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学情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者对位于苏北鲁南交界处的新沂花厅遗址进行挖掘,发现的大部分陶器与大汶口文化陶器相同,其中一件陶豆,下半部为大汶口风格,中上部是良渚文化风格;而玉琮、玉璜等玉器,则带有明显的良渚文化因素。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和平交流推动文明的发展 B.多元一体文明格局初步确立C.南北文化出现交融的现象 D.中原地区的文化辐射力增强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据材料可知,西周()A.天子权威遭到诸侯挑战 B.实行以血缘为核心的等级制C.华夏认同观念初步形成 D.出现农工商业均衡发展局面3.春秋时期外交“辞令”多是群策群力,战国时期的外交“辞令”则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还出现了专供辩士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一变化是当时()A.礼乐制度强化的结果 B.列国纷争激烈的反映C.王室衰微加速的表现 D.华夏认同增强的体现4.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提出实行“胡服骑射”时,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中原“衣服有常”,是“礼之制也”,向来是“蛮夷”学习的榜样;实行“胡服骑射”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赵武灵王则指出:“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信事也。”必须“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于是自己带头“胡服骑射”。上述史实()A.表明华夏认同观念受到冲击 B.使赵国礼制率先走向瓦解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 D.说明游牧文明更具先进性5.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人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二者都主张()A.改革内政,重构统治秩序 B.重视贤德,变革选拔标准C.崇德尚贤,规范统治行为 D.抑制暴政,稳定社会秩序6.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的主要因素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7.《秦汉与罗马》一文认为,“基层政权出天下”是秦汉能建成世界最早现代国家的原因。下列关于“秦汉基层政权”说法正确的是()A.起源于秦朝并被后世王朝沿用 B.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且可世袭C.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8.汉文帝时期采纳贾谊“众建诸侯”的建议,分割王国;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叛乱后,继续推行“众建诸侯”策略,并且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折射出()A.分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B.汉初王国问题的严重性C.汉承秦制原则遭到破坏 D.儒家思想有利于大一统9.汉武帝时期开始用察举的办法,让地方郡国每年荐举两名德行卓著的贤人。为了有效地抑制徇私情荐举的弊端,察举增加了考试环节,即得到举荐后,朝廷还要考试。这一做法()A.有利于阶层流动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助于儒学独尊 D.完善了官员选拔10.“晋永嘉大乱,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河),亦有过(长)江在晋陵郡界者。”魏晋南北朝时期此类现象大量存在,其影响是()A.促进了西晋完成短暂统一 B.有利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推动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 D.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冲突11.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其诗作《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此可推知,该时期()A.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间的矛盾激化 B.战乱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C.分裂割据客观上推动统一 D.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12.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由此可知,西晋()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封闭性 B.宗室贵族形成专权局面C.国家政权被曹魏高官控制 D.官僚队伍来源较为广泛13.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东汉时,江南地区的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的四石提高到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这一变化()A.说明江南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B.得益于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C.表明南北经济形势出现了逆转 D.形成了江南经济开发新格局14.图1、图2为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图片,由此可知()A.北魏汉化改革彻底 B.华夏认同观进一步发展C.胡服更具有实用性 D.民族交融助推服饰变迁15.南方的汉人“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感叹“北人安可不重”。这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推动民族融合紧密相关。下列史料,不能佐证孝文帝在这方面努力的是()A.“嵩京创构,洛邑俶营……代民至洛……辛勤备经,得达京阙。”B.“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C.“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乃出为镇将。”D.“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16.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盛世局面。下列有关隋唐盛世局面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吏治相对清明,选贤任能

②儒学和乐府诗成为文化主流③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交融

④科技成果突出走在世界前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7.唐代,各族人民聚居长安,包括突厥、回鹘、波斯等国的人,他们的身份各异,包括商人、使节、僧人、画师等。湖南省湘阴县出土的招手胡人俑与架鹰胡人俑,穿着均为唐代典型的冠服,还原了当时胡人在唐生活的生动场景。出现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民族间交流交融加强C.统治者开放包容的政策 D.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18.中国古代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分别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唐代安史之乱后和宋代靖康之变后,这三次人口迁徙都()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加剧了统一王朝的衰落C.导致了政治中心的转移 D.缘于少数民族入侵中原19.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则实行了科举制。两种制度的创立都()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C.强化了儒学独尊 D.使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20.唐代初期,政事堂只是宰相们的临时开会场所,原本只有三省的长官出席;后来,唐代的宰相逐渐增多,开会时政事堂人满为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发展趋势()A.推动了相权与君权的平衡B.利于促进中枢决策科学化C.表明三省的分工日益明晰D.是对原始民主传统的践行21.《资治通鉴》记载:“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两税法()A.废除了人头税 B.为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C.加剧土地兼并 D.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2.韩愈在《论佛骨表》中强调“佛者,夷狄之一法耳”,在《原道》中,称引孔子作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韩愈提出夷夏之别()A.从根本上遏制了佛教发展 B.有助于多元文化调和吸纳C.意在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D.旨在维护儒学的主流地位23.《虎溪三笑图》是宋人根据一个关于东晋高僧慧远、儒者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的传说故事所绘。一日,陶渊明与陆修静自慧远处而归,主人相送。三人谈兴颇浓,慧远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桥,虎辄号鸣,三人仰笑不止。原来慧远三十多年来送客只到虎溪,从未例外。这一故事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B.佛教完成了本土化C.道教最受官方尊崇 D.社会思想多元并存24.新罗仿唐设医学博士讲授中国医书《本草》、《针经》,设算学博士教授缀术、九章等;日本法隆寺传法堂是按唐式结构建造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带回《大衍历立成》、《大衍历经》等,对日本历法改革起重要影响。以上材料说明()A.东亚各国文化独立发展 B.唐朝文化辐射周边国家C.唐朝吸收周边国家文化 D.唐朝文学已发展到顶峰①②③④2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下图所示四个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26.《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祖选用地方官吏的做法:“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污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的做法()A.纵容官员腐败乱纪 B.凸显崇文抑武方针C.注重权力制约平衡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27.宋太祖、太宗两朝建立了新官制,并没有全部取消旧官制,长期保留唐、五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官位职称。中央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大都不管本司事务,只是领取高薪、享有崇高政治地位而已。这种现象()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体现了崇文抑武的国策C.促进了科举制完善 D.助推了冗官冗费的出现28.下表可用来说明,王安石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实行“均输法”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实行“青苗法”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实行“保甲法”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实行“市易法”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颁布“方田均役法”“保马法”A.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操之过急 B.主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C.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D.重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29.《金史》载:“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到1138年,实行“天眷新制”,在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同年,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全面实行汉官制度,制定礼仪,从而结束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据此可以说明()A.单一的汉法制度导致了金朝逐渐衰落 B.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加速封建化进程C.因俗而治的管理模式已经被彻底废除 D.封建君主集权在金朝达到了新的高峰30.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反而尽量做到“‘犬牙交错’,‘以北制南’,从根本上消除了……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其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D.促进区域平衡发展31.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有这样一段评论:“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下列能体现“宋其三变”的是()①门第观念淡化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贱民阶层消失④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宋朝从南洋和印度洋、波斯湾进口的“蕃货”,主要以香料、药材、矿产和动植物初级产品为主;而输出品则以手工制成品为主,其中尤以纺织品、瓷器和铜钱为大宗出口商品。据此可知,宋代()A.海上丝绸之路轮廓初现 B.工商业发展生机勃勃C.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国内市场与分工发展33.唐代以前文学作品中涉及商人的篇目为数不多,且内容大多以批判商人的重利轻义、自卑可怜和贪婪为主。而宋代话本中商人形象频繁出现,一些商人虽然追逐利润,但取之有道,诚信不欺;一些商人拾金不昧,救人急难。宋代的这一现象()A.体现了大一统时代的风貌 B.表明重农抑商的观念被颠覆C.说明主流价值观发生异变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4.宋朝,朱熹著童蒙教材《小学》,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文人士大夫把传统伦理编入族规家训,用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期许家族长久延续。这表明,宋代儒学()A.逐渐走向了哲学思辨化 B.凸显世俗教化治理功能C.致力革新教育体制研究 D.迎合市民阶层壮大需要35.北宋山水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阳刚奔放,如图1。而南宋山水画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像当时的画家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时人称为“夏半边”“残山剩水”,如图2。这种绘画特点的变化反映了()A.艺术创作受到时代的影响 B.文人画追求写意的艺术风格C.艺术创作呈现通俗化趋势 D.理学兴起促进了绘画的发展36.明宪宗时,“今人但知汪太监”,不知有皇上;熹宗时,魏忠贤专政,自内阁、六部至四方督抚,都由其党徒把持,他们称魏忠贤为“九千岁”。这本质上反映了()A.宗法制遭到破坏 B.宦官扰乱朝政C.君主专制的强化 D.君权受到制衡37.郑和七次下西洋,在很多国家都留下了遗迹,如满剌加(马六甲)有三宝城和三宝井遗址。郑和使团给当地人治病和传授种田知识,同时在东南亚开展形式多样贸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A.开辟了新的贸易商路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D.扩大了朝贡贸易体系38.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他()A.废除宰相,加强皇权 B.设置三司,分割相权C.设置内阁,强化相权 D.设军机处,加强皇权39.明朝中后期,北部边疆形势日益严峻,蒙古骑兵时常袭扰劫掠边地。1571年,明朝与鞑靼俺答汗终于达成和议,册封俺答汗等,恢复通贡关系,并同意蒙古人在大同、宣府等边镇与汉族互市贸易,听边民自相贸易。此后,“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戈”。这可用于说明()A.经济交流是蒙汉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 B.明朝边患问题得到妥善解决C.蒙古草原地带首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D.明朝树立起中央政府的权威40.下列表格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明朝中后期日本倭寇威胁沿海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1624—1661年荷兰侵占台湾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A.中国版图基本奠定 B.西方列强大举侵略中国C.中国社会面临危机 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