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2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2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2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2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受周王封赐之后,各地诸侯和贵族将自己所拥有的“臣”层层地分赐下去,使得“王臣”在社会阶层的范畴里向纵深不断地延伸,直到贵族社会的最底层。这说明西周()A.中国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分封制强化了社会等级 D.王室专制统治得到强化2.如表是战国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战国时期()思想主张思想家"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侵,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荀子A.国家统一趋势明显 B.阶层流动性加快 C.主体意识走向觉醒 D.尚贤观念的强化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标志着贵族政治正式退出历史舞台C.消除了地方割据存在的基础 D.创新了中央对地方基层的管理模式4.汉赋中对疆域的描写除了有对东、西、南、北抵达之地的点状铺写外,还在东南、西北、西南以及东北的方位中铺写帝国边疆,展现了汉王朝疆域的概况,其中还涉及诸多的民族、部族、属国、郡县、治所、地名和山水名等。据此可知,汉赋这种题材创作()A.巩固了汉朝疆域 B.促进了国家认同C.体现了文化繁荣 D.强化了中央集权5.北周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使得当时“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北齐),西伐妖戎,国安民乐”。这一局面的出现()A.掩盖了南北分裂的隐患 B.说明南北经济格局发生逆转C.根植于农民负担的加重 D.为南北统一奠定了初步基础6.有学者说:“隋代大运河的出现不是炀帝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把握时代的航向,不失时机地兴建了这一雄伟工程,完成了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隋朝时期()A南方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B.国家统一国力强盛C.南北文化认同日益深化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7.因长安夏季闷热,唐朝人往往采用西亚的一些方法建一个凉亭,把水引到屋顶上去,再让水从亭檐上面洒落下来;诗人白居易喜欢住在帐篷里,他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一个帐篷。这反映了()A.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B.唐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C.唐对周边有强大的吸引力 D.唐代民族交融的新高度8.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在奏议中指出,“两税之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寒而计日收赢”。这表明两税法()A.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C.资产计算方式存在弊端 D.瓦解了重农抑商政策9.追念祖宗之世、推崇“祖宗之法”,是赵宋一朝突出的历史现象。我们讨论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守内虚外”格局的展开、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如此等等,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宋代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吸取唐末五代以来的历史教训 B.重文轻武方针的提出C.为应对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10.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 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 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11.金朝统治者十分崇拜孔子,不仅修建孔庙、拜谒孔庙,而且还让孔子的后代担任各种官员。除了尊重孔子,重视孔子的子孙之外,金朝皇帝还带头学习儒家经典,同时用儒家文化作为标准来教育、录用官员。这反映出金()A.崇尚正统观念 B.步入文明时代 C.彻底推行汉化 D.民族隔阂消除12.阅读元朝疆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民族政权并立阻隔东西交通 B.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的管辖C.行省的设置遵循山川形便原则 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13.明代嘉靖时期,在北方拒绝边境互市,在南方严格执行海禁。但到了万历时期,在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守护下,北方又“隆庆和议”,俺答汗以顺义王名义归附,南方有漳州月港的开海,使海盗变成了海商。这说明()A.政治制度弊端明显 B.八股取士造成思想僵化C.农耕经济封闭保守 D.国家安全影响对外政策14.有学者研究明朝的历史时,指出:“明代的中国……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囿于空洞的天朝上国框架……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下列能够支撑此观点的史实有①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制度②科举考试实行南北分卷③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④禁止东南民间海上贸易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5.在知行关系上,程颐认为: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而不能行者:王阳明“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夫之则认为,知与行是“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关系。他们对知行关系的探讨()A.回应了佛教道教冲击 B.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C.深受商品经济的影响 D.意在强调人的主观性16.1592年利玛窦来华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盛赞孔子为“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者,证明基督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利玛窦在南昌被称为“利举人”,在北京被称为“利进士”。这说明了()A.选官制度呈现开放特征 B.儒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C入乡随俗助力西学东渐 D.东西文化相互吸收借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诸侯国)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威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为应对中央集权面临的威胁而采取了哪些对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制度创新及其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汉以降,由于中国本土道教的形成与印度佛教文化的东渐,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儒学与道教、佛教三种文化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儒释道鼎足局面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后因韩愈等儒生们的力排佛道,儒学才逐渐得到重振与复兴。——摘编自赵吉惠等《中国儒学史》材料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范缜、王通、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及李翱等儒学家。范缜及其前后的儒者先后掀起了思想史上的报应问之争、达性论之争以及影响深远的神火神不灭之争,企图从各个方面批判佛教的哲学基础,以捍卫儒学的理论阵地。这一时期,魏晋经学在数量与质量上直逼两汉,传世的十三经近半数为魏晋人所注。隋代儒生王通毕生续作六经,为周孔之道的复兴呼号,提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修仁义礼智信、外建王道政治的思想,探讨了道的超越性与普遍性、研究了性情善恶等问题。至唐中后期,韩愈等名儒关于哲学的主题即天人关系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辩,特别是在性情问题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唐太宗时诏命孔颖达等考定五经,高宗永徽四年(653年)“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结束了南北经义分裂的局面,使得版本和经义两方面达到了形式上的统一。——摘编自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发展状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冾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