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语文《拿来主义》2人教版_第1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语文《拿来主义》2人教版_第2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语文《拿来主义》2人教版_第3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语文《拿来主义》2人教版_第4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语文《拿来主义》2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鲁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鲁迅(1881~1936)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关于杂文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特点: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背景介绍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题旨)

第一段开头就指出“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一脉相承,这有什么作用?

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从闭关锁国到投降卖国,从对旧文化的抱残守旧到对进步文化的深闭固拒,都是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不相容的,文章一开始就把问题放到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去考察。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本段最后一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你还能从本段的哪些语句上体会出对“送去主义”嘲讽的感情?

“大师”、“捧着”、“几张”“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传道”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

读第3、4两段,想想“送去”是什么意思?

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种种罪恶行径。第3段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义”?

本段用将“送去主义”与尼采进行比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第3段开头意思紧承第1段,联系第1段的内容应怎样理解“丰富”、“大度”、“不算坏事情”?

这里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宠。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

说说“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给”、“送来”: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阴谋罪恶。“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施舍。◎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请同学们说说3、4两段和第6段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4两段通过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来批判“送去主义”,第6段揭示“送来”产生的祸患,说明“拿来”的必要。第二课时什么是“拿来主义”,在文本中,体现在以下句子:1、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2、他占有,挑选。3、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大宅子文化遗产

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文中的穷青年,对祖上阴功而来的“大宅子”,有多少种态度呢?(比喻论证)

“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昏蛋“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废物大宅子文化遗产不敢进门接受一切放火烧光“拿来”!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逃避害怕全盘否定辩证吸收全盘肯定问题(3)★“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鱼翅鸦片姨太太烟枪烟灯大宅子里的遗产吃掉送药房送,毁掉走散喻文化精华喻益害并存喻文化糟粕喻封建文化“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比喻说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2)对文化遗产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正确继承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4)“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这句强调实行“拿来主义”对于改造民族素质和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特别提到“人不能成为新人。”显示了鲁迅认为首要的是改造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真知灼见。

本段总结了全文,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当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