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2.(3分)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3.(3分)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操作中其用途不同的是()A.溶解固体 B.蒸发溶液 C.过滤液体 D.稀释浓硫酸4.(3分)西岭雪山是著名旅游胜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景色解释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B夏天云消雾散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秋天层林尽染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D冬天白雪皑皑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A.A B.B C.C D.D5.(3分)人体中有50多种元素,含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中氢元素含量约为10% B.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钠 C.人体中微量元素共有10种 D.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6.(3分)自然界中含氮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 B. C. D.7.(3分)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8.(3分)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瓜汁显碱性 B.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苏打水显酸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9.(3分)工业上用和合成尿素,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是化合反应 B.反应②原子个数减少 C.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 D.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增强作物抗旱能力10.(3分)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11.(3分)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观察乳化现象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2.(3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13.(3分)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中只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 B.图2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C.6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14.(3分)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 35.736.036.637.338.4 13.331.663.9110169A.若a是,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若a是,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 C.若a是,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 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3分)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15.(8分)根据图文回答问题。食品标签上的营养素参考值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依据之一,它的计算公式为:营养素参考值%=×100%,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饼干配料表饼干营养成分表小麦粉、植物油、白砂糖、鸡蛋、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碳酸氢钠、柠檬酸等)、食用盐项目每100g营养素参考值%蛋白质6.8g11%脂肪33.0g55%碳水化合物12.0g14%膳食纤维6.2g25%钠240mg12%(1)包装饼干的塑料袋属于(填“天然”或“合成”)材料。废弃的饼干袋应放入(填序号)垃圾桶。(2)饼干配料中富含糖类的是(写一种),它在人体内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3)添加剂磷酸氢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4)表中“营养素参考值%”最低的是(填营养素名称,下同)。计算表中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最大的是。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6.(10分)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1)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2)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3)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①装入药品,开始加热②停止加热③收集气体④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0.96g氧气,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17.(8分)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2)若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收集(填收集方法)。(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组成。(4)图3实验测得,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填序号)。a.水的相对分子质量b.氢气、氧气的密度c.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5)如图4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18.(7分)我国有着悠久的钢铁冶炼史,《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炒钢法”如图1,该方法的生产过程可用图2表示。资料:①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②铁的熔点是1535℃。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和(写一种)。(2)不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3)炼铁炉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4)撒入潮泥灰主要作用是。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元素的含量。(5)钢的性能优良,如钢的熔点比纯铁,易于加工。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9.(10分)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课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是一种重要的农家肥,碳酸钾含量高。【提出问题】如何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查阅资料】Ⅰ.常见草木灰钾含量(以碳酸钾表示)如下表:草木灰种类小灌木灰稻草灰小麦秆灰棉壳灰棉秆灰向日葵秆灰K2CO3(%)8.662.6320.2632.2816.4451.97Ⅱ.提取碳酸钾主要过程是:秸秆→草木灰→滤液→固体(1)表格中钾含量最高的草木灰是,同学们选用这种秸秆灰提取碳酸钾。【设计与实验】实验一:提取碳酸钾第一步:燃烧秸秆,收集草木灰,称取20.00g。第二步:用60℃水浸洗草木灰(如图1)并过滤,浸洗滤渣2次,合并滤液。第三步:蒸发滤液,烘干得到9.90g固体。(2)图1实验中,用60℃的温水而不用冷水浸洗的原因是。(3)根据图2,搅拌器转速控制在每分钟转,浸取时间为分钟,比较适宜。实验二:测定碳酸钾含量取实验一中所得固体3.30g进行图3实验。(4)实验中需缓慢滴入稀硫酸,原因是。(5)装置B的作用是。【数据与解释】(6)称量图3中反应前后烧杯和其中溶液的总质量,增重0.92g。计算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与表格中数据相比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填序号)。a.烧杯中溶液与空气接触b.固体含有其它钾盐c.固体含有氯化钠【反思与评价】(7)我国秸秆产量巨大,可作为生物质发电的原料,还可利用其燃烧发电产生的草木灰提取碳酸钾,其优点有(写一条)。【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A【解析】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蜡烛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水汽凝结,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产生白烟,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2.【答案】B【解析】解:A、石油炼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B、太阳能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该项正确。C、燃煤脱硫,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D、酒精作燃料,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故C选项的作用与其它选项不同。故选:C。4.【答案】D【解析】解:A、春天花香四溢,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夏天云消雾散,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C、秋天层林尽染,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冬天白雪皑皑,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5.【答案】A【解析】解:A、人体中氢元素含量约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B、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项说法错误。C、人体中有50多种元素,除去11种常量元素外,其余都为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6.【答案】C【解析】解: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不是盐,故A错误;B、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不含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不属于盐,故B错误;C、是由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正确;D、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D错误。故选:C。7.【答案】B【解析】解: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是因为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8.【答案】D【解析】解:A、西瓜汁的pH约为6,小于7,显酸性,故A错误;B、橘子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故B错误;C、苏打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故C错误;D、柠檬酸的pH小于7,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故D正确。故选:D。9.【答案】A【解析】解:A、反应是和反应生成,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目不变,故反应②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C、尿素中氮的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D、尿素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叶色浓绿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A。10.【答案】D【解析】解:A、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故A错误;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因此化石燃料燃烧不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故B错误;C、化石燃料的燃烧、呼吸作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植物光合作用不会将大气中全部吸收,故C错误;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故D正确。故选:D。11.【答案】B【解析】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不能用于观察乳化现象,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C、图中实验,金属的形状不同,不能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故选:B。12.【答案】C【解析】解:A、①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①中白磷不燃烧;实验②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和氧气接触,发生燃烧,③中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A正确;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B正确;C、水浴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240℃),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也不会燃烧,故C错误;D、由①和②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由②和③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C。13.【答案】D【解析】解:A、由于题中不能得出溶液pH的变化,所以两种溶液都可以盛放在烧杯中,错误;B、随着时间的延长,溶液的温度升高,可以证明反应是放热的,错误;C、60s之前温度就开始下降,说明之前已经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或氯化氢,错误;D、随着液体的滴加,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正确;故选:D。14.【答案】B【解析】解:A、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则该温度下的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因此该温度的20g水中的加入10g氯化钠并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B、③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仍为6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B正确;C、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的15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则溶液④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质量有关,与溶剂的种类无关,故D错误。故选:B。15.【答案】(1)合成;b;(2)小麦粉或白砂糖;能量;(3)+5;;(4)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解析】解:(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包装饼干的塑料袋属于合成材料,废弃的饼干袋应放入可回收垃圾桶,故选:b;(2)饼干配料中富含糖类的是小麦粉或白砂糖,它在人体内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3)磷酸氢钙()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酸氢钠中钠元素为+1价,碳酸氢根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4)表中“营养素参考值%”最低的是蛋白质;营养素参考值%=×100%,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蛋白质的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脂肪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碳水化合物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膳食纤维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钠元素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故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为碳水化合物。16.【答案】(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2)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3)④①③②;(4)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9.48g。【解析】解:(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加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2)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3)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如下;④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①装入药品,开始加热、③收集气体、②停止加热,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4)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解:设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 答: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9.48g。17.【答案】(1);置换反应;(2)向下排空气法;(3)检验其纯度;氢元素与氧元素;(4)bc;(5)每个水分子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解析】解:(1)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同时生成硫酸锌,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较为干燥的氢气;(3)图2实验点燃氢气前,需检验其纯度,以防氢气不纯,点燃发生爆炸。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4)图3实验测得,要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有氢气、氧气的密度以及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5)如图4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每个水分子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18.【答案】(1)磁铁矿(合理即可);(2)提高炉温;(3)或;(4)将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而除去;碳或C;(5)低。【解析】解:(1)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和磁铁矿或菱铁矿(合理即可);(2)不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碳与氧气反应,放热,提高炉温;(3)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温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撒入潮泥灰主要作用是将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而除去,生铁和钢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不断翻炒液态生铁,使生铁中碳与氧气接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降低碳元素的含量得到钢。(5)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纯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掘金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森林防火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梧州靠谱的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市场营销岗位面试宝典与模拟题答案
- 桥梁知识义教课件
- 2025小儿外科、小儿骨科护士护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场调研员招聘面试预测题及数据分析技巧
- 2025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经典试题及答案二
- 2026届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软件开发工程师中级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儿科护理学(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髌骨脱位学习课件
- 汽车租赁服务投标方案
- 数智化时代背景下《食品化学与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新版译林高中英语必修一单词表默写版(直接打印)
- 有载分接开关
- 朗诵的基本技巧-朗诵态势语技巧
- 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文1-6年级英语-单词表含音标-按课时
- 哈弗F5汽车说明书
- 箱逆变一体机相关知识讲解
- 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微改造正式版广州规划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