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泰戈尔曾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必修5)2021.11注意事项: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舆论环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B.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粗略地浏览标题、摘要或图片的习惯,对新闻细节却关注甚少。C.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D.“标题党”新闻,一个方面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一个方面或许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B.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C.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D.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的盛行。【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C.“只要……就能消除”错误,由原文“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可知,“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由原文“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可知,文章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来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的盛行。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一课王熙章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把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描写的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慌忙躲避的这些内容,是故事走向高潮的前奏,推动了情节的发展。B.方伯雄虽是次要人物,但在情节结构上起了不可或缺的勾连作用。小说通过对他的语言、肖像和神态描写,使其人物形象较为丰满。C.小说中“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这句话,既体现了父亲悔恨玩网游的心理,也写出了父亲喜悦激动的心情,复杂情感交织其间。D.小说中的父亲通过与儿子共玩游戏这种方式,让儿子切身感受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起到了使心灵更受震撼的教育效果。4.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铺垫”举二例作简要分析。6.小说以方伯伯是“网吧老板”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3.C4.“我”是一个不思进取,沉迷网游且玩物丧志,心存羞愧而勇于改过的农村青年。(1)“我”进城学习微机课程,却厌倦其枯燥,说明“我”不思进取;(2)“我”迷恋于网络游戏,置方老板的批评于不顾,说明“我”玩物丧志;(3)“我”经历了父亲被催欠费和自己借钱未果的过程,能悔恨交加,改正错误,说明“我”勇于改过。5.(1)“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网吧老板对“我”的特别态度为后文他就是和父亲共同“演戏”的战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2)“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为后文父亲欠费又无力偿还而遭到老板“逼迫”和路人讥讽作了铺垫。6.(1)情节上,照应前文,与前文“父亲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形成照应,给人恍然大悟之感,原来父亲与方老板早就有所谋划,使小说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人物上,凸显了一个为教育儿子用心良苦的“父亲”形象。(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育人主题。【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C.“体现了父亲悔恨玩网游心理”分析错误,从文章内容“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可知,父亲是故意玩游戏以帮助儿子脱离网游的,可见父亲玩网游是有目的的。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农村青年,小说第一段开头写“我”进城学习微机课程,“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可知“我”不思进取;②从第二段和第三段“我”置方老板的批评于不顾,“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我把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我”迷恋于网络游戏,可知“我”玩物丧志;③从文章“我”与方老板的债务矛盾中,可知“我”经历了父亲被催欠费,“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和自己借钱未果,“我发狂似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的过程,“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我”能悔恨交加,改正错误,从而得出“我”是一个勇于改过的人。从这些分析中可总结出“我”是一个学习知识却不思进取,沉迷网游,玩物丧志,但由于心存羞愧,勇于改过的农村青年。【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艺术手法即效果的能力。①小说开头说网吧老板“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教训“我”不要玩物丧志,中间插入父亲让“我”去找他的战友的交代,最后父亲点明真相。前面的交代,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让最后的真相真实而不突然,更加突出了父亲教育“我”的良苦用心。②“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表明他们在城里已经没有人可以依靠了,为后文情节做了铺垫:“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欠费又无力偿还而遭到老板“逼迫”;“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遭路人讥讽;“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找不到钱救父亲。前面的交代为这些情节作了铺垫。【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艺术效果的能力。①本篇小说以方伯伯是“网吧老板”结尾,从前文的“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等情节上,可得出这样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从结构上,这样的结尾与前文“父亲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形成照应,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②从人物形象上看,通过前文描写“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父亲陪我一起玩,最后以方伯伯是“网吧老板”结尾,再描写“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从对父亲前后的描写中突出了一个为教育儿子用心良苦的“父亲”形象。③从小说主题上看,小说的主题赞扬了父亲的用心良苦、教子有方,这样的结尾深化了小说如何教育人的主题。二、古诗文阅读(48分)(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12分)7.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汤之问棘也是已B.北冥有鱼门衰祚薄C.云销雨霁常在床蓐D.小知不及大知夙遭闵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认知通假字的能力。A.“乃瞻衡宇”句意为: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衡”通“横”,简陋;“汤之问棘也是已”句意为:商汤和棘也有过前面所讲的谈话。“已”通“矣”,语气词“了”。B.“北冥有鱼”句意为:北海里有一条鱼。“冥”通“溟”,海。C.“云销雨霁”句意为:云散了,雨停了。“销”通“消”,消散;“常在床蓐”句意为:常年卧床不起。“蓐”通“褥”,褥子。D.“小知不及大知”句意为:小智慧不如大智慧。“知”通“智”,智慧;“夙遭闵凶”句意为:我因为命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闵”通“悯”,不幸,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伤)。故选B。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A.倚南窗以寄傲烟光凝而暮山紫B.襟三江而带五湖徐孺下陈蕃之榻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虽然,犹有未树也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园日涉以成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类活用的能力。A.“倚南窗以寄傲”句意为: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意为: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紫,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成紫色;B.“襟三江而带五湖”句意为: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徐孺下陈蕃之榻”句意为: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下,名词使动用法,使……放下;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句意为: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呢?南,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虽然,犹有未树也”句意为: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的。树,名词用作动词,树立;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意为: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园日涉以成趣”句意为: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日,名字用作状语,每天。故选C。9.下列各项中不全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时运不齐B.虽然,犹有未树也于是怅然慷慨C.俨骖騑于上路野马也,尘埃也D.尝从人事臣之辛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句意为: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成立”:古义,指成人自立;今义,指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时运不齐”句意为:各人的时机不同。“时运”,古今同义,都指当时的运气。B.“虽然,犹有未树也”句意为: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于是怅然慷慨”句意为:于是惆怅感慨。“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C.“俨骖騑于上路”句意为: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上路”:古义,指高高的道路;今义,指启程或进入轨道、入门等。“野马也,尘埃也”句意为: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野马”:古义,指游动的雾气;今义,指非驯化的马匹。D.“尝从人事”句意为:过去为官做事。“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事理人情。“臣之辛苦”句意为:我的辛酸苦楚。“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累,或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故选A。10.下列各项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遂见用于小吏A.童子何知B.翱翔蓬蒿之间C.而刘夙婴疾病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析能力。例句为被动句,“见……于”被动句标志。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童子知何”。B.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蓬蒿之间翱翔”。C.被动句,“婴”语意被动。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故选C。(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归。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①如畏。国藩为政务持大体,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居江南久,功德最盛。同治十三年,薨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辍朝三日。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注]①粥粥:敬慎谦恭的样子。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B.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C.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D.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在京城举行,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遭逢母亲的丧事叫丁母忧,遭逢父亲的丧事叫丁父忧。C.同治,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多个。D.薨,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国藩直言敢谏。他上奏章指出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B.曾国藩针砭时弊。他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天下的两大患,并用一系列数字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C.曾国藩荣宠加身。他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太傅、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D.曾国藩思想先进。他极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情,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14.请将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答案】11.B12.D13.C14.(1)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寻求)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2)我出生六个月,慈父就背弃我去世了;年纪到了四岁,舅父改变了母亲守节的意志。(3)到千里之外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备干粮。这蜩和学鸠又知道什么呢?【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为:每当他会见客人时,注视对方一段时间而不说话,见他的人就感到害怕,等人走后他便记住了此人的优缺点,没有一次失误。他尤其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他们,所造就和推荐、提拔的人数不过来。若在“竦然”前断开,“竦然”的主语就成了曾国藩,不合逻辑,排除选项CD。“所成就荐拔者”构成“所……者”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选项A。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错误。应该是“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错,结合“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分析,原文说的是曾国藩作为文臣被封侯是清朝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岁”,名词作状语,按照年份;“诚”,实在;“术”,手段;“害”,伤害。(2)题得分点有:“见背”,弃我而死去;“夺”,强行改变;“志”,志向。(3)题得分点有:“适”,去,到;“聚”,储备;“二虫”,指蜩与学鸠;“何”,什么。参考译文:曾国藩,最初名叫子城,字涤生,是湖南湘乡人。他的祖父曾玉屏,开始向往乡学。他的父亲曾麟书,是县学生,凭借孝顺闻名。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年,皇帝下诏让群臣上书谈论治国的得失利弊。(曾国藩)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首先是选用人才,人才选用有转移的方法,有培养的方法,有考核视察的方法。(他)又上书说:“国家财政费用不足,军队士兵不精良,这两个是天下大患。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至于每年总支出的数额,士兵的粮饷是最大的,绿营官兵总额六十四万,却经常虚领六七万人的粮饷来供给军队费用。从乾隆中期增加兵员说起,一年耗费官库银两二百多万。当时大学士阿桂就担忧这项开支难以维持,嘉庆、道光期间两次商议裁减士兵,(但裁减的人数)不到(超额的)十分之四,仍然应该淘汰五万,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额度。自古以来,王朝开国初年,士兵少而国家强,以后士兵越来越多而国力越来越弱,兵饷越来越多而国家越来越贫穷。”(他)又深切痛恨朝廷内外的臣子谄媚奉承欺骗掩饰,没有陈述好的意见、指摘过失的风气。于是(他)呈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这一奏疏,恳切指出皇帝本身的问题,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江西主持考试之事,中途因为母亲去世返回家乡。平定江宁后,天子论功行赏,加封曾国藩为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清朝开国以来,文臣封侯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朝廷和民间都称颂祝贺,而曾国藩建立了大功却并不以功自居,敬慎谦恭得好像害怕一样。曾国藩处理政务把握大局,规划整体。自从西方人进入中国以来,外交事务日益繁重。等到朝廷商议购买机器,置办船舶枪械时,(曾国藩)就极力促成此事,还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每当朝廷与外国签订约定的章程时,皇上就下诏询问他是否可以答应,曾国藩认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而那些剥夺我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曾国藩为人威严庄重,有漂亮的胡须,眼睛呈三角形,锐利而有威势。每当他会见客人时,注视对方一段时间而不说话,见他的人就感到害怕,等人走后他便记住了此人的优缺点,没有一次失误。他尤其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他们,所造就和推荐、提拔的人数不过来。他见人一面就能品评此人的才能,而且都很恰如其分。(曾国藩)居住在江南的时间很久,在江南留下的功业和德行也最多。同治十三年,(曾国藩)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百姓们在街巷哭,画了他的画像来祭祀他。曾国藩的死讯上报后,皇上震惊悲痛,停止上朝三天。赠官太傅,谥号文正,在京城的昭忠、贤良祠祭祀他,各省为他建立了专门的祠堂。(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③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经过汨罗江。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与李白相隔千里但不知道其确切消息,首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B.《汉书·苏武传》中出现雁足传信的说法,此后“鸿雁”常常借指书信。C.风波险阻,秋水寒凉,诗人借此传达了对于李白流放前途的关切和担忧。D.第三联以“憎”“喜”对比,传达了杜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16.杜甫为什么要在怀念李白的诗歌中联想到“投诗赠汨罗”?【答案】15.D16.①汨罗是屈原投江之处,这里代指屈原;李白流放途经汨罗,联想自然。②屈原和李白都才华横溢,但被奸人嫉妒而蒙冤,两人境遇相同。③将李白和屈原并提,有为李白鸣冤之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杜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分析错误。此联的对象是李白,并非杜甫自己。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结构、情感、内容等方面的鉴赏能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此诗以秋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的意思是李白,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点睛】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第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二,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做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2)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是对晚上湖边渔人在船上唱歌情景的想象,表现人们生活的安乐祥和。(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4)《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②.知来者之可追③.渔舟唱晚④.响穷彭蠡之滨⑤.定乎内外之分⑥.辩乎荣辱之境⑦.但以刘日薄西山⑧.气息奄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谏、渔舟、彭蠡、滨、辩、薄、奄。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18.下列书写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坍缩(tān)糍粑(zī)砧板阈值一蹴而就B.诙谐(huī)榫头(sǔn)流弊窠臼臭名昭著C.混沌(hún)轻鸢(yuān)辍学剥啄遥思远怅D.毗邻(pí)酒馔(zhuàn)尺牍锱铢不落言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A.“糍粑”的“糍”应读作“cí”。C.“混沌”的“混”应读作“hùn”。D.“不落言荃”的“荃”应为“筌”。故选B。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一提起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_______。“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朱光潜先生说:“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许多篇章为人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_____能给人以美的享受。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比比皆是代代相传熟视无睹字正腔圆B.比比皆是薪火相传熟视无睹琅琅上口C.无处不在代代相传耳熟能详琅琅上口D.无处不在薪火相传耳熟能详字正腔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的影响。B.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的影响。C.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D.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答案】19.C20.D【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语境突出修辞运用极其广泛,故选“无处不在”。第二空,“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这里的对象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所以选“代代相传”。第三空,“耳熟能详”,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语境是说人们对这些篇章非常熟悉,应使用“耳熟能详”。第四空,“琅琅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语境是说念起来的感觉,应使用“琅琅上口”。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的问题为:(1)语序不当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主要”位置不当,应改为“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且“传递和接受”的宾语应为“信息”,排除BC;(2)“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排除A。B.“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前面是“口语”来说的,所以应该从“语音”的角度陈述;BC两项的主语都变成“信息”,这就让前一句“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缺少谓语,出现结构混乱的问题。只有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的眼睛就是一台光学仪器,能看到几百万光年以外的星云,却看不清其中的细节。天文望远镜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因而,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并不取决于它能看到多远,而在于①______。这样看来,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②____。聚光能力取决于望远镜的接收面积,越大越好;分辨率在很大程度上③_____,观测时必须空气稀薄、干燥、无任何污染。这也是世界顶级天文台选址都在高海拔地区的原因。【答案】①.①它看得有多么清楚。②.②它的聚光能力和分辨率③.③受制于观测环境【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然后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本语段是围绕天文望远镜来谈的,①处注意理解“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不取决于它能看到多远”,根据前后语境看,应是“它看得有多清楚”。②处可以从后面“聚光能力”“分辨率”推断出。③处可以从后面“观测时必须空气稀薄、干燥、无任何污染”看,应是“观测环境”方面的内容,注意前面动词“取决于”,此处可以用“受制于”。【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杜甫把李白作为自己追寻的偶像——“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热爱,同时也努力汲取李白的优点来丰富自己,于是他的诗在沉郁中添加了豪放,于悲怆中又展现了辽阔。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悲恸,世界哀思,长沙市花店一时告磬,人们说,他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这才是真正的偶像。偶像,本义是指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后来,人也可以成为偶像。在那些被树起来的偶像身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人民日报》评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作为一名高中生,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追寻偶像”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追寻真正的偶像时代的陀螺飞速转动,在快与变之中,在速生与速朽之间,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经历时间的淬炼,散发出属于一个时代的灼灼光芒,那就是对偶像的崇拜与敬仰。一个时代的原貌,总是众生喧哗而又面目模糊。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份火种来划破长空,照亮迷途。他们是黑暗道路的点灯人,是探索未知的先行者,他们是时代的偶像。让思绪随着演讲者的声音溯回历史——那个时代,艰苦奋斗,让铁人王进喜的闪光,明亮了无数人精神中的浩浩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