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全国卷地区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卷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真人秀: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过去几年,真人秀在中国的发展几乎可以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来描述。这一从
西方舶来的节目形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本该以
“真”为核心元素的真人秀,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
“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赫胥黎说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
念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电视是当代社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
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看”,即电视节目具备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基本特征,
或提供实用的信息,或带来轻松的娱乐;第二个是“有意思”,即在拥有特定的观众群体
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准,给观众带来日益精良的审美体验;第三个是“有意
义”,也就是令电视履行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责任,令经过验证的主流价值得以彰显,促
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中国好声音》《奔跑
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
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眼下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着力解决第三
个问题,也就是“有意义”的问题。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亦即,同样是娱乐,也必然有真
诚和虚假的区分。这个“真”字,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
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
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脱离了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的真人秀,哪怕拥有再豪
华的明星阵容、再盛大的狂欢场面,也只能是伪装在真实外壳下的一种娱乐至死的新形式
而已。
当下,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明星制”,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
费主义。“素人”的概念虽很早即被提及,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真正有影响力的
节目罕见。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
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比如腾讯视频《我们
15个》将15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
完全呈现,便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中国的素人秀和欧美国家的主流素人秀相比还有一定的区别:风靡全球的《幸存者》
和《泽西海岸》等节目更多强调,冲突的因素,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与
西方文化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们15个》等素人秀却更强调
“社群”的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一这显然也是中华文
明传统的要旨所在。
概而言之,真人秀节目固然是一种获取娱乐的方式,但如果这种娱乐与文化和价值的
土壤相脱离,则必然会演变成“为娱乐而娱乐”的虚无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
视频行业的崛起,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显然
有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规划设计,逐渐意识到随着明星资源的耗尽和观众审美
的疲劳,那种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必将走向“真实”
的对立面并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形态上的“素人”和“真实情境”
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才是令真人秀焕发青春活力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08月01日09版)
L(本题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过去几年真人秀节目发展迅速,但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质量
变得参差不齐。
B.当前真人秀节目让人大饱眼福的同时,也潜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那就是节目已经变成
了“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C.电视节目除了要为观众提供审美体验以外,还得履行公共文化空间的责任,符合社会主
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D.任何一种电视节目首先必须得有人看,或提供实用的信息,或带来轻松的娱乐,能够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
2.(本题3分)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完成“有人看”、“有意思”两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对外国模式
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成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B.中国真人秀节目应该着力解决电视节目“有意义”的问题,这是眼下此类节目的发展方
向。
C.高度依赖“明星制”是当下中国真人秀的一大特点,并且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
逻辑和消费主义。
D.捕捉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在
目前中国有一些探索和尝试。
3.(本题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人秀不能脱离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应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
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否则只能成为娱乐至死的新形式。
B.真人秀是人们获取娱乐的一种方式,其本质是“秀”,特色在于“真”,这种娱乐必须
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结合才不至于为“为娱乐而娱乐”。
C.对比中国素人秀与欧美主流素人秀节目,也可以发现中外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社会等关系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D.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虽然因囿于其独特的结构受到一定的
冲击,但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也会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
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
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现。发
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
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民短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345
%3313J26324306
3g2.82
公交地铁Hifr私家车:M行打车提蜕
2018年中国网民长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注】分数越高代表频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
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
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
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
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
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
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
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仍然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
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
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
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
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
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K实景指挥作战系统
将其深化应用。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
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
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4.(本题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
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
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
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
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5.(本题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
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
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但很多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
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
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6.(本题6分)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日本的做法对解决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有何启示。
日本从1991年组建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全国统一智慧交通系统开发组织,致力于信息共享
平台建设和利用;协调学术部门、产业部门等机构相互配合。1996年7月,日本制定了《推
进智慧交通系统总体构想》,把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日本立
足“大交通”理念,以先进控制系统为中心,对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align=center三贝先生家训
》沈从文
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了!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
重大的损失。当三声落气炮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平生大节”
了。大凡贤者身后,总有一部分不能了解他伟大人格的人,常常立于反对方面加以攻讦诋
毁。三贝先生自然也不是例外。也许是他太好一一不然,便是C县的舆论太不公允了:你
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见了一个卖豆腐或卖落花生的小贩,问他“三贝先生如何?”他答复
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的加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那个啬刻鬼”或“那老怪物”一
类言辞。
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还正是一般“积德厚福”人应有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
得来的消息,则又明明是因问他做校长的那个儿子索退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
与三贝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寄过三贝隔房堂弟做干崽,大概这话总不是全无把柄!
总之,三贝先生是今年正月初四日午时死去了。是“无疾而终”还是“气伤肚肠”而
死的,我们不是应措意的事,很可以不必再过问。倘若是真有那种好揽闲事的人寻根究底,
只指示讣文给看就得了;讣文明明载着“享年七十有八……无疾而终”。
三贝是有钱有势的人,丧事自然是非常之热闹。他第五儿子是现在县署第二科的科员,
第六儿子——就是有气死老子嫌疑的那个一一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
天竟有许多人执绯。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
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子的铭旌,有写上“典型犹存”或“里失贤者”的挽
联和祭嶂,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知事大人也屈尊到送
丧。此外,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海
毕业转来的九二先生……都莫不大襟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
孝子前头走着。警察所长呢,另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年青的警兵,随同灵柩左右照料•,
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嶂的小孩子,沿途吵嘴滋事。
“好热闹阔绰的丧事!”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和担水卖的哑爷,
都带了羡慕神气这样说。
三贝先生生活就是这样结束了,也可谓“生荣死哀”。
不过,人虽死去,但其“嘉言懿行”流传于C城老一辈人口中的却很多很多。大体都
极有关于“世道人心”。因此谨就我所知者,摘录一二;至其“出处大节”,则已有C县
宿儒方梧庐先生为之作传,兹均不述及。
节抄家训:
过大桥时,应将脚步加速——但亦不必如驰如奔免撞损徐元记之窑货担子一一不然,
设于此时桥忽圮下,岂不危极险极?桥久不修,年代渊远,适于此时圮下,实亦“事所必
至理有固然”者也!
进城时,到城洞下亦应加快一脚,尤其是曾经失火之东门。并须用双手将脑壳掩护,
如此,既可防意外之虞,即或万一猛不知道于彼时从上面掉落一砖头瓦片,亦可因手在上
而不至伤脑。至于到城门洞卖羊肉、卖粉条、卖布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
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西再好,价钱再贱。
有客久坐未动时,应不俟呼唤时时将茶献客。冲茶之水不必顶沸一一不沸之水则尤好。
若然,客即不知趣硬赖到吃饭后方去,其食量因喝水过多亦必大减。
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一一其实不用亦可,不见“采藻明其洁”之训乎?一一实在万不
得已,最好是用零买法为佳。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既可
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两上亦占便宜不少。
厕房粪坑到夏天粪过稀不能售出时,可加以草灰斗许;但应切记将草灰之价同时算入。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此处但选其一小部分耳。其行为
尤族寄不同于流俗,容当汇次编出,以介绍于“未获亲炙"三贝先生诸读者前。
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至其家训I,除为代加标
点外,初未敢易去一字。
一九二五年二月中旬(选自《沈从文文集》)
7.(本题3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写三贝先生“遽返道山”,说“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
句中“惊人”和“重大”强调了三贝先生的死确实是C城的一大损失。
B.“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家训中所表现的虽然只是三贝
先生一个人,但刻画的却是当时社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人物。
C.“遽返道山”“积德厚福”“典型犹存”“里失贤者”“嘉言懿行”“生荣死哀”这些
赞美词语,用在三贝先生身上多少有些词不达意的意味。
D.小说结尾说“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这里的
“我也不大清白了",实际上是在暗示读者这只是一个假托的故事。
E.小说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三贝先生这一形象,侧面描写表现出
三贝先生死后的种种反映,正面描写是通过家训表现其性格特征。
8.(本题6分)小说的前一部分写三贝先生死后热闹阔绰的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本题6分)三贝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评卷人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6题,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
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
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
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日:“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
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
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展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
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
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詹以战舰降燕,
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
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日:“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堂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
榻,劳日:“先生毋自苦,予欲送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日:
“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
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日:“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
死,时年四十有六0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宸(yi):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0.(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兵久顿大名顿:B.聿勿杀
驻扎之幸:幸亏
C.成祖颔
D.予欲送周公辅成王耳法:效法
之颔:点头
11.(本题3分)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
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
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日/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
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
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12.(本题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
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
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
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
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13.(本题10分)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赴建康过京口呈刘季高①
叶梦得
客路重经黄鹄前,故人仍得暂留连。
长枪大剑笑安用,白发苍颜空自怜。
照野已惊横雉堞②,蔽江行见下楼船③。
满陵醉尉无人识④,漫对云峰说去年。
【注】①刘季高:叶梦得的好友,叶、刘两人都遭到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排挤。②雉堞:指防
守的壁垒。③下楼船:指金兵浮江而下,楼船千里,进攻建康。④潇陵醉尉:西汉时,李广和一
名随从返家时至满陵亭,浦陵尉喝醉了酒,禁止他们通行,二人只得夜宿亭下。
14.(本题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又一次经过京口,得以暂时和故人相聚,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B.“照野”句写战场上烽火照野、战垒横陈,表达了诗人对前线战士殊死战斗的赞美。
C.尾联中,诗人借李广无人识的典故说自己无人识,“漫”字看似随意,实则蕴含悲痛之感。
D.本诗诗意悲慨苍凉,诗人对友人感叹时事,对议和深为不满,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15.(本题6分)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笑”“空”二字的表达效果。
评卷人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每题6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D在《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
是:,。
(2)《诗经,氓》中善用比兴手法,以“,"两
句引出对年轻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劝诫。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洞庭湖上烟雾消散,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
上,","两句表现了月光下的美景。
第II卷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四、语言知识基础(共5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19年,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①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颁发的“成都非
遗推广大使”称号;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
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而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可能承担
不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得
以很好地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②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
③,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勒
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
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
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④,想来也不是没
有原因的。
17.(本题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①荣升②交融③顾影自怜④脱颖而出
B.①荣升②交叉③孤芳自赏④锋芒毕露
C.①荣膺②交融③孤芳自赏④脱颖而出
D.①荣膺②交叉③顾影自怜④锋芒毕露
18.(本题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19.(本题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
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
的重要原因。
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
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
迎的重要原因。
20.(本题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
叶,①,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
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
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②密切
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
③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
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1.(本题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70个字。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通知,确定了2020年学校秋季学期开学安排。其中包括:8月29
日(周六),小学一年级、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开学;9月1日(周二),小学五、
六年级和初二年级开学;9月7日(周一),小学二、三、四年级开学。幼儿园方面,9月8日
(周二),各类型幼儿园大班、中班开学;9月11日(周五),各类型幼儿园小班开学。高等学
校(含高等职业院校)方面,从8月15日起,满足校园疫情防控条件的高校,可组织学生分期
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和新生报到。各高校具体的开学返校时间及工作方案,由学校结合实际
研究制订。
评卷人得分
------------------五、作文(共1题,每题60分,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起节日,大家并不陌生。除了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法定节假日,还有一些行
业性节日,如每年的5月12日国际护士节、9月10日中国教师节、“月8日中国记者节。
2018年起我国又新增了两个行业性节日,即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每年农
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对于国家设立和增加行业性节日的做法,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明
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曲解文意,“那就是节
目已经变成了‘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
“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
位的‘孤注一掷'”。
2.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完成
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成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的表述以偏
概全,原文是“《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完整移植于外国
模式,并非所有的中国真人秀节目都来源于国外。
3.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但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
也会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张冠李戴。原文是“原有的电视文化体
系”,而不是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因为他们是“有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规划
设计”。
【备注】无
4.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
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三中说“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这些数据汇聚
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另外,“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分析错
误,根据材料四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化应用”的
信息可以看出,只要处理得当,收集的这些信息还是有作用的,保存它们并非“实际意义不
大”。
5.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四中“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
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的信息可知,“智慧交通的自身建设”与“智慧交通向智慧城
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是同时进行的两件事情,两者是并列关系,后者并不是前者的前提条
件。
6.①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②协调各部门机
构,制定统一的标准,实施信息共享。③立足“大交通”理念,实施新交通管理系统,运用先
进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文中关于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的介绍
集中出现在材料三中,考生可将这些问题先梳理出来:缺少顶层设计;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
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采集到的痕迹信息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
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对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各部门难以协调一致;智慧交通系统标准互
不统一;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各地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而题目中的材
料介绍了日本的做法,将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与之对照,即可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备注】无
7.B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分析错误,对于三贝先生
的死不能从正面理解为“是C城的一大损失”;C项,分析不完全恰当,“词不达意”,
应为“褒词贬用”;E项,对描写手法的分析错误。小说中前后两部分采用的都是侧面描
写的手法。
8.①引发阅读兴趣,是什么样的人物死后在C城能够引起这样的轰动。②在人物塑造上起
到了欲抑先扬的作用。③通过写知事大人等C城知名人物参加丧礼,可以看出三贝先生是
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使人物更具有社会意义。同时也表现了社会的众生相,展示了
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评判标准,深化了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小说情节的一般作用是设置悬念
引发读者兴趣、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本题中文章一开头”年高有德的三
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了!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
此句明显有吸引读者,引人注意的作用。另外开头写了好多当地的名人来为其送葬,可见
其身份之显赫,与后文三贝先生的“家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有欲抑先扬之作用。
“而且,知事大人……孝子前头走着”说明三贝先生是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写出了
当时社会的群像。
9.①谨小慎微,迂腐呆板,这从他在家训中写的过大桥怕桥毁塌殃及自己、进城怕城门洞
落下砖头瓦片砸着自己可以看出;②吝啬贪小,处处工于算计,这从他家训中写的以茶待
客、买肉和卖粪如何占便宜可以看出;③缺少父子亲情,这从传说的他的死因可以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本文对三贝先生的
描写都是采用的侧面描写的手法,所以要找到旁人对三贝先生的评价的语句,如“问他
'三贝先生如何?'他答复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的加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那个
啬刻鬼’或‘那老怪物'一类言辞"。还可以从其家训及其死因中分析出其性格。
【备注】无
10.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幸:希望。
11.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此题可抓住主语
“家人”、“父",排除BC;“笑日”的主语是“方孝孺”,不是“家人”,应在“笑
日”前断开,又排除了D。
12.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
帝的重用”有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太祖日:'今非用孝孺时'”可知,明太祖虽然欣赏
他,但并没有重用他。
13.(1)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2)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考生应以直译为主,注意实词的字字落
实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翻译。关键点:(1)末视、明、致;(2)以、济、死。
【备注】参考译文
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
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却轻视文
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
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
吗?”他的父亲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丧期满
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
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
家。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
候。”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
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
皇帝常常向他询问.朝廷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
的坐位前拟写批复。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燕兵
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方孝孺说:“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
们就会不战而疲惫。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一个
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
取胜了。”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王。
薛嘉到了以后,燕王没有接受诏书。
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
上0但是陈埴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皇帝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
其他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
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
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
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
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榻,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
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
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
“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就回头让手下人递给他笔
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
“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死。方孝孺
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
14.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表达了诗人对前线战士殊死战斗的赞美”分析有误,该句表达了诗人对险峻局势的担忧和
对主和派的谴责。
15.①“笑”是“感到可笑”的意思。当权者力主议和,长枪大剑将无用武之地,可笑的是
自己还想用它们收复国土。②“空”是“徒然”之意。诗人一心报国,却已经年老,只有徒
然自怜。③“笑”“空”二字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悲凉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要准确理解诗歌字词的意思,不能脱离诗句,要
把字词置于原句并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答题时,应先解释字词的意思,接着将其置于原句中
理解整句的意思,若使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应点明,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备注】【诗歌鉴赏】诗人和好友刘季高都是主战派,但是,当时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当权,
因此二人遭到排挤。诗人在路经京口时,写下了这首忧时忧国的感愤之作。首联表明诗人这
次重经京口,仍然得到暂时和故人相聚的机会,算是此行的可喜之事。但国家之事糟糕至此,
虽旧地重游,又未免感到难言的悲痛。颔联中,诗人感叹议和已成定局,几年来艰难血战,将
代之以苟且偏安,可笑这长枪大剑,将无可用之处;而自己也白发苍颜,壮志虽存,只能自怜而
己。颈联上句写前沿战地依然烽火照野,战垒横陈,形势异常危险,议和只能是饮鸩止渴;下
句写诗人担心长江上游也有被金兵占据的可能,一旦金兵突破那里的江防,他们的楼船将蔽
江而下,为建康带来莫大的威胁。尾联中,诗人以满陵醉尉的典故说自己无人认识,只好登
高,漫对云山,在悲痛中谈论些去年的情况罢了。
16.(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于嗟鸠兮无食桑藕(3)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根据语境中的“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
进行评判”可推知答案;(2)根据语境中的“比兴手法”“引出对年轻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的劝诫”可推知答案;(3)根据语境中的“烟雾消散,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上”“表现了月光
下的美景”可推知答案。易错字:(2)嗟,鸠,篡;(3)璧。
【备注】无
17.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荣升:指人升迁(多用于称颂)。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此处指接受某项称号,选“荣膺”
更合适。交叉:①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②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③
间隔穿插。交融:融合在一起。根据语境,此处选“交融”更合适。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
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此处并无“孤独
失意”之意,选“孤芳自赏”更合适。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
盛逞强。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根据语境,此处选“脱颖而出”更合适。
18.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后文的“文化输出似乎……重任”,可知此处对将李子柒的海外走红归为文化输出具有
否定之意,故本题选B。
19.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结构导致主语残缺,应将“在李子柒的视频……价值理
念中”改为“李子柒的视频……价值理念”;二是语序不当,应将“广泛”放在“受到”后。
据此分析四个选项可知,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3.1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同步说课稿(苏教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试题1套附答案详解
- 桥涵工程-施工方案(3篇)
- 车辆挂靠经营合同范本5篇
- 配网工程激励方案(3篇)
- 员工聘任合同范本6篇
- 艺术作品买卖合同5篇
- 海上风电并网技术与电网适应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毛坯楼房打扫工程方案(3篇)
- 2.4水库泥沙防治-1泥沙淤积的成因危害与类型讲解
- 产科常用药物观察及不良反应
- 仓库发错货的解决方案
- 金属冶炼安全事故案例与分析
- 动物诊疗机构报告登记表
- 南京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非法人经营授权书饿了么
- 了解胃肠肿瘤
- 2023年产科手术分级及安全核查培训考试试题
- 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第三篇数字孪生车间
- 时间像小马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