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在人物塑造中所起到的作用_第1页
《骆驼祥子》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在人物塑造中所起到的作用_第2页
《骆驼祥子》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在人物塑造中所起到的作用_第3页
《骆驼祥子》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在人物塑造中所起到的作用_第4页
《骆驼祥子》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在人物塑造中所起到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骆驼祥子》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在人物塑造中所起到的作用摘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据粗略统计,比喻句大约有130多条,喻体主要取自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贫苦人的日常生活,句式简洁,多用明喻,广泛运用讽喻手法。研究《骆驼祥子》中的比喻手法,可以感受到语言大师富有个性的文学形式,品尝到文学语言的风采。关键词:骆驼祥子;比喻;人物塑造目录TOC\o"1-3"\h\u4264摘要 130646一、《骆驼祥子》喻体的特色 123083(一)取实为喻 117804(二)将动物作为喻体 14508(三)带有浓厚中国特点的喻体 228547二、比喻句式与类型 22429(一)句型简介明了 229360(二)多用明喻 323324(三)广泛运用讽喻 36521结束语 43187参考文献 5一、《骆驼祥子》喻体的特色(一)取实为喻取实为喻,即选取生活中具体可见的实物做喻体。骆驼祥子中的喻体一般取自平常现实生活中的实体,用虚无缥缈的事物作为喻体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在文章中,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1)“远处有个村子,不小的村子,村外的柳树像一排高而绿的护兵,低头看着那些矮矮的房屋,屋上浮着些炊烟。”(2)“高妈的话像留声机片,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痕迹。”(3)“小马儿的腮撑得像俩小桃,连吃带说的拦阻爷爷。”上面所列举的三个例举,其分别采用了“护兵”、“留声机片”、“小桃”作为喻体,在形象上更为生动可感,都是具体的事物,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实实在在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除此之外,文章中还用此种形式把“家庭”比喻成“沙漠中的一抹绿洲”、把“虎妞化了妆的脸”比喻成“挂了层霜的枯黒树叶”,把“刚刚睡醒了的虎妞”比作“被拔去了鸡毛的冻鸡”等等。作者老舍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比喻,不仅增强了作品文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让作品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让读者阅读起来觉得趣味浓厚,而且富有很强的生活韵味。从老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老舍使用比喻时时非常讲究平易近人、易于理解的,非常重视喻体的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非常贴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那些新奇事物。(二)将动物作为喻体将动物作为喻体,就是将动物作为比喻的喻体。在老舍的作品中,是非常喜欢用动物作为比喻的,如:(4)“她好像圈在屋里的一只蜜蜂,白白的看着外边的阳光而飞不出去。”(5)“躺下,他闭不上眼!那些事就像一窝蜂似的,你出去,我进来,每个独子上都有个刺!”上面的例句中,作者把虎妞这个人物比喻为“圈在屋里的一只小蜜蜂”,作者这样进行比喻,既体现了虎妞与蜜蜂之间的相似之处,又让人联想到蜜蜂带刺、蜇人的特点,更加映衬出虎妞那霸道的虎脾气。另外,蜜蜂酿蜜追求甜蜜,作品中虎妞也与蜜蜂一样,努力的去追求甜蜜,她向往美好的爱情,但是,她却不愿意自己出去寻找,整天将自己困在家里。而作者巧妙的把祥子所碰到的诸多烦心事比作“带刺的一窝蜂”,“你出来,我进去”,而这些不顺心的事情就像蜜蜂一样的刺痛着他,让他得不到片刻安宁。这样就非常形象的表达出了祥子混乱的心绪和痛苦的心情,可以让人想象到祥子是多么的痛苦和绝望。祥子第一次把车子弄丢了也让他在别人面前彻底丢了尊严,作者把丢车后不顾一切拼命赚钱的买车的祥子比喻成“一头饿疯了的野兽”。除此之外,作者还把祥子在不同的状态下比喻成“瘦长的大鱼”、“小老鼠”、“小虫子”等等,这些比喻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让喻体所呈现出的动物形象与比喻对象的人情和人性相互渗透,让人从动物身上看到自身真实的形态和样子,从而引发读者心灵上的共鸣和震撼,能够达到较好的审美感受。(三)带有浓厚中国特点的喻体小说中用喻的喻体也颇有中国传统的风俗特色和北京地域特色,形成了老舍比喻质朴的风格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调,引发人们对现实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例如:(6)一批批地把孩子们都接回来,院中比市场还热闹,三个妇女的骂声,一群孩子的哭声,好像大姗栏在散戏时那样乱,而且乱得莫名其妙。例(6)中以“大栅栏”作为喻体。“大栅栏”是北京着名的商业街之一,街上有同仁堂等许多着名的百年老店,这样的比喻带有浓厚的地方色调。读者可以依托自己对“大栅栏”所蕴涵的经验的不同体验,经由各人的再造性想象,不断扩展了”大栅栏“的深刻涵义,让读者获得了区别于原来的“大栅栏”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形象,给读者带来全新的审美享受。二、比喻句式与类型(一)句型简介明了(7)“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8)“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9)“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都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是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10)“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中的树叶。”上面的例句中分别用“砖窑”、“墨”、“火镜”、“树叶”作为喻体,其用词都是简洁明了,语句都非常简短。而且语句都是采用主谓语形式的完整句式,及严谨又规范,而且都是用非常简短的词语组成的,充分的体现了简短句式口语化、简单易懂、流畅、灵活的特点。正是这种简洁的表达形式,才更加增添了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作者希望表现的景象和任务形象跃然纸上,更加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二)多用明喻《骆驼祥子》130多条比喻中,用得最多的是明喻,并且用的是最常见出的典型句式“像……似的”或者“如……”等。(11)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抓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12)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像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微腥的潮味。(13)“他一天到晚思索这回事,计算他的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生,没有一点起色与人味。”上面所列举的例句中,“脚脖子”、“绿藻”、“祥子自己”分别对应喻体“抓子”、“带子”、“畜生”,将它们的相似之处“肿”、“油腻”、“会跑路”这些特点也体现了出来。通过这种表现手段,作者将要描述的事物非常直观、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非常易懂、通俗。(三)广泛运用讽喻人物语言中,常用这种结构形式。小马儿的外祖父用蚂蚱的独自蹦跳和成群成阵,说明人如何奋斗的道理,虎妞用“一条绳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苦劝祥子要拿定主意,高妈用“放秃尾鹰”、“海里摸锅”,为祥子“盘算”如何“把钱放出去”。人物在说话中即兴拈来的这些喻体,位置自由,或前或后,或在中间,而且大多具有熟语的性质。这些讽喻,不仅使人物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有力地映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筋肉”。叙述语言中的讽喻,也很生动。试看几例:那斗落了大腿的蟋蟀,还想用那些小腿儿爬。祥子没有一定主意,只想慢慢的一天天,一件件的挨过去,爬到哪儿算哪儿,根本不想往起跳了。有急等用钱的,有愿意借出去的,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在厂子里,他可是交了朋友;虽然不大爱说话,但是不出声的雁也喜欢群飞。老者……明知买到手中并没好处可是爱书的人见书就想买,养马的见了……马就舍不得,有过三把儿骆驼的也是如此。从这四例看,喻体和本体组织得严密而灵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这些讽喻,使叙述语言亲切、新鲜、有味,增加了语言的艺术魅力。小说中讽喻以出现频率高,生动活泼,呈现着自己的特色。结束语《骆驼祥子》中,老舍运用比喻手法塑造人物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规范化。老舍在选用喻体、选择句型、选择表现手法时,注重创新但不会胡编生造,用词严谨,遵循了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所以一般研究汉语言表达的学者,都比较乐于从老舍的文学作品中提炼文学语言来作为汉语语法的标准范例。二是语言通俗化。老舍作品中的语言通常都偏向于口语化、通俗化,普通老百姓容易看懂,是经过不断提炼和筛选而保留下来的,被老舍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三是语言体现了民族化。老舍曾经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但是其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却没有受到什么外在因素的而是地道的民族化。他的北京语既是满族的,又汉族的,更是中华民族的。参考文献[1]朱玉红.沙漠里养不出牡丹——骆驼祥子的悲剧人生分析[J].理论界.2010(05)[2]李延江.《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