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混纺纱线的开发_第1页
罗布麻混纺纱线的开发_第2页
罗布麻混纺纱线的开发_第3页
罗布麻混纺纱线的开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布麻混纺纱线的开发

1罗布麻织物的功效罗布麻纤维细、白、软、光滑、吸湿性好、透水性好、强度高、长度大。用罗布麻织成的衣服除具有天然纤维风格、凉爽、挺括、易洗、舒适外,对人体还有保健作用,如稳定血压、控制气管炎和保护皮肤等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织物手感及方便纺纱工艺的顺利进行,采用罗布麻/棉(65/35)的混纺纱线织造织物。2预料2.1原纱线的活化罗布麻棉混纺纱原纱的白度不够,将影响到织物的柔软性和染色效果,所以在织造前必须对原纱线进行漂白。氧漂工艺如下:煮练工艺中碱的用量较纯棉纱线的工艺多些,目的是进一步脱去麻纤维中的果胶,促使部分纤维变性,使麻纤维的结晶度降低,无定形区增加,从而提高了白度,增加了织物的柔软性及染色的吸色性。2.2固色剂对染料上染率和上染速率的影响由于麻纤维结晶度、取向度较高,染色着色率低,匀染性差,宜采用活性染料,在工艺上与棉织物也略有不同,减少促染剂用量,提高染色温度。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可用活性染料浸染的上染曲线表示(见图)。活性染料最初在中性介质中染色,染色时在染浴中分别加入食盐或元明粉,使起促染作用促使染料上染。染色30min时,几乎达到染色平衡。然后往染浴中加入固色剂(如纯碱等),提高染液pH值,这时原已达到的平衡遭到破坏,染浴中染料又继续上染纤维,并与纤维发生共价键结合,如图中曲线1所示。染料上染率的提高,随染料直接性的大小而不同,直接性高的染料在染色30min时,染料上染率已较高,染浴中染料浓度已较低,再往染液中加固色剂染料的上染率提高不多,如图中曲线2所示。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和染色条件,根据染料的反应活泼性和上染性能而定。有关数据如表1所示。染色时,宜采用先染色、后固色的染色方法。染浅色时,染料用量小于织物质量的0.3%;染中色时,染料用量为织物质量的0.3%~2%;染深色时,染料用量大于织物质量的2%。染色时先把染料溶解在水中,加入所需半量元明粉(总量为10~60g/L),在染色15min后,加入剩余元明粉,继续染色15min,然后加固色剂纯碱或磷酸三钠(5~20g/L)继续染色,此时又有部分染料与纤维发生共价键结合而固着在纤维上。在选好所需要的色纱后,首先要进行染料拼色,然后进行不同染色浓度下的染色。所需要的纱线颜色,有的可通过一种染料直接得到,有的需通过红、黄、蓝三原色中的2种或3种按不同的比例而得到。2.3高浓低粘组合浆料纱线采用单纱,其18.2tex(32Ne)单纱毛羽多、强力不够大,这样给织造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必须对单纱进行上浆。浆纱设备为JSSJ-83浆纱实验机。浆料是由PVA0588、PVA1799、聚磷酸酯淀粉、丙烯酸酯组成的高浓低粘组合浆料,它具有粘度低且稳定、渗透性好、对天然纤维具有很好的成膜完整性、对改善纱线的毛羽、强力有很好的效果等优点。通过实验,我们选择了PVA0588/PVA1799为3:7的最佳配比,其配方及有关参数如表2所示。上浆工艺参数:温度95℃;上浆率10%;浆液浓度8%;上浆速度4.5m/min;浆槽粘度8s。调浆方法:向PVA1799中加水,搅拌30min升温到50℃,加入PVA0588,高速搅拌升温到95℃,1.5h后加入磷酸酯淀粉,煮浆30min,焖浆30min。我们在单纱强力仪上对原纱及原纱上浆后进行了机械性能的测试(见表3)。上浆后纱线毛羽明显减少,纱线变得光滑结实。3罗布麻和棉纺材料的设计和编织3.1织物组织的变化原料采用罗布麻/棉(65/35)的18.2tex(32Ne)单纱。组织以平纹为主,也可配置变化组织如经重平、纬重平,或配置以斜纹形成的条子。为了突出麻的风格,我们采用绉组织,使织物表面出现绉效应。为使织物布面更加丰富,采用色条加变化组织使麻面更加活泼一些。现举一例说明如下。组织为平纹,经纬密度为210×186根/10cm,筘号为54.5(英制),每筘穿入数2入。色经(根)排列为:灰2、浅黄2、灰2、浅黄2、灰2、浅黄2、蓝4、灰2、浅黄2、灰2、浅黄2、灰2、浅黄2、蓝24、红2、蓝4、红2、蓝24。色纬排列为:灰2、浅黄2、灰2、浅黄2、灰2、浅黄2、蓝24、红2、蓝4、红2、蓝24。3.2次毛羽和断经纱的制备上机参数见前。由于纱线毛羽多,经上浆后空气过干会引起纱线上的浆膜脆性增强,这样纱线受到综丝、筘的摩擦容易出现第二次毛羽和断经,故织造应在回潮率为8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由于麻纱毛羽多,上浆质量比棉差,为了防止上层经纱松弛,减少经纱断纱,我们采用了较低的后梁高度。考虑到麻纱延伸率小,在保证梭口清晰及具有良好打纬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上机张力。4罗布麻和棉纺织物的分类4.1退浆工艺参数的确定由于所选用的浆料是以PVA为主体的混合浆料,故选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退浆。其工艺参数为:JFC渗透剂0.1%;烧碱2.5%;双氧水0.5%~0.8%;温度80~85℃;时间30min。4.2残留杂质的净化煮练的目的是去除色素,对麻纤维中残留的杂质进一步去除。工艺参数为:烧碱20%;硅酸钠0.5%;肥皂1%;温度85℃;时间30min。4.3纤维素酶整理织物为改善织物表面毛羽刺痒问题,使织物表面更加平整光滑,对织物进行了纤维素酶整理,其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2%;浴比1:30;温度55~60℃;酸度4.5~5.5。4.4柔软整理工艺参数为了改善织物的柔软性,提高织物的舒适性,对织物进行了柔软整理,其工艺参数为:氨基有机硅乳15g/L;JFC渗透剂1~2g/L;2D树脂70g/L;浴比1:30;氯化镁晶体20g/L;温度90℃;时间30min。4.5整平滑、织纹清晰利用纤维在温热条件下定形的原理,使布面平整光滑、织纹清晰,提高织物的档次。利用蒸汽熨斗对小样进行了热定形,定形温度为120℃,定形时间3min,采用喷水式热定形。5纺织性能试验5.1布的物理机械测试利用织物强力测试仪对织物进行了测试,其物理机械性能见表4。5.2织物耐水性测试服用性能是衡量织物的重要指标,其中热舒适性是关键指标。采用蒸热法测试织物的透湿性能,使织物处于标准温湿度环境24h,然后将其覆盖于盛水容器上,使盛水容器处于80℃恒温浴中,水蒸气便通过织物散发出来,测定每0.5h水的失重。测试结果见表5。利用织物悬垂测定仪YG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