客户找到有用的产品,而知识分享者找到能够“听得憧的人”。

同时,平台要想做出声誉,就必须对知识产品严格评估。而知识产出者要想生存,必然会朝两个方向分化:

一个是部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更垂直、更深度的道路,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用”

是他们的生存依靠;另一个是部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泛娱乐化的道路,他们提供的东西主要用于陶冶情操,

扩大见识,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总之,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必须提供更专业、

更聚焦、更精准的产品。

(摘编自易鹏《知识付费还得“洗牌”》,《环球时报》2017年11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付费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去粗取精后的知识,更容易让我们快速获得,从而增长知识,实现我们

系统认知某一事物的愿望。

B.“知识付费”先天带有浮躁、表浅、速成等基因,其产品具有短、快、浅的特点,“知识付费''带给我们更

多的是某种自我暗示和安慰。

C.目前市场上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较大的几款产品中,得到、在行在内容的质量、动机纯粹性和购买

的成本上都处在比较高区域。

D.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增长速度在2015-2018年间不断加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付费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互联网传播,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的一种商业

现象。

B.从数据显示来看,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是2016年的三倍之多,由此可见,知识付费产业市场发

展潜力巨大。

C.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大削弱了支撑经济和经济增长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知识”成为首要生产力要

素。

D.未来知识付费平台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客户需求,并对知识产品严

格评估。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付费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产权,又能给知识付费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稀

缺信息。

B.知识付费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和对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有直接

关系。

C.知识付费能够减缓因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所带给人的焦虑感,这说明好的内容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付费

的。

D.知识产出者需要朝着更垂直、更深度和泛娱乐化两个方向分化,才能在未来的知识付费产业中找到生存

之道。

三、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一)

客有论学着,以谓书籍至后世而繁,人寿不能增加于前古,是以人才不古若也。今所有书,如能五百

年生,学者可无遗憾矣。计千年后,书必数倍于今,则亦当以千年之寿剋之,或传以为名言也。余谓此愚

不知学之言也。必若所言,造物虽假之以五千年,而犹不达者也。

学问之于身心,犹饥寒之于衣食也;不以饱暖惨其终身,而欲假年以穷天下之衣食,非愚则罔也。夫

子十五志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人道之极也。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

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方之始与不逾矩之究竟也。其不能至于圣也,质之所限也,非年

之所促也。

今之学不知为己,而写博以炫人,天下闻见不可尽,而人之好尚不可同。以有尽之生,而逐无穷之闻

见;以一人之身,而逐无端之好尚,尧、舜有所不能也。

族子廷枫曰:“叔父每见学者,自言苦无记性,书卷过目辄忘,因自解其不学。叔父辄曰:'君自不

善学耳。采其善学,记性断无不足用之理。书卷浩如烟海,虽圣人犹不能尽。古人所以贵博者,正谓业必

能专,而后可与言博耳。盖专则成家,成家则已立矣。宇宙名物,有切己者,虽锚铢不遗;不切己者,虽

泰山不顾。如此用心,虽极钝之资,未有不能记也。不知专业名家,而泛然求圣人之所不能尽,此愚公移

山之智,而同斗筲之见也。'”

(《假年》选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有删减)

(二)

学恶乎始?恶乎终?目:其戋攵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

学至乎没用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君子与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

乎动静。端而言,蟆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

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蹑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

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人焉,涂巷之人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

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

光,君子贵其全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亦当以千年之寿副之副:相称、符合.

B.不以饱暖悚其终身悚:满足。

C.而鹫博以炫人鹫:追求。

D.其数则始乎诵经数:道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客有论学者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卜家

B.其不能至于圣也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C.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之学也莫之能御也

9.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

究竟也

B.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

究竟也

C.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

究竟也

D.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

究竟也

10.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正面论述学习的意义的一项是(3分)

①则亦当以千年之寿副之②以有尽之生,而逐无穷之闻见

③盖专则成家,成家则已立矣④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⑤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⑥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A.①④⑥B.①②®

C.③⑤⑥D.②③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年》开篇先破后立,批驳“假如人能够活到五百岁,就可以读遍天下所有书”观点,认为这是不懂得

学习的愚人妄言。

B.章学诚认为做到与自己相关的,即使再细微也不遗漏;与自己无关的,即使再宏大也不顾暇,这样才是

用心学习。

C.在荀子看来,《礼》是学习的开端与基础,涵盖了世间众多的道理。

D.《劝学》一文语言多使用整句,气势贯通,论述磅礴。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知专业名家,而泛然求圣人之所不能尽,此愚公移山之智,而同斗筲之见也。

(2)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13.根据两段文言文材料分别概括章学诚和荀子所阐释的学习方法。(3分)

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1)下列对词的理解,不巧顾的一项是(3分)

A.“胭脂”两句,自然发问,以此明写愁怀,可谓推陈出新之笔。

B.“放眼”三句,"暮”字呼应“斜日”,离愁万斛、征鸿浓笔重写心中愁绪。

C.“天在”两句,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承上片离愁,启下片矛盾。

D.过片三句,用千万里、南北、西东,极言地域之广,表达词人客游他乡,漂泊不定。

(2)首句“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在词中的作用。(2分)

(3)整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1),先治其国。(《礼记•大学》)

(2)扪参历井仰胁息,o(李白《蜀道难》)

(3),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4)江山如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高低陕北石

刘成章

陕北属于黄土高原,缘此,有些人便以为,陕北被黄土尽覆,没有什么石头。那是天大的误会。黄土

只是陕北的肉,陕北哪会没有骨?陕北,是一条刚硬的汉子!

在我国一代代传下的山水画里,莽莽苍苍翳翳垒垒,是不绝的山和山上不绝的石头。米芾曾跪拜石头,

那是有缘由的。石头可以说是天下至尊。山岳丘陵,无一不是石头,而地球,也是石头,一块最大的石头。

石头载土,载水,载风,载云,载众生,载着一部人类史,沉雄,坚硬,厚实,人在其间伸展性灵。

陕北的石头含着雷电之光,粘着牛羊踩过的黄土,遍布山川,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摔在河谷,

有悬崖,有的被树根紧勒。亿万年来,它们总是裸露在西北风中,大雷雨中,烈日的暴晒中。西北风、大

雷雨、烈日,网织的深重苦难,教会了它们生存本领,也磨锐了它们的精神。它们陪伴着轩辕手植柏,它

们是从莽原上、从古歌里长出的人类的脊梁。

陕北的石头缺乏大理石的精细纹理,但那是一种粗犷霸气的美。它们刀劈斧砍的棱角,那刺破黄土层

的棱角,只能用"毛辣"二字形容;它们原油流贯般的线条,那骨力感、顿挫感、节奏感极强的线条,除了天

才画家石鲁,没有人能够描绘出来。那几笔确是不同凡响,画出了陕北石头的真魂,恢宏磅礴。

宝塔山山根的石头,就是如此。几代青年初见它的时候,都激动得跳跃欢呼。这石头上的面和块,没

有笔墨和宣纸之气,是铁打钢铸,是史前洪水的凝固。在这里,我多次赏读范仲淹题刻的八字隶书:“胸中

自有数万甲兵这既是小范老子自信和自豪的倾吐,也是他对这些石头的讴歌。这些石头所显露出的强劲

力量,就是数万甲兵。若非如此,巍巍宝塔上,何以能被托起?其实,清凉山也是由石头托起的,石头给

陕北的每座山都当了沉稳高雅的底座。

延安的城墙不是用砖砌的,而是用石头砌的。感谢斯诺夫人,她曾为这城墙拍过照片。那时,厚厚的

雪盖在城墙上,依然难掩石头的质感。而我,正是降生于她拍摄照片的那一年。我有幸且自豪。我最先看

到的世界,是炕头上宠物一样陪着我的小石狮,然后是石床、石桌、石髡、石碾、石磨,还有明五暗四的

石窑洞、石穿廊挑檐。上学时,我常走到清凉山下,见延河波浪拍古城,拍出了石磬之音。一块块就地取

材的好石头,实锤细雕,镶满了延安街道的路面,砌出了窑洞的朴拙和满城的石头纹理、诗意歌情。有朋

友曾问我为何会成为作家,作品为何充溢着阳刚之气,我说那是因为延安的石头和我的灵魂发生了反应。

陕北有一个县名,水意溶溶,叫“清涧清涧的石板和米脂的美人齐名。它们一层层地生在那里,发育

在那里,成熟在那里,在山根河畔一叠一叠的,宛若竹简,宛若册页,宛若八百册线装书,危若两万本新

印的课本,使山河充溢着书卷之气。如果说别处的石头是古典散文,那么清涧的石板就像南北朝的庾信写

下的骈文,对仗工整,声律一如神曲。那一页页石板一页页书,仿佛一阵轻风就能把它们哗啦啦吹起——

轻风且慢,它们虽然页面平整,薄厚均匀,质地细腻,但是,翻它们的指头应是铁,应是铁的撬杠。有的

石板上的纹理,俨然名家的书法,铁画银钩,力透石板,那应是柳青失落的信札。

除了书文信札,石头里还有美术作品。神木的万镇山上,奇石遍布,宛如举行着雕塑展览,一件件浮

雕圆雕,有如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它们的形成,除了源于风雨的剥蚀,还有黄河水汽的万载渗溶。受伤

愈深,风姿愈美。在靖边、甘泉和志丹,丹霞地貌魅力无穷。那是石头的云霞在飘逸,像仙女不慎落下的

缎披肩,像红葡萄酒流淌的起伏波浪,更像万物共做的迷离的梦。

石崖上铁云一样岁月纹理,斑驳陆离,参差纷杂,就像一部神话传说或地质史。在这儿,你会联想到

火星的地貌,你会联想到古希腊的神庙。石头使人懂事、自知、谦卑。从这儿南下数百里,就是惊雷一样

的壶口瀑布。瀑水狂泻,瀑石威严。十里龙槽,水石长啸。这些石头,有如在炼丹炉里炼过,“紫色内达,

赤芒外射“,随时可以搬起补天。露出水面的一组石头,已经成了浪涛的模样;而浪涛的气势,就像一块块

石头。石头和水,共同造就了瀑布的壮观和伟力。在瀑布中,时时有《黄河大合唱》响起,其烈度、速度、

震撼力,惊天动地。人的精神穿透了石头和水,而石头和水都带着人的志气、血气。

人们常常刻名于石,企望不朽,殊不知在风吹雨打中,名字也会磨灭。只有像陕北石一样身连大地、

支撑群山,才会与宇宙同在。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04月09日15版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篇从纠正人们对陕北的误会入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塑造出陕北硬汉的形象,令人耳

目一新。

B.“石头给陕北的每座山都当了沉稳高雅的底座。”作者特别列举宝塔山和清凉山,因为它们是革命圣地延

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更能表达作者对陕北石坚毅沉稳的赞叹,对家乡的自信和自豪之情。

C.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写作者从陕北石中得到的感悟。全文结构有序,层次分明。

D.人们刻名于石,企望不朽,所以说石头才是天下至尊,可承载众生、万物,坚不可摧。

E.陕北石不仅尽显陕北独特的地理风貌,更暗含着陕北特有的人文历史和精神品格。

17.初中我们学习了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高中我们欣赏了贾平凹的《秦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陕

北独特的风土人情孕育出极具陕北风情和神韵的散文。请赏析作品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4分)

18.黄土只是陕北的肉,石头才是陕北的骨。结合全文分析陕北石何以成为“人类的脊梁”?它具有哪些独特

之处?(4分)

19.作品行文中自然援引古今中外的文人典故,例如:米芾拜石、轩辕植柏、范仲淹题刻,还有画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