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项突破(七)文学文化常识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期中专项突破(七)文学文化常识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期中专项突破(七)文学文化常识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期中专项突破(七)文学文化常识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专题——文学文化常识(一)新闻有关知识概念: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新闻六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5W+1H).基本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及准确性。新闻结构:标题:能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有时有引标、副标。导语:一般是指第一段中的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新闻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时明显表达,有时暗含在主体中。结语:消息结束时总结性的话,有时暗含在主体中。(二)文化名人1、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2.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3.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4.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艾芙·居里,居里夫人的次女。5.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6.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7.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8.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有《王无功文集》。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一卷。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他与孟浩然同为田园派诗人,并称“王孟”。他的诗和画被苏轼评价为“画中有诗”。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山居秋暝》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000称“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其诗风飘逸豪放。他与杜甫并称“李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他精于兵法,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他的诗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刘桢,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常与曹操、曹植吟诗作赋,对酒欢歌,深得曹氏父子喜爱。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曹操之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之一。王士祯曾认为汉魏以来两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苏轼三人。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三)常识判断练习题1.下列关于消息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有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B.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C.消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指的是:标题、导语、主体。D.导语一定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主体是消息的核心部分;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但一定是少不了的。解析:D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也可以没有。2.关于《消息二则》的有关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由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知,可以从渡江兵力上感知战役的壮阔。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都比较详细地报道了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语言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穿插运用,相得益彰。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消息标题可谓简明、醒目,概括性极强。解析:B,中路军的报道比较简略,详细报道了东路军的战况。3.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横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B.新闻特写所写的内容,一般是一个特定的时空交汇点上的形象画面。时间和空间的局部性使这种文体有一种特有的“局部强调”性质。C.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是: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D.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简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某一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解析:D某一过程——全过程4.下列关于课文《一着惊海天》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与新闻特写不同的是,通讯一般向读者展示其纵断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B.《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一文主要展现的是,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激动人心的场景。C.因为文中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交代,不难确定,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报道的。D.从全文来看,朗读本文应该是慷慨激昂、豪情万丈的,因为字里行间融会着国人的自豪情怀。解析:C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报道的。5.下列对《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作者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报社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B.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的日子。C.文中通篇运用对比,还引用相关资料和话语,对作者展开评论,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公祭日活动发表这篇新闻评论,意在让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解析:C对比只在文中第2——4段,不是通篇。6.下列各项中对文学常识和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其中背景和结语可以包含在主体部分。B.《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是瑞士作家茨威格所作的一部人物传记。作者欲扬先抑,着重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他的深邃、伟大。C.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既需要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要运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取习题资源象地报道新闻事实。D.《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事实加以阐述,充分体现了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评论性和导向性。解析:B“是瑞士作家茨威格所作的一部人物传记”有误,应是奥地利作家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个部分。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藤野先生》一文出自他的小说集《朝花夕拾》C.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她的作品《居里夫人传》。D.我国传统成年礼因性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男子成年礼称为“冠礼”,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解析:DA.有误,标题不是消息的正文部分;B.有误,《藤野先生》一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C.有误,《美丽的颜色》节选自艾夫·居里的作品《居里夫人传》。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编排、描写、说明而成。解析:B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9.下列对文章《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C.文章关于三峡之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具有异曲同工之处。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景物的特点。解析:A文章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写三峡。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