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_第1页
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_第2页
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_第3页
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_第4页
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今天,作为学校教育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以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的关注,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学前期是儿童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在两个阶段的过渡期中儿童的社会化经验尤其是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其后来的社会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早期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这一时期儿童处于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期,就使得儿童在进入小学这个新环境时难免出现学习不适应和社会性不适应等问题,由于对学校环境与人际交往环境的陌生,儿童显得无所适从,人际交往能力尤其受到困扰。本文通过调查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交际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以期为儿童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关键词:幼小衔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一、前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也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名词层出不穷。在这些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同时,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却过早地承受着来自学校、教师、家庭的压力。近几年,这种压力有从基础教育向前延伸到学前幼儿教育的趋势。学前期是儿童身体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时期,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本该为孩子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然而在这一时期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上的骤变以及学习内容量的增加,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缺乏心理准备而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节奏,出现疲劳、急躁、害怕学习等不适应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很多社会性适应困难的问题。在社会交往方面,明显地看到许多孩子呈现出或隐藏着很多问题。笔者观察发现有些儿童下课一直在板凳上坐着,不出去和小朋友玩耍,不与其他人交谈,见到老师会害羞,不敢说话。有些则会故意欺负其他小朋友。他们不懂得怎么和平相处,更不懂得谦让,在合作游戏中也总是出现矛盾。这和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相关,但更和小朋友刚刚进入的陌生环境以及我们作为教师或家长的指导相关。作为儿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指导者,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转型,关系到每个儿童一生的发展。由此,有关幼小衔接期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二、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调查(一)调查对象从某市幼儿园和一年级小学生中选取50人,调查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二)调查方法采用自编的人际关系测验,包括16项选择型测题,测试时间大约为20分钟,采用统一指导语,由学生根据问卷自己在答卷上填写,要求被试学生逐一在选项上划圈。为保证客观性,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进行。最后把全部得分累加起来,即得到总分。分数越高,表明人际关系质量越好。最高总得分为80分。64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很好;48-64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较好;32-48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一般;32分以下,表示人际关系很差。(三)调查结果分析1、学校忽视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据笔者调查的幼儿园大班的课程安排发现,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基本能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设置各种游戏活动,但在这些活动中能够考虑到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并不多,更多地是关注幼儿拼音、识字、数数的技能训练。其结果是儿童升入小学后,由于其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据调查,60%的幼儿家长回到幼儿园都会反映:升入小学后性格外向的淘气男孩子总是和人打架、内向的男孩子受人欺负;性格外向的女孩子让同学嫉妒、内向的女孩子自卑,导致成绩直线下降。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在幼儿园阶段缺少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的设置,更是由于忽视儿童幼小衔接中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结果。幼儿园忽视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小学情况又是如何呢?事实是也不尽人意。据笔者调查的几所小学来看,一年级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少有涉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内容。如某小学一年级一周共26节课,其中语文和阅读8节、数学5节、英语2节、思想品德与生活2节、美术音乐4节、体育4节。从这些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非常明显地看到学校对基础知识传授的重视。如果说学校有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的话,只能是渗透在各学科之中,而非学校教育中的主流内容。比如体育课,除培养儿童健康的体魄外,对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也非学有利,但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的体育课更多的是自由活动,并没有把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安排。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几乎与高年级完全相同,都是学科性课程,并没有考虑一年级小学生对骤变的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问题,当然也就没有为小学一年级学生预留出如何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时间。总体看来,虽然幼儿园和小学都设定了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目标,然而在课程表中却很难发现与之关系密切的课程,其它课程的渗透又缺乏必要的指导,这势必会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2、教师缺乏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意识调查显示:教师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高认知,选择低。在调查中,在回答“您认为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重要吗?”的问题时,所有教师都一致认为很重要,但现实却是认知高,选择低。很多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卸责倾向。首先,把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差的责任推给儿童的家长。当问到“对于总爱欺负其他小朋友的儿童,你常常怎么做?”时,老师会认为这是家长的责任,家长不能很好地教孩子,都是在家养成的坏习惯,所以会选择请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其次把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差的责任归因于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孩子做得好是学校的功劳,做得不好,不是认为是家长的责任就是孩子本身存在问题,很少反思自己做得如何。对于“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儿童,怎么办?”的问题,有大约30%的老师把原因归为孩子性格内向。性格内向固然会影响孩子的发言,但孩子不爱发言不一定都由于性格内向造成的。因此,采取解决的措施也是简单的——上课时多提问。教师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主动性不强。在回答:对于“有些孩子总是不爱说话,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该怎么办?”时,只有23%的老师会积极鼓励他们到外面去玩,但不一定会教给他们集体活动的方法。还有27%的老师认为下课安静是好孩子的表现,不会过多干预。这说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并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反而从自己管理的难度着眼,甚至认为儿童不动才是最好的,更便于管理。3、幼儿园与小学缺乏有效沟通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是连续性的而不是阶段性的,不是两个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它更需要两者之间有较好地沟通、了解。小学只有熟知幼儿园做了什么工作,才能给予延续和补充,而幼儿园也要了解小学学习的特点,才能更合理地安排活动,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尤其是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教师细致地观察,才能给予健康自然的成长环境。然而,据笔者调查发现,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对彼此的工作内容并不是十分了解,大多数教师处在仅仅一般了解的程度。很显然,是由于彼此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虽然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有必要了解对方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改革趋势,但实际情况却是幼小教师对对方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还比较肤浅,必然造成幼小教师在教学中知识以及方法的断层,很难开展有利于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当然也包括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问题。在此次调查中,经过对几位园长的采访发现,他们是很愿意带儿童到小学参观的,以让大班的孩子对小学生活有些感性认识,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安全问题、组织问题、接待问题等,这样实质性的活动很少。相应地,在对小学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更很少组织小学生去幼儿园,很少主动去了解幼儿园的课程或学习环境设置,似乎幼儿园已永远离它而去,与他们毫无相关。4、家长对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方式理解滞后首先是家长对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方式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幼小转折期间,儿童的交往环境、交往对象都已经变化,家长却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换教育方式。大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是重要的,但多数说不出其重要的原因,更不知道幼小衔接教育要做的任务有哪些。更有甚者,在问到“您的孩子有有没有哪些方面的不适应?”很多家长还觉得“好像没有发现哪儿不适应,挺好的,还和以前一样”。实际上家长们并未真正有意识地关注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问题,在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仍处于被动地位。笔者调查发现,现在幼儿园中的孩子85%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娇惯,甚至学前班的孩子,即使老师一再强调要独立自主,每天还是背着来园,背着回家。别人与他打招呼时,即使孩子不回答,家长也会笑眯眯的帮孩子解释:“孩子累了”“孩子困了”;隔辈老人更是包揽包办,不注重礼仪教育。到了小学,一切围绕考试转,一切跟着分数走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家长就很少关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问题了。其次,家长对幼儿园或学校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做法不理解。老师培养幼儿自我服务及人际交往能力,本是值得推广的,但家长的陈旧观念,已影响到了孩子在特有年龄段应该得到的教育。一些家长的陈旧观念,连理解都不理解,更何谈支持与主动参与,这种现象在小学也同样存在。三、如何培养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家庭和教育机构作为对幼小衔接儿童交际能力培养最有影响的两个主题,其教育观念如何、是否重视幼小衔接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小教育机构和家庭都应该更加重视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注重儿童在这方面的一些状况和需求。同时,在培养幼小衔接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上更要注意采用科学手段进行引导式教育,而不能强势性教育,这样可能得到的效果适得其反。(二)明确与完善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目标幼小衔接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主要就是因为没有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没有培养目标很难有计划的对幼小衔接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因此,幼小衔接的教育机构和儿童家长都要确立相应的培养目标,并且这种目标最好是针对性的,比如针对儿童4-5岁的时候采取哪些人际交往培养措施,而5-6岁要采取哪些人际交往措施。并且,这样分阶段的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之后,教育机构和儿童家长要不遗余力的切实的落实到位,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丰富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内容与方法幼小衔接作为儿童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尤其特殊性,这个时期儿童的个性特点也不叫鲜明。教育机构和儿童家长在对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的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方法。有些教育机构对提到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认为只要是鼓励儿童多回答问题就好,而一些家长也认为只要经常到儿童到比较开放的环境就会达到提高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这样显然是不完善的。丰富儿童人际交往能力要不断的结合各种培养方法,注重儿童的内在发展和外在环境,不但鼓励儿童多交流还要注重其心理的发展。(四)提高教师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技能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作为人生的初级阶段,很多技能并不完善,这个阶段的儿童并不能做到生活自理,因此其对教师的依赖就比较多。这个时候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可能就直接影响到儿童内心的发展,现实当中虽然一些教师也认识到幼小衔接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不少教师并没有相应的能力和技能来科学的实施,所以社会和教育机构要加大对培养教师相关技能的投入,使得教师在注重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技能,更好的提高儿童的人际较能能力。(五)增强教育机构和家长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合力在幼小衔接儿童的发展和成长过程当中,幼小教育机构和家长并不是两个截然分开的主体,其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是相当重要的。家长首先就要了解到教育机构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这样家长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互补性的措施,使得对幼小衔接儿童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更好。而教育机构也要关注到家长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培养,因为很多家长虽然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但是培养方式不科学,对这些举措进行纠正有利于家长和教育机构形成合力。四、结论幼小衔接是整个人生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这个时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机构和家长也都认识到了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纠正的。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对幼小衔接儿童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使得整个社会的培养效果都得到改善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整个社会、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对幼小衔接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效果才能最好。参考文献[1]杨敏,印义炯.从哈克教授的幼小断层理论看法国的幼小衔接措施[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4)[2]董振华,荆淑艳.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