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设计课件:齿轮传动(二) -_第1页
精密机械设计课件:齿轮传动(二) -_第2页
精密机械设计课件:齿轮传动(二) -_第3页
精密机械设计课件:齿轮传动(二) -_第4页
精密机械设计课件:齿轮传动(二)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齿轮传动一、蜗杆的类型与特点特点:⑴传动平稳,振动、冲击、噪声均小。⑵能获得很大的单级传动比,结构紧凑:

传递动力时

i≈8~100分度机构时i

可达几百至一千⑶自锁性机构。⑷啮合轮齿间相对滑动速度高,导致磨损大,发热大,效率低。(5)

蜗杆所受轴向力大。2.8

蜗杆传动一、蜗杆的类型与特点1、形成:螺旋齿轮传动的特例。2、螺旋线多采用右旋。3、单头蜗杆多头蜗杆4、

=2蜗轮蜗杆一、蜗杆的类型与特点圆柱形蜗杆

环面蜗杆锥面蜗杆阿基米德蜗杆

-端面齿形为阿基米德螺线渐开线蜗杆-端面齿形为渐开线圆弧齿蜗杆-轴剖面内的齿廓为凹圆弧蜗杆类型普通圆柱型涡轮、蜗杆2、正确啮合条件正确啮合条件:限定条件:⑴阿基米德蜗杆⑵主平面内2.8.2、基本参数(表2-12)1.模数m:标准值2.压力角

:标准值。3.蜗杆分度圆直径d1:标准值,表2-124.蜗杆直径系数q=d1/m

引入原因:5.螺杆导程角:一般认为≤3°40′的蜗杆具有自锁性

6.蜗杆头数z1(表2-13)蜗轮齿数z2反行程可自锁时,2.8.3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有关尺寸的计算公式见表2-14。2.8.4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材料的选择1.失效形式

蜗轮的胶合和磨损

2.材料选择蜗杆副的材料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易于跑合和抗胶合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强度。蜗轮常采用贵重的减摩、耐磨材料如铜合金制造,还需要良好的润滑和散热条件;蜗杆大多采用碳素钢或合金钢制造,经淬火处理后以提高表面硬度。2.8.5蜗杆传动受力分析注意受力方向2.9谐波齿轮传动2.9.1概述1.工作原理及齿形组成:波发生器1、柔轮2和钢轮3原理:柔轮与刚轮啮合。波发生器在柔轮内(外)旋转时,迫使柔轮发生弹性变形,使其啮合区和脱离区位置变化,迫使柔轮和刚轮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波发生器的接头数n等于完全啮合(或脱离)区域的数量,即柔轮的变形波数。与刚齿轮齿数和柔轮齿数之间的关系2.9.2谐波齿轮传动主要参数及其材料参数包括:系统传动比i、轮齿理论齿高轮齿齿形角等

系统传动比:(1)钢轮固定,波发生器输入,柔轮输出时

(2)柔轮固定时

(3)波发生器固定时

2、轮齿理论齿高1.系统传动比:波发生器的转角仅在24°到72°范围才有线性关系,此范围内,轮齿的径向位移为柔轮变形量的0.77倍。若把此线性范围扩大到0°到90°,则三角形齿形的理论齿高应为

为了避免卡住现象,将齿顶、齿根制成圆角。实际齿高应小于或等于柔轮的变形量

3.轮齿齿形角(2-37)

柔轮齿形角:

4.谐波齿轮传动效率(2-38)

谐波齿轮传动参数计算详见表2-12

常用材料2.9.2谐波齿轮传动主要参数及其材料钢轮材料,一般不应与柔轮相同,机械性能略低

2.9.3强度验算4.9.4谐波齿轮传动设计过程轮系分类周转轮系(轴有公转)定轴轮系(轴线固定)

复合轮系(两者混合)

差动轮系(F=2)行星轮系(F=1)平面定轴轮系空间定轴轮系1

2

32.10.1概述

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齿轮传动链简称轮系。1.轮系的类型

传动时,每个齿轮的几何轴线都是固定的,称为定轴轮系

传动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绕另一齿轮的几何轴线传动的轮系,称周转轮系F:原动件数2.10轮系轮系类型平面定轴轮系空间定轴轮系(1)中心轮1、3和系杆H绕同一轴线转动。(2)行星轮2既绕系杆H的轴线O2转动(称为自转),又随系杆H绕轴线O转动(又称为公转)。因此行星轮的绝对运动是上述两个转动的合成。差动轮系需要两个原动件的输入运动,机构才能有确定的输出运动。若将差动轮系的中心轮3固定,只有1个自由度。这表明行星轮系只需要一个原动件的输入运动,机构就有确定的输出运动行星、差动轮系

图示轮系显然不是基本型周转轮系,因为该轮系具有3个中心轮1、3、4。该轮系可看成是两个基本型周转轮系的复合。如以下三种复合情况之一:

①.行星轮系1-2-3-H同差动轮系1-2-2´-4-H的复合。

②.行星轮系3-2-2´-4-H同差动轮系1-2-2´-4-H的复合。

③.行星轮系1-2-3-H同行星轮系3-2´-2-4-H的复合。

复合轮系2.10.1概述2、轮系的功用⑴可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并且结构紧凑;⑵可做相距较远两轴之间传动;⑶可实现多种传动比传动;⑷可改变从动轴转向⑸实现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可将两个独立的转动合成为一个转动;或将一个转动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转动。1、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10.2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连乘后:例题:时钟上的轮系如右图所示。已知:求:秒针与分针、分针与时针的传动比。解:⑴秒针与分针的传动比(2)分针与时针的传动比2.11.1齿轮空回、空回产生原因及计算

空回:当主动轮反向转动时从动轮滞后的一种现象。滞后的转角即空回误差角。

原因:齿轮传动时存在侧隙。2.11齿轮传动的空回产生空回的主要因素:齿轮-中心距变大、齿厚偏差、基圆偏心和齿形误差等。其它-齿轮装在轴上时的偏心、滚动轴承转动座圈的径向偏摆和固定座圈与壳体的配合间隙等。(1)侧隙的存在:零件的加工误差,贮存润滑油,温度变化引起零件尺寸变化。(2)侧隙在反向传动中引起的空回误差,将直接影响传动精度。必要时予以控制或设法消除影响。空回误差计算

一对啮合齿轮总的侧隙

(2-44)一对啮合齿轮,由侧隙引起的从动轮滞后的转角(空回误差角)(2-45)2级齿轮传动,输出轴的空回误差角(2-46)

结论:最后一级齿轮空回误差对整个齿轮传动的空回误差影响最大,所以提高最后一级齿轮的制造精度,可以减小空回误差,同时各级齿轮传动比按照先小后大原则分配更合理。

1、利用弹簧力减小或消除传动空回

2.11.2消除和减小齿轮传动空回方法使用拉伸弹簧使用扭转弹簧2、固定双片齿轮减小或消除传动空回3、利用接触游丝减小或消除传动空回1)接触游丝应安装于传动链最后一环。2)传动链的转数受到限制。3)结构简单、工作可靠。4、采用调整中心距法减小或消除传动空回2.12.1齿轮传动链的设计步骤⒈根据传动要求和工作特点、正确选择传动形式;⒉决定传动级数,分配各级传动比;⒊确定齿数、模数,计算齿轮几何尺寸;⒋对于精密传动链,进行误差分析和估算;⒌结构设计。包括齿轮、齿轮与轴的连接、轴承形式\小消空会结构等;必要时交叉进行。2.12齿轮传动链设计2.12.2齿轮传动链的设计内容⒈选择合理的齿轮传动型式

1)考虑结构条件对齿轮传动的要求。

传动链的设计也可反过来对机械结构提出要求。

2)齿轮传动精度要求;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要求齿轮在一转范围内最大转角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

b)传动的平稳性。要求齿轮每转过一齿的最大转角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

c)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控制齿轮啮合时齿面接触状态。

d)齿侧间隙。控制齿轮啮合时,非工作表面一侧的间隙大小。

3)齿轮传动的工作速度与平稳性、无噪声要求;

4)齿轮传动的工艺性因素;需考虑具体的生产设备条件及生产批量。

5)传动效率与润滑条件。2、合理分配齿轮传动链传动比一般说来,齿轮传动链的传动级数少些较好,不但可以使结构简化,还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减小传动误差和提高工作精度。

应根据齿轮传动链的具体工作要求,合理地确定其传动级数,再进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1)“先小后大”原则,可获得较高的传动精度;分配传动比时,应该使靠近主动轴的前几级齿轮的传动比取小些,后面的靠近输出端的齿轮传动比取大些。

2、合理分配齿轮传动链传动比及如图,完全相同的两对齿轮、、。其中,。a方案:

b方案:

>多用于示数传动2、合理分配齿轮传动链传动比(2)“最小体积”原则;假设:1)各齿轮宽度均相同:2)各齿轮主动轮的分度圆直径均相等;3)齿轮的材料相同;4)不考虑轴与轴承体积。

结论:各级速比相同可使齿轮机构的体积最小。

(3)“最小转动惯量”原则可实现运转灵活,启动、制动及时。2级齿轮传动3级齿轮传动3、确定齿轮齿数、模数(1)齿数的确定

1)标准齿轮,zmin=17。斜齿时,zmin可以更小。要求较低时,zmin≥12。

2)

示数传动即自锁时,则应采用单头蜗杆

3)中心距不受限,精度较高时,z≥25。4)采用大模数时,小齿轮齿数减少,采用变位齿轮。5)蜗杆螺旋线的头数,一般可采取1~4,示数传动的精密蜗杆,一般采用单头蜗杆。(2)模数的确定一般由中心距和传动比按下式求出,按标准圆整。4、齿轮传动链的结构设计把传动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1)设计齿轮的结构

考虑结构的工艺性,齿轮工作的可靠性,经济性,热处理。

圆柱齿轮典型结构

圆锥齿轮典型结构

蜗轮蜗杆典型结构(2)设计齿轮与轴的连接方式基本要求:

1)联结牢固,满足传递转矩要求。

2)保证轴与齿轮的同轴度和垂直度。常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