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密云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1页
2022年北京密云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2页
2022年北京密云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3页
2022年北京密云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4页
2022年北京密云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22北京密云初一(上)期末历史2022.1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70分。2.本试卷共8页。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按要求用2B铅笔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将收集到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这组图片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相传,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这一传说反映了()A.商业的发展 B.城市的出现 C.手工业的兴起 D.农业的起源3.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位传说人物的名片,这位人物是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4.《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与上述变化紧密相关的事件是()A.尧推举舜做其继承人 B.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C.禹的儿子启继承其位 D.商汤起兵攻伐夏桀5.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知识卡片,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察举制6.下图是商朝的一件文物,其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下列关于这件文物的表述,错误的是A.文物的名称由内壁文字而来 B.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C.工艺复杂,需多人协作才能完成 D.说明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7.有关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②反映了夏朝的历史③是比较成熟的文字④汉字就是由它演变而来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到四川成都旅游的人多选择去下图所示景区游览,主要因为它①历史悠久②沟通了湘江和漓江③世界著名水利工程④建成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学派关系图,从中可以看出A.各学派以血缘联系纽带 B.各思想学派之间等级森严C.各学派之间相互学习借鉴 D.诸子百家均师出同一师门10.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疆域图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11.我国有很多咏史怀古诗对秦的暴政加以抨击,下面这首诗贬责秦统治者A.焚书坑儒 B.刑罚严苛 C.滥用民力 D.穷兵黩武12.观察以下两幅图,促使“西汉初期”“西汉后期”封国范围发生变化的措施是

A.分封诸侯 B.设置郡县 C.实行郡国并行 D.颁布推恩令13.光武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下列措施与此无关的是A.下令释放奴婢 B.惩处贪官污吏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14.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15.下图所给材料描述的著作是A.《史记》 B.《贞观政要》 C.《汉书》 D.《后汉书》16.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有①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②江南地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③南方相对安定少战乱④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B.北方人的南迁C.江南经济的开发 D.藩镇割据19.下侧邮票纪念的历史人物是北朝时期的贾思勰,纪念贾思勰主要是因为他A.撰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B.为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C.撰写的《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D.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20.密云地区在历史上是军事要地,秦朝时属天下三十六郡之一的A.渔阳郡 B.南阳郡 C.云中郡 D.右北平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21.考古•文物•历史材料一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呈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研究发现,猿人洞的第4层和第6层灰烬中含有硅质体,说明“北京人”在第4和6层位所处的年代(距今40万-50万年)已经可以有控制地用火。——《人民日报》2015.7.19(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个“北京人”用火证据。结合所学,分析北京人学会用火的意义。材料二武王向商都发起最后的攻击,是在甲子日的黎明,当时岁星中天,直到天黑,占有了商都。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黄怀信先生所作释文大义(2)写出材料二记述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谈谈利簋的价值。材料三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的陵墓——霸陵。霸陵的主墓室并没有发掘,目前考古人员发掘的是外藏坑的墓葬。以下是相关考古发现:①窦皇后(汉文帝的皇后)陵位于江村大墓东北,形制均为“亞”字形,规模很大②霸陵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储出土大量陶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很少有金银器物③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代表中央官署(3)将材料三的内容与以下文献记述相对应。(填序号)A.西汉帝陵实行帝、后“同茔异穴”的合葬制度,后陵在东,帝陵在西:B.“陵墓若都邑”,统治者的陵墓都是仿造都城及其宫殿建造的:C.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2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材料一战国初期形势图战国后期形势图秦朝疆域图(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材料二秦朝和汉朝管理边疆的主要史实(2)依据材料二,比较秦朝和汉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相同点。概括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材料三(3)有学者认为,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事实说明这一观点。2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一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绩如下: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栗劲《秦律通论》(1)简要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写出与材料一中秦军战绩直接相关的变法措施。材料二秦灭六国后实行的两项改革措施

(2)从图①、图②中任选其一(写序号),写出该项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姓,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资治通鉴》(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写出材料反映的“魏主”改革具体措施。24.文明·互鉴·交流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1)概括指出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理念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材料二这条道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2)写出材料二中“这条道路”的名称。这条路的开通有何作用?材料三以下是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画像砖

(3)依据材料三,指出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出现历史现象,结合材料说明这一现象。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4)依据材料四,谈谈在文明交流互鉴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大放异彩。

参考答案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70分。2.本试卷共8页。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按要求用2B铅笔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将收集到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这组图片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陶器主要是黑陶,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而题干图片正是“干栏式房屋”“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钵”“骨耜”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排除;D项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陶器主要是彩陶等,排除。故选C。2.相传,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这一传说反映了()A.商业的发展 B.城市的出现 C.手工业的兴起 D.农业的起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可知与农业的起源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D项符合题意;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出现、手工业的兴起,都是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3.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位传说人物的名片,这位人物是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选项A符合题;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蚩尤是九黎族部落首领,被炎黄打败,选项C不符合题意;大禹的功绩是治理水患,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4.《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与上述变化紧密相关的事件是()A.尧推举舜做其继承人 B.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C.禹的儿子启继承其位 D.商汤起兵攻伐夏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可得出,启继承父位,成为夏王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C项正确;尧推举舜做其继承人,这种方式为禅让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舜年老时让位于禹,这种方式为禅让制,也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夏桀暴政不得民心,商汤起兵攻伐夏桀,与世袭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5.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知识卡片,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察举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周王‘授民授疆土’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周王分封给诸侯领土和领土上的人民,建立了诸侯国,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部落民主推选首领的方式,排除A项;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6.下图是商朝的一件文物,其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下列关于这件文物的表述,错误的是A.文物名称由内壁文字而来 B.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C.工艺复杂,需多人协作才能完成 D.说明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文物的名称由内壁文字而来,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工艺复杂,需多人协作才能完成,排除ABC三项;说明商朝的铸造业十分发达,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7.有关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②反映了夏朝的历史③是比较成熟的文字④汉字就是由它演变而来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商朝甲骨文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①正确;商朝的甲骨文是记载商朝历史的,②说法错误;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③正确;有人认为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8.到四川成都旅游的人多选择去下图所示景区游览,主要因为它①历史悠久②沟通了湘江和漓江③是世界著名水利工程④建成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图片是都江堰,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都江堰存在着2000多年,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①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秦始皇时期开凿的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②错误,ABD排除;故选C。9.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学派关系图,从中可以看出A.各学派以血缘为联系纽带 B.各思想学派之间等级森严C.各学派之间相互学习借鉴 D.诸子百家均师出同一师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与其他学派存在着师徒关系,不同学派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学习借鉴,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本题选C。10.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疆域图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我国有很多咏史怀古诗对秦的暴政加以抨击,下面这首诗贬责秦统治者A.焚书坑儒 B.刑罚严苛 C.滥用民力 D.穷兵黩武【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这首诗贬责秦统治者对秦始皇修长城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天下太平,秦始皇却劳民伤财兴修长城,最终“祸起萧墙”,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兴建长城导致的负面影响,与“焚书坑儒”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刑罚严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战争”,而是强调修长城导致“祸起萧墙”,排除D项。故选C项。12.观察以下两幅图,促使“西汉初期”“西汉后期”封国范围发生变化的措施是

A.分封诸侯 B.设置郡县 C.实行郡国并行 D.颁布推恩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西汉初期”到“西汉后期”封国范围逐渐变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本题选D。13.光武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下列措施与此无关的是A.下令释放奴婢 B.惩处贪官污吏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时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项错误,符合题意;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光武帝惩处贪官污吏,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光武帝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点睛】14.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造纸术的工艺流程,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故选D;火药的发明对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与造纸术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造纸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15.下图所给材料描述著作是A.《史记》 B.《贞观政要》 C.《汉书》 D.《后汉书》【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项正确;《贞观政要》是政论性史书,《汉书》《后汉书》均是断代史,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6.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地图中刘备军,曹操军和孙权军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战后,孙权稳固了对江东的统治,刘备则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奠定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CD项的说法不正确;故选B。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有①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②江南地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③南方相对安定少战乱④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少战乱;北方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①③④符合题意;该时期北方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选项②说法不符合史实,②排除。故本题选C。18.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B.北方人的南迁C.江南经济的开发 D.藩镇割据【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西晋,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等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匈奴等民族是少数民族,不是北方人、江南经济、藩镇,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9.下侧邮票纪念的历史人物是北朝时期的贾思勰,纪念贾思勰主要是因为他A.撰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B.为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C.撰写的《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D.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C项正确;《水经注》是地理学作品,贾思勰为我国古代农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0.密云地区在历史上是军事要地,秦朝时属天下三十六郡之一的A.渔阳郡 B.南阳郡 C.云中郡 D.右北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设天下有三十六君,其中,北方设立渔阳郡,辖密云地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21.考古•文物•历史材料一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呈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研究发现,猿人洞的第4层和第6层灰烬中含有硅质体,说明“北京人”在第4和6层位所处的年代(距今40万-50万年)已经可以有控制地用火。——《人民日报》2015.7.19(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个“北京人”用火证据。结合所学,分析北京人学会用火的意义。材料二武王向商都发起最后的攻击,是在甲子日的黎明,当时岁星中天,直到天黑,占有了商都。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黄怀信先生所作释文大义(2)写出材料二记述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谈谈利簋的价值。材料三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的陵墓——霸陵。霸陵的主墓室并没有发掘,目前考古人员发掘的是外藏坑的墓葬。以下是相关考古发现:①窦皇后(汉文帝的皇后)陵位于江村大墓东北,形制均为“亞”字形,规模很大②霸陵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储出土大量陶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很少有金银器物③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代表中央官署(3)将材料三的内容与以下文献记述相对应。(填序号)A.西汉帝陵实行帝、后“同茔异穴”的合葬制度,后陵在东,帝陵在西:B.“陵墓若都邑”,统治者的陵墓都是仿造都城及其宫殿建造的:C.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答案】(1)证据: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火塘;灰烬中含有硅质体(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义: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2)武王伐纣(或牧野之战、武王灭商等)。价值:通过铭文可以了解历史事实;可以了解当时的金属冶炼、铸造的技术水平;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和审美情趣等。(3)A.①;B.③;C.②。【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呈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研究发现,猿人洞的第4层和第6层灰烬中含有硅质体,说明'北京人'在第4和6层位所处的年代(距今40万-50万年)已经可以有控制地用火。”可得出,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火塘;灰烬中含有硅质体说明“北京人”已经可以有控制地用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武王向商都发起最后的攻击,是在甲子日的黎明,当时岁星中天,直到天黑,占有了商都。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可得出,材料二记述的历史事件是武王伐纣(或牧野之战、武王灭商等)。通过铭文可以了解历史事实;可以了解当时的金属冶炼、铸造的技术水平;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和审美情趣等。【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窦皇后(汉文帝的皇后)陵位于江村大墓东北,形制均为“亞”字形,规模很大体现了A.西汉帝陵实行帝、后“同茔异穴”的合葬制度,后陵在东,帝陵在西:②霸陵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储出土大量陶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很少有金银器物体现了C.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③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代表中央官署体现了B.“陵墓若都邑”,统治者的陵墓都是仿造都城及其宫殿建造的。因此A对应①,B对应③,C对应②。2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材料一战国初期形势图战国后期形势图秦朝疆域图(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材料二秦朝和汉朝管理边疆的主要史实(2)依据材料二,比较秦朝和汉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相同点。概括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材料三(3)有学者认为,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事实说明这一观点。【答案】(1)走向统一。(2)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辖;在边疆地区组织屯田;武力巩固边疆等。(写出两项即可)扩大了疆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写出一项即可)(3)示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态被三国鼎立局面取代,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春秋纷争,战国局部统一,秦朝走向统一。【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设桂林等三郡、北击匈奴、派士卒屯田”可知,这体现的方式有,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辖,在边疆地区组织屯田,武力巩固边疆等;秦汉两朝的措施,扩大了疆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例如,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态被三国鼎立局面取代,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2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一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绩如下: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栗劲《秦律通论》(1)简要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写出与材料一中秦军战绩直接相关的变法措施。材料二秦灭六国后实行的两项改革措施

(2)从图①、图②中任选其一(写序号),写出该项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姓,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资治通鉴》(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写出材料反映的“魏主”改革具体措施。【答案】(1)背景:生产力水平提高(或铁制工具和牛耕推广);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兼并战争频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措施: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任选其一作答。①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使各地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答出其中两点即可)②统一货币。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各地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北魏孝文帝(或拓跋宏、元宏)。穿汉服;改汉姓。【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在战国时,铁制工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同时,兼并战争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了商鞅旅游活动;在变法中,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使秦国战斗力提高。【小问2详解】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写明措施,并准确提示这一措施的历史影响,如,①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使各地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②统一货币。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各地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也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