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张)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张)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张)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张)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进行客观、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说明文

的分类:按说明对象与目的:事物性说明文

、事理性说明文

。按语言特色: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这一事物(或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或事理)的标志。

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形象(比喻、拟人)说明文说明顺序11逻辑顺序22空间顺序33时间顺序44交叉使用分类别摹状貌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做诠释引资料画图表说明文的结构递进式并列式总分式连贯式考点突破yanchi0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02信息提炼与概括03辨别说明方法及其作用04把握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05理解文段作用06赏析说明文的语言07拓展探究例

(2018

陕西第

8

题,文本见“五年中考”B

组)大洋

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题技巧

(1)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

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抓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

揭示说明对象。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说明

对象。

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归纳总结,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全文,

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例

(2018

陕西第

8

题,文本见“五年中考”B

组)大洋

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题技巧

(2)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归纳层意,并进行

综合概括。

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

地表述。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

的“

定义”

入手。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例

(2019

内蒙古包头第

17

题,文本见“五年中考”B

组)

概括2—4段的说明内容。

答题技巧根据题中要求,审清题意。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

通过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

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信息提炼与概括答题步骤通读文章,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定位筛选;锁定目标,精选信息;加工整合,正确表述。例选文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题技巧先要辨明是哪种说明方法,再把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相关术语与句段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连缀起来。种类关键词、说明方法、作用术语。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答题格式这一段(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辨别说明方法及作用例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题技巧(1)把握说明顺序辨析说明顺序的方法:①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顺序②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③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顺序(2)分析文章结构一般的判断方法如下:①看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a.总分式:b.并列式:c.递进式:d.连贯式:把握说明顺序,分析说明结构②看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总分式;逻辑顺序——递进式空间顺序——并列式;时间顺序——连贯式③看特殊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表并列式或用在分述部分;“首先、然后、最后”等表连贯式;“由此可知”“综上所述”“因为……,所以……”等表总分式或连贯式。例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答题技巧(1)内容上:需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什么意思,等等。(2)结构上:①开头:a.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交代说明对象的××特点);b.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②中间: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小结前文。③结尾:总结上文;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3)效果上:有具体的说明方法,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分析文段作用时,还要看它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再回答其作用。注意段落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理解文段的作用例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1.赏析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2.常见题型及答题步骤、格式(1)说说“××”一词好在哪里。答题步骤:一要说明这一词语的本义是什么,二要阐释这一词语的语境义,三要分析这一词语对说明该事物特征的作用。答题格式:

用了“××”一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赏析说明文语言(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②说出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说明它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③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这个词语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④结尾套语。如“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

不能。删掉了“××”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一词,可以准确地说明……,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赏析说明文语言(3)词语“××”能否替换为“××”?为什么?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替换。②分别说出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③比较。即比较替换上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④结尾套语。如“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答题格式:不能。原文“××”(词语)的意思是……,而替换的“××”(词语)只有……的意思,如果换成“××(替换词语)”一词,就与原文的内容不相符,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赏析说明文语言常见题型(1)借助原文,阅读链接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谈认识、启示或提建议。(3)根据文章内容,引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合理推断。答题技巧(1)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2)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切忌纸上谈兵。(3)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意,联系中心作答。(4)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抒发感悟。(5)“偷梁换柱”法拓展探究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概念: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