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人教版

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一)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初,田婴有子四十余

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

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日:

“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

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

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

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

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

“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

贤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毂而不得褐仆妾余梁肉

而士不厌糟。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

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

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

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

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

客坐语,而屏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

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

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到。士以此

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

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

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

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

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选自《史记.盂尝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

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毂/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

厌糟

B.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

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毂/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

C.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

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毅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D.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

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毅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

A.顿首,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后通用作下对上的敬礼,也

常用于书信中,表尊崇对方。

B.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爵位按等级依次

分为侯、公、伯、子、男五等。

C.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贵族。与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

平原君赵胜合称战国四公子。

D.质,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

抵押的人。交换人质是一种外交手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婴认为五月出生的田文长大后会对父母不利,所以很不喜欢

这个贱妾之子,甚至不让田文的母亲抚养他。

B.田文批评父亲手握齐国重权,却奢侈专横,只为自己谋取私利

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因而受到父亲的疏远。

C.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一律给予优

厚的待遇,故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

D.苏代讲述木禺人与土禺人的故事,旨在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

孟尝君听取了意见,及时醒悟,取消了行程。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

与文等。

(2)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

笑乎?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

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

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

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

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

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傲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

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

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

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

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

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

衢曰:“闭汆者配,强汆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

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汆,不取子

钱,期终月至城下发果,于是连橘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

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

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

游武夷山,赋《九曲耀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

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

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

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古代臣子向皇帝递交的奏折,可用来报告工作、歌功颂

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等。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

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

隋唐,盛行于宋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上书

皇帝,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忠于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

终建成飞虎营栅栏,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消除了皇上的疑

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他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太守谢

源明不顾幕僚和下属们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

船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写下

《九曲耀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译文: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译文:

5).辛弃疾为解决江右的饥荒具体实行了哪些措施?请简要说明。

3.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

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

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

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

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

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

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

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

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

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改醮(jido):改嫁。②烝(zh6ng)烝:淳厚的样子。

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

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

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

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

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

A.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

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

“辟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

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C.司空,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西周始设立,是全国军队的最

高管理官。隋唐虽有设置,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

D.武帝,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

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

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蜀汉被平

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B.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

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

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

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

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

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

5).“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原为何意?在文中指什么?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

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

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

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贯酒。醉

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酷留饮,酒辘数倍。及

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

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

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

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

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

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

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

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

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

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

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

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

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以“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

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

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

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纵:听任

B.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易:交换

C.吕后因哺之哺:给人吃

D.诚如父言,不敢忘德诚:果真

2).下列对文中加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

B.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

C.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

D.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

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

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难,大小官吏都

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

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

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是

吕公最终仍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

女在田间耕作,告诉刘季的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显贵,这个孩

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2)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以“客有过,相我

子母皆大贵”。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节选自《鸿门宴》)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年正月,高祖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发自豫

章。二月,次桑落洲,遗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以事表江陵,承制加高祖鼓

吹一部。是时僧辩已发渝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

进军次宪湖,候景城主张累弃城走。

三月,高祖与诸军进克姑孰,仍次蔡洲。候景登石头城观望形势,

意甚不悦,谓左右曰:“此军上有紫气,不易可当。'[乃以木笼贮石沈

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追青溪十余里中,楼雄相接。诸将未有所决,

憎辩遗杜崩问计于高祖,高祖曰:“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书槃之

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彝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今围石头,

须渡北岸。诸将若不能当锋,请先往立栅。”

高祖印于石头城西横陇筑栅,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贼恐西州

路断,亦于东北果林作五城以通大路。景率众万余人、铁骑八百余匹,

结阵而进。高祖曰:“军志有之,善用兵,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今我

师既众,贼徒甚寡,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锐,令必死于我?

“乃命诸将分处置兵。

贼直冲王僧志,僧志小缩,高祖遣徐度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贼乃

却。高祖与王琳、杜龛等以铁骑悉力乘之,贼退据其栅。景仪同卢辉

略开石头北门来降。

荡主戴冕、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众军又克其四城。贼复还,殊死

战,又尽夺所得城橱。高祖大怒,亲率攻之,士卒腾栅而入,喊复散走。

景与百余骑弃槊执刀,左右冲阵,阵不动,景众大溃,逐北至西明门。景

至阙下,不敢入台,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

高祖率众出广陵应接,会景将郭元建奔齐,高祖纳其部曲三千人

而还。僧辩启高祖镇京口。

(节选自《陈书.本纪第一.高祖上》)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

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B.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竞不渡岸/贼乃登

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C.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

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D.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

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指陈高祖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曾率兵平定

候景之乱。高祖是他的尊号。

B.表,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等。文中用作动

词,指启奏,上表章给皇。

C.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可指京城。和城阙意

思相近,文中指石头城建康。

D.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借指军队或

私人军队,也值部属、部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高祖善于因敌制宜。侯景利用秦淮河设防,防范周密,官军无

计可施,问计高祖,高祖能够相机行事,谋划得当。

B.陈高祖善于调动敌人。根据敌众我寡的形势,高祖分散部署,

迫使叛军分散防守,从而取得战役的主动权。

C.陈高祖善于出奇制胜。高祖派兵从后路拦截叛军,又亲率骑兵

乘胜追击,击退了叛军的进攻。

D.陈高祖作战勇猛。当叛军得势之时,陈高祖怒不可遏,亲自率兵

攻击敌人,重新夺回城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僧辩已发渝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

(2)乃以木笼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余里中,

楼雉相接。

5.)文中讲述了关于高祖的哪几件事情?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①为扬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

安侯。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

皇帝符节降软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

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

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

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

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

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

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

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

王。……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

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

三万人……大破汉军。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

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②,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

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③。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

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④。"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

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⑤。”

——《项羽本纪》节选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

③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

后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④太公,此指刘邦的父亲。⑤本段

故事在《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

以组封皇帝符节/降枳道旁

B.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

以组/封皇帝符节/降根道旁

C.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

组封/皇帝符节/降枳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

组/封皇帝符节/降软道旁

2).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

高到低依次是: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

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节,缀有

牝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开L并

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

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

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

霸上。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

秦朝苛法,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

项羽奠定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

笔写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

息之中,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冷酷无

情的一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

多,非乏,不欲费人。”

(2)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①为扬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

安侯。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

皇帝符节降软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

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

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

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

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

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

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

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

王……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

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

三万人……大破汉军。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

王道逢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